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复制链接]

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实录


                                                      执教:缙云县新建小学 蓝桂勇


师:大家认识我吗?


生1:海模老师。


生2:蓝老师。


师:大家都知道我教海模,其实我还教科学。


师:今天我特别到三(1)班调查,调查一下咱们班遵守纪律的情况。要发言的时候你必须先举手,老师抽到你才能说话。哪些同学是最聪明的,回答的时候我会特别注意,今天我们来合作一下。(手指后面)那是摄像机呀,你的表现都将留在这里面。你特别聪明的表现都留在那里,当然你要是讲小说话,吵,那也留在里面。到时候我们可以回教室放一放,让其它的老师也看一看自己的表现。刚才一些同学已经看到了。好了,现在测试已经开始,摄像机已经开动了。


师:全体起立。


生(全体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刚才你们为什么要站起来?(示意一位学生)你说。


生:因为上课了。


师:还有呢?


生:因为要对老师尊敬。


师:要对老师尊敬,就要站起来,是吗?


生:是的。


师:还有吗?


(生沉默)


师:这样吧,我们再试一次。全体起立。


生(全体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现在你们为什么又要站起来?


生:因为开始我们做的不好。


师:还有呢?


(生沉默)


师:大家都说不来啊,刚才是不是老师让你们站起来的。


生:是的。


师:刚才我说全体起立,你们听到了,就站起来,对不对。


生(齐):对。


师:是啊!声音多么奇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出示纸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题)


(在这里,教师问学生“刚才你们为什么要站起来?” 其本意是让学生说出是听到老师让他们起来的声音,可是学生却说到尊敬老师这一方面去,这时,我没有好好的调整自己的思路,而是让学生再来一次,效果没有达到不说,还浪费了不少时间。由此可以看出,自己还缺泛课堂调控能力,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去进行有效教学。在这一方面还需多加磨练。)


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研究的材料。


师(从上衣口袋里取出尺子):这是什么?


生(齐):尺子。


师(把尺子放在讲台上):现在我把尺子放在这里,大家听一听尺子有没有发出声音。


生:有。


师:好,你说。


生:刚放的时候有。


师:刚放下的时候有,是吗?


生:是的。


师:那现在呢?


生:没有。


师:没有,是吧。


生:是。


(第一根尺子的出示,是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振动的尺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可是由于自己在放尺子时动作过猛,结果学生听到尺子和桌子碰撞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细节。)


师(教师再拿出一把尺子):又是什么呀?


生:又是尺子。


师:现在老师想办法让尺子发出声音。先把尺子轻轻地放在这里,有没有声音?


生:没有。


师:接下去大家认真听,(用力的把尺子往下按)有没有?


生:没有。


(相同的尺子,放着不动不会发出声音,弯曲变形也不会发出声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是给某个物体用力就能使它发出声音的。)


师:没有是吧!谁能够让这把尺子发出声音?


生:我,我……


师(示意):好,你。大家看好。他是不是真的能让尺子发出声音。


(一生上去拨动尺子。)


师:看到吗?


生:看到。


师:听到吗?


生(齐):听到了。


师:尺子有没有发出声音?


生:有。


师:老师再来试一下,大家听听尺子有没有发出声音。


生:有。


师:这根尺子有发出声音吗?


生:没有。


师:那么这根呢?


生:有。


师:接下去大家认真看好,有发出声音的尺子和没有发出声音的尺子有什么不同。(师拨动其中的一根尺子,使它发出声音。)好,你说。


生1:发出声音的尺子会动。


生2:如果尺子不动,就没有声音。


师:如果尺子不动就……


生(齐):没有声音。


师:还有吗?


生:我发现会动的尺子摇来摇去。


师:摇来摇去是吗?


生:是。


师:模仿一下行不行,用你的手模仿一下。


(生进行模仿)


师:他的模仿像不像。


生:像。


师:大家都试一试。


(全体学生进行模仿)


师:对,这样摇来摇去,一会儿往上,一会儿往下。


师:它不动的,就不会发出声音,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的就……


生:发出声音。


师:这里的一上一下的动,在我们的科学课上,有一个专门的词(师出示纸条:振动)


生(齐读):振动。


师:说明我们这根尺子在干嘛。


生:振动。


师:那么是不是就是说振动使尺子发出声音。


生1:对。


生2:应该是吧。


生3:可以使两根尺子摩擦发出声音。


师:哦,使两根尺子摩擦也会发出声音,是吗?


生1:尺子和石头摩起来也会发出声音。


生2:尺子碰撞也会发出声音。


师:尺子摩擦和碰撞后就会动起来,是不是?


生:是。


师:刚才我们认为尺子振动发出声音,那是我们的猜测,是不是?


生:是。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使尺子发出声音,和对发出声音尺子和不发声尺子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振动在物体发声中的作用,理解振动的含义。)


师(出示纸条):老师今天还带来了……


生(齐):橡皮筋。


师:大家说说看,橡皮筋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生:拉。


师(出示纸条):还有……


生(齐):音叉。


师(出示纸条):还有……


生(齐):小鼓。


师:这些物体会不会发出声音。


生:会。


师:那么它们发出声音时会不会在振动?


生:会。


师:都认为会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假如有人不同意怎么办?


生:试一下。


师:试一下是不是。


生:对。


师:老师就准备了这些材料,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材料一套。橡皮筋可以这样的……


生:拉。


师:或者一个同学拉,另一个同学在中间弹,试一试,合作合作。而音叉是拿来……


生:敲的。


师:小鼓大家非常的熟悉,也是拿来……


生:敲的。


师:注意,老师要把材料学发给最认真的小组。我看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等下每个小组的组长来领取材料。材料领下去后就可以进行试验。做试验时要做好记录。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单。做试验时你要要写出来。会不会发出声音,有没有振动。如果会就写会,不会就写不会。如果振动就写振动,如果不振动就写不振动。大家会写吗?


生:会。


师:知道了的举手。


(生齐举手)


师:好,请组长上来领取材料。拿下去之后就可以进行试验了。


(通过介绍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有利于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节约实验时间。)


(学生领取材料,然后进行实验,师分发鼓槌。然后进行巡视5分后教师敲钹提示结束。)


(给学生充分动手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对下一阶段的研讨做好准备。)


师:请组长把材料拿回来,记录单放在下面。好,老师发现第二小组做的最快。接下去我们来看一看橡皮筋。


生:会。


师:会怎么样。


生:会振动。


师:橡皮筋会振动。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先把橡皮筋拉开,然后它会弹回去。


师:我们来试一下。


(生进行试)


师:大家看到没有。


生:没有。


师:大家说他这种办法好吗?


生:不好。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有。


师:好,你上来试一试。


(生邀请一位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试验)


师:有没有看到。


生:有。


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橡皮筋在振动的。


生:眼睛。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看的方法知道橡皮筋在振动的(板书:看)


(让学生明确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在振动,并且知道自己是怎样知道橡皮筋在振动的。)


师:那么音叉有没有在振动?


生: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手感觉到。


师:你是用手摸,是吗?


生:是。


师: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生1:有点痒。


生2:好象触电的感觉。


生3:手有点会抖。


师:刚开始橡皮筋是用……


生:看的方法。


师:那么我们在研究音叉是用……


生1:感觉。


生2:摸。


(对于音叉在发出声音时是否振动的研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还有一步是让学生想办法看到音叉在振动,而这一步却放到后面去了,其实应该把他们放在一起研究才是。)


师:摸也就是皮肤的感觉。(板书:摸)那么小鼓发出声音的时候有没有在振动。


生:敲的时候那个面会动。


师:什么东西会动?


生:鼓面。


师:哦,就是小鼓的鼓面会动,是吗?


生:是的。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去听。敲的时候它的声音比较重,后来慢慢变轻。


师(示范敲鼓):小鼓一敲,就会发出声音。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在振动呢?


生:我敲的时候,手放上面,手一直抖。


师:哦。你敲的时候,手放上面,手一直抖,是不是?


生:小鼓会振动。因为我把橡皮筋放上面,敲的时候,橡皮筋会跳起来。


师:哦。它会跳起来。


师(拿出小鼓):可是老师看不到小鼓在振动,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老师,还有别的不相信的同学知道鼓面在振动。


生:可以重重地敲一下,看一下它在振动。


师:重重地敲一下,看一看是不是?


生:对。


师:还有吗?


生:手放在鼓面上,敲一下鼓面后就能感觉它在振动。


师:用手去感觉。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材料,大家看一看……


生:哇!


师:大家看看有哪些材料。


生:水、米。


师:大家有什么方法知道鼓面在振动。


生:可以把米撒在鼓面上,然后敲一下,那个米就会弹起来。


师:想不想试一下。


生:想。


师:好,你想到这个办法,你上来试一试。


(生上台)


师:把米先撒在鼓面上,然后呢?


生:敲。


师:大家看到了,刚才这米是怎样的。


生:不动。


师:好,敲,开始。


(生敲鼓)


师:看到什么啦。


生:跳起来了。


师:再试。


(生敲鼓)


师:再试,让它跳的高一点。


(生重重地敲鼓)


师:看到没有?


生:看到了。


师:米粒怎么样啦?


生:跳起来了。


师;说明这鼓面在……


生(齐):振动。


师:这种方法好吗?


生:好。


师:这次是借助了……


生:米。


生:我还有。


师:你说。


生:我还有把水撒在鼓面上。


师(拿过一杯水):把水撒上去,好不好?


生1:好。


生2:不好。


师: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假如水撒上去,鼓面会怎样?


生1:湿。


生2:坏掉。


生3:把一杯水直接放在鼓面上,敲一敲,看水有没有跳起来。


师:把一杯水直接放在鼓面上,是不是?


生:是。


师:好,你上来试一下。


(生上台)


师:大家向手来看一看这杯子里的水是怎样的。


生:不动的。


师:好,你试一下。


(生敲鼓)


师:怎样了。


生:动起来了。


师:注意杯子里面的水,再敲。


(生敲鼓)


生:更强了。


师:再敲一下,行不行。


(生敲鼓)


生:行。


师:这水面怎么样了。


生:动起来了。


师:本来是不动的,现在呢?


生:动起来了。


师:说明这鼓面在干嘛?


生:振动。


(借助米、水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小鼓在发出声音时是振动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到这时已经基本上明白,物体发出声音时是在振动的。)


师:我发现同学们非常的聪明。我们本来看不到鼓面在振动,但是借助米、水,我们就看到鼓面在振动。接下去我们来看一下音叉。


师(敲击音叉):大家看好了,音叉有没有振动。


生:没看到。


师:声音听到吗?


生:听到。


师:听到。而且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说看到,看到什么?


生:音叉在振动。


师:也有同学说没有看到,那怎么办?我们有什么办法看到音叉在振动。


(生沉默)


师:刚才我们是用摸的方法感觉到音叉在振动,那么能不能用别的方法看到。


生:把米放在音叉的上面。


师(拿起米):把米放在音叉的上面,敲(示范)


师:怎样了?


生:米掉下来了。


师:米掉下来,说明它在……


生:振动。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传到每个小组那里看一看。


师:哦。你是说太远看不清楚,到近处看,是不是。


生:是。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其实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哦 ,你知道,你说说看。


生:可以把音叉倒过来放在水里,再敲一下,在水里面看清楚。


师:看一看水会不会……


生:动。


师(演示):会不会?


生:会。


师(再次演示):再敲。


生:会。


师:水怎么样啦?


生1:会动。


生2:跳起来了。


师:跳起来了,说明音叉在什么?


生:振动。


师:通过橡皮筋、尺子、音叉、小鼓的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在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怎样?


生:振动。


师:刚才老师听到大家在说话。说话时有没有东西在振动。


生:有。


师:你说。


生:喉咙在振动。


师:喉咙。请大家把手放在这里,一起说啊……


生:啊……啊……啊……


师:停。手放在这里有什么感觉?


生:很麻。


师:很麻。说明喉咙里面有东西在怎样?


生:振动。


师:喉咙里面的东西是发声器官,叫声带。


师:声带,大家一说一遍。


生(齐):声带。


师:我们说话时,这声带也在……


生:振动。


师:那么像橡皮筋、尺子、音叉、小鼓、声带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是不是就说明可以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1:因为振动产生的。


生2:物体的摩擦产生的。


师:摩擦是什么东西摩擦?


生:尺子。


师:两根尺子摩擦就会一动一动的,对吗?


生:对。


师:那还是振动。


(在这里,有学生说到物体的发声是由于摩擦产生的,说明在前面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到位,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体发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生:声音是因动力而产生的。


师:因动力而产生,这动力也就是什么啊?


生:振动。


师:像橡皮筋、尺子、音叉、小鼓、声带这些,都叫做物体,对不对。


生:对。


师:这些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


师(出示纸条):好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出示大镲):大家再来看看这个。大家认识吗?


生:认识。


师:现在它有没有发出声音?


生:没有。


师(敲击大镲):老师现在让它发出声音。老师看到大家一惊,这声音不好听是不是?


生:是啊。


师:不好听的话,我现在把它敲起来,你们想办法把它怎样?


生:变音。


师:不发出声音,有办法吗?


生;有办法。


师(敲击):它有声音。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停止发声?


生:敲后把它按住。


师:还有吗?


生:敲一下后马上把它放在桌子上。


师:还有吗?


生:敲后把它抓在那个把那里。


师:哦,手抓到下面去。好,我们先来试一试,敲后先把它放在桌子上。


(师敲击之后马上把大镲放在桌子上)


生:没有了。


师:放在桌子上,马上就怎样?


生:停止了。


师:放在桌子上已经试过了,接下去试什么?


生:按住。


师:对,一敲马上把它按住。


(师邀请一位学生上前,师敲击大镲,生用一只手去抓住大镲)


师:听得到吗?


生:听不到了。


(再试一遍)


生:没有。


师:有没有更快的?


(师邀请另外一位学生上前,重试了两次)


师:行不行?


生:行。


师:按住后大镲就怎样啦。


生:不振动了。


师(出示纸条):刚才通过这个大镲发现:让发声的物体马上停止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从这里是不是也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生:是。


师:通过前面橡皮筋、尺子、音叉、小鼓、声带的研究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刚才我们通过使大镲停止振动就不发出声音,进一步证明……


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研究,使学生真正明确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师:今天大研究的非常认真。大家的收获……


生:非常大。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课上到这里这里结束了,可是我的研究并没有结束。通过这次模仿教学,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还需多加锤炼,多向师傅学习,博采众长,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分享 转发
TOP
2#

蓝老师走进学生的艺术很高啊!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3#

蓝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虚怀若谷的精神让我自叹不如。

TOP
4#

同样的导入,每个班级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师:全体起立。


生(全体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刚才你们为什么要站起来?(示意一位学生)你说。


生:因为上课了。


师:还有呢?


生:因为要对老师尊敬。


师:要对老师尊敬,就要站起来,是吗?


生:是的。


师:还有吗?


(生沉默)


 


 


还有教师设计的问题也有问题,问题的指向不明,如果是借班的话更不能和学生配合默契。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5#

  我也觉得导入的指向性不明确,影响了效果。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