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霞《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2021暑假阅读专帖 [复制链接]

11#

教学问题3-5 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1.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清晰的目标:证实或证伪、发现是否存在规律。2.采集数据的方法:采集多少数据、需要重复测量吗、重复几次合理。
3.数据处理方法:我们用的最多是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但是工程类的实验,比如“拱形的承受力"这课,可以让学生讨论取什么数值比较合理。其实取最小值更合理,这是联系实际、具有工程意识的选择。
心得:低段——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数据呈现的规律,可以参考章鼎儿老师经典案例”橘子的观察"


清楚直观展示一个橘子瓣数的最大可能性!
高段——更多将数据转换成图表形式呈现,使数据可视化。图表一般呈现有规律的数据,可预测数据将如何变化。如收集凤仙花植株生长高度变化,可制成折线图。
还有统计图研究两个量之间的相关性。如陈韬老师执教的“液体的热胀冷缩”,采用双口烧瓶,一口插入带有刻度的玻璃管,观察水位变化;一口插入电子温度计,观察水温变化。收集数据,把两组数据制成折线图,观察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
TOP
12#

教学问题3-6 如何从低年段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

摘录1:向学生解说0级、1级、2级、3级音量的用法(0级:阅读、听讲;1级:课堂小组讨论;2级:课堂问答、当众演讲;3级:科学课堂中不需要)摘录2:发言要有仪式感,每一次发言都面向大部分学生,把每一次发言都当成发表或演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心得:低年段每门学科都要从培养习惯开始,所以一些上课的常规习惯,各门学科老师可以达成统一的意见,更容易帮助孩子养成。有一些习惯是在科学课堂需要重视的,如记录、整理实验器材、合作实验等习惯,需要课上老师不断强化和反馈!
TOP
13#

用起来,是最好的读书驱动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