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并不是学生的命根
中午,一位学生来我办公室,这次全国的小论文比赛他获得了一等奖,假期里我发了短信给他妈妈,他高兴坏了。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拿到了一等奖。也许是听家长或其他人说了些什么,他轻轻地问了我一句:
“老师,这个一等奖有没有加分的啊”。
我一开始还没有怎么听懂,问:“什么加分?”
“考初中的时候加分”。
晕,我不敢相信才三年级的孩子就知道竞赛加分,虽然也许他并不知道加分的意义,但潜移默化中,已经被灌输了这样一些意识,竞赛成绩好,在升学考试中,可以被加分的。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问了一句:
“你觉得能不能加呢?”
“我不确定才来问您啊。”学生不太自信。
“你写科学小论文就是为了加分的吗?你的小论文是你自己写的吗?”我追问。
学生似乎有点担心,慢慢地说:“一开始,妈妈叫我写的,但妈妈要用电脑,后来我自己写的,妈妈帮我改了改,然后发到老师的邮箱里的。”
“你自己喜欢写吗,还是想加分才写的呢?”
“我自己想写的”。
“那就好,我们并不是要加分才去写小论文,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把它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嗯”
……
点滴反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现行教育的真实写照!很多优秀的学生,从小到大,眼里只有分数,其它的什么都不顾,试图做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虫。只是他不知道,即使是秀才,也知天下事。关在房里只读书的人往往是为了考取功名,考得高分。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才恍然大悟,分只在考取大学以前有用(仅限于我们的体制之下,当然除了分,许多高校现在还可以录取特长生或者进行单招录取)。许多高分的毕业生为什么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养不活自己,造成高不就低不去的境地。这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氛围毫无瓜葛吗?分我们需要,但培养孩子们的学生能力、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更为重要。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就开始着眼于分而忽略其他的东西,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后果吗?假如我们的教育现状已经走向这样的死胡同,不教也罢!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样的,不仅仅有现行教育所考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还有多种智力组合形式,其中有自省自查能力、交往、交流能力、身体动觉能力等等,而这些智力方面是分数无法衡量的。
因此,关注孩子,不是两眼紧盯着分,更应该着眼于基础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塑造孩子吃苦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后积薄发,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