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四节光的反射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第四节光的反射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上课的流程是:

       1、以手电筒的光射向镜子,可以在教室里的房顶或是墙面上发现光斑,我们就引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接着让学生尝试着说出光反射的概念,并重复做该实验,一起来说一下光反射的概念,同时让学生用手在空中画出大致光的传播路径。接着我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实验的光反射的光路图,并讲解一些注意事项。比如:用带箭头的实线来代表光线;箭头不能画在线的末端;光以多大的角度入射的,反射的光线就以多大的角度反射;入射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要画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入射点。

       2、我和几个学生一起演示一下课本上的三个实验,当然我不是单纯的演示,先让学生思考,怎样让光照向竖直的课本,和书本后面的鼠标。学生都能说出来怎样做,需要平面镜,让学生在讲台上来实验,大家都可以看到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操作,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在之前的第一个班级我没有和学生一起演示,只是讲明实验要求和目的,让学生完全探究式的进行实验,发现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实验的成功率不高,教师只能一个组地一个组地进行讲解,整个实验占用的时间也很多,后面的教学内容任务很难完成。由于前面的演示实验,学生们更能明白实验的步骤和目的性,每组都能高质量的完成三个实验,尤其是第三个实验。学生只有真正地进行的了实验,画出三个实验的光线图问题就不是很难。

       3、最后我用平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进行实验对比,引导学生们得出,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为了巩固今天的知识,所以最后我们用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课堂小结:照明灯为什么要安装灯罩?教室里的墙面为什么涂成白色?

      4、制作潜望镜留给学生下课去完成。

    这节课几个班下来,发现每个班的差异很大,有的班级动手能力不强,需要平时再加强练习,有的班思维很敏捷,动手能力也很强。整体来说,本课的课本上的三个实验,学生们都很成功,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怎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达到我们的目的,也在实验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光的反射。问题较大的是后半部分的拓展知识,也就是让学生说一说马路边上的广角镜、汽车的后视镜(凸面镜),医生的额镜(凹面镜),的作用学生似乎不是很理解,后来我采用平面镜和凸面镜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并说出他利用这两个实验仪器观察的视野和范围的不一样。也让平面镜和凹面镜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并说出平面镜发射的亮斑很大,不是很亮,而凹面镜发射的亮斑很小很亮。由这两个对比实验可以得出: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扩大了视野)。

    由于这节课的容量很大,很遗憾的是没有时间让学生做潜望镜,也没有时间来讲解潜望镜的光传播路线。所以,我今后再上这一节课,应该语言简洁,目标再明确,争取把潜望镜的相关知识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好。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发现你每一节课都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像这么多的内容至少要2节课才行吧
TOP
3#

做中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恰当的引导是当下科学教学的基本思路。
TOP
4#

回复 2楼周王庙师的帖子

潜望镜是第二节课进行的,其他基本能完成
TOP
5#

一个知识点,除了让学生对其从直观实验、观察中获得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下真正地本质。有时候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也正是他们对知识的质疑。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其本质、与其他的知识的关联处,我想学生才是真正地掌握了、学会了知识
TOP
6#

加油,走在不断反思路上,课堂会日新月异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