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缙云2021学年麻俊敏专帖 [复制链接]

1#

前三年,我开玩笑说自己是个教语文的会计。第四年,我是教科学的语文老师。第五年,我是教了四年语文的科学老师。五年下来一直都是菜鸟,财务管理毕业的我教语文,菜鸟的我觉得天都黑了。花了四年的时间,好不容易熟悉了语文这一科目,我改行教科学了,我又变成了菜鸟。菜鸟变大咖之路,遥遥无期了,菜鸟为了更好的成长所以加入了名师工作室,希望从菜鸟转型为专业的科学老师。针对我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室的指导,我对自己未来三年做了新的规划,以作鞭策:

一、个人分析

2014大学毕业我便加入教师队伍,那时我走进了小学语文的大门,语文走的是“气质型”教师路线,但自从2017年被安排教六年级科学后,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觉得自己更适合科学这一“行动派”路线。虽然喜欢科学这一科目,但是通过一年的教学,我发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课堂无法延伸,在实验操作上有许多的不规范,科学教具的制作缺乏创新。科学概念看似简单,但要上好一节科学课还真不简单!但我想这些不足总会一一改善,毕竟科学课的魅力是如此巨大,而且我们的队伍里有那么多高手,我会大步大步向前走,向专业科学老师迈近。


二、发展目标

1. “多做”、“多想”、“多听”,在未来的三年时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

2. 加强科学教学专业理论的学习。熟知有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认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3. 坚持每周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并结合实践有成效。

4. 经过两年我发现科学是一门比较容易出成绩的学科,但是出成绩的方法很多,我掌握的是笨办法,那就是多花时间,但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我想应该寻找新方法,实现高效课堂,趣味学习。

三、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年度目标(2020年)

1. 积极参与培训。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培训,做好听课笔记,积极参与互动。集中培训的时候,不私聊、不玩手机。

2. 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每两个月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独立自主完成一篇学习心得。通过理论知识来提升个人素养,用更专业的教育家学方法去上好一节科学课。

3. 加强课堂教学能力。根据工作室要求,每月上交一份较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或者课堂实录。那么我将根据马老师说的方法,录一堂自己的常态课,去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从而改掉一些坏毛病。同时,在发现自己的不足时,我还要去吸收别人的经验,多听课、多思考,取长补短。希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能上一节有“科学味”的科学课。

第二年度目标(2021年)

1. 多学习所吸收,站得高看得远。工作室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每一次集中学习时都会带来好想法、新创意、有趣事。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2. 由被动型转主动型选手。多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的专著,在每两个月完整一篇读书笔记之外,每学期认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争取不拿三等奖。学习靠的是自觉,这是我们经常对孩子们说的,同样适用于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池水。因为学生对知识渴望是永无止境的。知识就像一条河,河水源源不断,永无止尽,始终需要教师保持对知识新动向的敏感度和掌握度。在扎实的学术根底与理论底蕴之上,我觉得不断加强学习、进修,始终将专业化水平与时代接轨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 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对科学是充满好奇的,对科学实验室充满兴趣的,在兴趣的推力下科学课往往富有活力。但是我发现课上看似热闹,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并不理想,课堂效率不高。我将明确小组分工、实验研究的指向、规范实验操作,从而让课堂更有效。根据工作室要求,期末统测、抽测成绩学生平均分应在校内前半数,这也是对高效课堂的一个考量吧,我将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争取交一张漂亮的答卷。

第三年度目标(2022年)

1.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 出具教学风格。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积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风格,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经验集。经过近两年的学习,我应将它们吸收内化,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改进,行程自己的风格,能走出校门上好一节公开课(支教课)。

3. 教育科研方面有突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组织的课题评审中立项、获奖。

4. 主动主动再主动。经常教育学生,学习要主动,要不耻下问,但是自己却很难做到。工作室是一个很好平台,常有一些学习机会甚至是上公开课的机会,但是由于害羞总是想“这么大场面还是留给那些厉害的人吧!”从而总是与机会失之交臂,这个胆怯的毛病我得改改。要学会把握机会,多角度展示自我,不仅要会抓成绩,还要会上课,这才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科学老师!

四、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

1.积极、认真对待每一节科学课。互听课、展示课上能得到同僚的赞同,形成自身特有风格的科学课教学。

2.根据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的制定,进行每学年、每学期的实施内容细化,制定改进计划和实施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新。

3.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与专业技能提高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和水平。

4.学期、学年的考核,接受学校和同事们的监督审查,以此来督促自己。

暑假写这个三年规划时的心情——心虚!我一个语文老师来科学工作室,浑身变扭。但写完这份三年规划,再结合上一届六年级毕业班取得的好成绩,我想,我走科学的路应该错不了。现在怀着更坚定的信念,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希望被更多的人认可。一个半路出家的菜鸟能在小学科学这个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的微光。

成功是明天的事,今天的我还走在从菜鸟到合格科学教师的路上。三年,是我为自己制定的成长期限,三年中,我将踏踏实实,不懈努力,让自己在教育上有所突破。我规划自己,让工作有序高效;我成就学生,也一样成就自己。

最后编辑吃肥皂吐泡泡 最后编辑于 2022-03-18 16:43:13
分享 转发
TOP
2#

记录了您的成长的过程,更感动于您的坚持不懈及不断努力。越努力,越幸运!向您学习!
TOP
3#

记录在于点滴的积累,加油
TOP
4#

回复 3楼流星的帖子

嗯 沉下心 善观察 勤思考 我会努力的!
TOP
5#

回复 2楼风海晨梦的帖子

成长路上 我们相互学习 相互鼓励 一起进步!
TOP
6#

引发共鸣了,原来新教师时期的忧愁都是一样的,我也有过同样的迷惘期。“多听”、“多做”、“多想”,确实是成长的好办法。
TOP
7#

努力使教师自己的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
TOP
8#

回复 5楼吃肥皂吐泡泡的帖子

共努力齐成长
TOP
9#

4.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
2022年9月14日于缙云县舒洪小学课堂展示《弹簧测力计》后的一些反思。
这节课是四年级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节课,前面三节课分别介绍了重力、反冲力和弹力,本节课主要分为两个活动,一认识弹簧测力计,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从教材研讨部分来看,这节课不仅仅是介绍了弹簧测力计,它还是对弹力的延伸应用。
这节课我一共试教了五遍,设计思路经过三次大改,但每一次的结果总是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时间来不及。第一次的设计思路是从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出发,让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明白了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的原因,弄清楚gf与N之间的转化,最后学会读数。但是这样的操作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活动进行到弹簧测力计制作完成后,时间已经花了40分钟,那么后面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就无法进行,更无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那么看似热闹的课堂,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未落到实处,随后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我转换思路。
第二次的设计思路是,学生试错、师生纠错。原本以为这样的设计降低了难度,学生能很顺利的发现问题,但是上下来依然是时间不足,因为从一开始的导入我就花了8分钟。由于这是第四节课,学生前三节的内容都没有学过,那么在引入阶段我就讲解了重力、弹力等概念,为后面测量物体的力做铺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用一个演示实验想讲明白这两个力,是我天真了。而后试错环节我设计了三样物品,分别是回形针、1.5N的矿泉水、一个钩码,用1N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采用小组发言的形式将数据收集在一起,发现问题。在这里我又高估了学生的自制能力,汇报的过程中,自顾自做实验的有、偷偷玩测力计的也有,孩子没有倾听别人的数据,那根本无法对比出问题。所以在数据分析这一环节,我花了较长时间,一节课还是没能上完整。
第三次的课是在第二次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对几个细节进行了更细致的处理。首先在试错环节,将三样物品改为一件物品,那就是1个钩码。选择钩码的原因是,它的质量相等,便于后面的重新测量,得出正确的数据。在学生数据收集整理上,我采用边做边记录的方式,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我将数据汇总在“一个钩码重力汇总表”中,然后利用展台展示,便于学生对比发现问题。在第一次活动中,我还将学生的错误使用方式通过投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那么更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在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基上,给出三种材料回形针、一串螺母和一个钩码,学生测量并记录数据,并将数据汇总展示,这个展示环节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物体太重了怎么办、物体太轻又如何测量,更还有一些小组测出钩码的数据依然不一致,从而进一步讲解学生的操作问题。在最后回顾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将弹簧具有弹力这一特点延伸出去,讲一讲生活中的弹力。
经过这三番五次的修改和试教中我发现,上好一节课要有舍才有得。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那就太难了,作为老师就怕哪个知识点没讲到,测验的时候孩子遇上了不会做,所以总想每个知识点过一遍。就比如弹簧测力计的认识这一环节,我一开始花了五分钟单独讲解,讲完了学生还不知道怎么用,与其花了时间还得到效果还不如直接给学生时间玩一玩测力计。所以我将观察测力计与试错环节放在一起,一共花了十分钟左右,让孩子们先玩。那么就像尹校长说的那样,我们在设计得时候应该要遵循学生的意愿,学生看到新奇的事物时,总是忍不住要试一试,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配合老师的节奏。对于超出学生认识范围内的事物,我们不必去追究所以然,更多的是让他们了解即可。这就像是语文习作中的详略得到,有些情节可以一笔带过,精彩部分要浓墨重彩。这节课我显得格外的忙碌,为了避免学生一上手就实验,我的钩码是在学生完成观察后再分发的,还要记录学生的实验数据,还要拍摄学生错误的实验示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漏发了一个小组钩码,导致他们小组无法正常实验,有一些较晚拿到钩码的小组,直接测量了笔袋重力,甚至有些小组直接瞎填。我想对于这一环节,我还要想办法改进。在第二次活动中,学生测量超重物体时,依然是直接将物体挂上弹簧测力计,我一直想不明白,明明在教师演示实验中,我已经强调当物体超过最大测量值时,弹簧测力计不能继续提起,而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课后我仔细一想,这就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那就是要继续强调啊,那么其实我在交流讨论环节其实就是要指出纠正的,这才是真正的将知识点落实下去。第二次活动数据汇总时,学生面对太重或太轻的物体都提出了自己的测量意见,评课时受到启发,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请学生示范一下,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
通过这节《弹簧测力计》让我认识到,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将知识点真正的落到实处,既扎实又高效,这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以后每周学习的视频课,我会认真听,仔细学习的!
TOP
10#

这一课的重点是要求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对有点难度的
TOP
11#

回复 9楼吃肥皂吐泡泡的帖子

如何能高效快速得让学生理解实验中要注意的点确实是教学难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