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看看你是否有下列的心理 [复制链接]

1#

[分享]看看你是否有下列的心理

  忘了哪里下载的,存在电脑里,不过了解一下说不定还是有好处的。


 


影响人际关系的十种心理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结交朋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一、自私心理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已。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别人,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


 


二、自傲心理


 


  处处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趾高气扬,轻视别人,甚至贬低别人、嘲笑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很大,这些人也很难与别人相处。


 


三、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四、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人抬扛,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五、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有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六、作秀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七、互利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久而久之会失去知心朋友。


 


八、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也不能交到较多的好朋友。


 


九、嫉妒心理


 


  有的人嫉妒心理较强,看到别人的成功,不是为他们高兴,而是嫉妒。相反,当看到别人受挫时,往往幸灾乐祸。这种人不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也会受到身边人的反感。这也会使别人不愿与之交往。


 


十、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怯于表现自己,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会阻碍自己计划与理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以上这些心理不但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人际交往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时常检查自己,预防产生这些心理,用热情健康的良好心理品质去接触身边的每一个人,去享受美好的人间之情。


分享 转发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2#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两个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关键还是处事!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3#

个人觉得做老师,心理压力很大哦.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4#

以下是引用盛国荣在2008-11-15 21:29:00的发言: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两个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关键还是处事!

  其实这些心理我都存在,只不过自己如何去面对。


  比如“自卑心理”,有时适时地自卑一下可以让自己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比如“嫉妒心理”,看到别人好当然得嫉妒,不嫉妒就没有动力,看到别人倒霉谁敢说自己不会有“幸灾乐祸”的想法?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兵的感觉与电视上的完全不一样,电视上失去战友时个个悲愤异常,而老兵们面对这些时最多想的是:“还好不是我。”面对电视上的灾难,你会不会也有这种想法?所以,想什么都可以,但是就看你想过之后怎么去做。


 


  比如“冷漠心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让我热情相对的,我不喜欢应酬,如果按心理学上分析就是属于“现实型”那种,我只和与我志趣相投的人交心,而点头之交是绝对不会与其交心的。当然,人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交友方式,不能硬性规定。


 


  比如“互利心理”,人类社会为什么要群居?就是因为群居比独处带来的好处更多,可以从其他伙伴处获得安全、分享食物、共享经验,从人的天性来讲这种心理的存在非常自然,而过河拆桥纯属个人德行,不在心理范畴内讨论。


 


  比如“作秀心理”,谁不想比别人强,有作秀心理就会暗暗使劲,领导倒还喜欢有这样的下属,关键就在于你想作秀自己作好了,不要把同事连带进来一起陪你秀(他只是陪衬),那才会失去朋友。


 


  比如“排他心理”,这是个性,是自信的表现,谁能比我强,谁能真正说服我,那我就服,我排的是“伪强者”,正确使用“排他”,可以保持自我,不轻易被人左右。


 


  比如“逆反心理”,科学研究却很需要逆反心理,这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的“质疑”,当然,不能瞎捣乱,乱抬杠,没有原则性的事我们不做。


 


  比如“猜疑心理”,疑神疑鬼当然不对了,搞不好弄成精神疾病就麻烦了,不过适度猜疑是有好处的,昨天在逛街过红绿灯时,有小偷跟上了家人,我感觉到身边的人保持的距离有问题,及时和家人换了站立位置,不想过斑马线时,小偷又跟了上来拿镊子来偷东东,当然,我已经在怀疑了,小偷灰溜溜地闪一边。所以,我们要的猜疑不是用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而是去猜疑那些会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和事。


 


  比如“自傲心理”,什么叫自傲?我经常自傲,自己比赛得第一名我就自傲,学生拿奖了我也自傲,学生出成绩了我也自傲,被校长表扬了我更自傲,我行我就自傲,但我不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我会心里暗自高兴,这在心理学上叫“正强化”,我需要这样的“自傲”。


 


  比如“自私心理”,谁不自私?有些论坛成员的确是只索取,不奉献,但我们也无权去指责他们,因为这是他们的个人自由,而我们的论坛也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成员,去伪存真,去精取精。而自私,也是一种自恋的表现,有了自私,人才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但有一点,自私也好,自恋也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吧,别影响别人。


 


  说了那么多,不知会不会有人抛我臭鸡蛋、烂蕃茄,不管你支持也好,反对也好,也请你顶一下,如果大家不介意,可以推荐我加精啊(我虽有权根,但不能自己给自己加精,会破坏规矩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6 13:21:29编辑过]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