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教学参考资料集 [复制链接]

1#

[推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教学参考资料集

1、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

2007-1/200711121542681311.rar (, 下载次数:230)

2、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2007-1/20071112156627451.rar (, 下载次数:152)

3、每课教学设计论坛(来源:桐乡小学科学网)tp://www.zjtxedu.org/xxkx/mkbbs/list.asp?boardid=5

4、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师必看(发帖人:不睡觉的兔)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902&page=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4 21:15:0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2.2《蜗牛》教学参考

 蜗牛身体结构图:

蜗牛卵:

 

蜗牛:属软体动物。
            

蜗牛身体的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壳内贴着一层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柔软的身体。蜗牛的软体部分分为头、腹足和内脏团三部分。头部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前面的一对比较短,能够触探土和食物,有触觉作用,后面的一对比较长。顶端的眼能够辨别光线的明暗,并且有嗅觉作用。蜗牛的口在头部的腹面,适于在爬行时取食。蜗牛的腹足宽大、肌肉发达,是蜗牛的运动器官。
   

蜗牛的大触角有视觉、触觉、嗅觉和色觉作用;小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而且小触角的嗅觉作用比大触角更灵敏。

   
蜗牛在爬行时,在贝壳口的右侧外套膜的边缘处会露出一个圆形的小孔,是蜗牛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开口,叫做呼吸孔。
   

   
蜗牛通常栖息在温暖而阴湿的环境中,以植物的茎、叶作为食物。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干燥的夏季,蜗牛能够分泌黏液,将壳口封闭,不吃不动,在枯叶或瓦砾堆中冬眠或夏眠。

A、蜗牛的外形特征: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目前国内养殖的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白玉蜗牛都有自已独特的外形。
    B、蜗牛的生理习性:
                        

白玉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 ℃, 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C、蜗牛的食性:
                        

一般春天喂白菜、青菜、莴苣等植物;夏天可喂各种瓜果皮渣、甘蔗、向日葵叶等;秋冬喂菜叶、薯片、胡萝卜等。白玉蜗牛不吃青草、杂草、拒食葱、姜、蒜、韭、芥等有异味食物。瓜果、块茎要切成细丝或薄片才能饲喂,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以防偏食。为加快生长速度,提高产卵率,最好饲料中加入粉碎的麦麸、米糠、豆腐渣、酵母粉、豆粉、鱼粉、骨粉、贝壳粉或石粉等混合精料。常用饲料配方:米糠和麸皮50%,贝壳粉40%,酵母粉8%。其它(鱼粉、豆粉、面粉)
及微量元素和专用添加剂2%。精料添加量占饲料总量的10%~15%。喂料应在傍晚6时左右,采食活动在20~24时达高峰,次日6时停食。
     D、其它
                        

奇怪的长相。蜗牛的长相太怪了,它没有骨骼,全身几乎都是肌肉。它整天背着它的房子——螺旋形的壳,伸出柔软的身躯,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前蠕动。在它的头部,一前一后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
     有眼看不见。蜗牛大触角的上端有两个黑黑的小圆点,这就是它的眼睛。虽然有眼睛,可蜗牛根本看不到外面的花呀草呀,因为它的眼睛不是很高级,所以看不到外界的图像,只能感受到外界的明暗变化。小蜗牛自己可一点儿也不在意,它觉得这样蛮好的。它一边慢慢地散步,一边用它的眼睛东触触西碰碰,一遇到障碍物,它就把触角赶紧缩回来。
     有嘴不辨味。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它的齿舌就像擦姜末用的锉板一样,有一些小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样的齿舌对付草啊叶的还可以,但若对付那些有硬壳保护的体型较大的软体动物就不行了。你想,那么一点点小的锉板,在硬壳上凿个小洞要用多长时间呀,等到小洞凿穿了,蜗牛即便没饿死,它的齿舌也会磨坏的。这可怎么办呢? 不用着急,蜗牛有办法,它有一样秘密武器——唾液。它的唾液如同浓度4%的硫酸溶液,能把猎物的外壳腐蚀软化,然后轻而易举地用齿舌在其硬壳上打一个洞,从中吸食猎物的血肉之躯。怎么样,很厉害吧!不过,别看它平时吃得津津有味,实际上它的嘴巴根本就品尝不出任何味道。但也不用替它担心,它有办法知道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因为它有一对小触角,在小触角的基部长有感受味觉的细胞。难怪它会不停地用小触角碰碰这,触触那,原来是在尝东西的味道呢!
    肛门和鼻子在一起。蜗牛房子的入口处有两个小洞洞,一个是呼吸用的“鼻子”,一个是排便用的“肛门”。如何分辨哪个是鼻子哪个是肛门呢?这好办,平时一开一合的小洞是鼻子,因为它要不停地呼吸;而经常合着的就是肛门了,因为只有在排便的时候肛门才张开。
     漂亮别墅。不同的蜗牛把自己的别墅刷成不同的颜色,有白色、棕色、绿色、黑色,还有瑰丽的金黄色。许多爱美的蜗牛还给自己的别墅装饰上各色的彩条。蜗牛房子的旋转方向多是“右旋”的,但也有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家伙的房子是“左旋”式的。如何分辨“左旋”还是“右旋”?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将蜗牛壳突起的一面朝上放置,看一下壳的开口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若开口在左边就是“左旋”壳,在右边就是“右旋”壳。
      睡能吃的家伙。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有的喜欢吃荤,有的喜欢吃素,树叶、枯叶、野菜都是素食蜗牛喜爱的食物。每当烈日当头或是连绵阴雨的时候,蜗牛就躲进它的房子里休息去了。有时只睡一小会儿,是不用关房门的;有时却要关上房门睡上好几天,甚至几个月、几年。一到凉爽的秋季,它就大吃特吃,吸收好多营养,养得壮壮的。等到冬天北风吹、大雪飘的时候,它就缩在房子里,关紧房门,呼呼地睡大觉了。直到来年的春天,它才会醒来。
是先生还是太太?
     每个蜗牛的身体里都有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在它们的颈部长有生殖小孔。所以它既是太太又是先生。到了夏秋季节,是它生小宝宝最多的时候,你就有可能看到,有的蜗牛在脖子上生出白白的“米粒”来,这就是蜗牛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21:03:58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1.4 叶脉形状分类图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3.5 指纹结构图

 

 指纹是指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的纹路。由于有这些纹路的存在所以增加了皮肤表面的摩擦力,使得我们能够用手方便的抓起重物。

   
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却蕴涵了大量的信息。这些手指皮肤的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是各不相同的,在信息处理中我们将它们称之为“特征”,这些特征对每个手指都是不同的。依靠特征惟一性的特点,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特征和预先保存的指纹特征,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

  其实,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是发展最成熟也是最“传统”的技术,其相对应用也最为广泛。指纹在相对性和稳定性方面均非常符合生物识别系统的要求,从胎儿在6个月时指纹完全形成到人死后尸体腐烂,指纹的纹线类型、结构、统计特征的总体分布等始终没有明显变化。而且至今还找不出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由于皮肤表皮上的纹路是胎儿在6个月时形成的,因此,同卵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相同的。其实指纹的纹路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两个人的指纹完全一样的概率仅为十亿分之一),就是同一个人的十指指纹也有明显的区别。

  在进行指纹识别时使用者把单指放在棱镜面上或玻璃板上,通过CCD传感器件进行扫描。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通过特殊的光电转换设备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活体指纹进行采集、分析和比对,获得的指纹图像被数字化和处理分析并被最终提取为可以接受的指纹数字特征信息,被存贮在存储器上或卡上,作为参照样板。使用时,通过指纹读取器即时扫入的信息与样板信息进行比对,即可获得真假判断。自动识别系统一般主要包括指纹图像采集、指纹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值的比对与匹配等过程。现代电子集成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指纹图像读取和处理设备更加小型化,同时飞速发展的个人计算机运算速度提供了在微机甚至单片机上可以进行指纹比对运算的可能,而优秀的指纹处理和比对算法同时保证了识别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就自动、迅速、准确地鉴别出个人的身份。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好资料啊!学习了,以后的教学可是用得着啊!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6#

【推荐阅读】三年级上册内容的整体构建体系中“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发帖:不睡觉的兔)

第一单元:初步体验观察,静态观察,能动观察。
                

第二单元:动态观察,测量、比较观察,重点描述。
                

第三单元:深入观察,联系观察。
                

第四单元:多角度观察,归纳特征,精确测量。
                

第五单元:多角度观察,结构、功能观察。
                

第六单元:综合观察、统计观察、细微观察、实验观察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