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每月研修学习心得——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设计
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设计
2021年8月15日,小学科学网每月研修迎来了第100期,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浙江省小学科学的领军人——喻伯军老师。喻老师不仅是小学科学网的掌舵人,更是广大小学科学老师们崇拜的“偶像”,所以这一期每月研修热度盛况空前。
聆听喻老师的讲座既有高瞻远瞩的学术理论高度,又有紧贴地气的实践干货,让我受益匪浅。喻老师从“素养导向”角度出发解析“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结合当下热门的项目化学习,使我对“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有子更深的反思和重新的思考。
首先,从喻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新修订的科学课程标准初定从四个方面阐释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它们分别是科学观念(基础)、科学思维(核心)、探究实践(关键)、态度责任(方向)。所以,对我们小学科学教师而言,我们的教学要立足这四方面的核心素养,并以此来设计教学。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去学习,通过问题驱动让学习者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在小学科学中去实践项目化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在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科学观念)和技能(探究实践),真正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其次,结合喻老师的讲座,我反思自己实践过的项目化学习。有幸在师父和教研员的指导下经历过几次项目化学习的开展,虽然能依样画葫芦借鉴到了项目的过程和要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难聚焦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以致用。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多数同学是依循老师的活动任务被动的做,项目的评价也难以实现全面、综合的评价。究其主要原因,我没有把握从素养导向去设计教学,情境的设置和问题设计并不能驱动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开展项目的欲望。
最后,延伸喻老师的讲座,我对项目化学习萌发了新的思考。人才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化学习也要保证它的连续性。所以,在学校里开展项目化学习,不是仅仅靠几节课就可以达到人才素养培养的目的,更多的时候应该立足于有体系框架的课程去系统实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素养的逐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