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利用斯皮策望远镜,在银河系中观测到了可与最闪亮之星“海山二星”(Eta Carina)媲美的又一闪亮星体。这意味着银河系中心的又一闪亮星体“闪亮登场”。
这颗被称为“牡丹星”(Peony nebula star)的星体被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望远镜及其他的地面光学望远镜观测到。这颗星体异常闪亮,它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大约是太阳的320万倍。当然,摘走“最闪亮星体”桂冠的当属海山二星,它每秒钟辐射出去的能量大约是太阳的470万倍。但是据天文学家称,目前仍很难确定这些灼热星体所发出的确切的亮度或者光度,所以它们可能发出的亮度实际上是差不多的。
德国波茨坦大学的莉迪亚. 奥斯克诺娃(Lidia Oskinova)是该星体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她说:“牡丹星的确是一颗迷人的恒星,目前看来,它是继海山二星之后最为闪亮的星体。它位于银河系中心的深处,而银河系中或许还有其他的闪亮星体存在,也许它们不会这么璀璨,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观测到它们。”
科学家已经知道了牡丹星的存在,但由于银河系周围环绕的气体和尘埃分布不均,所以至今还是未能准确地测定牡丹星的亮度。利用斯皮策望远镜的除尘红外眼(dust-piercing infrared eyes)能一直看到银河系的中心,直到可见光难以穿透的区域为止。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智利新技术望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也同样通过观测获得了的该星体的红外数据。这些数据都将用于计算牡丹星的亮度。奥斯克诺娃称赞到:“红外技术在天文观测中的运用为观测银河系的中心地带打开了新的视野。”
宇宙中最闪亮的星体往往也是体积最大的。天文学家估计牡丹星刚形成时的重量约为太阳的150到200倍。这么庞大的体积相当罕见,也让科学家十分困惑,因为这超过了星体形成重量的极限。曾有理论预测,如果一个星体过于庞大,那么它肯定不能独立存在,而必须炸裂成为两颗或多颗星体。牡丹星不仅重量巨大,直径也很大。它也是被称为沃尔夫—拉叶星(Wolf-Rayet star)的一种类型,其直径约为太阳的100倍。这意味着如果将这一星体放在太阳的位置,那么它肯定会超出轨道甚至到达水星的轨道上。由于质量巨大,牡丹星很可能会“不堪重负”。在它相对短暂的数百万年的生命中,该星体会以强风的形式喷射出大量的恒星物质。这些物质受以喷射状飞速地辐射出去,会在短短几小时内达到时速160万公里(每小时100万英里)。最终,牡丹星会通过神奇的爆炸而被摧毁,并在爆炸的过程中释放出惊人的巨大能量。而有着这一爆炸行为的星体被之称为超新星。超新星在爆炸时的光度是约是太阳的2千万到5亿倍,能与它所在星系的其他所有恒星加起来的亮度总和相媲美。
奥斯卡诺娃和她的同事认为,牡丹星爆炸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天文术语中这将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到未来数百万年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她说:“当牡丹星爆炸的时候,在它附近围绕它运转的所有行星都将消失。而离它更远的星体有可能会与爆炸时喷射出的物质相碰撞而形成新的恒星。”
天文学家还指出除了牡丹星本身,在它的周围还围绕着一圈由尘埃和气体形成的星云。他们把这种星云取名为牡丹星云,因为它们看上去像是美丽的花卉。波茨坦大学的安德烈.巴尼斯克(Andreas Barniske)也是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他说:“这些星云可能是由牡丹星喷射出的尘埃物质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