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例举在你的专业成长中那些记忆深刻的人或物或事 [复制链接]

1#
本帖转自喻伯军名师工作室:http://ms.zjer.cn/index.php?r=st ... d=617228&page=2

黎作民一个人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一些关键时刻的事件,有可能是磨一节课,也有可能是听到某个激励性讲座,还有可能是遇到某个团队或者人生中专业成长引领的导师。总是,每个人都有记忆深刻的瞬间。共享专业成长中的关键性节点,给更多人予启发或帮助。

喻伯军:1988年,刚毕业第二年,就代表县区到宁波市比赛,通过个人独立备课、课堂教学评比,结果获得了第一名,真的是没想到啊!当时没有挂图,自己用整张铅画纸连夜画了6幅挂图,结果得到其中一个评委的大力赞赏,记忆犹新。

叶俊:今年的省优质课比赛宁波丁老师的《运动与摩擦力》一课让我印象深刻,巧妙的提问,对课堂的把控,对证据的获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郭建军:我也有一次难忘的磨课经历:2018年参加“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这节课真的上了很多遍,所幸最终获得了教育部的“优课”。

朱潮海:98年时参加当时的市教坛新秀评比,抽到的课题是《摩擦力》,在喻老师 的指导下,获得了市二等奖,这是当时我所在乡镇的第一个教坛新秀。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0/9/6 16:29:46 执行 提升/下沉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黄国胜:第一个要感谢的是当时的小学常识教研员姜希栋老师,是他“骗”我去教了常识课,任教第二年就拿了瑞安市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温州市一等奖第一名、省里二等第几名忘了,但也不容易啊。可以说,姜老师一直带着我成长,直到退休。

黄国胜:第二个要感谢的是陈素平老师,她当时是温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重点是她一直带着我做科研,2020年了,我还跟着她,她还带着我。课题研究、项目化学习、STEM案例设计,都是她一路带着。

黄国胜:第三个要感谢的是当时的省教研员章鼎儿老师。章老师退休后还四次到我学区(注意,是学区,不是县一级哦),带着我们全区40多名科学老师一起探索小学科学课的教学,那几年,是我们专业成长最快的时期。再后来,就是跟着章老师走南串北做公益,我是老爷子一辈子的小学生。

黄国胜:第四个要感谢的是喻伯军老师。跟喻老师平时交流其实不多,但是喻老师心里有一杆秤,对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做个人规划和指导,心里搁着每一个学员,给每一个学员机会,比如推荐到外省去做讲座、调研……。做课程开发、做STEM课例研究,都是在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的。在喻老师的工作室,我属于中下水平的学员,已经留级两届了,如果有机会,我还想留级,一直留下去。



TOP
3#

个人的专业发展始于儿时,喜欢静思考动手做,也喜欢奇思妙想。
从教之初十余年在农村小学任教,普师专业作为全能型的,再加上农村小学缺啥教啥原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常识、美术等等课程都教过,这一阶段一直保持静默状态,平凡中努力,但是脚步是踏实的。
08年专职科学就不一样了,真正的专注于科学教学,和学生一起探索十万个为什么,就成为我的热衷。
08年前后开始了我的科技发明活动,08年获得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活动尝到了甜头。
后来把创新发明和自制教具结合了起来,于是我的自制教具项目就成为我的日常。
自制教具除了自己,同时何树德老师的带领不可少,在各级比赛中收获了众多荣誉,先后研发30余件准自制教具和50余件小改进自制教具。
另,网络教研省网、区网,到之江汇,结识了很多志友,其中也包含喻伯军老师。

找到专业方向是幸福的,更是值得坚守的,专业和生活合而为一,漫漫路就会更加充实和勇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