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校携手,践行新科学——莲都区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复制链接]

1#

家校携手  践行新科学

——莲都区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学习团队研修活动

撰文:开发区一小汤雅雅
摄影:天宁小学陈建秋

2017年12月14日,莲都区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学习团队研修活动在刘英小学举行,莲都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蓝岳美、莲都区小学科学学习团队成员、各校一年级小学科学教师代表和部分一年级学生家长代表等共计八十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分上午和下午两个场次,其中上午安排的是一年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下午安排的是一年级植物种植活动经验交流和分享。活动一开始,莲都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小学科学学习团队班主任蓝岳美老师对活动主题、活动背景和相关工作作了简要布置。

紧接着是一年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第一节课由碧湖二小颜俊芬老师执教,课题为《起点和终点》。颜老师借助绘本教学的方法导出课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如何组织一场公平的比赛,巧妙渗透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生通过组织纸蛙跳远比赛,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比较的方法。

第二节课是刘英小学吴勇老师带来的《用手来测量》。吴老师的课导入简洁明了,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学生经历科学规范的过程:预测、实测,研讨交流,微视频的合理运用为课堂增彩。

课堂教学展示后是现场互动研讨。“起点是一个点,起点线是经过起点的那条线,而终点应该是最靠近起点的那个点”,“老师们的实验器材准备一定花了不少心思,纸蛙弹跳力这么好”,“吴老师的微课使用很到位,把之前孩子们‘一拃’的错误测法大部分都纠正过来了”……四十分钟的交流研讨一晃而过,老师们还意犹未尽地享受彼此的思维碰撞。

下午,天宁小学陈建秋老师带来了《号令已出谁争锋——莲都区一年级科学种植活动总结》的活动分享。陈老师介绍说,9月14日发布种植令,号召大家开展种植活动,9月23号发布了观察令,指导大家该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为了本区更多学校的落实和参与,将积极响应的学校进行汇总,以美篇英雄榜的形式大力表扬。11月20日,我们发布总结令,建议大家对者一两个月的植物种植活动进行总结分享,推广优秀活动经验。从“种植令”到“观察令”再到“总结令”,整个活动有始有终,层层推进,将成为新科学教研的一大亮点。

第二个环节是四所学校老师代表带来的经验介绍。首先是梅山小学吴振芬老师带来的《播下种子,见证成长》,吴老师为组织好种植活动花了不少心思,从校长到老师的团结合作,从科学组到各任教教师的积极推动,从学校、班级、个人分层制作三步走,使梅山小学一年级种植活动成为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刘英小学杨柳老师介绍了《让植物陪孩子一起成长》,从指导孩子如何开展、家长如何配合、家校联系如何督促三方面介绍了种植令的开展,通过种植令活动,感慨道:“当孩子们将种子埋入途中,也是在他自己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我相信这颗种子会慢慢地生根、发芽直到长成苍天大树!”;还有碧湖二小高福乐老师介绍《同种子一起成长——农村孩子的种植乐》中提到:“农村学校有独天得厚的地理优势,还有懂种植的爷爷奶奶帮忙指导,孩子们也很享受种植带来的快乐。”最后,联城小学郭芳老师带来的《童年童趣——魅力百草园》,郭老师图文结合讲解了她们学校的百草园,在场老师听了都想亲眼看一看的冲动。

第三个环节是种植活动中优秀家长代表经验介绍。天宁小学孙湙欣妈妈介绍《和种子一起成长的经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第一次失败了,毫不气馁,并吸取失败的经验,开始第二次种植,加上创新设计,给废旧轮胎进行彩色喷漆、手绘卡通图案。妈妈在陪伴孩子种植的过程中,渗透着不放弃、坚持观察等细微的思想教育,孩子伴随着种子的成长而成长。囿山小学张琦睿小朋友和爸爸带来了精彩的亲子小品——《植物种植观察记录—大豆》。父女俩配合得天衣无缝,分享了种植过程中的图片文字记录,父亲从查找资料、准备材料、育种到种植、制作种子一系列协助孩子观察大豆的一生。最后是刘英小学吕卓益小朋友和妈妈分享《陪伴孩子的成长》,妈妈协助孩子种植大蒜,用尺子详细地量出大蒜发芽的高度,持之以恒,还特意做了大蒜成长图和成长数据记录,妈妈说,“这种亲自互动,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提升沟通能力,能够更加了解孩子,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观察中我们和孩子可以共同学习、成长,并影响一生。”家长发言时,会场此起彼伏的掌声是最好的鼓励与支持。

刘英小学校门进来的大道两边,摆满了天宁小学、梅山小学、中山小学、刘英小学、联城小学五所小学的种植展板。教师们驻足观赏、拍照,迟迟不肯离去。至此,莲都区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学习团队研修活动已落下帷幕,但它的影响永远不会结束,必将在推动我区践行新科学、提高科学教师教学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17/12/18 19:48:3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天宁小学、梅山小学、中山小学、刘英小学、联城小学五所小学的种植展板












DSC04953.JPG (, 下载次数:0)

(2017/12/18 16:24:21 上传)

DSC04953.JPG

DSC04969.JPG (, 下载次数:0)

(2017/12/18 16:24:21 上传)

DSC04969.JPG

TOP
3#

莲都区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暨学习团队研修活动学员心得体会

刘英小学  2017.12.14


活动主题:家校携手 践行新科学



19张尚雷:一个认真的孩子,一个用心的家长。每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帮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的时候。可能就像是这样,花一点点时间陪着孩子,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很重要。你若认真,孩子会更加的认真;你若松懈,孩子可能会更加懒散。当孩子在学校因为类似的事情被老师关注时,她应该是充满成就感的,所以,积极引导孩子的在校体验,更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对学校的热爱。



16郑晓荷:在种植令的活动让孩子们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当中还培养了孩子的品性,而且加强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也给我了我们学校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学校的孩子基本都是住校的,当初觉得实施性很难,后来听了各位老师的演讲,觉得可行性还是有的,可以大力推广,这个活动真的意义非凡。



14高福乐:吴勇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从比较长短到测量工具的发展,让我重温了科学的发展史,这些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才有现在我们便捷的生活,感谢为科学事业不断做贡献的科学人。种植令的思考:很多小朋友或则家长把成熟的蔬菜当事物,无可厚非,但是我想的是,能否让小植物度过完整的一生?枯萎凋零,叶落归根,体会生老病死、天道轮回,也许会更好。



15陈华佩:本次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种植令活动。对于远离泥土,远离土地的孩子们,这无疑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体验机会!同时,与家长一起共育植物,也是可贵的亲子时光。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力的神奇!体验种植的快乐!同时又将科学观察落实于实践,从小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动手的能力。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和图片展示,远没有孩子们自己动手种植带来的知识更为震撼,更为持久。

TOP
4#


21周飞燕:无论是颜俊芬老师的纸青蛙,还是吴勇老师的纸带测量,带给我们的都是新科学的又一次思维碰撞。而家校的合作式活动教育方式,让我们又为我们打开了科学教育的新大门。家长和宝贝们的表现,不经让我感叹,家长是促使我们教师成长的第一动力!



02颜俊芬:这次活动的收获很多。一年级增加科学,开始只感受到科学慢慢受到重视,更思考一年级的孩子能学到什么?参加了本次活动,体会到一年级科学课的重要性。带给孩子的不只是一点知识,是多种素养的形式与发展,更是孩子们的乐园。今天也让我看到了一群用心经营科学的老师、一群用心体验科学的家长、一群用心学习的学生。本次活动为我们所有一年级的科学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起到指引作用!



06汤雅雅:这个种植令活动,我们看到了孩子心情随着植物变化而产生的起伏,也看到了家长在陪同孩子种植过程中渗透的一些教育思想,以及科学老师们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想想也都是值得的。一年级的孩子,打破了我很多的元认知,他们心中藏着生命的敬畏,对动植物的爱心,对周边事物的观察还可以这么细微且持之以恒。孩子的潜力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今天,老师和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04陈海霞:这次一年级的科学种植令活动,无论是两位老师的课堂还是每个学校代表分享学校种植活动亦或是家长亲子介绍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年级孩子对科学对种植的那颗炽热的心,如果我们科学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能这样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探究的道路,那我们孩子的科学素养将是无法想象的。今天的家长亲子分享环节让我很感动,感动于这些孩子有这样细心的家长是多么幸福,同时我在心里也萌生将来我的孩子上一年级了,作为家长我也要像这些爸爸妈们一样带领自己的孩子去观察去探索。感谢这次活动所有的组织者和分享者们带给我们这样深刻有意义的活动!

TOP
5#


09周菁菁:用心的老师+有心的家长,怎会有不爱科学的孩子呢?两位老师的课,引发了我们对一年级课堂的思考,一年级的课堂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器材,却包含着老师很多的心血。而一年级的孩子的思维也是令人震惊的。种植活动中几位老师和家长的分享,顿时觉得原来科学居然这么有趣,不再是局限于课堂,孩子们不但自己动起来,还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去探索科学,而这探索的过程中,有着我们无法预设到的无尽创意!



03常丽芳:今天听的两位老师的课,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到位,颜老师的课,情景导入,很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声音的呈现,惟妙惟肖,身临其境,以青蛙跳远比赛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孩子们公平公正的比赛原则,有始有终。吴老师的课,导入简洁明了,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切合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视频播放:怎样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运用非常好,比老师口头解说强多了。其实在很多教学中,我们都可以把微视频用起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教学问题。谢谢两位老师的精彩的课堂,让我对教学又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下午听了老师们和家长们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种植令活动的开展,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拉近了家校的联系,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孩子们经历了种植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同植物一起成长,感受生命的奇迹。这里面存在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听着家长的种植介绍,真的被深深感动,一刹那,眼眶有点湿润,可能为人母了以后,更能体会当家长的感受,看到自己孩子经历了这些过程,见证了自己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也是很欣慰的。感谢蓝岳美教研员如此认真的组织,活动形式丰富。感谢上课的老师精心准备,给我们带来精彩的研讨课。感谢承担讲座的老师们和家长孩子们,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种植画面。这次活动举办得非常好,收获满满。

TOP
6#


10叶根芬: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原来一年级的科学课还可以这样上,让我收获颇多。听了今天的两堂课,我认为对激发低段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开展一年级孩子种植令的活动,非常的有意义,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养成也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如果今后科学都能像今天三位家长一样,重视起来,陪着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那该有多好。



11蓝鑫龙:在听了今天一年级科学课例研讨让我收获颇丰,我学习到要上好一年级的科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要符合低段孩子,如颜老师的课堂就像“妈妈的话”一样带着孩子在学习。

2、课堂要有丰富的活动和吸引点,低段的孩子自律性有待提高,这时我们老师就需要有丰富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同时这些活动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和符合他们的认知与好奇心。这样他们就能跟着你一起探究学习。

3、多评价和奖励。往往我们在中高段的教学中都是评价说:“好”“很好”“不错”等。最多也就小组加分,而低段我觉得可以评价语言丰富一些如:学生探究时评价“你真是一位小小科学家”,回答问题时“你真是一位小小演说家”,甚至我们可以为他竖起大拇指,为他贴小红花等。

4、多花时间备课,除了备教材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备实验过程和器材。我们要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要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实验。所以我们准备的器材就需要符合他们年龄和有效。

下午种植令的展示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科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家长。只有家校联动才能发挥科学的最大魅力,有一句话说:“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作为科学老师的我们最有效的教学是陪孩子一起探究,也许某一次的探究活动就为孩子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也许你的某一堂科学课将使你的学生终身回味。



18叶倩倩:活动过程中,旁边兼职科学的数学老师的分享对我触动很大。对于一年的小朋友,怎样运用合适有效地语言去组织教学非常关键,这会直接决定你课堂的效率。一年级的科学课“简单”又“难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把握不住需要上到哪种程度,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段教学的教师会遇到这种情况,对于第一次接触一年级教学的教师而言就更是“经常”了,这就使得我们更迫切的去研究课标,研究孩子,多去听听一年级语数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让我们的科学课更“科学”。



22周波锋:今天早上听了两节一年级的科学课,和高年级段最大的区别,一年级小朋友的课堂秩序是一大难题,今天两位老师都把握的比较好,上课内容也都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再一个比较精彩的环节就是家长和孩子非常用心的把种植活动开展的过程、收获给大家进行了介绍,可以看出这个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科学兴趣,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让孩子和家长有了更多的言语交流,增进的感情。

TOP
7#

 

  01吴振峰:

                                            
  

教学

  

内容

  
  

活动内容

  
  

收获与思考

  
  

2.2

  

起点和终点

  
  

教师:颜俊芬

  

学校:碧湖二小

  

上课班级:一年级

  
  

收获

  
  

1.课件精美,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趣味性极强。

  

2.实验器材准备充分,我预估每只青蛙老师都提前试跳了,所以弹跳性非常好。我在教的时候是孩子们自己提前做的,如果纸张太薄,纸蛙是无法跳起的,所以说颜老师准备得非常充分。

  
  

个人思考

  
  

1.       导入部分:导入部分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编个小故事在课前讲给小朋友听,课始接着故事引出新课。

  

2.       老师在解说“起点”和“终点”的时候,说得很专业,很详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适合,但一年级的小朋友却不领情,因为这不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收信息的方式。建议话要简洁明了,把复杂的简单化了,孩子们才能听得明白。

  

3.       在请生上台来演示的时候,我还在纳闷,纸蛙怎么能够在黑板上完成跳远呢?原来是老师直接用手拿过去了。这是不是不科学。我觉得可以直接在投影上展示,因为纸蛙在跳的过程当中并不全是直接往前跳的,有些会翻跟头,有些是侧身靠近起点,并不是脚后跟处就是终点处,通过投影让学生真正明白终点的位置,在后面的分组活动中,错误率应该会减少很多。

  

4.       分组活动中,四个同学为一小组,但事实上,每人手中一只青蛙,自己测自己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两人合作是比较有效的,如一个跳一个划,也可以互相讨论如何实验,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5.       今天这课其实是科学、体育、数学的一个整合,从夏老师那儿又学来一个新知识:起点是一个点,起点线是经过起点的那条线,而终点应该是最靠近起点的那个点。

  

6.       这个单元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操作上还是比较困难的,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内容移至下个学期或二年级?

  
  

2.3用手来测量

  
  

教师:吴勇

  

学校:莲都区刘英小学

  

上课班级:一年级

  
  

收获

  
  

1.         这课的设计真的很棒,一堂课下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导入简洁有效,回顾了旧知,自然引出新课。在教学了“一拃”后,老师让学生预测桌子的高度,预测是很多老师很容易忽视的环节,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学生预测的习惯,对后续的学习帮助真的很大。

  

2.         微课的出示恰到好处,把之前“一拃”的测法错误的同学大部分都纠正了过来,看完微课,老师再次强调了实验的过程注意事项,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真的要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使得后面的实验完成度很高。

  

3.         在数据分析环节,老师也是不急不缓,分析得非常到位,很见水平!

  

 

  
  

个人思考

  
  

1.         在同桌合作测量桌子高度环节,纸带头是不是可以用其它颜色的卡纸来替代,一生可以直接将卡纸位置压在地上,另一生可以使点力气拉直纸带,以减少误差。

  

2.         在结尾的拓展环节,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来测测自己的家,是不是也给学生播放一个微课,教给孩子们测量的方法,让孩子们回家用自己的方法试着测量,并将测量的过程用小视频或照片的方式呈现,孩子们的完成率可能会高出很多。

  

3.         这课我又从夏老师那儿学了一招:预测不是瞎测,而是有根据地测,如桌面是几拃,桌子的高度跟桌面相比较,可能是几拃。

  

 

  
TOP
8#

碧湖二小颜俊芬老师执教,课题为《起点和终点》















TOP
9#

刘英小学吴勇老师执教《用手来测量》
















TOP
10#

连家长代表都有,真心厉害,大科学!
TOP
11#

这个活动开展得很好,赞一个!
TOP
12#

莲都区的一年级科学课真的是有声有色啊,也许是他们还不用考试,老师的压力也小一些,可以把课内课外搞得如此丰富多彩。如果其他年级也能这样来上,那科学课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亮丽的窗口了。
TOP
13#

莲都区一年级科学种植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的亮点很多,其中包括总结方式——不仅仅是上台交流的学校、教师和家长进行总结,还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让所有参加会议的老师参与总结,以下是老师们填写的数据统计和反馈。













TOP
14#

期待我们区下次家校联动,真心希望科学不仅限于考试,多些与教材对应的实践探究孩子收获的将是我们课本教不了的知识
TOP
15#

20171214听课笔记颜俊芬起点和终点

                                                        
  

课题名称

  
  

起点和终点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214

  
  

学校班级

  
  

莲都区刘英小学106

  
  

活动主题

  
  

莲都区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学习团队研修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碧湖第二小学  颜俊芬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843——0927,共44分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6分钟)

  

0843师:大家看投影——池塘里,大家都在讨论一个大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0844生:我觉得……

  

[评点:不要让学生去猜测什么事件,可以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有个特别重大的消息,然后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学生肯定会说想知道,从而直接切入主题。对低年级课堂教学来说,还是需要这种简单的问答来活跃气氛。]

  

师:这是个好消息。我们看一下,这里有字,谁会读啊?

  

生:本周五举行一次跳远选拔赛,选出一名最优秀的跳远选手,代表池塘小分队,参加本次动物王国的运动会,希望大家踊跃报名。

  

[评点:文字太长,没有必要让孩子跟读,把故事告诉孩子就是,可用录音旁白形式。]

  

0846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个好消息,那谁能告诉我,是什么事情啊?

  

生:运动会。

  

师:还有补充吗?

  

生:是因为运动会要参加跳远比赛了。

  

师:很好,还有补充——

  

0847生:他们的运动会是在动物王国举行的。

  

师:恩,谁想参加比赛呢?

  

生:青蛙。

  

[评点:学生的发言相当不错,简明扼要,可以多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师:我们来听听看(播放录音)

  

师:这个荷叶下有两只青蛙,他们在干什么啊?

  

[评点:两只青蛙颜色和背景太相似,不容易被发现,造成无意义干扰。]

  

生:吵架了。

  

0848师:为什么吵架?谁知道?

  

生:他们都想去参加比赛。

  

师:那派谁去参加比赛?怎么办?

  

生:让它们比一比。

  

[评点:故事导入的方法很引人入胜,课件的图画色彩鲜艳,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喜好。情境的创设也很合理,为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活动要求(15分钟)

  

0849师:那我们让它们跳一下,大家看。(课件演示)

  

师:哪只跳得远?

  

生:第一只。

  

师:哪只是第一只?这样吧,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编上号。

  

[评点:编号这一环节,很有意义,方便之后的交流,也为学生后面的活动提供范例。]

  

0850师:我们现在再让它们跳一下——看出来吗?

  

生:1号。

  

生:2号。

  

师:怎么才能举行一次公平的比赛?谁能说?

  

生:它们要站在同一个地方比赛。

  

0851师:说的真好。要让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开始跳。这里划一条线,谁知道这条线,叫什么?起点。

  

师:那我们让它们在这起点上跳,1号青蛙开始跳了,2号也开始跳了。谁跳得远?

  

0852师:谁跳的远?

  

生:2号。

  

师:为什么2号跳的远?

  

生:我看到2号跳的远。

  

0853师:为什么要公平公正的比赛,我们应该看哪里?

  

生:看脚后跟。

  

师:你怎么知道?

  

0854生:看脚后跟,会赖皮。如果不一样,就测不出来。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出青蛙的跳出距离。但是它们要参加的是动物王国的比赛,所以不是看身体的哪个位置,而是要看跳了以后,离起点最近的位置。

  

0855师;所以把这条线作为终点,这条线就叫——

  

生:终点线。

  

[评点:围绕本课重点,细致地讨论起点和终点,体现了教师的巧妙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采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组织教学,还有教师要将起点、终点、起跳线、终点线和距离区分,不要混成一体。]

  

0856师:哎,什么声音?(录音:我刚才没有发挥好,再来比一次)

  

师:国际比赛,跳远比赛是跳三次,那我们让它们再来跳一下。老师把青蛙请到黑板上来,让它们再跳一下。这个就是比赛的赛道。

  

0857师:刚才第七组很积极,我们请第七组组长上来,刚才我们说要跳几次?3次。那青蛙应该从哪里开始跳?

  

生:起点。

  

师请学生上台演示在黑板上用磁铁青蛙跳。

  

……

  

0900师:现在,这只青蛙跳到这,这条线就是它的第一次成绩了。现在我们看第二次。

  

生在老师帮助进行第二次跳远。

  

[评点:三次跳远,呈现三种不同的情况,然后进行指导,对后面学生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存在的问题是演示效果还不够理想,因为样本比较小,许多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没有全员参与进来。可以考虑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呈现。]

  

0901师:这次跳的更远了。我们要划一条什么线?

  

生:终点。

  

师:还有机会吗?

  

生:还有一次。

  

师:大家看仔细了。一二跳。(跳出了赛道)

  

生大声惊叫。

  

师:跳到哪里了?

  

生:外面了。

  

师:怎么办?

  

0902生:再跳一次。

  

师:不能再跳了。老师这有个办法,这有一条尺子,我们把它移到赛道上。

  

生在老师指导下移动青蛙。

  

0903师:刚才我们的青蛙跳了几次?最远的是哪里?

  

生:3次,那里。

  

师:那我们现在要用小剪刀,把这个剪下来,这就是这只青蛙的成绩。

  

[评点:这个环节用了15分钟,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15分钟。让学生知道要编号,知道测量的时候要确定起点和终点,知道采用三次尝试取最好成绩的方法,这都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如果长时间连片进行讨论,学生能不能有效接受,会不会短暂性遗忘?可以采用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一一解决,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青蛙跳远比赛(15分钟)

  

0904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听到许多声音,还有许多青蛙,也要参加比赛,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

  

生:能。

  

0904师:那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青蛙跳远是怎么比的?(课件出示)

  

青蛙跳远比赛

  

注意事项:

  

1要标上序号。

  

2确定好起点。

  

3在终点(离起点最近的位置)做好记号。

  

4跳三次,看最远的那次成绩。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了解规则。

  

……

  

0909学生组长领取青蛙,教师组织开始比赛。

  

0910师:先标上几号青蛙。组长检查一下,各位同学是不是在青蛙身上写上了号码。

  

生写编号。

  

0911师:青蛙站在赛道上,各就各位,头部不能超过赛道。开始——

  

生让青蛙进行跳远。

  

师:大家做好记号,起起点最近的在哪里。好了,第二次——

  

……组织学生进行三次跳远。让学生做好每次记录。

  

[评点:低年级学生分组活动的有效组织一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难点,因为他们在合作能力和操作方法上存在着不足,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关注和解决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0915师:请大家把小青蛙、水彩笔,送回材料盒。然后把剪刀放回材料盒,拿到讲台上来。

  

生纷纷交回材料。

  

0916师:材料盒放回来,就可以得到小红花了。第二组送回来了,第八组送回来了,给自己组加一朵小红花。

  

生交回材料。

  

0919师:刚才有几个组表现最好,老师要给他们加小红花了。

  

四、比较和反馈(8分钟)

  

师: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比一比,选出你们组跳最远的青蛙。

  

生进行小组比较。

  

0921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第四组和第八组的这两条。

  

0923组织学生进行其他组的比较。

  

师:看老师的黑板上,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他们先——你说。

  

[评点:此时的课堂调控有点乱。从学生心理方面分析,这一时候和开头相比,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许多学生的测量结果没有在黑板上展示,他们觉得事不关己,不会主动参与这一教学内容。解决的建议是采用小组PK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觉得有意思,再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强调起点和终点,以及比较公平性的要求。]

  

生:先把红色的地方对齐,然后把最长的两根拿出来,再比。

  

0924师:他们的方法很好。老师给他们组奖两朵小好花。

  

0925师:几号青蛙跳的最远?

  

生:34号。

  

师:小朋友都记住它的名字了。我们就让34号青蛙去参加动物王国的比赛了。

  

0926师:大家把纸带贴在活动手册上。

  

0927师:下课。

  

[评点:科学课的结尾往往会匆忙收场,特别是公开课更为突出。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尽量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总结,或者是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和拓展。]

  
  

板书设计:

  

起点与终点

  

(贴纸带)  (青蛙跳远图)

  
  

评课:教师创设情境,以动物王国青蛙比赛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儿童化、趣味化,成为本课的主要亮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在活动指导上投入了比较充分的时间,每个环节都考虑得比较细致。课堂中及时对学生评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可以加强的方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教师讲解不要过多,演示活动要兼顾全体学生,都能看得到都能参与其中。

  

 

TOP
16#

20171214听课笔记吴勇用手来测量

                                                        
  

课题名称

  
  

用手来测量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214

  
  

学校班级

  
  

莲都区刘英小学107

  
  

活动主题

  
  

莲都区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学习团队研修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刘英小学  吴勇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47—1031,共44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回顾(4分钟)

  

0947师:老师这有两张纸,看到了没有?

  

生:看到了。

  

生;我们桌上也有。

  

师:看到这两条纸带,哪条长?先不要动。

  

0948生:右边的纸带比较长。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两边的一样长。

  

师:再请一个同学。

  

0949生:我觉得左边的长。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了。

  

师:你还有不同意见啊?

  

生:两根一样短。

  

师:有什么办法。能知道,两条纸带哪个长?

  

生:放在桌子上比较一下,记的起点要一样。

  

师:很好,起点要一样,然后比长谁长谁短,我们来试试看,这个方法我们在第一课学过的。

  

生:是。

  

0950师在黑板上演示。

  

生:一样长。

  

师:是一样长的。

  

生:凸出来了。

  

师:要拉平,拉直。

  

[评点:感觉这个导入意义不大,教师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回顾起点和终点概念,以及强调如何进行公平比较,但低年级学生只能是见招拆招,无法体会其中的套路。建议直接切入主题,开门见山,节约时间。]

  

二、认识和使用拃(9分钟)

  

0951师:如果要具体知道哪个长哪个短,老师今天教你一个新方法,用手来测量。

  

生:我知道。

  

0952师:今天我们用一个新的方法,用你的几个手指来测量。

  

生:我知道。

  

师:用大拇指放在起点,然后用中指拉到最长。这个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

  

生:1米。

  

师:我们不叫它一米,我们给它取一个新的名字,叫一拃。

  

0953师:跟老师说,一拃。

  

生:一拃。

  

师:这样的长度叫一拃。

  

0953师:看老师,怎么量的,这个就是起点,这是一拃,然后怎么画。看牢——

  

师在黑板上演示怎样用拃来测量,强调连接,以及不够一拃怎么办。

  

0955师:这里不够一拃怎么办?两拃多一点,我们就用2+表示。

  

0956师:想不想用你的小工具来试一试。

  

生:想。

  

师:小小手——小眼睛——

  

生:放放好,看老师。

  

师:我们都来量一量,你的桌面有几拃。

  

生在桌面上测量。

  

0957师:量好了,坐端正。

  

师:

  

生:8拃多。

  

生:4拃加。

  

生:6拃。

  

0958师:都会量了。刚才我们看到有个同学是这样量的(在黑板上演示错误量法,没有从起点开始,没有接上去……

  

[评点:对拃的教学是一大难点,许多老师纠结如何对拃进行规范操作,从而忽略了真正的课堂教学目标。其实拃只是作为一种测量工具,而且是不是很准确的测量工具,但因为方便被古代人们使用,让学生经历这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吴老师在这个环节处理的比较到位,在黑板上的演示十分必要,并集中解决学生操作中的主要问题,让学生都能明白如何操作和测量。]

  

生:不对。

  

0959师:行不行?我给纸带给你的话,你可以画在桌面。敢不敢挑战一下?

  

生:敢。

  

三、讲解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13分钟)

  

师:我给你们的任务是,量桌子的高度。

  

生:啊?

  

师:桌面高度怎么量啊?刚才有个小朋友很认真听,老师要奖励一下。要认真听了。

  

1000师:桌子的高度,怎么去量,想一想,另外一个,你们看一看,这个桌子有几拃高,先预测一下。

  

生进行预测,有的学生就开始测量了。

  

1001师:看完的,坐好。

  

师;想一想,这个桌子有几拃高?

  

生:10拃。

  

生:6拃。

  

生:9拃。

  

1002师:大家都预测过了,把这个写到活动手册上。

  

生:活动手册第几面?

  

师:活动手册第10面。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填到这个表格中。

  

[评点:预测是科学探究重要一个步骤,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个预测还是比较随意的,或者学生根本就不知道预测是什么意思。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前面桌面长度的测量,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预测的理由,而不是随口乱说。]

  

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随机察看,并发小红星奖励。

  

1003师:都已经预测出来了,老师贴不过来了,呆会全班同学都会有奖励。

  

1004师:现在预测之后,我们实际来测一下,   在这个测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问题,觉得好不好测。

  

1004生进行测量。

  

1005师:测好的坐好。这个小组很好,这个小组也很好,我先把小组记下来。

  

师:量过的举手,多少?

  

生:8拃多。

  

生:6拃多。

  

生:54拃多。

  

1006师: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测量,数数数到54,也很棒。

  

师:要从下面开始,量到哪里?

  

生:桌面。

  

1007师:这个桌面的厚度也要量进。这里是不是要拐弯了?你们这样量是不标准的。我们要测量的是桌面直接到地面的高度,该怎么量?

  

师:小小手——小眼睛——

  

生:放放好,看老师。

  

1008师:仔细看看,怎么测量(视频演示)

  

生观看视频,了解正确的用纸带测量方法。

  

1010师:转过来,看明白没有?

  

生:看明白了。

  

1011师:现在知道,老师放在桌子里的纸带什么用了吧,先不动。那个纸就是帮助你,测量桌子高度的帮手。首先要让纸带和你的桌面平,再到地面画上线,测量好就记录下来,明白了没有?

  

生:没有了。

  

1012师:请拿出纸带,两个人合作完成。

  

[评点:我觉得教材这个部分编排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要设置难度去测量桌子的高度?就是为了突出纸带的作用?老师往往过于强调纸带的作用,而忽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测量桌子的高度,不要说一年级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实这一节课,可以将重点放在使用拃的测量上,而不使用纸带,让学生测量身边的各种物体,然后感受拃的作用,也在交流中发现拃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打下伏笔。]

  

四、分组测量桌子的高度(10分钟)

  

1012生两人组进行测量。

  

测量好的学生将纸条给老师,贴在黑板上。

  

[评点: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座位和桌椅排列要拥挤,不方便学生测量,建议可以在另外一侧加一排测量用桌,作为实验场地专门提供学生测量使用,反正会场上有这个条件。]

  

五、交流和分析(10分钟)

  

1022师:大家仔细看,看黑板,有什么发现?仔细看一看,有人已经有发现了。

  

1023师: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长短不同。

  

师:大家看一下这个结果,什么原因,有些是这么长,有些是这么短?

  

1023生:那一条没有剪。

  

师:有些是这么短?

  

生:因为桌子是不可能那么短的。

  

1024师:那是什么原因,这么短?

  

生:他量的是桌面了。

  

师:你看到了?他量的是桌面的长度,不是桌子的高度。

  

1025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生:把多的剪掉。

  

师:哦,他量的是桌面的长度,我们量的是桌子的高度。等一下再给你一条,行不行?你们两个继续测桌子的高度。

  

[评点:单独给测量出错的小组提供材料,让他重新测量,看起来是关注全体,但这两个学生继续测量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参与同时进行的讨论学习?这个二次测量出的结果意义大吗?课堂生成还是值得我们去慎重思考。]

  

1026师;小眼睛——

  

生:看老师。

  

师:这里有6拃,这里是5拃多一点。长度都一样——

  

生: 为什么不一样?

  

师:长度都一样,为什么数值不一样?

  

1027生:因为他们的手不一样。

  

师:哦,真棒。看看吴老师的手,一拃和你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看这一条,他的拃数,没有数出来,我们来数一下,1-2-3-4——8拃,这条特别长,为什么长度和别的不一样?老师强调,纸要拉直——如果不拉直,会有什么结果?

  

生:变长。

  

1028师:这也会影响,桌子高度不一样。                            

  

1029师:还可能是什么原因?桌子的高度是不是都一样?有没有高点的?

  

[评点:学生的拃数相差太大,说明前面的操作存在问题,这倒逼我们老师要思考,怎样才能组织比较有效的探究活动,包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如果脱离活动实际,而仅仅根据实验结果去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云里雾里,很少有学生能参与其中。]

  

生:有。

  

师:小眼睛——这位小朋友又特别好,始终能看老师。好了,这么多原因,造成的,手的长短不一样,桌的高度不一样,还有两个小朋友配合时,拉的直一点,拉的松一点,也不一样,是不是很遗憾啊,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测的更准确呢?这个活动我们放在下一节课,好不好?

  

1030师:这里还有一个小任务,我们还可以用身体上的许多工具来测量,用身体,用脚步,来测量家里的物体……

  

生:还有沙发。

  

1031师:还可以和你们的妈妈比一比,和你的爸爸比一比。那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评课: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活动指导细致,语言亲切,但由于教材编写的问题,感觉这节课组织起来困难相当大,学生对拃的认识不够充分,也没有足够的体验活动。而且,为了学生安全考虑,我觉得教师不要过于强调拃要拉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只要适度就可以了。

  
TOP
17#

很扎实的活动,孩子和家长应该很喜欢
TOP
18#

三位家长(和学生)的种植经验分享


















TOP
19#

这样的场面是震撼的!哪位家长会不支持孩子们的科学探究!
TOP
20#

祥实的报道,扎实的活动,充满生机!赞!
TOP
21#

这活动搞得高大上,莲都的一年级科学教育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TOP
22#

家校携手,共同前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