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科教师 每月研修学习心得——运用科学思维,钻研每课教... [复制链接]

31#

将科学思维运用到科学课中需要在每节课中进行强化
TOP
32#

科学学习我们一直都在路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假期出行就是一本书。
TOP
33#

2021.08每月研修学习心得——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设计

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设计

2021年8月15日,小学科学网每月研修迎来了第100期,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浙江省小学科学的领军人——喻伯军老师。喻老师不仅是小学科学网的掌舵人,更是广大小学科学老师们崇拜的“偶像”,所以这一期每月研修热度盛况空前。

聆听喻老师的讲座既有高瞻远瞩的学术理论高度,又有紧贴地气的实践干货,让我受益匪浅。喻老师从“素养导向”角度出发解析“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结合当下热门的项目化学习,使我对“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有子更深的反思和重新的思考。

首先,从喻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新修订的科学课程标准初定从四个方面阐释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它们分别是科学观念(基础)、科学思维(核心)、探究实践(关键)、态度责任(方向)。所以,对我们小学科学教师而言,我们的教学要立足这四方面的核心素养,并以此来设计教学。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去学习,通过问题驱动让学习者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在小学科学中去实践项目化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在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科学观念)和技能(探究实践),真正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其次,结合喻老师的讲座,我反思自己实践过的项目化学习。有幸在师父和教研员的指导下经历过几次项目化学习的开展,虽然能依样画葫芦借鉴到了项目的过程和要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难聚焦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以致用。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多数同学是依循老师的活动任务被动的做,项目的评价也难以实现全面、综合的评价。究其主要原因,我没有把握从素养导向去设计教学,情境的设置和问题设计并不能驱动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开展项目的欲望。


最后,延伸喻老师的讲座,我对项目化学习萌发了新的思考。人才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化学习也要保证它的连续性。所以,在学校里开展项目化学习,不是仅仅靠几节课就可以达到人才素养培养的目的,更多的时候应该立足于有体系框架的课程去系统实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素养的逐级提升。

TOP
34#

收获还在于联系自己的思考。
TOP
35#

讲座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的想法,很有触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起努力!
TOP
36#

2021.09每月研修学习心得——坚持向理论学习,让专业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


坚持向理论学习,让专业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

   身为一名教师,使我最惭愧的就是自己的理论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性。平时没有阅读的习惯,缺乏理论的敏感度,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一直受到限制。因为缺乏理论学习,我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立足课堂;因为缺乏理论学习,我的教学理论无法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因为缺乏理论学习,我的教育科研无法具体实践。从教第6年,虽然新教师的外衣已逐渐褪去,但是自身素养仍有待提高。

   对于一线教师,理论知识的积淀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要上一堂公开课之前,我肯定会仔细研读对应的教参和课程标准,从中我可以找到对这一课设计最直接有效地路径;比如面对形形色色学生,我会主动涉猎学生心理学类的书籍,正确指导学生走出困境;比如需要写课题、论文的时候,我会搜集跟主题相关的前沿书籍理论,一段时间的精心阅读之后,下笔就会自然流畅。虽然我的每次理论学习都带有“急功近利”性质,但是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也让我提高更快,慢慢地养成阅读地习惯。时间长了,我也会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使自己的分析、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坚持理论学习,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

TOP
37#

                                                                            2021.10每月研修学习心得——浅谈低段科学课堂中的兴趣培养
        2021年10月15日晚,和小学科学网的同仁们一起聆听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卢新祁老师的讲座——《科学教师的历史责任和现代追求》。在90分钟的讲座中,卢老师的很多个人观点和经验之谈让我陷入沉思。
       “我们的学生学习科学课程时间越长,对科学的兴趣反而越低。”这是卢老师在讲座中引自各国学者综合多方面数据得出的结论。反观现实中我的科学课堂,恍然间觉悟了五六年级学生与一二年级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种种差别的缘由,无论是课堂上的积极发言情况还是对待科学课的态度,高段和低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这些情况也预示着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在逐渐降低。学习兴趣的降低势必经过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在低段教学中的兴趣保护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关键。结合自己在低段教学中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善。
       1.对待学生严格但不发脾气
对于低段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态度是充分信赖的,但同时课堂上又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因此老师们惯用的做法就是当一名严师。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学生,严厉老师对学生的感染作用尤其突出,大部分学生会因为反感而望而生畏。在观察学校里很多优秀班主任之后,我总结出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虽然严格但很少发脾气,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让他们感觉到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所以,在这些优秀班主任的耐心教导下,很多一年级进来的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等到六年之后他们与老师之间仍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反,如果一味地批评、贬低学生,对他们的伤害不仅仅是痛苦的小学六年,更是学习兴趣缺失的惨痛代价。
       2.提升自身课堂语言艺术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要修炼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面对低段的学生,讲话声音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都是需要注意的语言艺术,善用学生的语言来设问、理答,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低段学生,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一部分,“俯下身”,“耐心听”、“感同身受”这些都是低段课堂中常见的情境。
TOP
38#

学习了
TOP
39#

         网络研修学习反思
         主讲老师:杭州拱墅区教研员万嵩海
         时间:2022年1月15日每月研修
         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命题策略

        临近期末,复习课中,老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一张张试卷了,这些试卷担负了重要的复习任务。这几年在教研员的引领下,我区的试卷命题已经发生了诸多改变:科学概念与初中衔接、选项数量因学段不同而设置、取消填空题和判断题、提高综合探究题的比分等等。命题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更全面的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理解、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试卷是综合评价学生的重要载体。为全面考查学生,对老师而言,试卷命题是一项专业又艰巨的任务,要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功”。本期的每月研修,万嵩海老师介绍的很多命题策略让我受益匪浅。
      1.手册式的测评内容
     万老师从英国小学科学国家抽样测试卷中得到启发,以手册式命题试卷,试卷里既有测试指导,又标注重要信息,一目了然,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答题的策略,有效避免学生因审题不清丢分。相比我们现在的试卷形式,我觉得手册式的测评形式更加适合低段学生。
      2.项目式组合题
     所谓项目式组合题就是以项目形式进行出题,在项目情境描述中多维整合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纸笔测试,经过解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反思和学习。项目式组合题突破了传统的命题方式,试题之间共用连续的情景促进学生思维的连续发展。在万老师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项目式组合题的优势,但是这样的命题方式对老师们也是很有挑战的。不过在讲座中,我们学习到项目式组合的内容有两种方式可以借鉴,一,按知识逻辑结构,由浅入深,二,按探究过程结果,自始而终。
        3.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
        命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智慧和灵感,这种灵感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关注时事政治,多留意学生身边的事情,多听、多看、多思,将日积月累的素材积累与学科知识相联系,就可以拥有丰富的命题资源。
TOP
40#

看了万老师的讲座,发现命题好讲究啊。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TOP
41#

回复 39楼屠琴的帖子

屠老师写的好用心,学习了
TOP
42#

                                                                              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学习体会
        2022年2月11日-12日,为期两天的新教材线上培训,培训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五六年级下册新教材解读、试教汇报、研讨课、跨省的线上互动研讨,还有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和科学家的特邀报告,培训阵容可谓是大咖云集,饕餮盛宴。
        初看新教材,觉得大多数内容与老教材题目相似。但是,通过这次的线上培训,才发现新教材暗含了很多新的指向内容。在专家的解读中,让我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各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每课的设计思路,虽然来不及慢慢消化,但是两节研讨课和互动环节让我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如五年级下册《当环境改变了》一课,陈老师从课标入手,关注学生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从“观察洞穴里的青蛙”这一真实情景,来开始探索动物的行为。在探索环节,老师给学生精心准备了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KT版,学生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分析、处理、类比信息的能力,更重要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叶老师执教的《船的历史》,引领学生认识不同时期的船的迭代改进,为《船的研究》单元做了很好的开端。此外,叶老师设计的独木舟也让我们眼前一亮,有了这一教具的改进,为后续“独木舟负载物体”和“船的形状与阻力关系”两个探索活动做好了铺垫,也为后面自己做一艘小船留下了改进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叶老师非常注重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自然衔接,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TOP
43#

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大,期待更多的新资源。
TOP
44#

回复 42楼屠琴的帖子

感同身受,学习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