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实施方案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是一项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和青少年创新思维养成而设计的,以比赛嘉年华为呈现形式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让科技更有温度,更有意思。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自由创想、亲身体验、动手实践。活动将围绕不同的社会问题,创设情境,设置主题。
第一届主题为:未来家园之变暖的挑战。
一、活动名称: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
二、活动宗旨
(一)落实全国创新大会精神,推动科学普及工作
在全国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大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更好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二)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加强科学教育
大赛活动希望推动青少年发现身边的科学和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项目式学习和模拟真实产品研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激发
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协作、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三)在中小学推广开源、实践的创客精神和工匠精神
在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薄弱的大背景下,通过推广注重动手能力的各项活动,让工匠精神在校园中得到传承和培养。以创客+学科知识的学习模式,促进STEAM教育、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推广。
(四)打通大学及专业科研机构与中小学科学课程间的衔接
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中学参观学校科技活动时,勉励同学们把科学爱好和科学实践从中学到大学连贯起来,不断取得更多成果。大赛活动致力于将大学及专业科研机构的资源向中小学延伸,通过科研人员与中小学老师共同开发科技活动课程,达到“科”“教”的贯通与衔接。
三、活动特色
(一)注重公益性、关注社会问题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活动注重公益性,希望通过比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创意和实践为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为此,大赛将围绕不同社会问题设置主题,让科技更有温度,更有意思。大赛活动不向学生收取参赛费用。
(二)高端平台、权威度高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活动,将整合科技界、教育界各类资源,为“双创”活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提供高端平台。活动中,不仅邀请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牌大学等相关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课程
及赛事设计、学生辅导、审核评比等环节,还安排院士级的知名科学家担任科学顾问,为学生们做科普报告。
(三)普及性、专业性并重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将通过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参与者的技术门槛,让每个有创意的学生都有可能通过这个活动学会创想、学会制造;另一方面也为在科技和制作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发挥过人才智,展示专业能力。与以往此类活动相比,普及性与专业性并重的特色突出。
(四)传播面广、覆盖面大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是由国家级科技和教育专业媒体整合多家科技、教育类机构一起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创造公益活动。过程中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进行充分传播,影响范围广。此次赛事活动预计将通过网络及线下等方式,推广至全国主要省区市的中小学校,预计覆盖老师、学生、家长总人数逾百万。
四、组织单位
(一)主办单位
科技日报社、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报
(二)支持单位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
(三)承办单位
北京国科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科技日报社全资子公司)
(四)协办单位
中国科技网、中国科普网、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少年创学院、北京万菱科技有限公司(爱创家)、北京宏图世展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五)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少年版、中国环境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果壳网、36氪、钛媒体等
五、组委会
大赛设立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支持单位等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主持日常工作,决定大赛重要事项。
六、科学顾问
大赛邀请气候变化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冰川学家、中科院院士秦大河担任科学总顾问,并邀请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院所专家担任科学顾问,以确保比赛过程的科学性、严谨性。
七、评委会
大赛设立评委会,以保证比赛的公正公平。
八、参加人员
(一)全国中小学生及科技课程教师
(二)大学及专业科研机构人员
(三)提供科技类课程的校外教育机构
(四)科技类企业
九、活动内容
以STEAM学习为核心,包含网络学习、专家讲座、现场竞技等多个活动版块。
(一)创·造者学习传播平台
大赛将建立集学习、展示、交流功能为一体的创·造者学习传播平台,参赛者可在平台上学习相关课程,网络报名,在线交流,提交参赛作品。
科研专业人员与中小学教师也可通过该平台,共同设计课程方案,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科技教师和辅导员提供全面的STEAM教育服务。
(二)创·造大赛现场决赛
创·造大赛现场决赛将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行,优秀参赛作品将在科技周会场展出。
(三)创·造嘉年华及工作坊
创·造嘉年华是参赛作品及其他产品的展示平台,创·造工作坊是一个学习者的分享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变身为传播者的机会。创·造嘉年华及工作坊计划同时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亮相。
(四)未来家园大讲堂
未来家园大讲堂将邀请一流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企业家、大工匠等开设讲座,并通过全国巡讲、网络传播等方式,扩大受众面。
十、活动时间和地点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系列活动以一年为周期开展,大赛决赛及作品展示安排在每年5月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行。举办地点可以全国轮换。为了增加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将不定期组织国际赛事,地点也可相应移到国外。
第一届大赛时间:2016-2017学年
第一届决赛地点:北京
十一、比赛方案
(一)根据每年不同主题,创设情境,提出与主题相关的学科项目任务,作为比赛题目。
第一届主题为“未来家园之变暖的挑战”,创设情境为在极地进行科学考察,以发现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并据此提出解决方案。(参赛指南附后)
(二)比赛分为网络预赛和现场决赛两部分。评分标准包括:技术水平、产品创意、成本核算、产品推广、团队合作等。
(三)大赛设决赛优胜奖和分项最佳奖,每个奖项都分为团体奖和个人奖。分项奖包括:最佳创意、最佳设计、最佳技术、最佳推广、最佳合作伙伴、最佳教练奖等。
另设学校组织奖、辅导教师奖等,活动开展较好学校将颁发“创·造教育示范校”牌匾。
十二、赛程安排
大赛将于2017年1月启动,2月开展各级教师等各类培训。3月31网络预赛作品提交截止。4月中旬公布进入决赛队伍名单。5月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决赛。
附件:《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参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