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复制链接]

1#

[原创]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主题一:习惯PK成绩


的确,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由于种种方面的问题,已经俨然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我们的那个时代,童年比现在幸福;我们的那个时候,作业没有现在那么多,书包也没有现在那么重……


谁造成的?


学校?家庭?社会?


一直在探讨的这个问题,一直就是大家知道答案也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


孩子在学校,我们希望他们怎么?身体、成绩、素养(素质)、兴趣……


一直,我都有这么一个观点:好习惯比好成绩更加重要!


说这个话,绝不是因为某著名的教育专家说过“好习惯决定命运”,也不是否定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但是,一个好习惯可以受用终身,而一个好的成绩仅仅是一个成长当中的缩影……


国人,现在面临的窘境是什么?


高学历、低素质!


幼儿园重点培养孩子的是什么?是兴趣爱好,是学习的一种热情态度(意识)。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是什么?是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当然,也少不了兴趣爱好、好的理念,文明有礼等。总的说来,就是一个好的素养。


中学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是什么?是成绩(在目前的中国只能是这样)。在习惯、兴趣、方法、毅力等基础上,争取考得高分,进重高、进名牌大学……


大学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是什么?是能力。是为了就业、立业、发展。


所以说,习惯与成绩都重要!好习惯成就一个好的成绩,可以让她持续成长;好成绩又利于一个好习惯的不断完善、进步。

分享 转发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

 

                       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主题二:走进孩子的心灵


家长们都希望知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每个学期的“家长开放日”只是一个平台,如果有条件(机会),我相信大家希望都有一个“监控器”,可以时时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孩子每一天的情绪。


今天特别开心,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了,给了他(她)一件礼物;今天脸色不好,是因为病了;平时很喜欢跟您说,但是今天就是不多响,是因为碰到了委屈的事……


其实,孩子的“心”都是写在脸上的。我们大人何况不是如此?


在家访中,我都提到:要让孩子多说话,特别是讲讲他(她)在学校的事,讲讲班级里发生的事,讲讲老师……


那么您有没有注意到:每一次都是孩子主动提出来的吗?


如果是“挤牙膏”——干脆别说!


一切都应该追求自然,要让孩子主动来说。那样,他们才会说出他们的心里话,才会把“心”掏给你看……


其实,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进行了一个“心灵的工程”——我一直都这么认为:作为老师,什么时候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那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


有空能多陪陪孩子,跟他(她)说说自己小时候的学习、成长、快乐、烦恼;能把他(她)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来看待,他(她)也把你当作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来对待;家里的主人(低位)时刻要有他(她)的存在,家里的任何大事可以跟他(她)一起商量……


总之:要时刻想到他(她)的利益,要多与他(她)沟通,多与他(她)分析。


应该说,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们比老师肯定要早,而且要容易的多。我想:能走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至少已经成功一半了!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3#

 

                       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主题三:能力至关重要


就业:靠的是?


学历?


能力?


机遇?


我想: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哪怕就是生活,能力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乃至孩子们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当今,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的能力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下降……


依赖!


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孩子有没有错!


答案大家也清楚的很!


到底是谁的错!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特别是各方面的能力……


似乎没有答案,也很难找到答案。其实,之前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有些家长已经理解了,就是:放手!


大胆地去放手!


要相信孩子!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孩子的创新更是无穷的!


所以,在此跟大家探讨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能力的重要性。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4#

 

                       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主题四:合作是基础


当今的独生子女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自私、懒散、懦弱


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孩子多互助、合作、沟通。


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合作,特别是像科学这样的学科。但是,现在的孩子不善于与人沟通,不喜欢与人分享,不喜欢与人合作。


家长们自己也可以思考一下: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您经常性的与孩子沟通,教育他们要多与同学(别人)合作,让自己的喜悦多与同学分享吗?


其实,在我们5班待的这个学期中,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情:就是各个小组的假日小队活动。几乎每个小组都是那么认真,每个小组的活动都是开展得那么好!


但是,我希望看到的“合作”并不仅仅只是这么停留在表面上。更多的希望孩子们相互关心,家长们相互帮助、支持,真正的让每一个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动”!


我们的班风:博思、求进、友爱、诚信


博思: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学习的脚步应不停歇。


    求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同学赛跑,更要与自己赛跑。


    友爱:同学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要像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与同学和睦相处;同学之间做文明的事,说文明的话,做文明的人。


    诚信:说话算话,履行自己的言行。


我想:合作可以从身边做起,应该从家庭做起,让孩子分享合作的快乐!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5#

 

                       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主题五:如何看待家教


今天在QQ上和一个家长聊天:儿子的语文本来应该可以优秀的,居然有几个阅读的题目没有做!


做不出?


根本不是!是没有把握,不敢写!


最后:真的没有写!丢了分。而,原先他想到的就是真正的答案!


晕倒!


为什么会这样!


之前,我和刘老师强调得很清楚:不管你做不做的出,都不要空着,哪怕“造”也要给写上去!


结果?还是出现了部分孩子空着没有写!究其原因,得追溯到平时:这个题写不出,先空着,就等着老师待会来讲评……


孩子还有思考吗?他们还喜欢思考吗?他们还有思考的习惯吗?


原来的六(3)班,有这么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几乎没有停止过家教!而这些家教几乎都是大学生:学历不低,能力有限;拿你钱财,替……


这个孩子最终“聪明到了极点”:大哥哥,我跟你做笔交易。你待会不要跟我爸爸说,我现在先玩电脑(看电视),这些题你先帮我看看……


结果会怎么?大家想想也知道!


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当时的3班处在中下水平。学习不好,习惯不好,很会撒谎、骂人;而且身体素质也不好,跑步、跳绳老是不合格……


家长呢?想想自己的工作可以维持了,自己的钱照样可以去賺!


原来的3班我也都家访过,通过最后的数据汇总: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有家教(指小课,“一对一”或者几个孩子合上),这些孩子几乎又都是班里中等偏下的孩子……


而他们的学习成绩未必有一定的进步!


说了这么两个事例,聪明的家长们应该理解了我要表达的意思:我一直反对家教!特别是低段的孩子!


因为有了家教,孩子就有了依赖因为有了家教,家长觉得就是给自己“省心”,是“对得起孩子”,没有让孩子拉下……


因为这样,我们的“家教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广,甚至根本不是师范毕业的人士都可以来分一杯羹……


事实上,我们都错了!


3班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从来没有家教!哪怕是考进杭外的黄翊雯、张宇驰也仅仅是当时为了进杭外突击了一个多月。但是,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教!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6#

 

                        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主题六:给孩子零花钱合适吗?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家长们给孩子们的零花钱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在零花钱上,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其一,给孩子们的零花钱是希望他干什么(用在哪里,该怎么去用)用?其二,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每次应该在什么时候给?也许问题还有其三、其四……但是,我们有多少家长思考过:为什么要给孩子零花钱?


说句实在话,国人的生活质量还没有进入到“现代化”阶段,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正在向“比较富裕的小康”阶段迈进,人均GDP还没到3000美元的水平(即使是我们浙江、杭州也还没有突破人均GDP1万美元的大关)。


国人一向有“东郭先生”的善心:宁可自己少吃点、饿着,也要让别人(孩子)吃饱、吃好。熟不知西方社会的家长是很少(几乎不给,如给也只是一种奖励机制)给孩子零花钱的,即使给每次也就是那么一点点……


记得美国曾经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在教育他的子女时就是鼓励不给孩子零花钱,即使给也是要靠孩子的辛勤(智慧)所得,每次也就给那么区区一点的5美分(要知道他是当时美国最最富裕的亿万富翁之一)。


我想:聪明的家长从洛克菲勒当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启思,该知道该如何给孩子零花钱。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这时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的“钱袋子”又要鼓鼓起来了……


现在的“压岁钱”也是越发越大,100、200已经是“小儿科”,500算是刚刚起步,1000才算是走入正规……


唉!我都不敢想:我们这些大人一年的奖金该有多少啊?难怪,这次全国范围的雪灾雪情,有些人就不愿意回老家了,一方面是因为交通安全,而另一方面还真的就是“红包”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也值得大家思考:压岁钱拿÷到了,该怎么用,用多少?下个学期开始,所有的费用(学习上)都不收了,孩子们的钱也无需用来交学费了。我想:如何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特别是科学的理财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7#

 

                        家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主题七:我们如何成长


曾经有一个大学教授对某城市的学生家长做了这么一次调查:在你们的日程开支中有多少是花在自己的学习(再教育)上的?这里提到的主要是指家长主动去书店买书。


答案令人震惊!


5%——100个家长中,居然只有5个人有去书店买书学习的经历(还没有特指是关于家教方面提升自己的书籍)。


当然,这个数据还缺乏它的公正、公平、科学性,但是它也从一个方面反应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下一顿馆子,吃个50、100,甚至500、1000的,我们不会皱一皱眉;但是,跑进书店就很不愿多花10元钱买一本书学习学习……


扪心自问:一年来,我跑过几次书店,买了几本书来学习?一年的时间,我看过几本书了?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是犹太人,爱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犹太人之所以聪明,不是靠他们先天的“聪明”,而是靠后天的“勤奋”!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书籍50多册(平均是一周看一本书,要知道这个数据包含了刚出生的婴儿,也包括了老翁、老妪);而国人是12册左右(平均一月就一本,要知道这个数据连孩子们的教科书都算进去了)。


我们大人每人每年看几本书?


谁能回答?谁愿意回答?


不看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看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交流?不看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学习……


工作以来,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感自豪的说,虽说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还不满两年,但是我的“经验”已经不亚于20年班主任的老教师)一直倡导: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孩子如此,家长更如此。


现在是和平时代,又是非常(比较)富裕(跟我们自己的长辈比比)的时代,但是——我们的物质文化在丰富的同时,而我们的精神文化却在后退!


今天看到了一本日本人写的教育(也是一本家教类的书籍)——《天才是如何炼成的》,里面就提到了一个国人都不相信的事实:中国的教育比日本要落后100年!


我的水平就如同生活在公元1908年的一个教师?


我沉默……



家长之间的平台已经连接,家校之间的沟通也已经很轻松,但是我们的沟通往往还是不够通畅。


一个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是学习型人材。


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更要付出行动,有具体的措施。


希望大家加入到“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中来……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8#

 

                       访后:写给家长朋友们


                       主题八:成功的秘诀是“坚持”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良药、苦药,这其中最有效的一味药应该是——坚持!


但是,我们,有很多人——在中途选择了放弃,所以最终没有真正的成功!


3班的黄翊雯之所以能考入杭外,这与她的认真是密不可分的。其实,她的爸爸妈妈在这其中更是功不可没。


记得有一个下雪天,天很冷。黄爸爸与黄妈妈商量:这么冷的天,路上可能都已经结了厚厚的冰了,今天的古筝课就算了吧……


黄翊雯知道后,说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你们这样做不是要让我放弃学古筝吗?


是啊!孩子的一技之长、文化功课不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真基础之上?我们一旦妥协、放弃,孩子难道会更加自觉地联系(学习)下去?
    所以,我跟家长讲了八个主题(八点体会),这是最后的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我希望:我们的“坚持”能真正的落实好,能真正的做到“坚持到底”!


希望,我们的家长、孩子都在成长中品位着快乐,品种着生活、品种着这美好的一切……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