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点滴感想帖“我们课堂中出现过的知识(第一季)”
四上《我们的身体》单元相关复习资料
以下是我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与复习时总结的一些概念,尽量将其生活化,结合到自己的生活,不要求死记硬背。
在此先得感谢万嵩海老师,正是参阅了他《教科版科学上册科学概念汇总》一文,以其要点为基础,作出相应扩展与修改,形成本文。
《我们的身体》单元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4-1《身体的结构》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颈又称脖子
躯干包括胸、背、腹(肚子)、腰
四肢分为上肢与下肢
上肢分为臂(胳膊)、手
下肢分为腿、脚
·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人体特点,分别可以观察哪些部位?
1、摸皮肤是否光滑
2、捏肌肉是否紧绷
3、搭脉膊是否跳动
4、摸体温是否正常
5、听心跳是否规律
6、听呼吸是否均匀
7、闻口气是否清新
8、闻体味是否浓厚
9、看的方法就多了
哪些部位可以用一些常用工具进行观察?
1. 听诊器与听音筒可以听心跳与呼吸次数与声音
2. 血压仪可以测血管的压力
3. 肺活量测试仪可以测量肺活量
4. 体温计可以测出人体体温(口腔、腋窝、肛门)
5. 体重计可以测出人体重量
6. X光机可以看到骨骼
7. B超可以看到内脏
8. 内窥镜可以看到胃、肠等器官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肌肉区别于骨骼与关节的特点:
易伸缩,有弹性
骨骼区别于肌肉与关节的特点:
较坚硬
关节区别于骨骼与肌肉的特点:
可转动一定角度
骨骼作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
肌肉作用:通过伸缩产力、并保护骨骼
关节作用:衔接骨骼并可进行转动
肌肉紧张与放松时的状态:
紧张时肌肉紧绷(即用力状态),收缩,变硬
放松时肌肉松驰,舒张,变软
什么方法可以让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锻炼、合理营养、防寒防潮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氧气进入身体路线: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血液、心脏、血液、身体各器官
二氧化碳离开身体路线:身体各器官、血液、心脏、血液、肺、支气管、气管、鼻腔
离开身体的气体一般含有:
二氧化碳、氮气、较多水蒸气等
进入身体的气体一般含有:
氧气、氮气、少量水蒸气、微量二氧化碳
为什么很多人的呼吸次数会不同?
肺活量决定了呼吸次数,肺活量大,呼吸次数就少,肺活量小,呼吸次数就多。
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运动时,身体耗氧量大,需要肺吸入更多氧气,体内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需要通过肺排出体外。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为什么图上的动脉是红的?静脉是蓝的?
动脉中富含氧气,呈鲜红色,而静脉中含二氧化碳,呈暗红色,为了便于图示与辨别,以红色表示动脉,蓝色表示静脉。
心脏收缩与舒张时血液流向分别是怎么样的?
收缩时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全身流向心脏。
如何才计算一次心跳?
一次收缩与一次舒张可以算作一次心跳,就象一次呼一次吸才能算一次呼吸一样。
心脏是否会有休息时间?如何更好让心脏得到休息?
两次心跳的空隙之间有部分时间可以让心脏得到休息,想办法让两次心跳的间歇时间变大就可以让心脏得到更多休息时间,如睡觉时心跳减慢,两次心跳间歇时间变长,心脏得到休息。
为什么运动可以让人心跳加快?
1、身体需要更多氧气
2、身体需要更多能量
3、身体需要更多血液(肌肉运动)
4、身体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
这些都需要心脏加快血液流动进行交换。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的状态:
口腔:把食物磨碎变小,加入唾液,初步将部分淀粉转化为糖类;
食道:可以将食物送入到胃里;
胃:临时贮存食物,用胃酸将食物变成食靡,使食物形态发生变化;
小肠:利用乳酸菌等菌类进行主要消化,并利用肠壁毛细血管将营养送入血液;
大肠:吸收剩余的水分,并通过肛门将食物残渣(大便)排出体外。
吃下去的东西是否都能成为人体能量?
能被人体消化的物质可以变成能量,象石子、骨头、西瓜籽等随大便排出体外的东西就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为什么边吃饭边看电视或做事不利于消化?
人体消化时需要大量血液留在肠胃工作,如果看电视将让大量血液回流大脑,减少肠胃的蠕动,影响消化效率,同样饭后运动也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几天不大便会觉得大便很干,拉不出来?
大肠不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使大便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可能形成便秘。
胃除了会分泌胃酸外还有什么本领?
可以伸缩,装入定量的食物。
4-6《口腔里的变化》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牙齿种类、数量与作用:
门齿8颗,上4下4,起切割作用,主要动作为啃、咬;
犬齿4颗,门齿两边各1颗,上2下2,起撕扯作用,主要动作为撕、扯;
臼齿16-20颗,在上下犬齿两侧,由于智齿的原因,有4颗长出时间不一,造成成年人臼齿数在16-20颗。起咀嚼作用,主要动作为研、磨。
舌头不仅参与搅拌,还可以尝到味道,是因为上面有味蕾。
唾液不仅湿润食物,还可以初步将部分淀粉转化为有些甜味的糖类,这样舌头上的味蕾就尝出了甜味。
为什么要用上下刷的方法刷牙?
因为食物残渣最容易被卡在齿缝间与臼齿上,上下刷最容易把这些残渣刷出来,而且可以保护牙龈不被刷出血。
饭后漱口有什么用?漱掉的是什么?
可以把口腔中的部分食物残渣漱掉,避免因为残渣发酵侵蚀牙齿造成蛀牙。
吃烫的食物会造成什么后果?
会造成舌头、口腔壁、食道烫伤,造成溃炀。
经常咬硬的东西会造成什么后果?
造成牙表面及牙根部受伤,人为造成牙齿寿命减短,并有可能伤及牙神经。
吃热的东西后马上吃冷的东西会不会对牙齿造成损伤?
忽冷忽热会刺激牙神经,造成局部刺激,让牙齿感觉酸胀。
用牙签挑牙缝可以清洁牙齿,保持口腔内的清洁。
当然不行,会造成牙齿松动,缝隙扩大,残渣更容易卡入牙齿。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学生会进行相应联系,将心血管与呼吸、消化器官有效联系起来,并最终联系到全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