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6年学生的小论文专贴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鉴于上一个学生小论文帖子时间跨度已经比较长,在这里再开一个新贴,如果学生有新的文章,请发在这里,便于编辑们查看。
      期待各位老师积极组织学生撰写并发表。
分享 转发
TOP
2#

汇总目录

1、我的声音大炮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五(3)班 蓝欣  3楼

2、我与废弃物的亲密接触  岱山县秀山小学  郭为亚 刘梦娇    4楼

3、玻璃镜片防雾液的研究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408班  沈童  7楼

4、神奇的肥皂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沈童   11楼

5、大树下,那一片湿地  岱山县秀山小学 刘梦娇  12楼

6、“老神仙”代理班主任  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六年级   洪雪欣  13楼

7、老师为什么要关电风扇   岱山县秀山小学六年级 蔡雨诺  14楼

TOP
3#

            


                      我的声音大炮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五(3)班   蓝欣

      

  声音,是我们的好朋友,却也是一件威力十足的武器——声音大炮,威力大的可以震倒一堆砖头,将人震聋,威力小的也可以灭火。怎么?不相信?那我就做给你看!

  首先,我先准备了以下材料:一个羽毛球筒、一些橡皮筋、一盒火柴以及,一个蜡烛。

  我兴致勃勃地将橡皮筋固定在羽毛球筒的盖子上,用火柴点燃了蜡烛,“蹭!”火苗蹿起老高,映得我脸通红。我使出吃奶的劲用力拉扯橡皮筋,“啪啪啪”火苗被振得跳起了舞,左扭扭,右扭扭,仿佛在跳迪斯科,可顽皮的火苗就是不灭。我又试了试用手使劲拍、用梳子敲,甚至大声叫喊,这都无济于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又是跺脚又是拍脑袋,绞尽了脑汁。渐渐地,我冷静了下来,仔细分析:声音不是有振动产生的吗?肯定是我制造的振动不够剧烈。我根据失败的原因,又列了一张材料单:羽毛球筒、硬卡纸、气球、蜡烛、火柴、透明胶和剪刀。

  这下,有了明确的思路和上一次的教训,我做起来顺利多了。我哼着小曲儿,将气球剪去下半截,牢牢地套在羽毛球筒空的一面,再将卡纸用透明胶糊在另一面,在中心剪个小孔,直径大约3~4厘米,然后取一根橡皮筋剪断,贴在气球上,好了,无敌大炮完成了!

  我瞄准火苗,使劲一扯“崩”一声响,“啊”随之而来的是我的尖叫,可恶的橡皮筋跳到我手上来了!疼死我了!我不停的甩着手。火苗仿佛在嘲笑我,得意洋洋,我气的直咬牙根,脸涨得像个红苹果,脖子都粗了。我哪里能甘心,重新固定好橡皮筋“啪”“Oh yeah !  Wow !  Im win!我欢呼着“骄傲的火苗终于灭了!哈哈,你得意不起来了吧?哒哒哒!”

  好奇的我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微小的声音可以灭火?书本给了我答案:四年级时,大家都学过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在牛皮筋弹在气球上的同时,空气也随之振动,振动的空气把声波通过前面的传了出来,熄灭了蜡烛。

  声音大炮的作用又有哪些呢?经过查阅资料,我得知声音大炮主要是作为通信工具,向远距离的人群发送信息。若是手持声音炮发出噪音在一米距离内能达137分贝,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耳聋,甚至受伤(如骨折、内脏受到挤压)。

      

   声音大炮用处真不少,我长大以后,要发明一种能救火的声音大炮,那样,就不用浪费水或是灭火剂了!

最后编辑空空 最后编辑于 2016-01-15 09:31:38
TOP
4#

我与废弃物的亲密接触

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
郭为亚 刘梦娇

201578

    放假已经好几天了,老师在假期里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调查家里每天的垃圾(废弃物)的来源和数量,是该动手准备的时候了。我该先做些什么准备呢?哦,对了,老师说过,要我们把垃圾先分好类,我得准备几个收集不同垃圾的器具,这可不难,家里原来就有一个存放厨余物品的桶,其他纸张、金属和玻璃等物品,弄几个纸箱子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把这些垃圾的重量称出来,我家可没有称重量的东西呢。老师说过,可以用科学课中学到的杠杆原理自己制作小杆秤,既可以巩固科学知识,又能解决垃圾称重的问题,关键是我怕做不好呢——等晚上爸爸下班回家,只好请他帮忙啰。

201579

    在我的请求下,昨晚爸爸答应给我做一支小杆秤,真是太高兴了,哈哈。我把要求说了,一是要快些,我说明天就要开始收集了,二是秤要准确,而且最小至少能称出5的重量。爸爸开始搔搔头皮,觉得有点难。我就和他商量着说,不就是把提纽的绳子和秤砣的重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嘛。我虽然不是那么懂,但还是把老师告诉我们的方法似懂非懂地向爸爸比划了那么一阵子,不愧是爸爸,听我这么一比划,也似乎有点懂了。说干就干,马上准备起材料来。

    先用一根老窗户的档拔出来当秤杆,虽然有点大,但再削一下就就很好了。秤砣呢,爸爸东翻西找,终于找到了一块铁,用砂轮一打磨,还真是不错,可要在铁上钻洞就把爸爸给难住了,最后爸爸硬是用一把三角锉刀,费了好大的劲才在上面钻了个洞。我呢,也不闲着,从院子的一个角落,找到一个喂鸡用的破锅子,把它洗干净后,叫爸爸剪下一块来,就成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秤盘。

我和爸爸忙个不停,妈妈在一旁也帮不上忙,只是看着我们俩指点着并唠叨着什么。

材料准备好了,我们就要开始用它们来制作一杆世界上最精确的小杆秤啦。我叫妈妈拿来一包超市里买来的饼干,看它上面标着重量是50,就用它作标准重量,先用空的秤盘定出“0”的位置,作上记号,然后把那包饼干放在秤盘里,滑动提纽,把秤砣固定在秤杆的中间部位,标出50重量的位置。然后就用尺子从“0”到“50”的距离内平均分成十等份,根据这个原理,再把后面部分也平均再分下去……一杆秤终于诞生了!

2015710

    今天我要正式开始收集垃圾了,头一天晚上,我已经和爸爸妈妈说好了这次垃圾收集的要求,要他们把家里的垃圾不要扔掉,都要交给女儿来处理,还特别叮嘱家庭主妇妈妈,做饭洗菜时不要把剩余的东西到处乱扔,都要放到我准备的那些器具之中。

唉,平时看到地上的垃圾似乎特别多,中饭以后,我去那个垃圾桶里看了一下,塑料袋里只有一点点吃剩的鱼骨头,等到晚饭过后,那袋里也没增加多少,我拿出那杆宝贝小秤,把装有厨余垃圾的塑料袋放到秤盘上,提起提纽,滑动秤砣……怎么只有这么一点——18。我怕这秤不准确,叫妈妈来看一下,妈说就只有这些重量,不会差的。我还称了几个塑料袋,它们的重量是6,两个啤酒瓶盖,是3,还有一个纸盒子,重量是13。第一天的收获却是那么少,有点令我失望。

2015713

    前两天家里的垃圾都不是很多,我一方面为我们家里比较环保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下去我的记录里数量有点少而不乐。

今天的天气真热,妈妈从菜场里买来个大西瓜来慰劳我们,还买来一些豆类,还有一包淡菜,对菜的好坏和多少我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菜和西瓜可以给我的记录里添上大大的一笔数字啦。

中饭以后,吃下的淡菜壳堆了一桌子,当妈妈擦桌子时,问我这些垃圾要不要,我大声地回答说:“当然要啦,我可等得好苦呀!”可要分类的时候,我又犯难了,这贝壳该分到哪一类去呢。塑料?金属?当然都不是啦,那就只好分到厨余类去啦。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说过,厨余垃圾可以做成肥料,这东西也能做肥料吗?要不干脆把它扔掉吧——不,不行,这可是我好不容易等到的大买卖呢。考虑再三,还是把它放在玻璃和陶瓷桶里吧。

    等中午睡了一觉以后,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妈妈切开了西瓜,叫我们一起来吃,那西瓜可真甜,我差不多想把皮都一块吃了,可又舍不得多吃,就怕这垃圾的分量又要减少了。那怕是爸爸吐掉的西瓜籽,我也要把它们捡起来,放在一起……

今天一天收获不少,厨余垃圾1430。纸张14,玻璃陶瓷215,金属还是两个啤酒瓶盖。

2015716

    今天是连续七天记录垃圾的最后一天了。几天下来,我似乎对那些平常觉得最肮脏的东西有了点“感情”。每天在家里除了做作业,就是关心家里的垃圾是否有遗漏,那天妈妈买菜回来后,在井台上洗菜,结果把一些黄菜叶和一些菜根扔在了井边,被我发现后,把妈妈“批评”了一顿,告她不支持我的工作,丢弃了我的那些宝贝;也有一次,爸爸把抽完的香烟盒扔到了院子里的墙外,等我制止时已经来不及了,“嗖”地一声,揉成一团的烟盒已经飞了出去,我只好跑了出去,把它捡了回来,轻轻地放进我的宝贝盒里……

在这里,我把七天来的收获作一下总结:


    七天来全家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一共是3612,平均每人每天172

这么看来,我家的垃圾量似乎不算太多吧,听老师说,全国13亿人每天要产生的垃圾是多少多少,听起来挺吓人的。让我再仔细想想,还有什么地方遗漏了吗?

    对了,爸爸一定在外面也抽烟吧,他把那些抽的烟头什么的是否都扔在别的地方了;妈妈呢,难道在外面没有产生垃圾,那天我跟她去超市,就看着她把吃下的一些果皮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筒里;我也经常去同学家里玩,玩的时候把家里带去吃的一些垃圾不也是扔到外面去了吗?看来,我这统计还是有点不准确呢。

201585

    今天,我的同学来我家,我们一起谈起了暑假这一特殊作业的完成情况,她说的情况也和我家差不多,每天的垃圾数量也不是很多。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们乡里的环境处理保护公司就在原来的轮窑厂那边,离我家不是很远,也就不到一公里的路,为了搞清楚我们全乡的垃圾到底有多少,我想与她一起去乡里的环境公司去看看。她也很有兴趣,我们就准备好了纸笔,还带上了我的手机,到时候准备拍些照片。说走就走,我们拉着手,不一会就来到了环境公司。

    一走进公司的大门,只见里面停着各种各样的车,有好多辆,起码有十多辆吧。在公司大院的中间,停着一辆既像汽车,又没有轮子的东西,那些环卫工人们正忙着把一个个垃圾筒里的垃圾往这个东西上倒着垃圾呢。我们就问叔叔这叫什么东西,频频告诉我们:“那是垃圾处理车,把筒里的垃圾往里面倒,这东西就可以把垃圾进行压缩,并把水份榨干。我们把垃圾都装进这东西后,就把它装上汽车,运到市里的垃圾焚烧场里去焚烧。”

    原来是这样,这垃圾的处理还真复杂呢。我们也不忘拍些照片,作为我们这次参观的材料和证据。我又问旁边的阿姨:“你们这样每天要处理多少吨垃圾呢?”阿姨不好意思地笑着摇摇头说:“我也说不清楚,要不你到里面办公室里去问一下吧。”

这时我和同学互相对望了一下,吐了吐舌头,虽然没说,却互相懂得了意思:你敢不敢去问?

这时,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咬了一下牙,去就去,咱们一起去。

走到中间那间办公室的门口,看到里面有位叔叔正在电脑前工作着,频频抬头看见我们张望着,就问我们有什么事吗?

我捏了一下梦娇的手,涨红着脸说:“我们想问一下有关垃圾的一些情况。”

叔叔马上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说。

    我们在一条长椅上坐下后,就把我们的来意告诉了叔叔,并说明这是在完成一项社会调查,是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

频频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就告诉我们,我们乡大概有1万左右常住人口,每天我们处理的生活垃圾有10吨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每天要产生的生活垃圾平均是2斤。

    “2斤是多少呀,”我们有点不明白,叔叔解释说,就是1公斤,你们现在用的是克吧,1公斤就是1千克

    “啊,有那么多吗?”我们几乎同时发出了疑问。叔叔补充说,我们在全乡各村庄里旋转了大约450个垃圾筒,有40多个环卫工人每天在管理着这些垃圾筒,每天还用汽车把它们运来,到这里来处理。你们家里可能没那么多,还有一些公共场所的垃圾,比如各个菜场,学校、机关、医院等产生的垃圾,每天就有十吨左右。这还不包括两个船厂的工业垃圾,它们产生的垃圾比生活垃圾还要多一些。具体的数量我们都有记录,你们可以到隔壁财务室去问一下。

    频频看着我们有点难为情的样子,就站起来陪着我们来到隔壁,向坐在里面的一个年龄较小的叔叔说明了一下,叫他给我们看一下数据。

从那个叔叔那里我们才知道,原来刚才和我们交谈的是这个公司的总经理。随后,那个财务叔叔就在电脑里找了一下,打印了一张报表给我们,说这是7月份公司里的垃圾处理数据,并向我们解释了哪些是工业垃圾,哪些是生活垃圾。我们赶紧谢了谢财务叔叔,拿起报表就走了,当然,我还是没忘记用手里的手机拍了张照片。

    回到家里,我们把从环境公司要来的那张七月份的报表进行了一下整理,列表如下:

(表格略)


    从上面这张表格上来看,7月份全乡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共将近40吨,平均每天12吨左右,这个数字在我们看来也已经是够庞大了。

那个环境公司的经理还告诉我们,现在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对垃圾处理的方式也逐渐改变,从过去的填埋方式,改为现在的综合利用,我们这里处理后的垃圾运到市里的垃圾处理场,通过焚烧来发电,把垃圾变成了电力,既净化了环境,又能发电变成能源。

一吨垃圾焚烧以后,大概15%是水份,5%是残渣,大约可以发300度左右的电。

我们感到这垃圾的用处真的很大,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了,表现出有点欢欣的样子。可叔叔告诉我们,尽管垃圾现在可以变成宝了,但运行的成本还是很高的。所以现在国家正在努力实现垃圾处理向“三化”方向发展,就是要做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对于叔叔说的那“三化”,我们虽然觉得深奥,还有点不理解,但是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进步,垃圾的处理也被国家重视了起来,处理垃圾的学问也很深呢。

    以后,我们一定要把这次调查的结果告诉给其他同学,并向大家进行宣传,要求大家保持环境卫生,实行垃圾分类,把生活中的废弃物做到物尽所用,向垃圾要宝贝。


(指导老师:邱良川)

TOP
5#

那个银光图片图标是这么弄出来的
TOP
6#

那个银光图片图标是这么弄出来的
周王庙师 发表于 2016/1/15 15:24:50
是网站上的一个特有功能吧,谁也没有刻意去设置那个。
TOP
7#

玻璃镜片防雾液的研究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408  沈童                

   小时候,在下雨天坐车,我总喜欢在车窗玻璃上画画。现在我才发现下雨天的时候,车窗玻璃上会结起一层薄薄的白雾;夏天去游泳,我带着游泳眼镜,镜面上也常常会起雾,给我游泳带来了很多麻烦;我还发现爸爸在吃热气腾腾的面条时,常会把眼镜拿下来擦拭镜面;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玻璃会流汗吗?

好奇的我上网查找了资料。原来车窗上起雾是因为下雨的时候,车外面的温度相对较低,而车里面开了热空调或是人呼出的热量使车内温度高过车外,当车窗两面的温差大时,温度高的一面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凝结,形成大家所说的雾,也就是说,当下雨时时车外的空气会比较冷,玻璃也会变得比较凉,此时车内的空气温度较高而且湿度较大,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玻璃上产生小水珠。那么我想游泳时泳镜上会起雾也是相同的原因吧!爸爸的戴着眼镜吃面条是因为面条刚烧好温度比较高,会冒出热气,热气碰到镜片就凝结成小水珠浮在镜面上,镜面就会模糊了。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网上也提供了一些办法,比如到市场上去买防雾水涂在镜面上;很多游泳运动员是经常用唾沫去舔内表面,也能起防雾效果;还有的自制防雾水或采用各种办法来做实验,那么这些办法能行吗?今天我也想来试一试。

星期天,我找来了许多材料,有柠檬、爽肤水、面霜、牙膏、棉签、纸巾和一幅眼镜。实验开始了:我先用面霜、牙膏二种材料进行试验,先把面霜和牙膏均匀地涂沫在眼镜的二块镜片上,约二分钟左右,我用纸巾轻轻地擦亮眼镜,然后把眼镜拿到加湿器上去试,结果镜片上不一会儿就起雾了,看来这个办法不行。

接着我又用柠檬、爽肤水来试,我先把柠檬小心翼翼地切成片,将柠檬挤出水滴在镜片上,用棉签涂均匀。再把爽肤水也滴在另一个镜片上,用棉签涂均匀,然后一起放到加湿器上去试验。一开始,涂上柠檬水和爽肤水的镜片上都没有起雾,大约一分钟后涂爽肤水的整个镜面上都开始有雾了,而涂柠檬水的镜片却只镜片的外围有雾,又过了三分钟,涂爽肤水镜面上的雾渐渐加浓,涂柠檬水的镜面上还是外围有雾,看来,柠檬水的去雾功效是今天我做实验的材料中防雾能力最强的。

小朋友,你也可以用一些其它的材料来做一做实验,这可是很有趣的哦!

该文发表在《科学课》杂志2011年第一期千层浪栏目中


TOP
8#

学习了~
TOP
9#

希望能有更多的好论文上传,让大家都共同进步!
TOP
10#

希望能有更多的好论文上传,让大家都共同进步!
李涛 发表于 2016/1/19 9:20:20
也请把你的学生作品拿些上来与大家分享。
TOP
11#

神奇的肥皂

本文发表在<<学与玩>>杂志
psb.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9 9:54:46 上传)

psb.jpg

psb1.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9 9:54:46 上传)

psb1.jpg

psb22.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9 9:54:46 上传)

psb22.jpg

TOP
12#

大树下,那一片湿地

岱山县秀山小学 刘梦娇


          319,我一早起来,打开门,只见周围的山上、大路上弥漫着浓雾,百米之外,只能看到一些朦胧的影子。

大雾一直持续了整个上午,到中午的时候开始有点散了。

      中午放学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有一棵大樟树,低头一看,怎么这树下有一滩湿漉漉的水渍呢?平日里,我对气象比较感兴趣,也喜欢探究一下气象的奥秘。看到这一情况,我忘记了回家吃饭,仔细地观察了起来:树底下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是旁边一家修车铺的老板几天前就一直停在那里的,和这湿没有什么关系。周围的马路上都是干的,虽然空气中的湿度比较大,却也不至于……

      如果是刚才下过雨,那也应该是雨水先落在没有遮挡的地面上,然后等雨大了,浓密的树叶挡不住雨水时,才会落到树下的地面上。以前遇到下雨的时候,有时来无处躲雨,我们就是这样在树下暂时先躲一会,等雨小了再赶快跑回家去。当然如果遇到雷雨天气,这大树可最容易遭雷击啦,我们是不敢往那里钻的。

      可眼前的事实让我摸不着头脑,我搔着头皮抬头望着那棵大树,一阵轻风吹过,树上洒下来几滴水珠。莫非是……这时我的大脑里快速地闪现出了一个名词——露点温度——这是以前在气象科技小组的时候教师给我们讲过的知识,说的是当空气中湿度较大,那些水汽遇到湿度较低的物体时,会凝结成露珠。这树底下的水,是不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遇到树叶后变成了小水珠,当风吹来时那水珠就从树叶上滑落到地面上了?

      为了解开这个心中的疑惑,我马上赶回家里,也顾不上先吃饭,从屋里取出了我的“宝贝”——一套子母式电子温湿度测量计。该套工具分母机和子机两个测量温度和湿度电子仪器,是以前在学校时气象老师奖励给我的礼物,平时一直放在家里,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和湿度。现在我把那个子机用细绳捆在家门口的一棵杨梅树枝上,测量的探头紧贴着树叶;另一个母机就用竹杆吊起来,放在与子机同样高度空旷处。

      过了一段时间,我从母计上读取的温度为14.3摄氏度,而从子计上测得的温度是11.5摄氏度,也就是说,此时的空气温度与树叶的温度相差了2,8摄氏度

      现在,我心中的这个迷团终于有答案了:由于上午有大雾,空气中的湿度很高,这树叶上的温度把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露滴的露点温度,这样树叶上就会挂满了小水珠。当树叶遇到轻风,这小水珠就会不断地落到地面,这样,大树底下的地面就形成了这样一批湿地。

      当我把刚才的经过告诉给一直催我吃饭的妈妈听的时候,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TOP
13#

“老神仙”代理班主任

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六年级
洪雪欣

    说起邱良川老师,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们都称他为“气象专家”。最近邱老师他又多得了一个美称——“老神仙”。要说它的来历,还得从前几天说起。

      42126日,我们的班主任陶老师外出培训,班里的工作就由邱老师来代理。

    就在邱老师上任代理班主任的第一天,421日下午放学的铃声响过不久,1610分,邱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向我们宣布了一件事:

估计再过40分钟左右就要下雨,雨量中等。步行回家的同学请赶快回家,作业带回家去做;乘车的同学今天也可以考虑步行回家,否则等车来的时候可能要下雨,从车站回家时就要挨雨淋了。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有点听不明白,我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有关背景情况。

    我们学校地处海岛,全校260左右学生,学生离学校最远的约4公里左右,步行约一个小时。学校放学的时间是1610分,但由于各年级同时放学,公交车一时不能把所有坐车的学生送回家,只能是分批运送,根据安排,我们班的公交车运送时间是1650分,这样在放学以后,大家还得在教室里等待40分钟左右时间。

    我们把头探出窗户,看看天,根本没有下雨的样子,心里想,看这天,怎么会下雨呢,你这“气象专家”今天怕是要成“砖家”了吧。但看着老师一脸地严肃,严肃中又透露着自信与坚定,再加上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带着半信半疑,在老师的再三催促下,匆忙收拾好书包,赶紧走人。

    我家离学校最近,不到10分钟就到了。回到家后,我就开始写作业。但手拿着笔,心却还在想着天气的事,看天空的云不厚也不黑,怎么会有可能下雨呢?老师不会看错吧。正想着,就听见阳台外的铁皮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一阵惊喜,赶忙放下笔,走到阳台,看见雨点正往下落,那雨滴打在铁皮上的声音,就像是舞台上正在演出“威风锣鼓”似的,开始时还不紧不慢地敲打着,速度逐渐加快,不一会就成了急风骤雨。

    我只顾着看雨,却忘记了自行车还在外面被雨淋着,就赶紧下楼,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了自行车旁边,把一塑料袋子套在了座垫上,就那么一会,我的衣服也被淋得差不多全湿了,可想这雨有多么地大。

    第二天上午早自修的时候,邱老师又来到教室,询问我们昨晚回家时有没有被雨淋着。当他听说大家都安全地赶回了家,没有被雨淋着时,只看见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解释道:

    昨天我仔细地看到“天气网”中的气象雷达图,看到雷达的回波有明显的反应,在我们的西边,有淡黄色的回波,这说明雨量比较大;而这回波的图上距离离我们还有1厘米左右,根据速度计算,所以我推断它们会在40分钟到1小时左右影响到我们这里,这段时间对大家来说基本上足够赶回家了。如果等到450分坐车回去,虽然坐在车上不会淋着,但车站离家里有些同学还比较远,大家又都没带雨伞,还是要淋雨,所以我还是冒险一下叫大家快些步行回家。

    “现在知道大家没被淋着,也算是‘老天爷’比较给我面子,也非常照顾大家。”最后,邱老师故作轻松地开了句玩笑话。

    听完邱老师的介绍,不知哪位同学禁不住冒出来一句:“真是个老‘神仙’呢”,大家听了,教室里响起了善意的笑声。

    从此以后,这“老神仙”的美称也就开始流传开来了。

                                                                                                                                             (指导老师:邱良川13567673313)
TOP
14#

老师为什么要关电风扇

岱山县秀山小学六年级 蔡雨诺

    上课铃响了,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气象)课,任课老师踏着铃声,从教室的后门进来了。后门口安装电风扇的开头,一进门,老师就把六个正在转动着的电风扇关闭了,然后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走到讲台,开始向多们问好。

同学们见老师把电风扇关了,心里一下子有点不高兴,但又不敢说出来,因此,问好的时候都是有气无力地,一点也不整齐,很明显,大家对老师关了电风扇很有意见。

    老师像是没注意到课堂里的气氛,就开始了讲课。

    这节课讲的是《“凤凰”台风为什么会从舟山擦边而过?》。老师熟练地打开电脑上的“舟山天气网”,点击开“台风路径”栏目,讲解起了今年第16号台风“凤凰”中央气象台预报的路径:

    9188时,台风将从舟山以东500多公里的地方向北偏东经过,对舟山不会造成影响;

    9198时,台风将从舟山偏东方向约300公里左右的地方北上,会对舟山造成一定的影响;

    9208时,台风中心将从浙江南部登陆,向浙江杭州(舟山偏西)方向经过,然后往北偏东方向继续移动;

……

    可最后,这个台风还是在922日傍晚从浙江象山登陆后,径直往宁波方向奔袭而来,于23日凌晨经过宁波镇海,离舟山只有30多公里的距离。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凤凰”,虽然威力不是很大,但也创下了几个历史记录:

    一是在中秋节过了近半个月以后影响舟山的一个台风,时间之晚是30多年没见;二是台风路径变化多端,中央气象台连续预报不准,也是很少见到的;三是台风五次登陆,威力一点没减少,反而变强,也大大地出乎人们的意料……

    此时,老师略微停顿了一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不等我们回答,老师马上自己给出了答案:是因为气候异常!因为气候异常,最近几年这样的灾害性、突发性天气经常会给我们带来重大的损失。

    “那么又是谁造成了这气候异常呢?”

    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老师的目光环扫了一下我们,等待着我们的回答。

    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海岛的地理环境造成的,有的说是冷空气影响才这样的。

    这时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不会是我们造成的吧?”

    这个同学的虽然比较轻,但还是被老师听见了。老师马上接过这话,“你还别推卸责任,这天气的异常还真的与你们有关呢!”

    此话一出,我们都愣了一下。老师不慌不忙地从讲台上拿起一电子温度计,“大家请看,现在教室内的温度是26.4度,超过人体感受舒适的温度才0.4度,可是在这样的时候,你们还在教室里开着六个大电风扇。——你们知道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吗?”

    “浪费了电。”

    “不环保。”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回答着。

    “你们都说得很对,”老师在肯定了我们的回答以后接着说,“根据气象专家多年的研究,造成世界气象异常的罪魁祸首是地球上碳排放过量所致,而这碳的来源主要是煤和汽油的燃烧。”

    “我们每使用一度电,就会多排放大约1千克的二氧化碳;汽车每用1汽油,就会排放出约2.5千克的二氧化碳……地球人每天因为用电和开车所排放的碳就达几亿吨,几亿吨呀,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这个数字都是因为我们这样多开了一会电风扇、空调等而产生的。不仅如此,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与碳排放有关:买几件新衣服、买一些零食、甚至洗澡多用一些水都会增加碳的排放,给气候和环境带来影响。”

    最后老师话锋一转,“舟山是一个美丽的海岛城市,岛上的空气质量排列全国第二,我们要珍惜这样的环境,更要保护好这样的环境,人人都要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舟山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课了,虽然气温比刚才更高了一些,但教室后面的那几个电风扇开关,谁也没有再去动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