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下《科学》每课问题、疑惑集中站 [复制链接]

1#

四下《科学》每课问题、疑惑集中站

     本帖欢迎大家提出自己对四下《科学》教材每课的疑惑,一起讨论,提出自己的可供大家思考、讨论、并能引起共鸣的教学策略。


     主要内容:“教学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中的疑惑、自己值得骄傲的教学策略、自己失败的典例……”


     为把此贴顶起来而努力奋斗………………

分享 转发
TOP
2#

那里有一些以前的讨论供参考: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54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1 13:57:48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第一节科学课:我们做点什么?


我的做法:


1、讲评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回顾并再次巩固上学期所学科学知识。


2、简要阅览科学书目录,明确这个学期我们要经历的科学探究任务。


3、提出上学期提出的各项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积极努力,为获得更多的“科学家名片”而努力。


http://blog.kxsy.net/user1/80/archives/2008/24879.html


 


疑惑:教科书再回收利用,我们迫切要克服什么困难?


1、准备一本可以记录、可以涂鸦的课堂摘记本。(尽管老法子,但实用。)


2、对于需要课外去完成的科学探究任务,提前准备、布置。


 


探索中……

TOP
4#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问题:不一样的电荷   用羊毛摩擦过的气球做这个电荷之间排斥和吸引实验,效果很不明显(2月13日,气温16~22摄氏度,羊毛和气球我都在阳光下暴晒过,重复了不下5次实验,效果仍旧不明显)


解决办法:我用以前常识中的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分别代替教材中实验器材。自己实验时效果明显。


 


在正式教学中(2月16日上午,气温3~14摄氏度),居然发现这样有趣现象。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居然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重复做实验很多次,反复出现这样的现象,我真奇怪了。


 


是不是两根玻璃棒摩擦时的效果有差异?还是本身有这样反常现象?

TOP
5#

l四下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中的科学概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这里的两个概念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TOP
6#

对于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什么我们的教材中要使用气球?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直观,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是考虑这个实验的效果明显。


 


我们为什么不采用学生身边的材料,采用塑料笔(塑料尺)和头发(毛衣)摩擦,能产生非常的效果,大家可以去试一试。

TOP
7#

我也这样

TOP
8#

我的理解是 大多数时候电荷是附着在物体上的,所以没有多大区别。
TOP
9#

上静电这篇课文时,我参考了一个日本高中的教学视频,改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两根吸管的排斥现象非常明显。到于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也没有很合适的,我是用吸管吸引乒乓球。但严格来说是吸引不带电的乒乓球。看来还是用玻棒和橡胶棒比较合理。
TOP
10#

关于《电路出故障了》中课本P9页的图片


什么地方出故障了P9页一张电路实物图显示有一个小开关,作业本P5页图片中也有一个小开关,而在课本P10页中下面的图片中又没有开关,在备课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学生还没认识开关的情况下,这里突然出来一个开关的实物图,用意何在?


就教材系统性而言,我觉得这里可不可以出示一张两个灯泡、一节电池串联或者并联的实物连接图更合适?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TOP
11#

关于《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肤浅思考


本课教材编排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两个部分的教学,可能是我对教材理解不够细致,我一直觉得这两个活动好像是完全独立的教学,没有直接的联系,同时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了3次,每一次的教学时间都不够(35分钟),后来干脆分成两节课来教学,有人会说你第一环节的教学是很简单的,只要事先你自己连好,让学生检测就可以,可是我觉得这里是一个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的教学内容,我一直觉得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要从三年级的感官、感性观察要在四年级有一定的提升,至少是能比较全面地观察、分析,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部分的学习,在这里出现总是感觉有点突兀,但是整个单元的编排中考虑一个系统性,也感觉不知道把这个内容放到哪里。我是把这课调整为两个课时来完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