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科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复制链接]

1#

[讨论]科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随议科学与数学的整合


 


不久前我们萧山尝试了科学和语文的学科整合,听了课,大家都思考得很深,写了很多体会在网上讨论,我也写了关于科学与语文整合的一些体会。同时,作为数学兼科学老师的我,教了十几年的数学,这几天总 萦绕着科学和数学学科的相关联系,我们在哪些方面可把这两门学科整合起来呢?


数学和科学同属于理科,同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有人说,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少不了数学的性质定理以及运算。可见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的联系之紧密。科教版的小学科学从三年级开始,主要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三大版块知识,以前浙教版的小学常识中的一些内容:如社会常识、历史常识、中国分区地理常识等都不见了,自身课程进行了整合重组。而有些内容整合到新的单元中,和其它内容联系在一起,如方向和方位。


小学科学的方向和方位的教学没有专门设置课时,都是综合在其它课时中。三下在学习指南针中介绍了四面八方,根据这八个方位的坐标轴,然后去辨别你所在位置和方向,有学校、教室大门等的朝向这样用指南针判别的绝对方位,也有学生去辨别物体和物体之间、物体和人之间的相对方位。这部分教学内容又系统地出现在科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并且专门有相应的单元进行分年级分层教学,如一下数学中的《位置》单元,区分参照物的前后左右位置,参照物不同,位置就不同;三四年级有《位置与方向》单元,根据八个方位的坐标来确定相对方位,在这里,两门学科的内容就整合在一起,可以在数学课中认识指南针及平面图的八个方位坐标系,可以在学校、街道等平面图中判别各建筑物的相对方位,以及行走时的方向。也可以在科学课时领学生到校园中亲自走一走,观察和实践相结合,并绘制出简单的校园平面图,还可画出你家到学校的道路图,并对着图说说你向学校所走过道路的方向及各建筑物的位置。如我家在学校的西南方,我先向东走过一条小路,再向北走穿过公路,最后向东北走进校园。学校在我家的东北方,我先向西南走到公路,再向南穿过公路,然后向西走过小路回家。小学科学四上还有风向的认识,如西北风从西北吹向东南,可见风的来源地的是什么方位就是什么风,这与四年级数学中确定物体在什么方向的方法一样:我家在学校的西南方,我从西南走向东北就走到学校;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从西北的西伯利亚一直吹到东南的江南水乡,气温明显下降。通过绘图、指图说话和生活实践,把科学和数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方位和方向这个难点就很容易地突破了。


小学科学和数学在时间的教学上内容很多相同,可有效地进行整合。去年年底,我听了一堂科学的公开课《时间的流逝》,这是小学科学五下时间单元的打头课,里面的内容包括时间的判断,时钟的认识,感受1分的长短,估计1小时的长短,体验要珍惜时间。听下来后,我下了个评语:给我们数学老师以好的借鉴,一堂非常好的科学型的数学课。真的,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与之有很大的雷同,知识目标:认识时钟,知道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过程目标:用多种活动感受1秒、1分的长短,估计一小时的长短;情感目标:养成珍惜时间的情感。所以里面的活动安排也可以相同,如1分钟做相同的事,测心跳、脉搏,正确估计1分钟的长短等,我用这个老师的课件去上数学课《时分秒的认识》,学生也完全能掌握得非常好,实际上这班的学生已经通过各种科学活动很好地认识了时分秒,并且感受到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时间的不准确性,这是科学课中所特有的感知,数学课到不一定需要有(这点有所不同),为后面的时间工具的演变做准备。从上面的案例所见,小学科学和数学关于时分秒的认识完全可以整合成一堂课。


关于时间,还有很多与数学整合的内容及方法。如:年月日的认识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月相变化的整合。为什么通常4年一闰?为什么整百年400年一闰?为什么有大月小月?为什么一天24小时?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解决。还有古时候的日晷,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实验,曾听说数学教师请教科学教师怎样做杆子与影子的实验,实际上,在同一时间,不同的杆长和影长它们的比值一定,这在小学数学中是归一应用题和正比例的应用;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它们在数轴上成抛物线分布。看,科学教师的影子实验可帮助解决数学的问题,数学和科学在此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小学科学中还有很多的图表,如韦恩图、各类统计表、各类统计图,用做观察、实验后对现象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科教版的小学数学也非常重视图表的学习,概率和统计是其中四大版块之一,可见两门学科的教材对科学方法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科学中的例子进行教学,如:天气单元,一个月天气情况的记录可用统计表;一个月中晴雨(阴、多云)的天数统计可用条形统计图;一个月气温的变化(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可用折线统计图;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可用圆饼图。这些统计图表都是学生自制的学习资料,可用于数学中各类统计图表的学习,可见,小学科学和数学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这些内容和方法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更加轻松地,兴趣盎然地学习,造就学生一门通而门门通。


小学数学和科学还有很多地方联系紧密,可以相互融合,我们小学教师,要尽量找到各学科的共同点,把各学科之间有效地整合起来,使学生融汇贯通,做全面发展的优秀新一代。

分享 转发
TOP
2#

是的,学校某些负责人老是要让人交论文、课题,孰不知此事不可强求,要有感而发。


而我,又想出“好办法”,给其他学科的老师出“馊主意”,因为想出一个改动几个字就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课题的好办法。


科学可以与美术整合,因为科学有效地绘制简图是科学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可以与音乐整合,因为声音单元需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否则声音高低是无法分辨出来;


科学可以与品德整合,因为尊重他人实验结果,耐心倾听细致询问,尊重证据都是实验中的要求;


科学可以与信息整合,因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科学的效率;


科学可以与体育整合,因为体育训练要讲科学原理,科学原理中又包含体育知识,如运动起来会怎样?


科学可以与英语整合,因为目前许多学术术语与最前沿技术由西方领跑,掌握英语可以更好掌握科学发展方向;


科学可以与劳技整合,因为不用多说,动手能力更是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可以与语文整合,因为文学联想可以促进科学联想,科学联想又可以丰富文学联想;


科学可以与数学整合,因为“羽化中的蛾”说了很多


科学可以与……整合……


……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

随议科学与语文的学科整合


现下,闻堰镇小进行了一次区语文和科学串联研讨活动,这是我区第一次尝试科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为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开创了新篇章。


这次活动开了两堂课。一堂科学,一堂语文,两个五年级班,执教的内容都是《烧纸船》,听了两位教师的课后,我们听课教师便相互交流,议论着自己的看法:两位老师课都上的非常不错,科学老师通过实验探究,揭示现象本质,上得挺有科学味;语老师巧妙设疑,生动风趣地指导写作,上得真有文学味。但文学和科学两者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科学课中没有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体现不出文本美,布置写小论文流于形式,没有进行适当的指导;语文课中也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密的科学现象的探究,只是一堂写作指导课,没上出内容的科学性。我们认为,不妨两堂课在同一个班上,第一堂课科学老师执教,分组实验烧纸船并进行科学本质的探究,第二堂课由语文教师执教,指导写作烧纸船的观察片段,并用生动的文字叙述其中的科学道理,联想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写成通俗形象的科普文。


科学和语文在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上有很多相通之处,科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写观察日记,我们科学老师指导的学生小论文,往往形式固定,内容朴素呆板,很少体现儿童的童真,很少描绘出文字的生动和形象。就像科学家们及我们老师写的学术论文,结构严密,观念严谨,科学性充分,但可读性不强。我们总是喜欢读儿童文学,历史小说,读科学童话及科学小品文,而不爱读文言文及正本历史,不爱读学术论文及理论著作,正是由于后者不够生动形象,就像一道菜,虽然原料的价格很贵,营养丰富,但色香味一般,无法勾起食者的食欲,只有添上好的佐料,配以好的烹饪技术,才会使人望之动色,闻之生津,尝之恋恋不忘。好的语言文字就是这些色香味,如今天烧纸船观察片段学生的描述:红红的火焰像毒蛇长长的舌头,凶狠地舔食着脆弱的船底,我们原本以为小船顷刻会化为灰烬,随知过了很久,纸船竟然神奇地完好无损,我们惊奇万分,又百思不得其解……多么生动细致的观察描写,可见,通过语老师的指导润色,观察片段就可写出内心的认知冲突,写出问题的悬念,继而产生继续观察、探究“纸船为什么烧不坏”的强烈欲望,这时何不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通过纸船和水烧前烧后的对比,探究揭露里面的科学本质。这样再写作下一个片段,“释疑”部分就水到渠成了。


在指导写作“释疑”部分的片段时,就需要用上一些科学名词,如:热传递、蒸发、燃点和沸点等。也可用上科学流程图,两位老师都有这个直观的工具,还可进行烧坏与不烧坏之间的对比。不过文字叙述并不一定要严谨慎密,完全可以生动形象,不妨用上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这个魔法小精灵竟然是普普通通的水”(语文教师的话);“在船体形成一层保护膜”;“水帮助纸船传递热量”;“水吸收了纸船的热量,变热了,蒸发到空中”。(学生的话)实际上蒸发可以吸收热量,降低温度,水的沸点比纸的燃点要低。还灵活的改编我们祖先丰富的词汇:“纸包住了火”,“纸船帮助水火相容”,“隔物传热好比武术中的隔山打牛”。我想,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时完全可以写得生动风趣,在充满童真的叙述中通俗形象的揭示科学道理,说明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并不深奥难懂,我们小学生自己解释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于是,科学观察日记可以与语文的日记相结合,“凤仙花的一生”,“蚕的生命周期”,“生态瓶的观察实验”等,都可以在我们语文的日记和作文中出现,语文课本上的科普文,科学说明文,可以通过科学的观察、实验来深化内构,做到科学与语文部分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整合。


关于整合,我不禁想到了古人阐述的“文道结合”,做文学与做人思想的结合。现下,我把它引申为语言文字、表达写作与科学道理、科学素养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有很好的文学功底,把理性严谨的科学思维、科学道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具有文学的感染和潜在的美。我们今年的区优质课评比的第一名,是一位科学兼语文的教师,就是因为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我们今天的这堂科学课,也像语文课那样上的悬念突起,生动趣味,那就更完美了。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多看看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其实,现今我们社会上就有这个误区,高中大学文理分班,初中阶段重理论知识,轻观察实践,这样使得一些文职的政府官员,缺乏基本的科学素质,不重视环保节能。一些科研博士专于本行,专而不博,出现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实际上,一些真正有名的科学家往往博采众长,古代的张衡、徐霞客,现当代的高士其、苏步青、竺可桢等,往往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囊括古今,写下了不少生动易懂的科普著作。我们科学家和教师更应该文理兼通,懂文能使学理的人能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科学见解,懂理会使学文的人更好的知晓生活的本质。在这个信息万变、学科融合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文道结合,知宇宙之浩瀚,通古今之渊博,下洋洋之文采。时下有学校小记者与科学家的互动,科学家要多写写科普文、科学童话,做好对后代的普及推广工作。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读写这些科学小文体,做个认真探究勤于记录的小科学家。


实际上,科学与语文的内容整合,在教材中就有体现。我们科教版的小学科学从三年级开始,一二年级的科学内容到哪去了呢?整合在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中了。就拿语文来说,一年级的课文有一半是科学童谣和童话,如下册的经典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等从我们这代一直学到儿子这一代,文学和科学的完美结合。上册的《四季》、《比尾巴》等科学童谣,《小松鼠找花生》、《小熊住山洞》等科学童话,在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告诉了科学道理。语文和科学的整合,语文教师要上出其中的科学味儿,得有相关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素质的支撑。中高段更有不少的科普文章、科学说明文,还需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分析,实验及收集数据的本领。教师就需要这些科学素质。小学老师更应该是全能型的,每门功课都应该会教,并能够教好。这点西方国家做得很好,在那里,老师是包班的,就有课程整合的自主权,如:教学蝴蝶的生命周期,美国的教学就可以科学和语文结合,边观察边指导写观察日记、填观察报告。能长时间地进行1个多月的观察,跟踪记录,最后放飞,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家又分阶段完成了科学实践报告,并定期请专业人士来做主讲教师,指导学生与教师在这个行业中的知识技能学习。我们国内,不妨培养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文道”结合,做一名全能型的教师。


这次有机的尝试,对于科学和语文学科的结合,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这一步有点蹒跚。不过,相信以后我们科学教师与语文教师通力合作,取长补短,一定能听到具有文学韵味的科学课,具有科学趣味的语文课。愿我们的孩子们学会细致地观察,严谨的实验,生动风趣的课堂语言,形象完整的科学文本记录,成为文理兼通的全面人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0 20:15:37编辑过]

TOP
4#

不会真的被我说中,等一下真的可以和全部的学科整合起来,要是真的是这样,我也能算得上个“人才”了,伯乐啊伯乐啊,请你快快出现,千里马就在这里,为什么“领雁工程”就把我给落下了?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5#

   呵呵,我也随便说说


   个人觉得和语文可以在作文方面开展合作,比如他们的作文课,题目可以是咱们科学课的内容。学生学会写作文,我们的科学小论文也有了,还省了些活。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6#

关于学科的整合,我们萧山的很多教师都深有感触,发表了许多见解:见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3738&page=1&star=2


和萧山小学科学网http://www.xsgqxx.com/xxkx/


 

TOP
7#

在今年做这个活动的时候,曾经想到过科学和数学的学科整和。现在有一个教材比较合适,就是豌豆夹里的豌豆,可以上一节数学统计课。

TOP
8#

最终,学科是走向综合的。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9#

上周听了全国模范教师陈耀的讲座:我们要有大科学的概念,科学活动要从课堂走向课外,拓宽我们科学的教育途径,语文是科学之母,数学是科学之父,艺术是科学之魂,体育是科学之根。老师把大科学探究活动和其它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迷你菜园的作文大赛,科学与语文的联系;食盐溶解度的数据统计比赛,与数学的联系;环保时装秀的设计大赛,垃圾雕塑,与艺术的联系;家庭实验室,科学活动和家庭紧密联系;文成水库考察,发电厂考察,科学活动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全校学生的每门功课都从科学探究活动中取得进步,做到各学科之间融汇贯通、全面发展,他们学校的各门学科的老师都希望和陈耀老师合作呢!
TOP
10#

学科整合极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学生今后走上的社会是一个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而又融为一体的现实生活,


我们的分科教育就像把活生生的自然生活,像被屠夫切割一样,一块一块的,于是也就失去了生命和灵动的气息,


长此以往,学生的内在思维也会潜移默化中变成对自然生活的切割意识,生活就变得琐碎了,


也就会失去更多灵动的创造灵感。就此来说,美国教育中的综合教学就占有优势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