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有感
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王怡华
良好的科学习惯是科学学习的必要条件,可以促进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用于探究等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还处于不稳定时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提出一些学生能达到的要求作为班级的规则,适当强化和反馈,是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实验操作,良好的科学习惯包括倾听习惯、发言习惯、合作习惯、记录习惯、整理习惯和自我管理习惯。
倾听和发言习惯在语数学科中都有培养,但低段科学课每周只有一节,如果没有在课堂上提出必要的要求,学生不会太重视这些习惯的维持。认为科学课是很好玩很有趣的课,在问题的回答上会天马行空,偏离中心。在倾听他人发言上比较缺乏耐心,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属于个说个的事儿。所以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如何倾听他人发言:眼睛看着发言者,等发言结束再举手表达。发言时好多小朋友说话比较慢,条理不够清晰,比较冗长。老师可以待学生发言结束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强化。我非常喜欢设立作品展示环节,向本学期二年级的“立体动物迷宫”、“如果我有这样的书”和“帽子展示会”这样的课堂,鼓励孩子上台发言,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作品,提升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实验操作环节需要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多见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我发现当小组人一多,部分孩子忘记实验目的,只为了新鲜。于是我是这样安排的,如果两人合作,就有明确的分工,互相监督和合作。四人小组确定角色,让每个人都有任务。六人小组确定能干的小组长。然后指导环节对个别孩子的习惯进行强化。记得《不同材料的工具》一课中,6人小组探究不同材料的餐具的特点,我要求组长带领组员先观察并在桌上分类,汇报的时候全组上台一一介绍餐具特点,其他小组倾听后补充没有的特点。对观察讨论声音小,汇报大方,会倾听的小组给予表扬。实验前以铃铛为准,对实验后迅速整理材料的小组全体加☆,孩子们还是很喜欢的。低段教学比较头疼的是大量的文字记录,低段孩子很多字不会写,比较适合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对于室外观察看,我允许图画+拼音+文字,鼓励孩子用语言解释。室内观察,尽量简洁书写。
要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对于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孩子,
教师心中对不同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预设和方法。低段教学和中高段教学又不同,语言、评价上都要符合低段学生心理才能让这些孩子心服口服。有时候真的会被一些调皮的孩子弄的哭笑不得,教学环节的设置出现过于简单或复杂,学生习惯不好有效培养。所以除了研读教材外,我经常会请教教过的前辈,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抓住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强化规则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