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邵君君: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学习心得 [复制链接]

1#

2018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说明

2018年,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全新升级,作为工作团队的我们将会更用心、系统地组织活动,希望让每位参与者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为了鼓励大家积极、持续地参与研修活动,我们推出了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6+4+2”挑战活动,那么——您是我们寻找的忠实粉丝吗?

从2018年3月起到2019年4月,我们预计将举办14期网络研修,研修时间一般在每个月的25日,若有变动会在桂馨科学教育交流QQ群(229089919)及时通知,研修地址固定在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CCtalk群(82485833)

那么,从现在开始,报名参加“6+4+2”挑战活动吧,赶紧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选“6”,表示完成总共6期的网络研修直播学习,选“6+4”,表示完成总共10期的网络研修直播学习,当然我们最期待的是“6+4+2”,表示完成总共12期的网络研修直播学习。

您一定会问,怎么报名啊?有什么要求啊?别急别急,马上说到这事。大家可以点击链接地址(https://www.chaojibiaoge.com/index.php/U/url/54md03ng)报名,也可以用手机识别右图的二维码进行报名,登记自己的基本资料,以便活动后期联系。至于其他,要求提供直播在场的凭证,比如在直播时截取自己在线的群名片或发言记录,并提供2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若无法参加直播学习,也可以采用视频回放的形式学习,不过要求有所改变,需要提供5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样可以统计在挑战活动中。大家先自行保存,到时统一提交给工作人员。

到2019年5月,我们会收集资料,达标并符合要求的老师会有奖励,比如赠送科学专业书籍,免费参加科学研讨活动,或者参加桂馨科学课相关活动等。不同级别的奖励标准肯定不同哦!当然最大的奖励肯定是自己的成长和提升。在此也要说明一下,本活动解释权归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管理团队属有。

风里雨里,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每月都等着您!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管理团队

2018年3月25日

分享 转发
TOP
2#

邹小斌: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学校科技类社团的创建与发展策略分析
日期:(2018.3.25) 2018年 总(34)期

“社团我要怎么带?我要参加什么比赛?比赛规则是什么样的?学校给我多少经费?根本无从下手。”说出了我这从教不到一年新手的心声啊......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只恨没早点认识您!此次主题解决了我初创社团(无线电测向)的所有困扰。比如,初创社团应该考虑哪些事?再如,创建的社团在某方面得不到支持时又应该怎么做?尤其是带学生出去比赛时,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考虑提出的种种质疑,该怎么处理才能让家长,学校都放心等给出了很多方式及方法。
要知道本人可是刚入职,科学教材还没摸透呢,就要分精力搞社团,而且是科技竞赛类社团!有时候忙得撑不住得时候,就鼓励自己:年轻人累一点就撑不住了,某某老师快退休了还很拼,不能懈怠啊!可搞过这类社团的老师应该都知道,这需要多少精力。有段时间竟然需要腾出时间去备两个年级八个班的科学课!一度怀疑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本末倒置,可又不知道从哪方面着手改变这一现象。
通过这次学习发现可以“以点带面 重点攻克”高效处理社团事务,空出大量时间备课、教学:1.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本校没有找外校,外校没有向领导反映争取专家也要攻克技术难关;2.对比赛项目的规则要详细解读:3.确定自己的公关项目,打造自己的优势项目;4.有时和学生一起练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很感谢邹老师这节别开生面的研修课,更感谢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能找邹老师来教我们如何带好科技类社团,期待下次的研修课程......
安徽合肥小科 邵君君
2018年4月27日
TOP
3#

桑建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教学
日期:(2018.4.26 ) 2018年总(35)期

机缘巧合下在CCtalk关注了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一看研修主题正是自己目前的短板,很是期待。
入职不满一年的科学老师,不想只拿着教材一板一眼的教科学,而想让科学的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可不知从哪里下手,而从今晚开始我知道了......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仪器或信息技术软件来实现不一样的课堂氛围。尤其是桑老师推荐的一款叫“4D书城”的APP,解决了我上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的苦恼:拿标本,没鲜活感;找视频、图片,没创意;而这“4D书城”本来是下载来解决我家那3岁小宝没耐心看书问题的,没想到里面的内容很适合拿来教科学呢!要知道在目前市面上,很是缺少一款针对动物进行立体全方位介绍的软件呢!
还有像“模拟星空”、“谷歌星空”、“烧杯”等软件我已经推荐给同事,他们也很期待效果呢!
                  安徽合肥小科 邵君君
                    2018年4月27日
TOP
4#

朱伟龙:小学科学试题错例分析及命题建议
日期:(2018.5.26 ) 2018总第(36)期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个标题很是兴奋。本想严肃认真的听完本节课,没想到没绷住,被朱老师举得一些例子笑喷了。尤其是题干表述不正确,误导学生正确认知中第七个例子:观察大树的时候,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这道题我印象很深,因为我备考科学教师那段时间曾做过这一道题。本来压力就大,做完这道题后,我好几天没提起精神来—因为做错了呀,各种求助都无法确定答案。(现在想想就觉得好笑,当时为什么没反过来想想是题目的问题)那时,还以为是自己学识太浅薄导致的,这种习得性无助感,影响了我很长时间啊~~~
现在作为一名专职科学老师,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上想:其实想在短时间内出一份合格的且有创意的试卷还是蛮难的。要考虑因素太多了。尤其是遇到实验操作类型的测试。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人人实际操作考试不现实。既要纸笔形式,又要考查操作能力,的确很难命题。有时候还蛮理解出试卷的老师的。
  可理解归理解,作为给没多少正误判断能力的小学生出题,出错试题,就有可能误人子弟啊。所以,朱老师的命题建议提的非常好:
1.命题前按照课标制定好试题双向细目表,牢牢把握课程标准,清楚学生对测试内容需要了解、掌握或运用的程度,不出超纲题,少出怪题、偏题;
2.题目题干一定要斟酌,尽量避免出现歧义;
3.选择题(小学科学阶段没有特殊说明,一般为单选题)
4.选择题判断为“对”的题目,尽量引用教材中核心知识原句或公认没有争议的结论,避免出现逻辑或文学上的错误,误导学生;判断为“错”的题目,不仅科学知识上没有问题,逻辑上也不能出现漏洞;
5.试题配套用尽量清晰、准确,尽量使用学生常见的图示,避免出现生僻怪异的图示;
6.题目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非学科因素,都要三观正确,传播正能量,不能误导学生;
7.题型、分值比例要合理,题量适中,难度系数控制在0.75至0.8之间为佳。
                           安徽合肥邵君君
                             2018.5.26
TOP
5#

陈文斌:小学科学教研文章的撰写—从《科学课》杂志用稿谈起
日期:( 2018.6.25 )  2018年总(37)期

回看这期网络研修之后,顿时感觉幸亏挤出了这时间!陈文斌主编的这期讲座给我很多启示,尤其是对前段时间录制的一师一优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我发现自己这节课有好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看似寻常的课堂结尾。以往我的结尾都非常机械化:布置完课外活动后直接说:今天课就上到这,期待下次再见。可本节课,孩子们上得太high了,在课的尾声,孩子们还沉浸在各种各样的动物中,心神根本捞不回来,场面很是失控!最后我完全是强制性的让孩子结束了这节课!当时还有点庆幸:幸亏不是现场课,后期可以剪辑掉!现在想想很是羞愧。章鼎儿老师最后的结尾很是符合孩子天性,一环扣一环的使孩子貌似在玩耍中结束了本节课,而且最后孩子们更是在章老师的指导下把实验材料及桌面收拾得很好。
同样是上一年级的课,如何把握孩子,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看似把孩子放在了主体地位,但一节课下来是实实在在的忽略了孩子的本性。而章鼎儿老师的这节课,在开头描述桔子颜色环节,一直很耐心的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孩子畅所欲言描述桔子的颜色,最终用合适的词来表达桔子的颜色!从摸桔子、剥桔子、数桔子瓣数并统计、描述瓣数、吃桔子、描述味道到挤果汁,一直用适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使孩子进一步认识桔子。就连最后拿小桔灯当结尾,也是孩子喜欢的方式!我的课目前为止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总结来说,还是得多学习、多历练啊!真的很感谢桂馨科学平台提供那么多向名师学习的机会,我会持续关注您的哦-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
                        安徽合肥邵君君
                         2018年6月29日
TOP
6#

季荣臻:基于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应有的行走方式
日期:(  2018.7.25 ) 总第(38 )期

听完这期网络研修,我并没有急于把学习心得写出来,而是把我前段时间录制的一节公开课如季容臻老师说的那般用一款专门的软件就这样师生、师生的整理了一下整理到一半时,当天晚上我就整理不下去了:我上的是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知道的动物。一节课40分钟。我发现这一节课上的提问真的很没有水平,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存在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且问题平淡无奇,大多时候即使提问,也多是我向学生提问,很少学生有机会提问!至于过渡语,很随便!当让孩子对比六种动物(喜鹊,鸡,蝴蝶,蚂蚁 ,狗和鱼),说说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时,有一个孩子拿鸡的头部和喜鹊的对比后,我竟然用“它有头,它也有头,那它们的身体还有没有其它特征”这种过渡语,来过渡到动物身体其他部分!以前我是多么不注重“过渡语”这个细节啊?这才发现这个小细节使得教学环节很不连贯,所授的知识点,也由于提问不到点上,绕了好大一截,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到最后也只能简单罗列。要不是语言直白点孩子能听懂,真不知道下面的课怎么接下去!这实录看得我好尴尬呀。但是第二天我还是硬着头皮把它整理完了。想从中找到是什么地方卡住了我,什么地方是很顺利的,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取长补短。

安徽合肥  邵君君
TOP
7#

张俭:科学教师开学季
日期:(  2018.8.25 ) 总第(39)期

桂馨科学教育的这期网络研修不仅解决了我开学的一大难事-如何在开学第一天抓住孩子们的心,而且明确了我以后的教学方向。
  一年前刚接触科学,还是一年级,不知道该怎么教!都是边学边教,边教边学。记得教一年级上学期时,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行为约束力还没形成,思维比较开阔的,好奇心强,爱在课上上演“十万个为什么”,这原本是好事,可绝大部分与教学内容无关!加上自己没有教学经验,很难把控课堂,导致一节课出现各种“意料之外”而我又手足无措是常有的事。
当张老师的分享她面对的一年级时,我发现大家遇到的事几乎都一样,不同的是张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一一化解了我认为很难解决的事。
借鉴张老师的经验我打算好好规划一下该学期的课程该怎么开展,争取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
                     安徽合肥邵君君
TOP
8#

杨元魁:从脑科学的角度看科技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日期:(  2018.9.25 ) 总第(40)期

本期的网络研修刷新了我的认知观,让我明确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情的决策者,使学生具有进行正确决策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尤其是小学科学教育!                                                                                              
以往我的科学课堂讲授的知识都是一些零碎的、不连贯的知识片段和堆积在一起的科学定律, 但是在如今倡导以STEAM及其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的背景下,需要孩子超学科学习概念,注重学科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在学科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并在相互碰撞中,培养各方面技能和认知,强调孩子的主动探索精神。
显然,我现在得打破已有思维,与时俱进,不仅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更要从行动上创新科学教育理念,勇于突破和创新的,用心呵护孩子爱问的天性,悉心引导,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如杨博士所说,现在科学教育方法,不单单是探究,以大概念进行科学教育还强调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学习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是趋向于整体目标不断上升的建构过程。这对于每位科学老师来说都是个大挑战……

                 安徽合肥邵君君
TOP
9#

梁琰:发现科学之美
日期:(  2018.10.25 ) 总第(41)期

其实在本期讲座之前,就已经接触梁博士研发的美丽科学软件,当时只是纯粹的为自己的课堂找素材,但随着长时间的接触,我被软件里展现的科学之美震撼了。其团队利用延时摄影,红外热成像,显微摄影技术,展现了不一样的事物形象,又通过“科科”、“妹妹”动漫的形象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探究科学问题,同时采用照片级CG电脑动画制作使科学资源做得尽善尽美的同时也帮助了科学老师把课上得尽情尽兴。
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件让我头疼的事,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让孩子观察月相的活动,先不说孩子都不积极,家长不配合,就连天气也不作美。一个月下来,孩子根本就没有完成。本来想采用孩子的原始材料总结本课内容,最后却无法实行,后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月相图片,可没有那么“动态、直观”,这时候美丽科学帮助了我,一节课上起来轻松极了!
本期的研修,又让我学到很多,尤其是空气羽毛之美,以前总好奇孔雀的羽毛为什么泛着金属光泽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颜色还不一样?现在终于明白了:孔雀羽毛的羽小枝有着周期排列的结构,这才有了“结构色”,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结构色:霓虹脂鲤,石油膜,光盘,吉丁虫等!我发现当科学与科学技术相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美。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安徽合肥邵君君
TOP
10#

袁朝安 魏明贵 陈丽:夏令营活动开发与实践
日期:(  2018.11.25 ) 总第(42)期

正愁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中“科技”部分如何开展呢!每年的十二月份是孩子十分期待的月份,如何推陈出新,是我们每年都要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因为不想让孩子失望。
参考袁老师“吹牛大王”、“玛雅魔法师”等活动,我想不用等到夏天,下一个月就能让我校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其实如何有效组织孩子“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又如何找到贴近生活的活动来促进学生日常科学探究,是我们三位专职科学老师最百思不得其解的,而此时袁老师都在该平台很好的解决了我们的困惑。袁老师还引导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科学探究。
本人从“吹牛大王”这一系列有关联的活动中受到些启发:可不可以把教科版教材统筹起来围绕某些有联系的知识点,开发STEAM课程。像袁老师介绍的“吸管吹乒乓”,“矿泉水瓶吹气球”,“喷泉装置吹乒乓”等活动可以与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与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联系起来,将水、空气的种种概念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向“玛雅魔法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力这一概念,连磁力都可以,只要把石头换成磁石,这样又完成了课时又将STEAM开展起来,还不会增加课时,何乐不为,我们一线老师的福音啊!
听完本次网络课,我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也好,传统游戏拓展也好,只要用心去探究,总能发现一片新天地。
  安徽合肥邵君君
TOP
11#

沈晓英:低段科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日期:(  2018.12.28) 总第(43)期

感谢学期末的繁忙,使我用了五天天的时间才看完这次的网络研修,而正因为如此,我在上四个班《神奇的纸》时才知道什么叫从孩子的学情出发:
这是没听沈老师直播之前在二(3)班公开课的教案:
聚焦:倒一杯开水。问学生敢不敢触碰, 这是一杯刚烧开的水,你敢不敢触碰?(不敢)!那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辅助工具(一张普通的纸),你敢不敢!
但小明同学就用它(板书:纸)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是不是很神奇?(板书:神奇的)其实你也可以,我们一起试试看,好不好?
探索:我们来假设,如果你是小明,你如何将该纸化普通为神奇呢?接下来我们将四人为一小组,余下的有六人,你们为一组。认命:小组第一排老师左手边是纪律监督员,老师右手是记录监督员,负责监督组员把结果记录在科学手册上。第二排左手边材料员任务重大,负责材料的分发与收集,尤其是收集时,希望其他同学配合。此时材料员的左手边为实验监督员,监督每位小组成员,包括自己认真完成该实验。听明白了吗?好,请所有同学先拿出科学手册,待会有什么发现把他记录在手册上!
有请材料员举手,等会儿,(你们先从自己的位洞里拿出与小组成员人数相对应的纸,分发给组员)(你们要从老师的左手边排队领取一瓶水,四或六张纸。领取后从右手边回到座位。听清楚了吗?恩,请材料员上来。)(这时老师倒热水)
材料都分发到各组成员手里了吗?给大家五分钟开始试试吧。(播放音乐,老师巡视指导。)
研讨:有请哪一组派代表来分享?那看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是哪一组的?你来说一说。你是把它对折的,师出示铁片,厚书,纸为什么不能对折(板书:柔软,薄)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与同学不小心把纸打湿了。纸怎么那么容易打湿?(板书:吸水性)请坐!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好,我们看,他们组把纸折成瓦楞形,我们一起看看它的神奇之处:(师演示,弹性,承重性好),可是它沾上水就软趴趴的了,那我们在这一组的基础上改进一下纸易吸水的毛病。有请小组组长拿出一瓶食用油,(教师提供食用油浸纸方法)同学们试试看是不是防水。
总结:
拓展:拓展生活中的光敏纸。
(这节公开课下来,发现我没我如沈老师说的:“读懂读好我们的学生”高估了孩子的思维与动手能力,手册中同时出现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这三个环节让孩子们一起做时,他们无法按要求完成,通常只能完成一个或者两个,于是我根据这次经验将它们改为完成一个环节后再出示下一个环节并从二年级群找到指导视频,心想这次没问题了,我想到,我忽略了沈老师的另一句话:“低段学生是不适合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由于还处于它们自我中心阶段,由于材料要传着做,由于地位的不同,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没有拿到材料的孩子竟然有被剥夺的感觉,在摸一摸环节出现了争抢现象,一个孩子差点被热水烫到!好吧,看着下一班的课在后天下午,下课后我就从淘宝顺丰了50个带盖奶茶杯......)
这是后来在二(4)班上课更改的部分:
聚焦:刚才来的比较急,连一口热水都没喝上。同学们不介意老师,倒一杯水喝吧。哎呀,好烫!怎么办?你说……可是老师只有一张普通的~纸(板书:纸)
顺势复习普通纸的特点(板书薄 吸水 易破 可书写画画……)我想稳稳的拿住杯子怎么用一张纸解决?你说……是这样吗?用什么方法让这张纸化普通为神奇?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板书:神奇的)
拓展:后期发现虽然不烫但还是由于易变形拿不起来饮用,怎办!(出示纸箱)让孩子上下沾普通纸,好些没?刚才我们在按一按环节中发现一用力纸会被按扁,大家看这样会怎样,(拿起来是力气很大,用力后一样会贴到杯壁,一样会烫手,怎办?)瓦楞纸板能承重不易变形!(视频)可一遇水就怎样了!变软了!怎办?(出示油纸伞!胶水,要不要做出来?做出来就是技术与工程,等讲完了一起做)防水!只有油纸防水吗?(出示纸杯)如工厂加薄膜  单调怎办(diy)画东西(画好才再沾上,麻烦,画不上?没关系直接涂热敏材料,用笔diy,晚上太黑,看不到杯子,没关系,加点荧光粉,这样得纸是不是更神奇!
对于这个杯套你还有哪些想法,我们课后思考,下节课一起探讨......
(本节课是朝着技术与工程类型的STEAM课上的,可发现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以我现在的认知,只有通过不断向各位老师学习才会进步。)

安徽合肥邵君君
TOP
12#

邓玉琳:科学文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探索
日期:(  2019.1.26 ) 总第(44)期

一、二年级每周两节科学课,一般一学期两个单元共13-14节内容。根本就挨不到学期末,课就上完了。很多时间空着,就让孩子们提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大部分学生课上就齐思广义解决出来了,实在解决不了(我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回家找资料下次上课留时间解决!
可低年级孩子。转头就忘,别提会不会查资料了?一直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今晚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我何不也像邓老师这样(低年级有的是时间)。我每周的两节课还是连堂上的,既然这样就不用按传统的方式上课了,完全可以在第一节课时把课题抛出来,大家自己提出问题,接着去图书馆查资料,第二节课留时间汇总,时间不够或者还没查出来,就让同学课余时间上网或者周末到图书馆,下周一起探讨,一二年级课时不多,如果一个内容四课时,完全够用,这样也解决了孩子不爱读书不会读书的问题,哈哈。

安徽合肥邵君君
TOP
13#

孟令红:日本小学科学教育概况
日期:(  2019.2.26 ) 总第(45)期


昨天我们区还在研讨“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设定什么类型的培训项目”,很多老师表示”科学领域那么大,很想去看看,不能固守自家一亩三分地,很想了解别人是怎么教学的”。没想的今晚就实现了。
孟教授的培训让我发现日本和我国的课程体系很类似,但是他们课程分化的很细,注重由浅入深,更注重科学的思考、表达以及如何落到实处,从日本小学科学评价中就体现出来了。
我国很少能做得到,与其说精力不够,倒不如说根本不知道要这样做。起码,入职快两年的我,是听了孟教授的讲座才知道的。回头一定建议我们教研员开展一次有关课程标准的解读,最好局举实例培训我们,如何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运用到科学课堂。

安徽合肥邵君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