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燕娜名师工作室举行“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拓展课程实施与评价... [复制链接]

1#
        为进一步走进儿童,了解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并结合目前各校进行的拓展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11月21日,周燕娜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了“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拓展课程实施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宁波海曙区小学科学骨干团队、周燕娜名师工作室、普陀区青年教师、舟山市市属2016届新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分四个环节展开。
        上午先是汪佳慧、周涵谦和丁洁琼三位老师基于教材内容的三节拓展课展示。三位新生代教师精心构思、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别开生面,寓教于乐。汪佳慧老师执教《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一课,利用课前与学生谈话暴露学生对空气认识的前概念,走进学生,选用三年级学生易懂的视频、flash动画、知识迁移等方法,通过电吹风吹乒乓球、吹纸条游戏、漏斗吹乒乓球等趣味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空气有力量”,初步了解伯努利原理;周涵谦老师执教《探秘小苏打》一课以新帮手“PH试纸”为主线,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感知小苏打的科学小奥秘——小苏打溶液是碱性溶液、小苏打受热后会分解。丁洁琼老师执教《七色光》一课以拓展知识为依托,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出发,组织学生应用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又用牛顿盘把七色光混合成白光,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了解光的奥秘。
        课后,全体教师聚集一起进行圆桌研讨活动。在研讨中,采用有趣的研讨串联模式,全体与会老师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拓展课的自我理解和实践与自己好的做法展开了交流。通过交流,各位教师纷纷对拓展课的深度和广度做了探讨,指出小学科学拓展课,要从教材资料库、知识点、小初接轨中去找寻拓展的点,重在培养和维持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有教师的引促发学生更多自主课外拓展。
        下午,工作室成员就上午三节课展开了激烈的评课活动,教师们就课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大胆提出问题和建议。通过研讨,高效地解决了三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再设计。
       评课结束后,工作室成员前往东海中学参观学习徐忠岳老师科技创新实验室。科技教具的创新及制作是小学科学教学前进的基石,老师们在参观中,不停地发出惊叹声,感叹于徐忠岳老师的自制教具创新、丰富之余,还在徐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自制教具的方法及乐趣。
        满满一天紧凑有效的研讨活动,提高了全体教师对小学科学拓展课的认识和实践,也促发老师们更多在实践中去思考去追求更好的科学拓展课,为学生提高科学素养而服务。(通讯员:双塘中心小学  陈君芬)
现代实验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zip (, 下载次数:165)

徐忠岳老师讲座PPT分享(2016/11/23 6:51:55 上传)

最后编辑翁昌舟 最后编辑于 2016-11-23 06:51:55
分享 转发
TOP
2#




IMG_7492.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492.jpg

IMG_7499.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499.jpg

IMG_7521.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521.jpg

IMG_7531.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531.jpg

IMG_7552.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552.jpg

IMG_7564.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564.jpg

IMG_7568.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568.jpg

IMG_7574.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574.jpg

IMG_7576.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576.jpg

IMG_7582.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582.jpg

IMG_7601.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601.jpg

IMG_7603.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IMG_7603.jpg

mmexport1479739009421.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mmexport1479739009421.jpg

mmexport1479739078367.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mmexport1479739078367.jpg

mmexport1479739081800.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22 14:12:02 上传)

mmexport1479739081800.jpg

TOP
3#

好巧啊,开学初自己选择拓展课时,也考虑了这两课
TOP
4#

丁洁琼七色光.pptx (, 下载次数:139)
【活动教学设计分享】


课题:《七色光》
执教教师:丁洁琼

选用教材来源及拓展整合说明:

选用了五年级第二单元《光》课后的资料库,将光的知识拓展到白光分解成七色光,七色光混合成白光。

课堂设计理念:

课堂以拓展知识为依托,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出发,从实验中动手操作来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但将知识拓展和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三棱镜的特点。

2.了解白光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七种单色光也可以混合成白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实验来寻找证据并得出结论。

2 . 探究通过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3 . 探究通过牛顿盘将七种单色光混合成白光。

4.探究在教室中制造彩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 体验通过实验发现科学现象的乐趣。

2.感受光的缤纷色彩,千变万化。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实验了解白光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七种单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教学难点:

难点:从实验中寻找证据来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手电筒,一盘水,一面平面镜,七色卡纸陀螺,三棱镜,白纸。

教师准备:视频和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光的知识,现在我们来简单复习一下,这是什么?

(出示 手电筒),它的光是白光。

板书——白光

(出示平面镜),当白光照射平面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出示凸透镜),当白光照射凸透镜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出示:三棱镜。)

板书——三棱镜

3.老师在大家的桌子里都放了一个三棱镜,现在大家先仔细观察三棱镜,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三棱镜的图片)

4.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

(二)使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1.当白光同样穿过三棱镜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课件:当手电筒的白光穿过三棱镜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2.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将白光穿过三棱镜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解开了白光颜色的秘密。

板书——白光 穿过 三棱镜

4.你们的猜测是不是对的,我们应该怎么来验证?做实验不断寻找证据。

(实验单) 观察记录——画出你观察到的现象。用白纸屏来承接。

5.学生实验,并完成实验单。

6.学生交流实验中得到的证据,并得出结论。(课件:一束白光穿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会形成七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板书——各种色块,旁边注好名称。

7.播放视频,学生简单了解原理。

(三)七种单色光的混合成白光——牛顿盘的制作。

1.现在我们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白光可以分解成七色光,那么美丽的七色光再一次混合还可以再变回白光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课件)

板书——牛顿盘

2.介绍牛顿盘。给出实验材料,七种颜色卡纸片,介绍它们组合的方法并制作成七彩陀螺,旋转陀螺,肉眼所见为白光或灰白光。

(课件:介绍牛顿盘的合理配色。)

3.学生操作,师拍视频

4.学生描述实验过程描述观察现象。师展示学生操作的视频。

5.总结

板书——白光

(四)雨后的彩虹——美丽的七色光

1.一说到七色光,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彩虹。

2.天空中有三棱镜吗?你知道彩虹的出现需要什么条件吗?——水和阳光。

3.今天,我们要在教室模拟制造一个小彩虹,你们想试试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几个材料,谁来说说我们可以如何做呢?(课件)

板书——制造小彩虹

4.介绍镜子的使用方法。(课件)

5.学生实验操作。

(五)看不见的光线

1.今天我们看到的七色光是肉眼可见的,称为可见光。但是在这七种单色光之外还有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光线,它们是红光之外的红外线,紫光之外的紫外线,都是肉眼不可见的,称为不可见光。(课件)

板书——可见光,不可见光



TOP
5#

【活动教学设计分享】

课题: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
执教教师:汪佳慧

选用教材来源及拓展整合说明:

本课是对三上《空气和水》单元的延伸,在“空气会流动”的基础上进行趣味拓展,但是三年级上册的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完第四单元,对生活中空气的流动等还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因此在课前,先通过吹风机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再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来“看到空气的流动”,提升学生对空气流动和流动速度的理解。

本堂课从趣味活动入手,流动速度快的空气有没有力量能让乒乓球不吹跑呢?通过吹风机吹乒乓球的活动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球为什么不会被吹跑?通过两个吹纸条的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寻找相似点,揭开球不掉下来的秘密。然后利用漏斗,自己来制作不会掉下去的旋转球,呼应开始的活动。更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提高安全意识,了解伯努利及伯努利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激发学生对伯努利原理的探究兴趣,并将这种探究的兴趣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自发、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并能应用于生活。

课堂设计理念:

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乒乓球不掉下来的原理几乎都是直接用“流速”、“压强”等语言直接进行解释,这对三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所以我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伯努利原理,通过解释“空气的速度”和“空气的力量”之间的关系,设计动画,构建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解释,希望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趣味游戏,激发孩子对伯努利原理的兴趣,种下探究的种子,在时机成熟时萌发生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游戏,初步了解伯努利原理。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伯努利原理的应用。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4.激发学生对伯努利原理的探究兴趣。

5.了解相关的科学发展史。

教学重点:

在趣味实验中,能仔细观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难点:

对实验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1个吹风机,每组:10张白纸条、5个乒乓球、5个漏斗、1张记录单

总共9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4分钟)【空气会流动】1、
展示一个吹风机,谁会使用它?你感受到了什么?(风,有风说明?空气在流动)2、
如果老师把吹风机关掉,你们觉得空气还在流动吗?说说你的理由。3、
说的非常棒,可是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们想看看空气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吗?那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面神奇的镜子,它能够帮助我们看到空气是怎样流动的。4、
展示空气流动的视频(神奇的镜子)。左边的这面镜子里显示的是正常流动的空气,右边的镜子里显示的是吹风机吹动时流动的空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流动的快一个流动的慢)5、
那如果我们在这流动的非常快的空气上放上一颗乒乓球,你觉得会怎样?(学生猜测,说出理由,上台展示)(不要说会掉下去吗6、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看来快速流动的空气中有一股力量使乒乓球浮在空中,那到底是哪里来的力量呢?我们今天就通过两张白纸来揭开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板书)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趣味游戏:吹不开的纸】1、
活动一:吹两张纸条,手拿纸条的上端,两纸条面对面的对齐,低头向中间吹气。2、
活动二:将纸放在嘴唇下面,下巴上面,水平往前吹气。3、
猜测纸条会往哪个方向飘,说说你的理由(板书板画,画出学生的猜测)4、
填写实验记录单,试着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5、
实验结束,将纸条交给材料员放到抽屉内。 6、
学生交流汇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和你的猜测一样吗?上台来吹一吹,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7、
展示PPT,解释两张纸条往中间飘的原因。板书:空气速度——空气力量

(让1-2个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再来解释一下)8、
现在谁能说说看为什么一张纸能飘上来吗?9、
可是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吹的时候上来的幅度特别大,而有的同学吹的时候上来的幅度比较小,你们觉得和什么有关呢?(空气的速度)我们可以怎样让现象更加明显一点呢?10现在你们想不想每个人都来感受一下空气的力量?(组长把另外的8张纸条拿出来/上台来拿)11、
观察纸和乒乓球的飘动状态,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乒乓球不会飞出去,而是固定地悬浮在空气中吗?【球王争霸赛】1、
刚才只有一位同学感受了乒乓球的悬浮,你们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那现在难度加大了,我们要把漏斗朝下,并且要用吹的方式使乒乓球在漏斗内不掉下来,并且不停旋转。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吹?谁想来挑战一下?2、
学生上台尝试挑战。3、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尝试一下呢?那好,老师这里就有每人一只乒乓球和漏斗,同学们都来尝试一下,不能用吸,只能用吹的方式,要把乒乓球保护好,不要让它掉下去,用手护好。如果有同学成功了,就走到讲台上,走上来的前五位同学(强调只有5位同学)老师就给你们来一场“球王争霸赛”,看看谁能让乒乓球不掉来的时间最久。4、
进行比赛,同学们一起看,谁最持久,决出胜利者。好,xxx是我们这节课的球王,你说说看让乒乓球不掉来有什么秘诀吗?(吹的更用力一些,吹之前要用手托住)5、
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秘诀了吗?有没有信心再来试一次,看看大家能不能都做到!(学生再次尝试)6、
成功的举手给老师看一下,哦,看来大部分的同学都成功了,没成功的我们课后也能继续做,现在每个同学把乒乓球和漏斗交给材料员,跟老师一起来思考: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空中呢?(学生试着解释)再PPT展示原理。三、空气“力量”的应用1、
而“空气的速度”和“空气的力量”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广泛的联系,在火车、地铁站站台为什么会有安全线?(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2、
看视频,幸好当时婴儿车里没有婴儿,不然又是一场惨剧,所以以后你看到安全线,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发言)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科学知识,保护好我们的生命。3、
而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运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例如“飞机能飞得很高”、“竹蜻蜓”等。4、
今天的发现其实在1738年有一位叫伯努利的科学家他也和我们一样有了同样的发现,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的贡献,人家就把他的发现命名为伯努利效应,我们今天发现的只是伯努利效应的冰山一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也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你注意观察,乐于探究,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小视频强化学生空气会流动的概念,并展示吹风机吹乒乓球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快速流动的空气有力量。 强调纸条的摆放位置,学生虽然在听,但还是不太明确纸条如何摆放,尽量多次提醒。明确纸条如何放。
组长吹,材料员记录实验结果,剩下的三个人进行观察,分工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纸条的小实验,冲击学生的前概念,产生疑问,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说一说两张纸条合起来的原因,通过解释之后深入了解,并学会解释一张纸条飘上来的原因,最后得出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 尝试让学生说说吹的方法 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找出最持久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再来尝试一次,增加体验的乐趣,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多次尝试,多次体验 了解安全线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生活中各种现象和物品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出“伯努利效应”。





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5.pptx (, 下载次数:125)

(2016/11/23 6:41:17 上传)

TOP
6#

【活动教学设计分享】

课题:探秘小苏打
执教教师:周涵谦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可以分为酸性物质,中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
知道pH试纸能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3.
掌握小苏打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

过程与方法:
1.会用看,闻,尝的科学观察方法观察物质。


2.
会用pH试纸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3.
会用酒精灯加热物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物质的变化不一定能被直接观察到。


2.
科学技术能帮助我们充分了解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

用酒精灯加热小苏打,研究小苏打的受热分解。

【教学难点】

pH试纸的使用

【教学准备】

小苏打溶液,水,白醋,一次性筷子,pH试纸肥皂水,雪碧,牛奶,搅拌棒,金属勺,药匙,酒精灯,小苏打,火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比较了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弱,同学们还记得吗?那溶解能力谁强谁弱啊?是的,小苏打能在水中溶解,但是溶解能力比食盐弱。这是小苏打的一个特征,那除了这个特征以外,小苏打还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秘小苏打。(板书:探秘小苏打)(贴纸)

二:探究新知: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

1.师:这里,周老师有三杯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有一杯是小苏打,有一杯是水,还有一杯是白醋,(贴纸:小苏打溶液,水,白醋)你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看闻尝)

(注:1.先让小朋友说说辨别的方法,再让说出方法的小朋友上来用他的方法辨别。2.小朋友说到“闻”的方法的时候,再补充问一下:怎么闻?如果小朋友说不出来,老师直接自己补充,做一张扇闻法的ppt3.老师尽量自己少说,让学生去否定或肯定学生。)

学生上台辨别三杯液体:能依靠闻把白醋区分开来。老师用纸贴上白醋,以作区分。(两位)

2.师:现在,小苏打溶液和水我们还没找出来,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尝一尝)哦~用尝一尝的方法,可是,我们说过科学实验室中的物品是不能随意尝的,因为有可能是不卫生或不安全。但是啊,今天这三杯液体首先它们都是安全的,其次也是绝对卫生的,所以今天不妨就让我们来用尝的方法来辨别吧。谁来?(请一位同学,教他用干净的勺子依次取一点尝)

师:你是怎么分辨的?(两位同学)

老师把她们一致的结果标上去。通过品尝我们能知道水是无味的,小苏打溶液是咸咸涩涩的(完善板书)那白醋的味道又是怎样的?我请一个同学再帮老师来尝尝白醋。(酸)

教师板书:                  无味

                       小苏打溶液  

                       白醋        

材料准备:小苏打溶液 白醋各一杯 一次性筷子三双

师:我们尝到水是无味的,这是因为水是一种中性物质,而小苏打溶液是涩涩的,是因为小苏打是一种碱性物质。相反的,白醋酸酸的,这就说明白醋它是属于酸性物质。将物质分成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是我们在对大自然中的物质进行分类时很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板书贴纸)

三:学习ph试纸

师:在我们科学实验室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清楚的区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今天周老师也请来了这个帮手,它就叫做ph试纸。(出示pptph试纸的图片并且展示ph试纸),请看周老师手上拿的就是ph试纸。有没有同学对它有了解的?(让学生说说对ph试纸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三~四位同学)

师:说了这么多,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的想和ph试纸来个亲密接触了吧?好,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观察一下ph试纸吧。周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ph测试纸和颜色卡片。Ppt出示观察要求:1.小组领取装有pH试纸的盒子,合作观察ph试纸2.说说你们对ph试纸的发现。注意:不要撕破pH试纸。)

小组长领取ph试纸,小组合作观察2min(材料准备:ph试纸)

师:时间到!小组长保管好你们组的ph试纸。谁来说说你们对ph试纸的发现?

生:三~四位

教师补充:同学们都看到了每个颜色都对应着一个数字,那你们知道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吗?酸性物质ph小于7.中性物质ph等于7.碱性物质ph大于7.(完善板书)所以,我们根据测试纸颜色的变化确定数值从而最终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同学们你么了解了吗?

师:很好!看样子同学们都很熟悉ph试纸了。那我们要如何利用ph试纸来测试物质的酸碱性呢?(学生有知道的让学生说说)

师:请看老师来给大家来演示一下。(演示实验材料准备:小苏打水溶液,ph试纸,搅拌棒)

师:会用了吗?好,那我们赶紧请这位好帮手帮帮忙吧。ppt:测试肥皂水,雪碧,牛奶的pH值)实验步骤:1.用正确的方法测试肥皂水,雪碧和牛奶的ph


2.
把测试好的ph试纸贴在实验单的对应位置。


3.
比对颜色卡,确定ph值。

注意:1.一张试纸测试一种物质,不要撕开。


2.
每一次用搅拌棒蘸取液体前都先将搅拌棒擦干净。


3.
保持桌面的干燥整洁。

学生活动:测试肥皂水,雪碧,牛奶的ph(材料准备:每组肥皂水,雪碧,牛奶各一杯,搅拌棒,实验单,滤纸)

师:时间到!请材料员归还除实验单和ph试纸外的所有材料。

学生交流,说说每种物质的ph值,酸碱性。(成果展示:拿着实验单汇报)

四:小苏打受热分解

师:在熟悉了ph试纸这个好帮手后,我们可以对小苏打进行进一步研究了。我们都知道小苏打加入水中后会溶解,那如果我们对小苏打加热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让我们来做这个加热小苏打的实验。(出示ppt:标题,实验步骤和图片)

实验步骤:

1.
往金属勺中加入一勺(用药匙取)的小苏打。

2.
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3min

3.
填写记录单。

注意:加热后的小苏打不要丢掉,留作后面的实验用。

(材料准备:金属勺,药匙,酒精灯,小苏打,火柴)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收火柴。

师:看到了什么现象?(没什么变化)那是不是说小苏打根本没变化呢?怎么证明?

(用ph试纸检测)

实验步骤:(讨论后出示ppt

1.在一个透明杯子中加半勺的小苏打,加两滴管水,搅拌溶解。用ph试纸测试酸碱性。

2.在另一个杯子中加加热后的小苏打,加两滴管,搅拌溶解。用ph试纸测试酸碱性。

3.将两张pH试纸贴在实验单对应的位置,并确定pH值。

(材料准备:两个杯子,水,搅拌棒,滴管,ph试纸)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从ph试纸上有什么发现?加热过后的物质还是小苏打吗?为什么不是小苏打了?)

总结:所以,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实验中我们看似没有变化,实质上可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本领来发现其中的秘密。

拓展:利用小苏打受热分解,发面团制作面包,馒头,糕点。

五:课堂小结

探秘小苏打.pptx (, 下载次数:142)

(2016/11/23 6:43:17 上传)

TOP
7#

【教学反思分享】

《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教学反思

汪佳慧

课前思考:

1.
学生还没有学习到第四单元,对空气和空气的流动还有些生疏,也没有直观地感受过、观察过空气,所以课前让孩子们去了解了一下空气和空气的流动,并在导入时让同学们玩吹风机,感受风的流动(空气的流动),从而直观地看到空气是如何流动的,吹风机吹出来的空气是怎样的,产生空气速度的对比,从而引出快速流动的空气中是哪里的力量使乒乓球不掉下来。

2.
学生对两张白纸和一张白纸的实验操作方法还是做不太到,每个同学做出来的现象都不一样,所以让其中的组长来尝试,材料员来记录实验结果,其他同学负责观察实验的现象。使实验的结果和现象更加明确。然后再来尝试如何使实验的现象更明显。

3.
球王争霸赛环节,孩子对如何使乒乓球不掉下来的方法有模糊,所以通过比赛的形式使“球王”来说说看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明确学生实验操作的目的性,再来尝试后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这时候再来说说为什么乒乓球能不掉下去的原因。

4.
通过这堂课得出结论“空气的速度越快,空气的“力量”就越小”【仅限于垂直方向上的】,从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结合这个原理进行解释。

评课反思:

1.对题目和问题的提问方式:对于吹风机吹出来的气流速度和空气“力量”的关系,如果提问: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去,会使学生引向思考产生错误,而是要有一定的指引性,询问学生为什么乒乓球不会乱飞,向四处飞而是固定在空气中。在竖直方向上空气的气流越大力越大,而垂直方向空气的气流越大力反而越小。因此需要考虑问题提出的有效性,使学生正确思考问题。

2.对学生的评价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反馈语和评价用语还存在着不足,课后还需要多去查阅一些优秀教师对待学生课堂反馈用语,提升对孩子的评价水平。

3.对学生提出错误回答后的引导:学生回答的正确和错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班对问题的理解,在回答一个问题时,当其中一个学生回答的不够好或者思路出现差错时,需要及时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认同或者请下一位同学述说观点。

4(何老师)导入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试着把“球王争霸赛”的环节移到最前面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5.学会思考:为什么一张纸吹动时它会不断地抖动?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失败?教师要自己明确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去学习科学。(可能和吹的气息有关,可以尝试用打气筒平稳的吹气试一试)

自我课后思考:

课堂节奏和时间的控制上没把握好,在生活应用上,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让学生课后查一查“飞机机翼”、“竹蜻蜓”等生活用品运用的原理。

TOP
8#

【教学反思分享】

《探秘小苏打》教学反思

南海实验小学  周涵谦

一:课前设计预想

这节课是一节全新设计的拓展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单元中,引导学生比较过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的强弱。在当时的课堂上,学生重点研究小苏打的溶解,对小苏打的认识只有白色细小的颗粒,能溶解于水这两个概念。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去接触小苏打,从而把学习的重点指向对小苏打其他特征的研究。同时在探究小苏打的特征时,使用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研究方法:pH试纸测试物质的酸碱性。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让学生感知到对物质的充分认识需要借助科学工具和科学技术。本节课我把它定位于物质科学的研究,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对物质的研究。同时在研究物质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这节课就要求学生充分的实验,运用多样的实验研究方法,在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同时,运用新习得的实验方法测试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酸碱性,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后反思

作为一节拓展课教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明显的感觉到要比一般的教材课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吃力和艰难。这个感受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设计和试教阶段,我一直在拓展学生的兴趣还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这两方面纠结,也就导致最终在实施教学时重难点不突出。其次,作为学生的角度,没有了教材内容做引导,学生在这节课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我感觉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许,我在课前做一下关于拓展课的铺垫或引导就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以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自己反思有以下几点不足:

1.
拓展内容选取不是十分到位

正如课后在评课环节有前辈提出来的那样,这节拓展课放在六年级物理化学变化课后进行实施可能更加合适。因为这节课在研究小苏打的性质时涉及到了物化变化,这对于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陌生而有难度的,并且可能对于他们提升对物质的认识以及建立起研究物质的科学观念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作用。这就提醒我在日后探索拓展课的实施时一定要注意符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2.
重难点把握不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我定位在小苏打性质的研究上,但是研究小苏打所需要的辅助工具pH试纸又是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这就要求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认识并会用pH试纸,同时,在做pH试纸认识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层层递进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前面的内容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就导致在重点展开环节没有开展的十分的充分。

TOP
9#

【教学反思分享】

《七色光》反思

丁洁琼

经过二次组内试教,今天参加了校青年教师大奖赛,此次上课收获很多,但遗憾也很多,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进步,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单元中的拓展内容——《七色光》,这个拓展内容的来源是基于单元后面的资料库。本课的上课思路是:

1.
复习光单元的知识。准备做知识迁移。

2.
观察三棱镜,说说它的特点,玩一玩白光穿过三棱镜,并观察现象。

这里学生将已有的前概念展示出来,并通过实验,自己动手操作并不断观察,将前概念转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3.
通过一段简单视频,让学生了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因为不同颜色光的偏折角度不同,就出现在七色光。

这里以简单了解为主,不求深入了解知识概念。

4.
接着研究七色光经过混合还会变成七色光,利用了牛顿盘。

这里一开始没有给出明确的颜色比例,希望学生在操作中会有所发现,并通过不断尝试最终得到答案。

5.最后,将七色光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室里制造一个小彩虹。

本节课并不是把知识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是基于前概念的实验探究,反复观察,让学生对知识从抽象的理解变成现实的感觉,同时也试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所以整体思路应该是清晰的,上课环节也还算流畅。

但经过评课发现,虽然我将观察作为重点,试图打破学生的前概念,建立更深的新的知识概念,但在三棱镜这个活动后,在学生心中还只是那个来自书本的简单概念,七色光是赤橙黄绿蓝靛紫组成,这是最简单的儿童视角,在这里,如果我可以提出光谱的概念,将光谱中各色光的比例通过板书展示给大家,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观察和绘画,就可以加深科学深概念。如果这样设计,这个环节也可以更好的和后面牛顿盘中各种颜色的比例相关联。这样在上课思路的协调一致性上会处理的更好。

在后面牛顿盘实验时,因为实验材料的局限性,没有很好地出现白色,这里可以通过给学生准备不同的材质,不同光泽度,不同色度的材料反复实验,会更好。

TOP
10#

【参与活动的心得分享】

基于儿童视角,培养保护儿童探究的兴趣

——周燕娜名师工作室“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拓展课程实施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后感

双塘中心学校 陈君芬

今天,周燕娜名师工作室“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拓展课程实施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举行在参加活动前,我对科学拓展课进行了一次归纳性思考,我的认识是这样的,小学科学的拓展课,应该教学目标定位略低,但趣味性强,基于儿童生活出发,可通过几个活动来共同揭示某一个科学知识,既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也让每个孩子有收获。带着学习的思想,我参加了本次活动,真是充实的一天,听课、论坛、评课、参观,满满的安排带来的也是满满的收获。

一、基于儿童视角,精心设计教材,保护儿童科探兴趣

上午,南海小学的三名新生代教师在展出了3节熟悉的拓展课,真真实实的给我感触不少,同样听过该课例的我却没有进行再思考或者再演绎。细观三节课,值得我学习的真不少,三位新生代教师精心构思、设计教学活动,从儿童视角出发,课堂上别开生面,寓教于乐。汪佳慧老师执教《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一课,汪老师利用课前与学生谈话暴露学生对空气的认识的前概念,走进学生,选用三年级学生易懂的视频、flash动画、知识迁移等方法,通过电吹风吹乒乓球、吹纸条游戏、漏斗吹乒乓球等趣味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空气有力量”,初步了解伯努利原理,培养了孩子们对空气探究的乐趣;周涵谦老师执教《探秘小苏打》一课,周老师以新帮手“PH试纸”为主线,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们感知小苏打的科学小奥秘——小苏打溶液是碱性溶液、小苏打受热后会分解,激起他们的科学探究欲望。丁洁琼老师执教《七色光》一课,丁老师以拓展知识为依托,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出发,组织学生应用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又用牛顿盘把七色光混合成白光,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了解光的奥秘。

二、基于儿童视角,认真思考拓展,培养儿童科探兴趣

展示课后,全体教师聚集一起进行圆桌研讨活动,就关于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拓展课的自我理解和实践当中自己好的做法展开了交流。无论是宁波团队对大范围的“拓展课”的实施介绍还是我们舟山市对小学科学拓展课即“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的探讨,都让对拓展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两种不同概念的拓展课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拓展不要定很严的概念,要有乐趣,要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护儿童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我们在选材上也必须慎重,定位要准,处理上还需严谨。就如上午的三堂课都有改进的方向,要基于儿童,基于他们的前概念、基于他们的心理、思维特征,用生动的活动、适当的语言揭示科学知识,让他们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再往前跨一步,能力和兴趣有进一步的提升。

三、基于儿童视角,创新实验教具,激发儿童科探兴趣

下午前往东海中学参观学习徐忠岳科技创新实验室,让我不由得感谢周老师的牵线搭桥,原来家门口还有这样一位能手存在,徐老师在不停地研读学生,各种教具的研发都基于学生,都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知道科技教具的创新及制作是小学科学教学前进的基石,我在参观中,不停地发出惊叹声,感叹于徐忠岳老师的自制教具的创新、丰富之余,也为他的不断实践感到敬佩不已,他能快速地说出有机玻璃的最佳粘合剂“氯仿”,玻璃的最佳粘合剂“无影胶”,这是经过多少次的实践再实践啊,真是一如爱迪生的电灯发明。真的,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徐老师时刻的准备让他成为了名师,成为了舟山市教育局不肯放人的名师。

学习的方向已经指明,模仿的榜样也已经树立,接下来靠的是自己的修行,真可谓是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TOP
11#

【参与活动的心得分享】

开设学生喜欢、教师擅长的科学拓展课

——参加“儿童视角下的拓展课程实施与评价”活动有感

11月21日,我参加了南海实验小学组织的“儿童视角下的拓展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活动,本次上课的都是南海实验小学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这样的活动确实让我感受了新一代年轻教师的风采。

一、听科学拓展课,思如何拓展更有效

首先,我们听取了汪佳慧老师的《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周涵谦老师的《探秘小苏打》、丁洁琼老师的《七色光》三节课。这三节课都属于科学拓展课,上的内容都是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内容。因为之前也有听过类似内容的课,所以心中不免有些对比。作为年轻教师,我觉得和资深教师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对课堂生成、课堂节奏的把控。在我听小汪老师的这节课时,感受尤为明显,小汪老师的个人素质非常好,但是对比王卓梅老师的《空气有力量》一课,就显得还欠火候,我想年轻教师就是要在前几年中多模仿、体会一些资深教师对课堂细节的处理,对课堂整体的把控,因为学得了这些经验,对今后的教学都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探秘小苏打》一课,鉴于小周老师还没有接触过六下的《物质的变化》一单元,因此可能对上课内容的处理还可以更好一些。丁老师的《七色光》一课在林佳老师的《彩虹的秘密》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良,我认为还是改得很好的,对于道具中的颜色也是有了精心的设计,值得我的学习。至于牛顿盘中颜色的比例和彩虹中颜色比例的分配,这一点也足可以上一节拓展课了,我比较有兴趣在我的课堂中尝试一下。这样的三节课也让我回想起刚教书的那几年,因为我是化学专业毕业的,所以在那前几年时间里我开设的校本课程中也安排了很多和化学内容有关的科学趣味实验,学生是比较感兴趣,但是大多化学药品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后来还是越做越少了,我想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素养,把我所知道的精通的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在做中学,在玩中思,这样应该会更有效。

二、谈科学拓展课,思如何拓展更实际

在这三堂课后,工作室成员及上课、听课的众老师又会聚在一起探讨了个人对拓展课程的理解。关于“校本课程为什么开?开什么?怎么开?怎样评价?”这些问题,来自市内外的多位老师都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我觉得科学拓展课不应该给科学教师们带来压力,为了减压,老师们可以从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的内容出发,开设属于自己的科学拓展课。在我所听过的所有科学拓展课中,个人比较欣赏两节课,一节是王卓梅老师的《空气有力量》,另外一节就是顾云涛老师的《自然的秘密》。这两节是完全不同的两节课,王老师的课实际就是设计了一节“伯努利效应”的拓展课,从学生活动到体验分析到效应引出最后到生活应用,整个过程都非常完整,是一节非常典型的,结构完整的科学拓展课。顾云涛老师的课话说是来自“旅行中的科学”,这个思路我非常之欣赏,但是开设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大的!生活中,我总是喜欢带着儿子到处走,到处感受自然,看各种植物、动物、感受各种神奇的现象,我想从小感受身边的科学就是最好的科学教育。但是在真实的课堂中,科学教师又多少机会把学生带到自然中感受科学呢?我能做的就是把我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拍摄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分享我在旅行中的感悟,希望我的学生们也能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世界,在我向学生这样展示了两次以后,在今年的秋游活动中,学生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们上《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节课的时候就应该来海边,山里上啊!”我连连点头“是啊!现在我们不就是来现场感受了嘛!”教室毕竟不是大自然,相比我们把许许多多的实物素材搬进实验室,学生更喜欢在大自然中感受真实的鸟语花香,高山流水,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所以我在我的《动植物标本制作》校本课程中,尽量多的带学生走出教室,哪怕只是在校园中,也要让学生感受美丽的真实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事实上,学生在参观完我们学校的“热带植物大棚”,逛完学校的开心农场,看遍了学校的各种大树小花之后,虽然他们对各种植物不一定能叫出名称,但是他们的感受是美好的,印象是深刻的,对于我的校本课也是更期盼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老师不会觉得开课是一种压力,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他们才会学得更好!我想这才是实际开好科学拓展课的一条途径。

三、观科学自制教具,思如何提升自我创作能力

话说科学教具的制作真的是我的一个短板,我貌似并不是一个有创意的人,在各种机械类的操作动手方面也并不擅长,在我参观了东海中学的徐忠跃工作室后,更是自惭形愧了。徐老师非常认真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一些自制教具,也跟我们讲了他的一些制作方法和改进措施,让我真是大开眼界。我想一切动力来自于兴趣,徐老师想必在这方面也是很有兴趣和特长的。作为科学老师的我,总是要努力寻找一些自我提升的方法,在课后多思考,总能有一些新想法和新创意。

最后,我想好好的继续开设我的《动植物标本制作》这一校本拓展课,尽我所能,搜集更多的有关各类动植物的素材,让学生在我的校本拓展课中保持科学学习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倪瑜瑜

2016.11.22

TOP
12#

【参与活动的心得分享】

参加“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拓展课程实施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有感

南海实验小学
孟婕

1122日是我们南海实验小学一年一度教育教学的盛宴——青年教师科学大奖赛,这次大奖赛,我们科学组专场联合周燕娜名师工作室和宁波海曙区的同仁们,场面比起往年更为壮大。

早上,科学组三位最年轻的教师为大家展示了三节科学拓展课。第一节是汪佳慧执教的《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整节课每个环节层层深入,上的非常有深度。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掌握伯努利原理是非常难的,小汪老师利用吹纸条的小实验并配合flash动画设计,让学生边玩边学,初步了解伯努利原理,并知道了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伯努利原理。整节课,汪老师指导学生实验非常有层次性,先由组里的一位同学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之后让学生了解原理后,再请每位同学实验,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有效。第二节课是由周涵谦老师执教《探秘小苏打》,四年级的孩子刚刚学完溶解这一单元,对于小苏打并不陌生,周老师从看、闻及PH试纸,层层递进,让学生知道如何有效的分辨酸碱性溶液。最后,加热小苏打,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变化。整节课环节清晰,实验比较到位。第三节课是由丁洁琼老师执教的《七色光》,课中老师先让同学们利用了三棱镜让孩子们制造彩虹,一下子就提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并引发了思考,光是彩色的么?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学生们知道了色散这个原理后,丁老师又引发了深一轮的探索,七色光能汇合成白光么?通过制作牛顿盘,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中又了解了光的奥秘。

课堂展示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有趣的研讨串联模式,全体与会老师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拓展课的自我理解和实践与自己好的做法展开了交流。通过交流,各位教师纷纷对拓展课的深度和广度做了探讨,指出小学科学拓展课,要从教材资料库、知识点、小初接轨中去找寻拓展的点,重在培养和维持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有教师的引促发学生更多自主课外拓展。

下午,我们参观了徐忠岳老师的工作室,徐老师先给我们做了讲座,在讲座中把他个人在实验教具开发方面的制作经历,制作心得,制作技巧都并毫无保留的与我们分享。在讲座的过程中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指导,我们发现,徐老师发明的很多实验教具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在我们的教学中非常实用。

这次工作室活动丰富多彩,听课、研讨还有参观,让我收获颇丰。

TOP
13#

【参与活动的心得分享】

拓展课程为儿童打开一片新天地

六横中心
王娟

今天参加了我们工作室组织的儿童视角下的拓展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的三节拓展课都是基于教材的拓展课设计,上课的老师虽然都是一年至三年的青年教师,但是上课的教态及教学语言都比较自然大方,可见我们如今年轻教师的队伍素质都是比较好的,

汪佳慧老师的《乒乓球不掉下来的秘密》是源于王卓梅老师的教学设计,整体的流程与活动设计都比较好。伯努利效应是小朋友很感兴趣却又无法用科学知识解释的一个现象,知识内容的选择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绝对是新鲜的,但同时我觉得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如何向学生解释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这也是我们如今小学科学的一大难点,既要教授科学知识,又要深入浅出,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以他们能理解又相对科学的语言来加以表述。今天这节课汪老师由于在解释乒乓球在吹风机上吹时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这个问题不是很清晰,导致后面实际应用中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问的不是很准确,乒乓球为什么不掉下来的原因不是今天这节课的知识能完全解释的,虽然教师后来也追问了乒乓球为什么不会乱飞,但是学生的焦点其实已经有点模糊了。所以针对像这节课涉及到空气的压力压强比较难解释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空气速度快了,留下的空气就少了,旁边的空气多就对它有压力了,这样简单形象的解释贯穿整节课可能就比较顺利的帮助学生解决今天的问题。

第二节周涵谦老师的《探秘小苏打》,从课堂的活动的安排来说小苏打反而成了配角,而PH试纸倒是成了主角。如果真的是探秘小苏打那么围绕小苏打的作用、性质等多开展一些有层次性的活动可能更好些。而且大家都认为将这个拓展课安排在六年级《物质的变化》一单元之后可能更合适,到时学生对小苏打的认识也更多些,而且加热后的小苏打与加热前的小苏打比较也能很好的说明物质化学变化这一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拓展课时首先应该是基于教材的,对于小学全套教材的融会贯通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整合知识、整合活动,设计更为合理的拓展课。

第三节丁洁琼老师的《七色光》是基于林佳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但是在基础上精简了课堂活动,使整节课的节奏变得刚刚好。但是在环节的安排上还是有些值得商讨的地方。首先将最后制造彩虹的环节放到第二部分之后,也就是说在学生用三菱镜发现七色光后,通过自己制造一个三棱镜再来制造彩虹。这样两块相似的内容既不会脱节,在知识能力培养上又有一个梯度。但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个光的色散与将七色光混成白光可以分成两节课来完成,并且在第一节课光的色散中重点让学生在观察七色光时注意光的比例问题,这样为下一节课学生做牛顿盘时对于不同颜色光的比例调节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而是教师直接的说出比例的问题。而且变成两个课时后学生的动手实践可以更充分,教师的讲解也可以更到位。

从最近连续听的几节拓展课来看,基于教材的拓展课设计还是我们科学教师比较偏爱的,相对也算容易些的。但是对于拓展课是否还是应该上成一节科学课大家还是存在争议,有些认为拓展课培养学生的兴趣更重要,对于科学的严谨性可以适当的放松;而有些则认为既然是科学的拓展课那还是应该讲究科学性的。我认为拓展课应该更多的弥补学生课堂上不够时间完成的一些探究活动的遗憾,或者他们感兴趣的研究等,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负担。形式上可以区别于科学课,但是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还是应该科学些,既然学了还是应该学准确了,如果加深他们错误的印象那可能还不如不学。

科学的拓展课从我们接触至今也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大家也都在积极开动脑筋钻研中,像今天这样子比较轻松的研讨氛围不仅有助于上课教师的进步,而且其他教师也能从别人的设计或者评课中激发出其他拓展课的设计想法,共同进步,值得参加。


2016.11.21

TOP
14#

分享好及时呀。有实录、有教案,更有听后感,看后收获也不少呢。
TOP
15#

学习了,很有收获。拓展课程到底上些什么内容,怎么上,值得探索。
TOP
16#

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
TOP
17#

很庞大的团队,氛围真好!细细品味!
TOP
18#

好好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