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霞《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2021暑假阅读专帖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第二部分核心内容:教学关键问题2-1—如何实施指向大概念的教学    


      读到这一章的内容,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教书风格太小家子气,以为教书是赋予学生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千千万,要培养的技能也很多,各种知识零零散散,如何让学生做到能超越事实知识进行思维,在科学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抓住核心概念,抓住核心概念构建的体系,也就抓住了学科的本质。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应是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进展的过程。它选择了10个科学概念和4个关于科学的概念作为帮助小学生理解与它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的核心概念。
这10个科学概念是:
(1)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
(2)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其他物体产生作用。
(3)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有净力作用于其上。
(4)当事物发生变化或被改变时,会发生能量的转化,但是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是不
变的。
(5)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
气候。
(6)宇宙中有数量极大的星系,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星系—银河系中很小的
部分
(7)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8)生物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为此它们经常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或与其他生物竞争。
(9)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10)生物的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
这4个关于科学的概念是:
(1)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的产生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原因(2)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
(3)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
(4)科学的应用经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

      心得:概念之间是有等级层次的。最底层是事实性知识,第二层是具体概念,第三层是核心概念,第四层是跨学科的统一概念,最上面一层是哲学观点。如何寻找核心概念?我们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将课标内容多读几遍,在课标找核心概念,从核心概念的高度出发设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比如有一个案例《食物链和食物网》,上这节课不仅要明确本课需要达成的概念认识,还要知道单元主题概念,以及思考指向的核心概念。

微信图片_20210803115314.jpg (, 下载次数:0)

(2021/8/23 13:36:48 上传)

微信图片_20210803115314.jpg

最后编辑勺子 最后编辑于 2021-08-23 13:36:48
分享 转发
TOP
2#

有读有思有进步。
图片多放了一张,可以删除。
TOP
3#

感同身受,今天才把这一部分读完。
TOP
4#

期待后面更多的分享。
TOP
5#

教学关键问题2-5—如何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那么,什么是科学本质?国内外研究者往往从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三个方面对科学的本质进行阐述,如下图:

      心得:从有关科学本质的教学研究来看,科学本质的教学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显性途径(通过阅读科学史、哲学、科学社会学或结合STS)和隐形途径(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对于一些科学史的教学内容,我一直忽视它们的重要性。比如案例《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平时教学我更多帮助学生了解和评析“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异同点和发展史,并没有深入研究这节课对学生素养提升的价值所在。就本课来说,引导学生经历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理解和评析过程,认识到“科学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才是至关重要。为体现科学的发展性,本课教学设计了一系列有结构的教学环节:暴露学生前概念(“褒日贬地”)→球体的提法(“地心说”有科学之处)→托勒密及其“地心说”统治千年(“地心说”的先进性)→行星逆行(“地心说”受到质疑)→哥白尼及其“日心说”(日心说”只是假说)→伽利略发现木卫(“日心说”获得有力证据)一伽利略发现大阳黑子、恒星天(“日心说”也不正确)→“超光速”事件(引发质疑)。这种设计让学生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思辨过程,在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师在每一张课件的资料下都注明了其文献出处,对学生证据意识的树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值得学习!
最后编辑勺子 最后编辑于 2021-08-20 18:59:03
TOP
6#

教学关键问题2-7如何渗透和培养工程思维

      在常态“技术与工程”课中,如何做到让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做研究”?如何嵌入“提出任务——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的结构?在“技术与工程”课,我们要带给学生什么?是知识还是促使学生不断发展的科学素养?
TOP
7#

期待后面更多的分享。
TOP
8#

继续学习
TOP
9#

教学问题3-1 如何基于学生经验开展教学

      摘录: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确实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二十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同化和顺应。所谓“顺应”是指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新现象,实现由原有的日常概念向更完善的科学概念的转变。           心得:基于学生经验开展教学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社会在进步,学生的经验也是不断更新进步的,而且不同学生所得的经验也不同。所以教师不要用教学经验来评估学生,教学中也要懂得舍弃已有概念的低效重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最后编辑勺子 最后编辑于 2021-08-20 19:01:59
TOP
10#

关键问题3-4 如何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论证

隐性思维显性化——如相貌各异的我们形状组合,相貌种类增加,可根据导学单操作,摆一摆、组一组、数一数,通过操作与思考把性状组合显性化
引领学生对推理论证评价反思,强调证据和观点的协调——如小苏打白醋混合后,组织学生交流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与小苏打和水混合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证据?
最后编辑勺子 最后编辑于 2021-08-20 19:00:53
TOP
11#

教学问题3-5 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1.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清晰的目标:证实或证伪、发现是否存在规律。2.采集数据的方法:采集多少数据、需要重复测量吗、重复几次合理。
3.数据处理方法:我们用的最多是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但是工程类的实验,比如“拱形的承受力"这课,可以让学生讨论取什么数值比较合理。其实取最小值更合理,这是联系实际、具有工程意识的选择。
心得:低段——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数据呈现的规律,可以参考章鼎儿老师经典案例”橘子的观察"


清楚直观展示一个橘子瓣数的最大可能性!
高段——更多将数据转换成图表形式呈现,使数据可视化。图表一般呈现有规律的数据,可预测数据将如何变化。如收集凤仙花植株生长高度变化,可制成折线图。
还有统计图研究两个量之间的相关性。如陈韬老师执教的“液体的热胀冷缩”,采用双口烧瓶,一口插入带有刻度的玻璃管,观察水位变化;一口插入电子温度计,观察水温变化。收集数据,把两组数据制成折线图,观察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
TOP
12#

教学问题3-6 如何从低年段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

摘录1:向学生解说0级、1级、2级、3级音量的用法(0级:阅读、听讲;1级:课堂小组讨论;2级:课堂问答、当众演讲;3级:科学课堂中不需要)摘录2:发言要有仪式感,每一次发言都面向大部分学生,把每一次发言都当成发表或演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心得:低年段每门学科都要从培养习惯开始,所以一些上课的常规习惯,各门学科老师可以达成统一的意见,更容易帮助孩子养成。有一些习惯是在科学课堂需要重视的,如记录、整理实验器材、合作实验等习惯,需要课上老师不断强化和反馈!
TOP
13#

用起来,是最好的读书驱动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