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评课专贴:沈跃群《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复制链接]

1#

评课专贴:沈跃群《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个人简介


沈跃群,女,1989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湖州市南浔锦绣实验学校小学科学教师。先后被评为湖州市教坛新秀称号、南浔区首届名教师,南浔区教学明星。曾获省、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参加过省市区各级公开课。2008年3月曾在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研讨活动暨教材培训活动中作了研究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002年12月曾参与省教科院组织的“百课万人”创新课展示活动,2007年4月在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农村义务教育携手行动中去丽水送教,发行过省录像课。在湖州市至今举办的四届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参加过三届。有十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其中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论文或案例有13篇。曾参与编写了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教材,并在省里为培训各市科学骨干教师作了《学生学业评价策略》方面的讲座。指导学生在省市区各级科技比赛中获得奖项多个。

分享 转发
TOP
2#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执教者:湖州南浔区锦绣实验学校  沈跃群


教  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是三下磁铁单元的第5课。主要引导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的问题,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生在以前自己的生活或游戏经历中已有变这样的经验,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大一点,但他们不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验证过。本课的科学问题,顺应了学生的兴趣指向,对发展儿童的科学思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学生在对问题作出猜测后,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这个实验时间较长,需要耐心和细致。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个活动建立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如果前一个活动中采集的数据不对,那么对数据的分析就更为重要了。实践证明,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实验的操作难度,学生采集的数据与理论上存在较大差距,分析数据将是科学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


教材最后,自然地引发出“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有了前面的研究作基础,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己独立解决了。


本课教学希望学生通过以上的研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磁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在研究中,学生经历:理清问题,进行猜测;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好题材。


这一课教学的知识基础是:第2课《磁铁有磁性》,知道磁铁具有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第3课《磁铁的两极》,知道磁铁具有两极,两个磁极的磁力最强,第4课《磁极的相互作用》,知道磁极与磁极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具有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互排斥的规律。


这一课在过程与方法层面的基础是:第3课《磁铁的两极》中已经历过问题——猜想——验证——结论,只是没有本课这么明显地指出来。在这一课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怎样测量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学生通过简单实验,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很重要,无法跨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


·知道磁铁之间会相互影响,使磁力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理解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思想,试着对一些特殊的数据作出自己的推测和解释,学习初步的质疑。


·学习改变磁力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体会证据的重要性,学习用证据说话。


教学重点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认真实验获取数据,学习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有效数据的采集,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小组成员4*12,每组4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表(装塑料盘),两个杯子,薄的塑料直尺(事先用胶带做好支架模型),书本、笔,胶带、剪刀(备用)。


教师材料:与学生相同的材料一套竹签1根、强弱不同的环形磁铁、不同形状的磁铁、带胶带大统计图、记号笔(2支黑+红)、演示用的高台、课件、不同的回形针、一组备用数据(13号)


知识储备:磁铁有不同形状、第三课《磁铁的磁极》测量磁力的方法、磁铁的想到作用、磁力大就是吸铁本领强,磁力小就是磁铁本领弱。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1.如果在这一块上,再吸一块同样磁力的磁铁,你觉得磁铁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怎么变?


2.学生猜测,为什么这样想?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如果继续吸上磁铁,磁力还会怎么变?


3.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对不对现在还不知道,科学上我们称它叫“猜想”或“假设”,为了更好地研究,我们得把我们的猜想认真地写下来。


写下猜想:两块磁铁在一起,磁力会增加。(板书)


4.揭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二、验证猜想,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对不对?讨论方法


2.在做这个实验时,老师有几个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1)小组合作,一个人挂,一个人记,其余成员观察、数数。


(2)每次测试后都要及时真实地记录数据


(3)按顺序测量,(说明:如红在下那么始终红在下,红、红橙、红橙蓝、红橙蓝绿


(4)实验完成后,收拾好材料,把数据统计到黑板上的大表里,小组讨论:我们的发现










3.学生分组实验。先完成的把数据统计到黑板上的大表里


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的记录表


                   组别        记录员         


















磁铁数量(块)


1


2


3


4


我们的发现


吸回形针数量(个)







4.汇总实验数据。


三、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指名小组回答,说说你们的发现。为什么这么说?


2.其他组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3.集体分析,各组测得的数据,从纵向一列一列看,从数据中得出结论。


4.对比猜想,写下结论。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两块磁铁在一起还有一种情况是相互排斥,如果我们把两块相斥的环形磁铁强行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说说你的看法。


2.磁铁还有很多形状,还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它们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同学们课外可以选几种情况,去研究研究。


板书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


我们的猜想:两块或多块磁铁在一起,磁力会增加


我们的结论:两块或  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加。


 


 


附:实验数据汇总表
























































































 吸回形针数  磁铁数


组别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OP
3#

 

为促进儿童的科学思维而教学


                  —谈谈我对《磁力大小会改变吗》一课教学预设的思考


 


一、遵循学生年龄特征规律,该教的教,夯实科学探究的基础。


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是为服务的,要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首先考虑孩子的水平和孩子的需求,许多地方还是得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走。我的观点是该教的教,在学习中成长,操作方法要教,思考方法也要教。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会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懂得数据的分析方法。所以我想,这一课教的痕迹会比较浓重。


一教实验操作。这一课要让三年级的孩子测量磁力,收集证据,难度很大,需要非常细致小心,因为手指一碰,所有被吸的回形针都会掉下来,学生有时分不清是自己操作的缘故,还是真的磁力大小只能承受这么多的回形针。哪怕学生很认真地测量,要出现像理论上那样的数据,不太可能。我自己已经多次非常认真地测量过了,数据不可能像理论上的一样先增加得多,再依次递减。


二教探究方法。这一课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严谨的科学探究过程。关于科学探究,三年级的学生经历不多,科学思维水平低。在三上,学生的科学思维技能主要是:观察、比较、分类,三下只在这个单元才真正出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如果第三课《磁铁的两极》没有学,那么提出问题,作出猜想,采集数据、实验验证,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得教:(1)什么是猜想,猜想的要求是什么;(2)探究一个科学问题的基本程序;(3)怎样来验证猜想,怎样比较磁力;(4)磁力大小怎么测;(5)数据的分析,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6)结论该怎么得出,写到什么程度。(如,学生的数据中两块磁铁相吸磁力都增大,那么结论就是“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加”,如果3块磁铁相吸时有一个组出现异常,磁力没有增加,那我们就不能说“三块磁铁相吸磁力会增加”,更不能简单地说“多块磁铁相吸磁力会增加” 。)


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是如何运作的。


1.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知道怎么写“猜想”怎么得出“结论”。


在探究能力方面,我希望完成两点:第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的基本程序,第二是引领学生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有价值的思考。在翻阅三上教材和三下前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后,我发现,教材第一次辟了一些版面,明确提出“我们的猜想:             ”“我们的结论:             ”,尽管教学参考上没有对此提出要求和说明,但我想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基础要打实。因为我发现很多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写猜测时都像是平时对话一样,如问:“在一块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磁铁,磁铁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学生往往只回答:“会”、“会变。”等简单的词,而不知道:科学上的猜测是一个完整的判断,是一个句子,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模棱两可。科学上的结论也必须是由实验所取得的证据中得出,不能超越证据证明的范围,如实验只证明“两块或三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是增加”,那么结论就到这一步,不能说“多块磁铁相吸,磁力会不断增加。”知道如果要获得这样的结论,还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2.对数据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学习审视数据,培养实证意识。


很多时候,我们重在收集数据,而忽视对数据的分析。本课中,我试图带领学生先观察自己小组的数据(总表横向看),得出自己小组的结论,再通过全班各组数据分析,纵向一列一列看,如果所有的实验都说明磁力增加了,那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有不同的数据,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还需要收集更多证据来佐证。试着在一列数据中发现异常数据,并学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要学会反思:为什么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数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办?知道不一步应该进行重复实验,反复验证。


关于数据,老师的想法比较深,而三年级的孩子对数据没有那么敏感,因为他们还不曾受到过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可能会比较木讷,没反应,年龄小的孩子往往热衷于操作,而懒于思考枯燥的数据背后的学问。但为学生的未来学习考虑,这一次就当是练兵吧!能稍稍培养点意识也是好的。我希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科学审视,具有初步质疑能力。也希望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能小心、踏实地走好探究的每一步,打实科学探究的基础,在科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行为能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方面都有所发展。

TOP
4#

7月飞雪(342423778) 14:34:39
引入: 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是否一样

不睡觉的兔(173692760) 14:36:47
教师设计好的实验,一步一步的指导怎样做,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充当什么身份呢?其实这个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来实验



不睡觉的兔(173692760) 14:38:37

实物投影出现了点小问题,教师这时候可以做什么呢——应变



白云的家(420479335) 14:38:41
学生的已经让他们自己检测了


7月飞雪(342423778) 14:38:45
同一磁铁的不同部位,磁力还不同呢。比较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的不同的时候,都在磁极上挂回形针吧。要不要强调?

(281354037) 14:39:15
学生分组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的观摩效果,他没选择,是吗



白云的家(420479335) 14:39:34
挂的位置的确很重要



(281354037) 14:39:56
两端跟中间的问题,很明显



不睡觉的兔(173692760) 14:40:06
对,这就跟田忌赛马的道理一样

TOP
5#

小虫(24953562) 14:58:13
好象老师说得有点多
白云的家(420479335) 14:58:30
不是有点多
小熊座α(546209981) 14:58:31
感觉把学生牵着
白云的家(420479335) 14:58:36
是很多
小虫(24953562) 14:58:37
是啊
小虫(24953562) 14:59:05
每次她都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小熊座α(546209981) 14:59:57
没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学生实验时间。
白云的家(420479335) 15:00:22
接下去会长一点了
7月飞雪(342423778) 15:01:03
学生热热闹闹的玩了半天,不知道有什么收获
白云的家(420479335) 15:01:18
等下课就知道了
小虫(24953562) 15:01:36
前面部分我没怎么看
小虫(24953562) 15:01:48
学生实验怎么做,是老师自己提出来的吗
7月飞雪(342423778) 15:01:56
事前学生没有思考,猜想,事后,没有什么反思总结。
白云的家(420479335) 15:02:05
肯定的
白云的家(420479335) 15:02:15
三年级啊
白云的家(420479335) 15:03:08
学生动手好像也不积极
小虫(24953562) 15:03:56
学生好象太听话了
小虫(24953562) 15:04:02
很多都没有动呢
白云的家(420479335) 15:04:03
就是
7月飞雪(342423778) 15:04:27
例如,实验前,可以提问,磁铁的这边(无白色标记)也能吸引这么多回形针,另一块磁铁的那边(有白色标记)。那么,它们贴到一起,会吸引更多的回形针么?


   用户529263571被管理员(190674055)批准加入本群。


7月飞雪(342423778) 15:04:51
三年级的小朋友,可能思维中,马上用加法
7月飞雪(342423778) 15:05:05
而实验结果不同
7月飞雪(342423778) 15:05:16
这也是一个教育意义
7月飞雪(342423778) 15:05:51
事前学生没有思考,猜想,事后,没有什么反思总结。  就不大好
小虫(24953562) 15:05:56
实验表怎么填事先老师有指导吗
7月飞雪(342423778) 15:07:10
这节课就像是教师牵着一直玩到底,没多大意思
7月飞雪(342423778) 15:08:03
动手重要,启发孩子动脑,更加重要。
小虫(24953562) 15:08:40
感觉问题很少
7月飞雪(342423778) 15:08:44
 
小虫(24953562) 15:08:48
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太少
梅苑飘香(634044395) 15:09:29
缺少猜测环节
小虫(24953562) 15:09:31
有想法吗?
小虫(24953562) 15:09:46
那为什么不问问她为什么这么想

TOP
6#

沈跃群老师执教三下科学《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一课的录像,请访问《视野播客》:


http://218.0.0.134:85/bbs/cc/video.php?vid=27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0 14:46:06编辑过]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7#

一直想观摩浙江省科学课展示活动可惜由于当天有课错过了网络的直播,不过还好在视野播客上把展示课挂了上来。今天抽空看了沈跃群老师的《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一课。

       这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磁铁磁力不相同,一个磁铁的磁力是一定的;第二个部分认识其他物体不影响磁铁的磁力,另一个磁铁相吸相斥原来的磁铁会影响原来磁铁的磁力;第三部分通过测量磁铁的磁力认识另一个磁铁是怎样影响原来磁铁的磁力。


       而沈老师原来的设计是提出问题“如果在这一块上,再吸一块同样磁力的磁铁,你觉得磁铁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怎么变?”在学生猜测后用实验获取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个上课思路和教材的思路是一致的。我在看到教材的时候教学思路也是这样设计的。但看到沈老师的新设计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要调整教材?这样调整适合吗?


    我们在确定一块磁铁的磁力会否受到其他磁铁的影响前,先要确定该块磁铁在没有受到其他磁铁影响时磁力是不变的,如果自身磁力都在变化那就说不清会否是受另一块磁体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沈老师第一个环节“认识一个磁铁的磁力是一定的”是有必要的。而沈老师的第二部分是定性研究,认识到磁铁的磁力会受另一块磁铁的影响。第三部分才是定量研究怎样影响。而教材则只有定量研究,从这方面来看沈老师是扩充了教材,这样的研究过程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但我觉得这节课频繁的老师指导、学生动手,让人觉得老师牵着学生走。如果把这课一些枝节地方去掉,把一些环节合并,可能整节课看起来主线和学生的主体性会更突出。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第一部分认识磁铁的磁力是一定的,在这部分上老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规范学生的操作。第二部分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利用实验来研究另一块磁铁是否会影响原磁铁磁力的大小。第三部分再用定量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又或者可以第二部分先集体研究相吸的影响,第三部分再放手自主来研究相斥,相斥的研究因为会考虑到要把两块磁铁粘在一起,所以思维难度比相吸的实验会大些。当然这样的设计究竟是否适合学生还需要实践。


     听完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很多时候都是高估了学生,特别是三年级的教学设计,总认为教材的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和语言设计上就没有注意到把难点分解,指导得太少,重点过去得太快了,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惑和操作上不当。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