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缙云县小学科学“课堂观察”研讨会在实验小学举行,在这次研讨会上,实验小学的吕岳亮老师和紫薇小学的陈志强老师分别开出了《小苏打和白醋》和《昼夜交替现象》两课。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课堂观察”,主要是从“教师的提问”、“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讨论。
在本次研讨会上,我和其他四位老师负责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了能比较真实的反映课堂学生的参与情况,我们四人随机选择四个小组的16位学生进行观察,主要从“参与讨论”、“动手实验”、“参与观察”、“参与记录”、“汇报交流” 和“妨碍别人”六个方面进行记录。
在个人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汇总,主要数据如下:
《小苏打和白醋》一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汇总表
项目 |
总人数 |
参与人数 |
参与度 |
总次数 |
参与次数 |
参与度 |
参与讨论 |
16 |
13 |
81.25% |
64 |
42 |
65.63% |
动手实验 |
16 |
16 |
100% |
64 |
49 |
76.56% |
参与观察 |
16 |
16 |
100% |
64 |
55 |
85.94% |
参与记录 |
16 |
4 |
25% |
—— |
—— |
—— |
汇报交流 |
16 |
6 |
37.5% |
—— |
—— |
—— |
妨碍别人 |
16 |
3 |
18.75% |
—— |
—— |
—— |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汇总表
项目 |
总人数 |
参与人数 |
参与度 |
总次数 |
参与次数 |
参与度 |
参与讨论 |
16 |
16 |
100% |
80 |
62 |
77.5% |
动手实验 |
16 |
13 |
81.25% |
32 |
22 |
68.75% |
参与观察 |
16 |
16 |
100% |
48 |
40 |
83.33% |
参与记录 |
16 |
8 |
50% |
—— |
—— |
—— |
汇报交流 |
16 |
3 |
18.75% |
—— |
—— |
—— |
妨碍别人 |
16 |
1 |
6.25% |
—— |
—— |
—— |
从以上两个表格的数据我们发现,本次开出的两节课,学生在各项活动在的参与度有很大的区别:
1、在“参与讨论”、“动手实验”和“参与观察”这三方面学生的参与度都非常的高。光从学生个人参与情况看,最低的有81.25%,最高的达100%。就是从学生的参与次数来比较,最低的也有65.63%。
2、在“参与记录”这方面,学生的参与度非常的低,但是这并不说明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这主要和学生小组的分工有很的的关系,像第一节课,没有小组就一个学生参与记录,很明显,这个记录的学生一定是记录员,主要负责实验和讨论的记录。第二节课中出现8位学生参与记录,主要是因为部分学生有了新的想法之后,记录的同学很难把他的想法画出来,所以只有让想出来的那位学生自己画,结果记录的人数就增多了。
3、在“汇报交流”这方面,学生的参与度也是非常的低。因此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这里特别要补充一个数据,那就是在第一节课中,最多的一个人居然汇报了9次,可以这样说,他一个人就把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剥夺了。
4、“妨碍别人”的学生尽管很少,但还是有出现。
对此我们特提出以下的建议:
1、教师要关注所有的学生,不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几个学生、几个小组上。如实验的指导、对相对困难的学习小组关照的多一点,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从而使每个小组都有话可说,这样也就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参与到汇报活动之中,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
2、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要定期转换。比如在今天的课堂上,特别是在第一节课,每个小组都有专门的学生负责记录,对于这几个学生,不能让他们一“记”到底,也要让他们有机会从事实验操作、材料准备等活动,从而培养每个学生各个方面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