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2017年7月10日 day 2上午
8:30 参观施特高拉镇阿尔特伯格布里克学校,校领导负责接待
8:45 - 10:30 旁听勒莱茵老师的课堂
10:30 - 11:00 会议
11:00 - 12:30 佩托老师介绍学校花园
“中德合作环境教育项目学术交流团”走进施特高拉镇小学
团员们一行逐日30小时,顺利到达班贝格。经过无法深入睡眠的一晚后,同行团员早早便起身,公交前往班贝格市施特高拉镇小学。
班贝格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位于巴伐利亚的北部,同时也是一座大学城和行政城市,是天主教班贝格总教区的驻地。班贝格老城并不大,但却是德国最大的一座未受战争毁坏的历史城区,因此整座城市在199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要前往的施特高拉镇小学位于老城外围,我们搭乘公交车到达小镇,又沿坡而上,步行了10几分钟才到达学校。公共绿色出行是我们本次交流活动的亮点之一,这样的出行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当地民众在环保践行中真正操作方法,更是突显了我们本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题。
施特高拉镇小学并不大,与国外大部分学校一样,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的校门和围墙,走进校园,一切都是静悄悄的。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学校总共有16个班级,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基本在20个以内,其中1—4年级13个班,5、6年级3个班;学生总人数360余人,教师20余人。
在陈晓萍教授的帮助安排下,我们有幸进入学校四年级的课堂,聆听了该校副校长勒莱茵女士为我们带来的《水循环》一课。课堂上,我们发现国内外孩子在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中都具有相同的经历,所有孩子都是带着固有的前概念进入课堂,而这样一种前概念是最难被突破的,也是建构新概念的关键阻力所在,教师必须设计更多的活动,层层深入,让学生充分体验,突破前概念,从而建构新的科学概念。
听课结束后,所有团员利用课间时间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了解到德国大部分学校的孩子都上半天课,共五节,下午1点多放学,学校不提供中餐,孩子们都会自己带一些水果、面包等食物作为点心。班级内的孩子对于新客人的到来感到非常新奇,当我们把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孩子们时,他们更是无比兴奋,每一张笑脸都如同阳光般的灿烂,这份纯真让我们每一位团员都忘记了是身在异国,让我们每一位成人也都得变成了孩子,让我们与孩子的交流也没有因为语言而有所隔阂,相反却是那么和谐与顺畅。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班级教室的环境布置很有“心意”,与国内教室环境布置有很大区别。教室里所有墙面都布置了很多内容,有跟国内一样的课程表、作息表,但更多的是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和活动中所形成的过程性体现,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概念辅助,都会以非常直观且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墙上展现。
课后,我们在勒莱茵女士的带领下来到全校唯一的教师休息室,也是教师开会、备课的场所进行座谈。首先雷诺先生向勒莱茵女士介绍了“中德环境教育项目”的大致概况,随后湖州爱山小学的黎作民老师作为团队代表向施特高拉镇小学赠送了项目组开发的教材,勒莱茵女士看了教材后说道:德国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开发教材的义务,德国教师会根据各学科课标要求,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不断从各种渠道收集积累资料,最终形成适合当地孩子的教材。而德国的教学关注综合性,教师鼓励孩子通过活动体验,形成正确的概念,并将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进而指向行为的转变。
通过交流,我们得知德国的学制与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德国主要包括学前(2-4岁都可以开始)、小学(四年,每天上半天课)、中学(其中5、6年级为过渡阶段)、大学(一般性和职业教育)四个阶段,如果愿意继续进行学业深造的,也可以继续读硕士和博士。一般从中学开始,德国的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状态不断进行选择,这是德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学生从中学开始的每个阶段都有分流的机会,可以通过考试去就读更好的学校,也可以选择到低一级、但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勒莱茵女士还向我们介绍道,她作为学校的副校长,还兼任班主任、大学专业法老师和专业体育老师(相当于国内体育区教研员),每周有21节课,同行老师听了之后,都表示德国的小学老师在工作时间内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在德国,若想成为老师,门槛的设定比较高:一般会先读4年本科,毕业后要完成2年实习期的任务,在成为正式老师的前7年中要不断进行研磨,接受专家判断,若认定为合格,在7年后才能转为公务员。我想,这样的职业培训制度也是为什么德国教育能够如此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应该说这半天的活动安排非常充实,虽然同伴们都还没有从旅途的疲惫和时差的不适中摆脱出来,但这样能走进学校,与老师和孩子近距离接触的体验还是让每个人都兴奋不已,同时也受益匪浅。在离开学校时,正值这个班的孩子从外面完成自行车考试回到学校,能够经常外出实践也是德国小学教育的一大亮点,书本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课堂以外的东西或许更需要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去用心体验。
走出不起眼的校门时,我们分明看到了阳光正在努力地钻出厚厚的云层,虽然时不时仍会被云朵遮住光芒,但所有的光线都在努力地寻找缝隙,努力地照向大地。或许这也是我们中国基础教育在不断改革的过程写照?我想着,同时也继续跟随着大部队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