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科学家45米跳下体验“时间变慢” [复制链接]

1#

[分享]科学家45米跳下体验“时间变慢”

 

                                     科学家45跳下体验“时间变慢”



      美国科学家日前从一个高达45米的台上跳下,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惊险实验来检验时间是否会在危难时刻如电影慢动作一样变慢。

  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神经与心理学副教授戴维·伊格尔曼说:“人们通常认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时间的流逝就好像慢动作一样。是我们真正体验了这种慢动作,还是时间只是在回忆中好像变慢?答案对于我们理解人脑如何记录时间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参与者不系任何绳索,在3秒的下落时间中以自由落体状态下落30米,最后跌入一个安全网。

  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通过秒表来记录其它人落地的时长和自己落地的时长。志愿者都佩戴了被称为“知觉计时器”的特殊手表,上面显示着闪烁的数字。实验设计的初衷是,如果志愿者对时间的感觉的确在下落过程中放缓,他们将能够辨识这些数字。

  实验结果表明,志愿者虽然能够在一般速度下认清“知觉计时器”上的数字,但他们在加速后就无法分辨它们。此外,所有的志愿者都认为,自己下落的时间比别人长大约36%。研究人员相信,在可怕的事件发生时,大脑中的杏仁核将更加活跃,使得记忆的内容增加。

  伊格尔曼说:“通过这种方式,恐怖的事件通常包含了更丰富、更密集的回忆。而你对一件事情的回忆越多,你就会认为它持续的时间越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当时体验到的时间实际拉长了。这只意味着,当你回顾这件事时,你认为时间变长了。”


 


 


 


 

分享 转发
TOP
2#

 

体验时间长度的探索



     人类有一种自体预载的度量感官,用在时间的量度上,大可叫作体验时间长度,它与真实时间长度至少有三层差异。

* * * ***

      第一层是感觉差异所影响的,简单极端的例子是:痛苦的时间特别长,快乐的时间特别短,两个人在同一处境一个快乐一个痛苦,时间是长是短,在感觉上就不一致。第一层是感觉差异所影响的,简单极端的例子是:痛苦的时间特别长,快乐的时间特别短,两个人在同一处境一个快乐一个痛苦,时间是长是短,在感觉上就不一致。

     从这一层看,痛苦和快乐在难以全悉所有际遇的情况下,只能是后知后觉的,难说体验是否纯粹痛苦还是纯粹快乐。从这一层看,痛苦和快乐在难以全悉所有际遇的情况下,只能是后知后觉的,难说体验是否纯粹痛苦还是纯粹快乐。 但快乐作为主流人类几乎都预设了主动索辨的体验基调,很多的体验本身有什么程度的快乐,在我们选择该种体验之前,往往获悉了足够信息。但快乐作为主流人类几乎都预设了主动索辨的体验基调,很多的体验本身有什么程度的快乐,在我们选择该种体验之前,往往获悉了足够资讯。 所以现代人通过具备足够前提认知的情况下,往往会主动选择或营造不同的已辨识际遇,来为自己编排不同长短和不同形式的快乐。所以现代人通过具备足够前提认知的情况下,往往会主动选择或营造不同的已辨识际遇,来为自己编排不同长短和不同形式的快乐。 人们,也会通过特别生产的娱乐文本或活动,以谋取快乐,或是纯粹的错开当时的人生体验时间节奏,以求某程度的变调。人们也会通过特别生产的娱乐文本或活动,以谋取快乐,或是纯粹的错开当时的人生体验时间节奏,以求某程度的变调。

* * * *** 

      第二层,是思考应变频率所影响的:你做熟悉的事、重复的事,无须思考判断仅仅按照本能或已熟习技巧程序的事,像是听已经能背诵的歌,时间过得意外地快。 你去旅行,认识一个新朋友,阅读新闻,面对一场意外,适应一个陌生环境,有生以来的初次体验,时间慢慢的过,似乎是好让你好好品尝。你去旅行,认识一个新朋友,阅读新闻,面对一场意外,适应一个陌生环境,有生以来的初次体验,时间慢慢的过,似乎是好让你好好品尝。 在这一层来看,例子里的Ipod彷佛就是时间加速器,而去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旅行、阅读一本新书和认识新朋友就是种时间延缓剂。


* * * *** 

      第三层,可以算是第一和第二加起来,按经验和记忆累积的量所影响的:一个人小时候的一天和一年体验上过的比较慢,一天过的是挺慢的,肚子要很久才饿一次,注意力放在草头树根上的一回,时间可能才几分之一秒。 当我们还是儿童的时候,尤其是在日长夜短的白昼体验里,一天好像很难一下子过去,待我们成年后对这种倍增有非仅只日光耐久上的“夏日长”感觉。当我们还是儿童的时候,尤其是在日长夜短的白昼体验里,一天好像很难一下子过去,待我们成年后对这种倍增有非仅只日光耐久上的“夏日长”感觉。 相反,年迈者的体验时间长度却相反,好像一年过得像以前所体验的一个月一样。相反,年迈者的体验时间长度却相反,好像一年过得像以前所体验的一个月一样。 往回看,近期的记忆好像堆叠得紧密,而久远年月以前的事好像数个世纪之久远。 这是因为一个年幼者人生记忆之累积只那几年,所过新的一年,算上是不得了的个位数几分之几好大块人生,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像是要待点滴露水来形成的池塘,像要许久许久才能翻过的章节。 童年的一年,比所有往后的年都要漫长;相反人届暮年,一年又一年,是几十份之一人生长度的相对时间体验,春来秋去,时光流逸如水倾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4 19:20:33编辑过]

TOP
3#

上海科技馆体验时间探索展 时间任由你把玩


        上海科技馆地下一层临展区,曾经开过日本“时间探索展”,你会发现,关于时间的解释可以很多很多。在这里,时间甚至被当作艺术创作的黏土,让人随意揉捏、随性把玩。
 
  时间记录器


  钟表是记录时间的唯一工具吗?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看看屁股底下的“时间坐垫”:1厘米头发代表1个月,0.1毫米指甲记录1天,周长70厘米的树桩花费了800年——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一台精确的“时间记录器”。如果还没有时间概念,不妨来次深呼吸,亲耳聆听来自体内的“生物钟”。一群名为视交叉上核的细胞群(人体主生物钟),不受你的意志支配在你体内制造着昼夜。当你静躺的时候,可否听见大脑内基因钟的滴答声(细胞的分裂周期)?


  时间每分每秒流逝,我们该如何把握“现在”?伸出双手触摸“心脏时钟”,沙漏形的金属感应器上一串属于你的心跳光环开始砰然跳动。显然,这些错落有致、永不相交的光环代表的正是你的每一个“现在”。


  时间相对论


  “扑通——扑通——扑通”,想知道大象的一生有多长?对老鼠来说一秒又有多长吗?不妨听听它们的脉搏:老鼠身体小,心跳自然快,其寿命也就短;大象无比高大,脉搏自然慢,其生命相对长。因此,与大象和马儿相比,老鼠的一秒钟永远更短暂。


  无论快慢,时间总是一个相对论。即便是现在最精确的氢原子钟,每隔1千万年,它也会出现1秒误差。而如果将地球的年龄定为1岁,那我们的一生也仅仅只有0.8秒。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整个人类的存在只不过是宇宙当中的沧海一粟。


  时间错觉症


  时间很狡猾,爱跟你捉迷藏。躺进一个无声无光的密封舱,心中默念三分钟,打开舱门一看,旁边的计时器显示:“02:02”。难道舱内舱外是两个世界?原来,在黑暗消音的空间里,我们的神经不如通常兴奋,你会认为时间流逝得快。另一方面,当你越是留意时间的经过,反而越感觉时间太慢。


  现实生活中,时间带给我们的错误判断远不止于此。明明是两条以相同速度运动的黑白条纹,为什么在黑白相间的底色上看起来总是一前一后的呢?这是背景颜色在作怪。因为,颜色反差越大,运动物体看上去越快。


  关于“时间探索展”


  来自日本的“时间探索展”是上海科技馆开馆以来引进的首个国外专业科普展。它由17件展品组成,每一件展品就是对时间的一种独特解释,同时也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时间探索展”在日本未来科学馆首展,深受观众喜爱。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当你以光速运动,时间就会变慢。在“时间探索展”上,当你全速奔跑,跟随你的时钟果真会慢下来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4 19:45:03编辑过]

TOP
4#

不错的资料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5#

有的听起来有点怕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