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思考
——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之《抵抗弯曲》评课
嘉兴市南湖区东栅中心小学 章利明
2008年5月27日,浙江省各地的600多名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来到美丽的萧然山下,会聚于朝晖小学,参加“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萧山的太阳格外热情,风雨操场俨然是间“桑拿”房。好在大家学习交流的热情更高,虽热得三四分晕乎,尚保持六七分清醒。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我们在思考”。我们思考什么?省教研员喻老师主要列了三点:怎样让孩子更好地发展?怎样让教师更好地发展?小学科学教学怎样走得更好?开课教师都上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一线的教师用心聆听,认真学习,努力领悟,深受启发。下面就《抵抗弯曲》一课,浅显地说上几句,权当作完成作业。不甚惶恐中……
宁波的何波老师上的《抵抗弯曲》一课是“结构”单元的起始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桥梁引入。(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
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一)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分组实验)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分组实验)
(三)8倍宽的桥梁与8倍厚的纸桥梁的比较实验。(演示实验)
三、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演示实验)
四、课后延伸。
整堂课思路清晰,体现出教师对教材有着很好的理解和把握。闪现亮点许多,使我学习深受。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来说说材料准备的亮点。
1、材料的新颖性。
本课引入时给学生展示了几张“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图片。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个新生的事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能非常有效引起学生对桥面、桥墩、平台、横梁等的观察。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又作本课的铺垫,恰到好处。
2、材料的规范性。
实验中要给纸桥压重物,教材中用的是铁垫圈。铁垫圈大小厚薄不均,会使实验结果不科学。教师非常细心地把它换成了比较规范的螺母,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同样,当我们找不到一倍厚、二倍厚、四倍厚的同种纸质时,好多教师采用了双面胶把两张、四张纸粘起来,由于双面胶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实验结果再次不科学。而何老师用胶水把纸粘起来,相比而言规范多了。
有结构的材料才有利于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内化、提升。
二、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再来说说实验指导的亮点。
整节课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很到位。学生的两个分组实验是典型的对比实验。教师对两个实验的指导大同小异,现实录“研究一”的指导如下。
研究一:纸的宽度与抵抗弯曲能力。
这是对比实验,要注意:
1、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我们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2、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条件?我们准备怎样改变?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发现。
2、实验时重物(螺母)要轻轻地放入杯中(可以用镊子夹),以免砸塌纸桥梁。
3、纸桥梁碰到底就算塌陷,导致塌陷的最后一个重物(螺母)不能算。
4、先实验好的小组请把实验数据记录到黑板上的统计表中,请注意:只接受8个组的数据。
实验的指导是门艺术。指导到位才能让学生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去亲历科学、感悟科学、体验科学。指导不到位,学生方向感顿失,往往会朝着教师预设相反的方向前进,违背教学的初衷。指导太到位,“指导”就会变成“指令”,“按部就班”就会变成“按步就搬”,使科学学习失去“探究味”,外在的场面似乎很好看,内在的科学素养得不到很好地发展。
本节课还有诸多亮点不一一细诉,但个人以为本课还存在两个遗憾。
一、“只接受8个组的数据。”
课堂上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而教师只接受8个小组的数据。在说课时教师是这么说的: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提高实验的效率,同时培养竞争意识。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崇高的理想,现今,浙江省有关部门在研究解决薄弱学校有关问题的时候,要求各地各学校要掌握学习成绩在后20%的学生的变化情况,找出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和促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如果教师只接受8个小组的数据,我觉得有三个隐患:一是学生一味求快,使实验探究表面化;二是长此以往,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三是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大打折扣。诚然这节课实验很多,教师需要学生有很高的效率,但“面向全体”和“选拔人才”毕竟不同。前一节课的杨老师在相同实验环节我觉得处理得很好,她接受每个小组的数据,并让实验效率高的小组看别的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既对实验慢的小组进行“关照”,又很好保护实验快的小组的学习积极性。
二、拖堂10多分钟。
在活动总结时省教研员喻老师说:这次活动时间相对宽松,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主要是开课教师要上出“想法”;如果是包班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上更多的时间,不要拘泥于40分钟。我想与会的老师包班应该是少而又少的吧,再者日常教学中如果学生连续上50多分钟,甚至更长,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不利。对于解决本节课拖堂的问题,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并列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利用课前时间。公开课上学生总是早早到场,教师也总是和他们谈话增进相互了解。我想可以在此时给学生看“杭州湾跨海大桥”图片,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缓解时间压力。
2、减少教学环节。“8倍宽的桥梁与8倍厚的纸桥梁的比较实验。”教师可以不用再一一演示了,尽管8倍厚的纸桥承重非常显著,很能体现教师自己的“想法”。但同样,“二倍厚”、“四倍厚”实验中学生也能感受到抗弯曲能力显著提高。
3、同类实验合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两个实验结构类似,可以在指导时合在一起。学生已有一年的对比实验训练强化,可以处理成前一个实验“扶一扶”,后一个实验“放一放”。或者把两个实验处理成并列式,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鼓励快的小组做另一个实验。
4、改变实验类型。“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这个演示实验教师先把尺平放,在尺中间挂重物,再把尺侧立,在尺中间挂重物,花了好多时间。是否可以把“演示”改成“体验”,让学生用双手平着弯尺,侧竖着弯尺,感受一下两者所花力量的大小。我想这样的体验学生可以化“间接”为“直接”,感受更深,且“弯”比“挂”用时少得多。
5、留主体去头尾。听专家说,国外有的课把课堂的引入部分和总结部分去除,只留教学设计中间的主体探究部分。在这样的场合也许可以一试,我不是专家就此搁笔。
“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学生有渴望成功的喜悦,教师也一样。通过这样高水平的近距离指导,我相信将有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体验到更多的成功的喜悦。[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3 17:10:2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