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泳桥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专帖——六年级 [复制链接]

31#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中,不知道老师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课堂上,总是有孩子会把纸放错方向。
TOP
32#






圆柱形,三角形等形状在放置垫圈的时候,容易掉落,我觉得不是他们的抗弯曲能力弱。
TOP
33#

六年级的学习再跟着学习一下,好久没上了。
TOP
34#

《做框架》一课活动剪影及思考















这一节课,我给孩子们准备了12根短棒,4根长棒,10根皮筋,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做一个立方体框架。
实验前没有任何的铺垫,孩子们由于有数学课的基础,都能想到需要用三角形去稳定立方体框架,4根长棒都适时的发挥了作用。有些是用在4个立面上,有些是把4组对角连接起来。用了将近30分钟的时间,有3个小组完成了自己的框架,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由于时间关系,匆忙下课了。
TOP
35#

今天有代课任务,我就把昨天的框架进行了完善。先让昨天试验过的小组学生找出自己框架承受不了重物的原因,然后全班一起交流如何对这些框架进行改进。再对自己的框架进行完善。由于有了一定的研讨,学生对框架承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再加上全班学生的互相交流,改进起来就显得轻松了很多,同时,我又适时提出,可以根据自己框架的情况,来适当增减小棒的数量。
又经过30分钟左右时间的制作,有3个小组完成了框架的改进,并进行了试验。


这个小组的框架只能承受15本课堂作业本的重量,支撑小棒断裂


这个小组的框架承受了36本课堂作业本的重量,完好


这个小组特别牛,在这个框架上放了36本语文课堂作业本、43本同步练字帖、80多本抄写本.最后在支撑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根小棒断裂,垮塌。其他小组的框架还在进一步的改进中。
TOP
36#

在小组实验后,学生发现用来支撑的长棒不是随便加上去就可以了,在支撑的时候,需要看一看框架是怎么变形的,就在变形的地方加支撑杆。我觉得孩子们有这个发现,完全超出了我对本课的预期。应该说,孩子们通过研究、动手、研讨、改进等一系列活动,完全知道了框架的制作要领。相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会越来越好。
TOP
37#

TOP
38#

回复 35楼上虞鹤小林泳桥的帖子

能放这么多的,真的很牛了,我课堂中,没有这样的小组。
TOP
39#

孩子们的框架做得真是不错!主要是材料足够多!放科学书会更有震撼感!
TOP
40#

回复 32楼上虞鹤小林泳桥的帖子

垫高架子,做一个挂篮,把垫圈放在挂篮里测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TOP
41#

做框架还是时间问题。而时间问题在国外教学设置中根本不是问题,在中国却是个大问题。
TOP
42#

孩子们的框架做得真是不错!主要是材料足够多!放科学书会更有震撼感!
欣然 发表于 2019/10/25 13:56:52
科学书在孩子手里,用作业本效果也是一样的
TOP
43#

做框架还是时间问题。而时间问题在国外教学设置中根本不是问题,在中国却是个大问题。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10/25 14:42:27
是的,时间是个大问题,因为有代课,所以我多给孩子玩了一节课,发现玩的时间越长,孩子们能够得到的知识就越多
TOP
44#

《电能从哪里来》材料


一根长导线,一个电动机模型,一个指南针
TOP
45#

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过程及反思
用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学生都非常好奇,为什么这个装置能发出电来。



然后介绍发电机的各个部件,聪明的孩子立即就想到了,这个装置就是一个电动机。
我将电动机模型跟小灯泡连接,转动转子,发现小灯泡并没有像手摇发电机里那样亮起来。
疑问立即产生:为什么小灯泡不亮?
电量不够;连接出错、不能发电等等,但更多的孩子趋向于电流不够强大。
对于连接出错的,我就接上电池,检验,小灯泡能亮,说明连接没有错。
有什么办法检验我们的发电机能不能发电?
用线圈和指南针
讨论实验方法后下发材料,学生研究。








学生实验后,大部分小组都看到了指南针的指针发生了轻微的偏转。
学生想到了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是发电机发出的电量不够强。
怎样让发电机发出的电量足够强?
学生想到了很多办法:加轮子让转子转动的更快
                                换强力磁铁
                                转子做大
                                ……
课到这里,基本目标已经达成。
反思:
由于材料不够,不能演示学生说到的让电量加大的方法,成为了一种遗憾。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相信学生对发电站的工作将更加清楚。
建议:
准备更多的材料,让学生亲自经历用小电机模型将灯泡点亮。
TOP
46#

让我们的小电机模型发出的电来点亮小灯泡,这个环节是我自己加进去的,意图是:一,孩子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二是看看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能力。
从课堂中,看到有好些孩子思维方式还是比较独特的,能想到好多不同的方法。可见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不错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错。同时也看出有一些孩子的思维能力、思考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最后可惜了无法真正呈现。
TOP
47#

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过程及反思
用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学生都非常好奇,为什么这个装置能发出电来。



[font=&quot
上虞鹤小林泳桥 发表于 2019/11/26 13:47:21 我辈之楷模,强大的桥哥。
TOP
48#

这个课,需要用到手摇发电机,以前的教具中有的。
TOP
49#

回复 48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教具中的手摇发电机不好,只是手摇起来,灯泡就点亮了,对上课一点效果都没有
学生自己做个发电机,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TOP
50#

自己制作发电机,更加深了学生对零件的作用的了解,知道了其中的原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