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京浙粤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有感
浣江小学:楼迪波
10月中旬,学校接到通知,我校的2位科学教师将有机会参加“京浙粤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据说,这是一次面向全国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研讨活动,涉及到2006年1月份新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一些修订目标与方向。我十分期待,也十分重视这次活动,因为它有可能成为今后几年,我这个新教师即将努力的方向。也能让我真正体会一次与教材修讨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感受,我相信,任何一种间接的方式交流都没有实际面对面交流来得透彻,带着这样的期待心情,我踏上了前往杭州崇文的征途。
我们诸暨22位专职科学老师在10月23日抵达杭州,参加了为时2天的观摩研讨活动。到了会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科学教师,其中也包括新教材的编委们,全国小学特级教师,教研员和各年龄的专职科学教师。让我感受到了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庞大,同时也觉得自己能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感到十分荣幸。
“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立科学概念”,这是此次研讨活动的主题。对于这个主题我有自己的理解:曾经听师傅说过,过去5、6年时间里,我们小学科学曾有过几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是对“什么是科学”进行的研讨实践。第二次是对“重视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研讨实践。前两次实践后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很多儿童快乐的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但最后却不知道这个探究活动为了什么,探究结束了,观念还是错误的、不完整的前概念。总结原因,主要是老师把重点放在科学探究上,并没有注意有意识地让儿童建立科学概念;同时科学教师自己也没有为儿童建构概念的意识。当我看到大会主题以后,我最初认为:科学概念就是知识点,现在是既要重视科学探究活动这一过程,又要加强知识点的建立。前者帮助后者,仅此而已。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此次研讨活动也的确改变我原有错误的观念。我也为自己确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制定了教学的目标。对我来说,真是意义重大。下面,我将谈几点我在本活动中的几点理解,希望理解有误之处,能与各位同行交流。
10月24日上午,大会开始,8:00—9:00是开幕式。在开幕式中,大会明确提出了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这里的科学概念指的是一种科学现象,一种观念、解释、观点。需要用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却改变原由的观念认识,最后形成新的、科学的、正确的观点,认识和解释。同时科学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在该过程中得提高。
现在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立科学概念”。大会研讨这个问题是用十节观摩课的展示,观看名师们是如何用科学探究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建构了怎样的一个科学概念。在观摩可开始前,还明确了观摩课时教师的关注点,我觉得也是对我今后听课的一些指导,具体概括如下:
1.观察课时要注意教师要建构怎样一个科学概念?
2.对于这个科学概念,孩子们的前认知和后认知分别是什么?
3.怎样做才使儿童原有的观念与科学概念冲突,产生新的概念?
4.一个正确的科学概念,是如何建构形成的?
关注点:
1.关注儿童语言表述的发展和变化。
2.关注儿童如何认识事物和物体,他们怎么描述?如果用构图方式能画到什么程度,何种水平?
3.关注儿童在探究后动中是如何提高的,当遇到问题时,他们是如何解决的?能否对事不对人?同伴间 是如何交流的?自信程度如何?情绪变化怎样?
4.观课,主要是关注孩子,注意也集中于孩子。再反观教师怎么处理,怎样才是合理的。
带着这样的启示,我观摩了十节课,每节课我都试图去关注以上规定的点,可是我觉得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我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同时,也为如此形式多样的科学课而暗暗叫好,在我整个的听课过程中,我更多的是惊叹和赞赏,原来科学课也可以这样上,名师们对科学所花的心血,是我远远赶不上的,正是他们的坚持与执着,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与好课,回想自己有时的科学态度,真是有点惭愧.
下面就发现的一些问题,一起来做一下交流。第一堂课是李家绪老师的<比较水的多少>,对我来是说印象深刻,因为共有三个老师上这堂课,但是侧重点却不同,主要是他们所想要建构的科学概念不同,这个问题还将在后面详细阐述。我佩服的是他的前半节课,他成功地让孩子原有的比较水的多少可以用尺子量的观点彻底打碎,让孩子原有观念和科学概念起了冲突,孩子们推翻自己的观点,主动去建立“比较水的多少”还要考虑水底面。同时也发现了孩子们的一些问题,孩子的合作能力不强,组内分工不明确,没有合作意识。对材料没有细心准备,浪费、莽撞较多,当有问题出现时互相埋怨,对自己没有自信,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也多用我觉得应该是……,我认为是……,等字眼表述。
第二堂课,北京名师的<食物的消化>,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科学也可以这么丰富多彩。这堂课形式丰富多样,有资料,有拼图,各种模拟实验,最后观看用X光拍摄动态消化系统消化过程。真让我目不暇接,我深深的觉得作为一个专职科学老师对科学课中所用到的教具,只要用心去做一定可以做好,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为以后的科学课打下基础,好的教具是可以储存和漫漫积累的,而一个科学教师拥有这些就十分富有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运用了的前测和后测的办法了解孩子原有观念和上完课后的观念,知道里自己课的价值。
<四季形成>一课让我了解了对于抽象的问题,讨论交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孩子的表述可以借助实物,表达起来就更顺畅。不过孩子用孩子的语言表达出来后,其他孩子听不懂也非常可惜。老师可以在准确理解孩子的回答的基础上转化为孩子们都能听懂的语言,或在孩子表达时帮着表达。这种能力教师也必须具备。听到这里,我也发现一点,几节课都有类似的设计,在课的最后,教师都要求孩子们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整堂课的结构。我觉得:这是一种省时省力又有效的“后测”,我也会试着去尝试。
接下来一个环节是专家讲座,专家点评了这几节观摩课。其中比较“水的多少”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课。三位老师上同样的课,科学概念建构却各不相同,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科学概念可以根据老师不同的理解来自己确定吗?答案是否定的。教学中科学根本目标应该来自于教材,来自于课程标准,只是还需要根据孩子原有的观点,从实际出发,来确定你对具体时间,重点的分配。但最终还是要达成教材中指定的目标。因为教材中的目标是根据长期实践研究得来的,纵观上下课,它更具有逻辑结构性、顺序性与固定性。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在点评《四季》一课时,王邦英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我比较赞同,他认为,孩子的学前概念并不是都错误,有些概念只是不全面、不深刻、不完整,我们老师要做的是自己除了更正孩子错误的观念外,也要全面的去完善孩子不全面、不深刻、不完整的科学概念。他同时也提到数字的价值,提到“文字材料”的查阅方法的重要性。提出了现在的孩子缺少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创作各种的教具,让孩子跳出太阳系,从外侧,从总体综观全局的角度考虑,我觉得这一些是可以借鉴的。
在这个活动的最后,有一位杭州的老师,也把她的研究成果展示给了大家。她提倡科学教师要加强心理学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她还举例说:孩子需要新奇,需要要挑战,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所以沉闷而没有挑战性的课吸引不了孩子。她还介绍帕斯纳的“概念转换模型”,给了我很大的起发。她说,孩子要真正建立起这样一个科学概念,首先,对原有观念不满,与事实有冲突,这样孩子才会去主动建构新的概念;其次,新的科学概念要明确,要可以理解,老师在建立新概念时要抛出典型的,减少无关的,或是尽量从正面去证实,这样孩子才会更易接受新概念。最后建议,最好能用新概念去解释原来概念不能解释的东西,或者能解释更多的东西。这样,孩子的科学概念就建立的比较牢固了。
最后是大会做小结,也让我明确了几个思想
1、什么是科学概念观:
科学概念观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观点、改革需要、价值取向等。最有效地引导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做,不仅是表达方式上的改变,也是解释、观点、价值观方面的改变,不仅让他们知道事物的名称,更让他们明白我们人类形成这样的观念看法的过程。举例来说,如<人的消化器官>一课,我们要让儿童建立的不是消化器官的名称,而是让儿童了解,不同部位有不同作用,消化系统是帮助人消化,以获得各种人类活动的能量。
2、小学科学的进一步探索才刚刚起步,认识才刚刚开始,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操作等等都十分正常的。但只要我们抱着宽容的态度,建设性的态度去研究,怎样做才更符合实际,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进一步去关注科学概念,积累经验与证据,这是才是明智的。其实我们现在所处的还是在探索的阶段,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积累经验,积累孩子原有的观念的经验,积累各个年龄段不同的知识的体系的经验,积累一些好的活动设计,教具模型及实验设计方案等经验,为儿童搭建阶梯和台阶,为我们的小学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5 23:18: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