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点石成金”
——读《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有感
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林秋莉
这个假期,有幸得到了喻伯军老师发给网络工作室学员的书籍《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这本书分专家讲座和教学案例与评析两部分,细细品读书中的这些内容,感觉自己正在聆听专家们呈现的一节节精彩纷呈的小学科学课。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刘默耕老师的讲座《小学自然大纲、教材的几个问题》中的一段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内容,特别引用了成语“点石成金”。指头指的是能力,金子就是知识,能力和知识之间密切联系。能力在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强,知识在有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收获更多。那么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教学生“点石成金”呢?我觉得主要得由我们一线的科学老师去思索,去研究。
一、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进行教学
我们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往往是跟着教案走,教案替我们把握了整节课的整体思路,但是在课堂上往往会有老师预想不到的情况,当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路培琦老师的经典课例《植物的果实》就教会了我这一点。在科学上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植物的果实这一课看似简单,但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也呈现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将胡萝卜带进了课堂,因为他觉得胡萝卜也是一种果实。路老师在之前磨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他教案里并没有预设的内容,所以一句话带过强制将学生的思路带进了自己教案里的内容中去了。但是这样真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吗?所以第二次,他大胆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进行教学了,不仅成功地驾驭了课堂,更重要的是真正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可见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进行教学是多么重要。可能会有老师觉得那是专家门敢这样上,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课堂上吧,万一把课上砸了就糟糕了,但是我认为真正让学生受益,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纵观小学科学的改革之路,真的是经历了很多。现在的小学科学书本中你找不到一些结论性的语言,更多的是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一些问题。这就是在培养可以“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一线的科学老师,我们要善于对科学教材进行整合,深入,所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现在也正值小学科学新教材的普及,更加注重学生是以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而并非传统的教授式的形式接受知识的。随着STEAM教育的普及,更加要求科学老师具有自己开发课程的能力,开发一门课程并不是将课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就够了,而更多的应该是考虑这门课程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三、以探究为核心
什么是以探究为核心?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们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来。书中就有举例:一杯热水的温度下降的速度是否均匀?如果只是把知识告诉学生,而他们没有亲历这样的过程,那么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制定研究的方案和计划,通过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这样还可以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在研究中,学生们就发现了当水的温度比较高时,随着时间的变化,水温的下降速度比较快,当水温比较低时,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得比较少。如果没有亲历的过程学生会怀疑老师给的答案。可见科学课堂上的以探究为核心是多么重要。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为我今后在科学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引着方向,这么一位良师益友真的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