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大家知道“非常学习3+1”吗? [复制链接]

1#

[原创]大家知道“非常学习3+1”吗?

 


有学生、同事的孩子使用过吗?学习效果真向广告说得那么神奇吗?

分享 转发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

广告说得那么神奇,你会完全相信?我一般只相信它的十分之一。
TOP
3#

在过去的很多年,这样的广告不计其数,但是又有哪个广告是长盛不衰,得到用户的承认呢?好像还没有。
一直努力中……
TOP
4#

家长当"冤大头" 南京《非常学习3+1》涉嫌违规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708/30/t20070830_12732330.shtml


 


用时17分43秒,一名15岁的初中生读完了一本12万字的《世界史》上册的主要内容,大事记几乎原文复述;

    开学第一天,一名5年级学生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其他同学还没读完第一遍,他就已经会背了;一名高一新生,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预习完了高中阶段的所有课程,合上书后,能够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出来。

    ……

    据称,所有这些“奇迹”,都是学生在看了出版物《非常学习3+1》之后产生的。

    这一切是真是假?

    真实的谎言:只要经过训练,孩子就能变成“一目数行”、“过耳能诵”、“肉眼扫描”、“整书存脑”的“天才学生”,您相信吗?近日,一个号称可以批量生产“天才学生”的出版物《非常学习3+1》的广告,通过电视、报纸不断“闯”入市民视线。

    “天才学生”真能批量生产?

    “《非常学习3+1》这本书说得太神了。”一位刘姓家长拨通本报新闻热线84499000告诉记者,在家看电视,她会看到很多遍关于这本书的广告。“什么15岁初中生用时17分43秒读完一本12万字的《世界史》上册书中的主要内容,大事记几乎原文复述;5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其他同学还没读完第一遍,他就已经会背了;高一新生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预习完了高中阶段的所有课程,合上书后,能够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出来。太神了。”

    刘女士说,她女儿开学就要上初中,一直以来她都很关注参考书,如果一本书能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确实是好事,但这本书描绘得太悬乎了。她本想去书店看看书上究竟写的是什么,但遗憾的是,和其他参考书、辅导书不同的是,这本书包装得严严实实,只有交了钱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她按照广告上的购书热线打电话咨询,咨询人员也不肯说,只介绍该书由8张光碟、1本学习手册、1套训练图组成,并表示只要买了就不能退。

    “你们深度报道的记者能否帮忙调查一下,看看广告上说的内容究竟是真是假?”刘女士提了个要求。

    蓝色包装很能吸引眼球

    在南京新华书店二楼,一上电梯就可以看到《非常学习3+1》的大幅宣传,蓝色的包装非常吸引眼球,由于用塑料纸包着,所以看不见里面的内容。不过,塑料皮里夹着的“你梦寐以求的极速学习能力,一目数行,眼脑直映;过目能诵,倒背如流;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每天训练三十分钟,提高成绩好轻松”的宣传语确实很有煽动性。

    记者在一旁观察,一个小时之内前来询问的家长就有十多位,只要从书旁经过的人一般都会回过头来咨询,或再看一遍包装上的相关介绍。

    记者看到,包装上这样介绍:“美国风行的快速阅读和记忆方法,短时间内掌握一套快速的阅读与记忆技巧,拥有非凡的学习能力;每天训练30分钟,12天后,你会发现拥有一目十行,过目能诵的超级学习能力,提高3倍以上,学习信心极速提升;用比别人快10倍的速度读完新课本并默写出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你可以用别人10%的时间阅读试卷,节约时间,考试必定信心十足,只要稍作努力,就能比别人多10倍的知识。”

    《非常学习3+1》的定价为286元。书店工作人员说,《非常学习3+1》由一家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不属于具体辅导某一门学科的教辅图书,而是适用于小学和初中教授学习方法的专项图书。销售现场掏钱的人不多记者看到,咨询的人有,但并没有报纸、电视广告中说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围着柜台”、“图书大厦管理员紧张地维持着现场的秩序”的景象,更没有人去挤着购买。记者连续两天去采访,8月18日下午2点到3点,有两位家长掏了钱,8月21日上午9点到10点,只有1位家长掏了钱。

    “我家孩子在学习上一直很主动积极,可是语文、英语成绩就是上不去,我们家长担心。看到广告上介绍这本书,对孩子的记忆力提高有很大帮助。如果真有所帮助,贵点就贵点吧!”买书的张先生说。

    买书的黄先生则是因为看到同事买才来买的,“广告宣传的内容我不大相信,但朋友买了,我也想试试。”

    拨通“热线”解释云里雾里

    记者拨通广告上标注的购书热线,询问《非常学习3+1》中的“3+1”是什么意思。

    先接电话的一位女士支吾了半天也没解释出来,最后她说“没有意思,就是出版商起的一个名字”,她还没说完,另一位女士接过电话说:“‘3+1’中的‘3’是指阅读、理解、记忆这3种技能。比如阅读,考试时人家读一份试卷要花3分钟,而你只要2分钟,多出来的时间就可以考虑如何做题目了。阅读速度提高了,理解能力、记忆也就跟着提高了。”

    但解释了半天,她对“3+1”中的“1”也没说清楚。

    广告中说到“该书是美国PSR的研究成果”。记者询问,PSR是什么?这位女士解释:“PSR是美国速读记忆研究中心,这套书的编者是该中心的高级研究人员。”但是记者询问了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研究教育学、脑科学的多位专家,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机构。上网搜索“PSR”,也未见任何与“美国速读记忆研究中心”有关的解释。

    广告中提到的高一新生、5年级学生、15岁初中生都通过此书取得了奇效,记者询问这些学生是哪所学校的,能否和他们联系一下,当面询问效果。那位女士以“客户电话要保密”为由拒绝了记者的要求。

    而关于广告中所写的“省城”、“调查”,咨询人员答不上来具体是哪座城市、哪个机构做的什么样的调查。通过114,记者发现,两部购书热线都是宅电。基本内容有如速记培训已经购买过此书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书中光碟的内容和以前他家女儿参加过的“速记”培训班差不多,都是介绍怎么通过联想、形象等方法进行快速记忆。

    高先生介绍,前年,他女儿曾经在暑期参加过一个速记培训班,当时该培训班也是宣称经过训练就可以1分钟记多少单词,几分钟背一本书,记忆力可以大幅提高。当时跟着老师的步子,女儿确实能在短时间内记住了一些东西,可是,培训后,女儿在学习上根本没有明显长进。

    《非常学习3+1》涉嫌夸大宣传

    江苏省工商局广告处工作人员认为,《非常学习3+1》的广告涉嫌夸大宣传。

    这位执法人员说,《非常学习3+1》的广告内容显示,它是一本介绍学习方法的出版物。广告法第3条、第4条明确规定,广告内容必须是真实合法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告内容不得虚假、不得欺骗、不得误导消费者,但这篇广告内容中的很多用语有不真实的嫌疑。

    该处工作人员举例,广告中有段标题是“天才也能‘批量生产’?”,尽管标题打的是问号,但下面的内容——“15岁初中生用时17分43秒读完一本12万字的《世界史上册》书中的主要内容,大事记几乎原文复述”、“5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其他同学还没读完第一遍,他就已经会背了”等内容的最后打的都是句号、感叹号,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广告中还有段标题“是否人人都会学会?”,问号下面的内容也是肯定的意思。而且,是用黑体凸显出来的,很醒目。

    又如,广告中说——《非常学习3+1》至今已经造就了无数的“速读高手”、“记忆奇人”、“写作奇才”、“识字天才”。“既然是已经造就,就应该能够提供相关的依据,有足够的事实依据进行支撑,但从其无名无姓的宣传来看,其真实性还有待证明。”这位人士说。

    “按照我们的常识,好的学习方法确实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但这篇广告通篇看来,起码把该学习方法的功效放大了很多倍。”该处认为,此广告对消费者有误导嫌疑。

    另据介绍,广告法第13条明确,广告必须明确标明是广告,不能和新闻相混淆。该产品报纸广告版名标注的是“潮流教育”,而且排版等和新闻非常相近,对于一般的读者,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省工商局广告处表示,他们将对该广告进行调查。

    教育专家认为:天才不可能速成

    通过训练,究竟能否成为“速读高手”、“记忆奇才”、“写作奇才”、“识字天才”,能否达到“一目数行”、“肉眼扫描”、“整书存脑”?记者采访了脑科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他们都认为不可能。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柏毅教授说,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大脑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是可以训练的,记忆能力确实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培养。但人的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2分钟记住20—40个无规律的数字”、“一夜间牢记近百个英文单词”,其充其量只能算是瞬间记忆,它通过形象和联想等方法实现记忆,但科学实验证明,时间一长,记忆就没有了。长期记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脑部神经结构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长久地留在了脑子里,很难消失。

    “1分钟阅读3000—10000字,有点像‘速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永和介绍,世界上倒是有专门研究“速读”的机构,不过“速读”和“记忆”是两回事。他说,“速读”的目的是捕捉信息、是“不求甚解”,与中小学生平时的阅读、学习的目的完全不同,它不能取代中小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阅读,和中小学生常常需要的研读更是沾不上边。“速读和学习的目的不一样,所以,通过速读提高学习能力的说法也就不成立。”

    “天才是不可能速成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仅仅指望短期的特殊训练,企图走捷径也只能是徒劳。”看了《非常学习3+1》的广告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叶忠博士说,天赋加长期不懈的努力永远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他说,现代心理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许多科学的方法论,依据人类的学习规律来进行学习与识记,也确实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学习者首先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必要的,也是毋庸质疑的。但是,这样的广告显然神话了科学的发展。“任何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只是针对某个体学习者而言的,对个体是有价值的,个体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总是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去摸索的,外在传授的只能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而不是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

    家长为何老当“冤大头”?

    这边是“人造‘天才学生’”、各种“学习机”、“××训练手册”,那边是“高考母题泄题”、“中考母题揭秘”,市场上,有关学习方面的产品广告应接不暇。一位从事图书发行的人士透露,类似产品面市后依靠铺天盖地的宣传,一般销售效果都还不错,但是家长们很快就会发现当了“冤大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叶忠博士分析,当前社会分化与竞争正在加剧,而由于我们教育体制,特别是考试制度的原因,社会、家长、学校都普遍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特别注重学生的识记水平,而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一些缺乏基本商业道德的人正是利用了人们这一心理与社会现象。

    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教授王铭莉表示,商家们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家长们的心理需求,家长需求什么,销售商的广告就宣传什么,他们夸张甚至虚假的宣传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动家长的心,利用很多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里,强化家长的需求。

    “其次,家长们还具有消费需求的从众心理。销售商制造销售火爆的场面或宣传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激发这种心理,让一些家长去想‘别人用了有效,那自己没买就吃亏了’。于是在将信将疑中也掏钱购买。”王铭莉说。


 


来源:南京日报

TOP
5#

教育专家认为:天才不可能速成


http://iask.sina.com.cn/b/13380043.htm



通过训练,究竟能否成为“速读高手”、“记忆奇才”、“写作奇才”、“识字天才”,能否达到“一目数行”、“肉眼扫描”、“整书存脑”?记者采访了脑科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他们都认为不可能。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柏毅教授说,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大脑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是可以训练的,记忆能力确实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培养。但人的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2分钟记住20—40个无规律的数字”、“一夜间牢记近百个英文单词”,其充其量只能算是瞬间记忆,它通过形象和联想等方法实现记忆,但科学实验证明,时间一长,记忆就没有了。长期记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脑部神经结构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长久地留在了脑子里,很难消失。

“1分钟阅读3000—10000字,有点像‘速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永和介绍,世界上倒是有专门研究“速读”的机构,不过“速读”和“记忆”是两回事。他说,“速读”的目的是捕捉信息、是“不求甚解”,与中小学生平时的阅读、学习的目的完全不同,它不能取代中小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阅读,和中小学生常常需要的研读更是沾不上边。“速读和学习的目的不一样,所以,通过速读提高学习能力的说法也就不成立。”

“天才是不可能速成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仅仅指望短期的特殊训练,企图走捷径也只能是徒劳。”看了《非常学习3+1》的广告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叶忠博士说,天赋加长期不懈的努力永远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他说,现代心理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许多科学的方法论,依据人类的学习规律来进行学习与识记,也确实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学习者首先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必要的,也是毋庸质疑的。但是,这样的广告显然神话了科学的发展。“任何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只是针对某个体学习者而言的,对个体是有价值的,个体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总是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去摸索的,外在传授的只能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而不是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6 20:24:32编辑过]

TOP
6#

谢谢各位的提醒!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