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课标新实践暨小学科学网络教研联盟的探索课题会议 [复制链接]

11#

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相信与会老师一定会收获满满。
TOP
12#

本次活动的三节课和三个学习体会都不错。点赞一下!
TOP
13#

小学科学网络教研联盟课题活动体会


---------探索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遂昌县实验小学 李卫仙
     9月27日有幸聆听了屠琴老师的《地球的结构》、赵燕娜的《家里的植物》、陈飞琴《观察细胞》,三节体现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清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什么: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明白了素养导向的课堂要有明确的素养目标,有体现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有适合素养发展的教育方法。
《地球的结构》
屠老师采用参观地球科学展览馆导入,提出地球结构模型不完整,因为缺少了地球内部结构,用任务驱动法建立补充完整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
地球的内部构造比较抽象,屠老师采用画廊式参观地球科学展览馆在为大家呈现了有关地球结构的很多资料,这样更形象生动,为建模打好基础。
屠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立体”的地球内部模型,并且模型上有刻度,更准确的体现三圈的厚度,用红黄蓝三种表示三圈清楚明了,将没法看清的地球内部构造更形象生动。
《家里的植物》
1.用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因为……是句式了解孩子的前概念,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先参观王老师家周围,发现了哪些植物?再参观家里阳台的植物,引导孩子讨论自己家的植物,从而让认识到自己周围有很多的植物,引发思考“植物有作用?”。
3.继续参观王老师的餐厅,你发现了哪些植物?在交流的过程中,用我认为__来自于植物,是因为__。鼓励鼓励孩子发现植物可以做食物和做日用品,建构科学概念。
4.整节课过程中用参观王老师家的这种形式,学生非常感兴趣,这个快乐的氛围中来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作用,发生思维碰撞。
5.在这节课上王老师在参观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细致深入地观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直觉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
6.尝一尝枸杞,除了用眼睛观察外,还可以用嘴吧尝一尝,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植物,“哇,真好吃”真是一节难忘的科学课。
7.最后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植物?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观察细胞》
1.出示软木片的图片,这是什么?请孩子描述细胞,为观察洋葱细胞打好基础。
2.出示整颗洋葱,直接能观察吗?怎样才能观察到?层层递进引导孩子,
显微镜实验操作很容易出错,且步骤复杂,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纠错。陈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在上课前就针对以往学生易出的过错,请学生细致讲解,怎样纠正了这些的操作错误,为后续观察细胞打好基础。
参加这次活动收益良多,在课堂是要明确“学以致用”的思想,把握教学目标的素养导向;继承优秀传统,努力探索实践综合性、项目化的教学为方向努力前行。
TOP
14#

                                                                       小学科学网络教研联盟课题活动体会
                                                                                                  ---------探索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遂昌县实验小学 李卫仙
     9月27日有幸聆听了屠琴老师的《地球的结构》、赵燕娜的《家里的植物》、陈飞琴《观察细胞》,三节体现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清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什么: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明白了素养导向的课堂要有明确的素养目标,有体现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有适合素养发展的教育方法。
《地球的结构》
屠老师采用参观地球科学展览馆导入,提出地球结构模型不完整,因为缺少了地球内部结构,用任务驱动法建立补充完整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
地球的内部构造比较抽象,屠老师采用画廊式参观地球科学展览馆在为大家呈现了有关地球结构的很多资料,这样更形象生动,为建模打好基础。
屠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立体”的地球内部模型,并且模型上有刻度,更准确的体现三圈的厚度,用红黄蓝三种表示三圈清楚明了,将没法看清的地球内部构造更形象生动。
《家里的植物》
1.用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因为……是句式了解孩子的前概念,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先参观王老师家周围,发现了哪些植物?再参观家里阳台的植物,引导孩子讨论自己家的植物,从而让认识到自己周围有很多的植物,引发思考“植物有作用?”。
3.继续参观王老师的餐厅,你发现了哪些植物?在交流的过程中,用我认为__来自于植物,是因为__。鼓励鼓励孩子发现植物可以做食物和做日用品,建构科学概念。
4.整节课过程中用参观王老师家的这种形式,学生非常感兴趣,这个快乐的氛围中来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作用,发生思维碰撞。
5.在这节课上王老师在参观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细致深入地观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直觉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
6.尝一尝枸杞,除了用眼睛观察外,还可以用嘴吧尝一尝,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植物,“哇,真好吃”真是一节难忘的科学课。
7.最后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植物?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观察细胞》
1.出示软木片的图片,这是什么?请孩子描述细胞,为观察洋葱细胞打好基础。
2.出示整颗洋葱,直接能观察吗?怎样才能观察到?层层递进引导孩子,
显微镜实验操作很容易出错,且步骤复杂,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纠错。陈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在上课前就针对以往学生易出的过错,请学生细致讲解,怎样纠正了这些的操作错误,为后续观察细胞打好基础。
参加这次活动收益良多,在课堂是要明确“学以致用”的思想,把握教学目标的素养导向;继承优秀传统,努力探索实践综合性、项目化的教学为方向努力前行。
TOP
15#

9月27日,小学科学网络教研联盟课题会议在舟山召开,虽未能现场光临 ,但通过线上直播学习结合会后回放,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们对于材料的处理和选择,不拘泥于教材,大胆的创新和改进,从而有效的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屠琴老师《地球的结构》中紧紧围绕“地球科学展览馆”中缺少地球结构模型的情境,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先让学生说说关于地球结构的知识,了解前概念,再让学生带着记录单,在现场的“展览馆”中自主学习,搜集有关地球结构的信息,最后制作模型时,使用了特制的透明塑料模具,并配有刻度标尺,既降低了制作的难度,又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各组成果的结合也突显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陈飞琴老师《观察细胞》一课重在正确的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并绘图记录,使学生明白细胞的多样性,并知道大多数生物体由细胞组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课前桌面材料的安排,两人一组,桌边沿夹着小台灯,带有显微镜底座形状的A4打印纸。小台灯的使用能增加视野亮度,避免了以往实验室光线不够、学生遮挡的影响,打印纸的使用既规范了显微镜的安放位置,又能防止学生在观察时移动显微镜而改变光的反射角度。上课过程中,陈老师并未过多强调这两样材料的使用,学生驾轻就熟,顺利的开展观察活动。最后电子目镜的使用,把显微镜下的世界投屏展示,使学生达成共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