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苏湘科韵组:虞相如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31#

本次线下活动,面对面的交流,我觉得虞相如聪明、有灵气。祝愿在师范生赛课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TOP
32#

桂馨-苏湘科韵组会议记录20160111

桂馨-苏湘科韵组会议记录
记录人:湖南一师虞相如
会议时间:        2016年1月11日星期一20:00
会议地点:        QQ群:桂馨2组
主持人:        魏红春老师
与会人员:        桂馨-苏湘科韵组组员
会议内容:        1.点到。
2.讨论:期末来临,你是怎么做科学课复习课与期末考试的?
魏老师:区统考;
杨淑琴、朱玉洁、周翠:用试卷考试;
虞相如:复习结合科学笔记本,与学生一起梳理科学知识并板书,考试用基础训练的期末测试卷;
3.另,魏老师提到如何有效的发挥科学笔记本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童出科学试卷;
4.下周读书交流:读书内容必须有关科学教育方面。主持人:朱玉洁,肖爱玲。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虞相如 最后编辑于 2016-01-12 09:56:06
TOP
33#

走在赛课的道路上——参加第四届全国科学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展示大赛心得

走在赛课的道路上

——参加第四届全国科学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展示大赛心得


                                                                                                                              湖南一师虞相如


         2015年的事,俨然已是去年的事。回忆起零星往事,用几个词概括这一年,大抵是坚强、欣慰、充满惊喜。这一年,一些事情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了我力量,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一、上一堂标准课
      2014年12月,第三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展示活动在我们一师举办。我历经两个月的准备,但最终无缘全国赛场。但是,作为工作人员的我同时也以另外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评委面前展示了自己,那则是——上一堂标准课!
      这堂课的意义是什么?在所有评委面前上这堂课,以我作为标准,以免评委评分时起伏太大,保证评分的科学性。收到这个消息的我,暗地里为自己加油鼓气,这堂课一定要上好了!
       终于到了12月5日晚上,面对着一满教室的科教大神,我执教了《蜡烛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的时候手稍微有点颤抖,我极力掩藏这种紧张,想要摄像机记录下我最好的状态。
      课上完了,许多老师作出了肯定,喻伯军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作出了肯定也提出了意见。以前只是听说过科教男神喻老师,学习过他在年会上执教的《声音的高低》,内心充满敬佩。还有一位不知名素未相识的老教师,头发花白,把我叫到走廊里,耐心地,热心的给我提意见,我被他身上的科学精神和对生活的喜悦感动了,最后他告诉我:“你要想信你自己很不错。”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慢慢开始从遗憾中走出来,并更加肯定自己。
      后来得知了“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与这个比赛的关系,也了解到该基金会具有“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奖学金”,2015年,基金会刚好转变了以往的奖学金评定模式,将直接发奖学金改为对优秀的科学教育师范生的三年的支持与陪伴项目,旨在通过网络研修等多种多样的线上及线下交流学习活动来培养科教师范生。
      抱着期待的心情,我在2014年12月29号向桂馨提交了申请书。2015年1月26日。19岁这一天,我收到了桂馨的邮件,我成为了桂馨二组“苏湘科韵”组的学员了,魏红春老师是我们的辅导员,严谨,贴心,真高兴,我也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了!
      在长达一年的桂馨基金会的线上交流,线下活动,我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归属感,学习与进步的同时,感恩相遇,与馨结缘。

二、重回赛场,拿一个一等奖

      2015年12月,第四届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展示活动将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从9月开始,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我收到了自己进入全国赛的通知,我选了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从10月开始,则是辛苦的修改教案,加上自己正时值大四,顶岗实习,在家乡执教五个班的科学,还有抽出闲暇时间准备论文,所以修改教案就常常要拖到晚上,有时候,教案几经修改时至凌晨两点左右,终于定下来,一觉起来,便有了新的思路,于是打长途漫游电话给长沙的几位导师,商量,改进,一步步推翻自己,又重建自己的想法。
      10月,在实习小学的公开课之间挣扎,磨课,改课,制作教具,申请去香港的访学活动,一切都那么紧张。晚上十一点,指导老师范增老师还在帮我改教案,一页页的批注让我清晰的看到自己的问题。早上醒来的时候,打开邮箱,看到凌晨三点张平柯叔叔发来的修改意见,内心觉得惊悚又感动,便开始马不停蹄的修改,一刻也不敢怠慢。
      11月,在香港访学,赛课的事情暂且放下,11月20左右,请假去长沙,专心准备我的赛课。从基层再次回到大学校园时,我又感觉自己充满了能量与希望,十多天,我们和老师待在一起,练习演讲,去微格教室磨课,录课,看课标·······这样的日子是充实的,但又让人觉得有点喘不过气。
      准备去四川成都的前几天,我不合时宜的生病了——一次前所未又最折腾人的感冒缠上我了!打针,吃药两天没有效果,发了两天烧,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赛前的培训不补的放下。嗓子肿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喝粥都觉得卡住。身体状态不好到极点,家里老人又出了事情,磨课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开始流眼泪,再者,同样一节课,即便再设计的有趣,日日磨,时时磨,磨上个十天半个月,每天面对同样的“学生”,也没了激情,老师苦口婆心跟我说,你要走心,注意自己的课堂的趣味,语言要具有吸引力。我卡在这种瓶颈状态一时找不到出路,变得灰心丧气。
      我想过要放弃,因为家里的事过于伤心,无法快速调整心情进入状态进行比赛,睡下便是噩梦连天,距离比赛还有三天,我將我自己的状况说与了我的指导老师,我和我的导师在教研室聊天,他认真的倾听并鼓励我,后来一起吃了个饭,我又重新获得了信心。
       去成都比赛那几天,还在成都买感冒药,消炎扁桃体。比完赛那天,一切都发挥的很好,除了评委提问我没有完美回答显得专业知识不够。但我心里无比欣慰,如释重负,璐姐跑过来跟我说,“你真是比赛型选手,平时上课不走心,今天终于走心了!”我笑道:“我平时上课很差吗?”璐姐说:“你平时走肾,今天终于走心了。”我们在走廊里笑了好久,还好我没放弃。望了望手上还有针眼,一满包的舒咽喷雾和金嗓子、西瓜霜喉片,有一种悲壮的味道在里面。
      得知自己是一等奖的时候,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我回想起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觉得自己无比幸运,老师们帮助了我鼓励了我,让我更好的进步,更勇敢的往前走!磨课时,和队友产生的革命友谊也将给我力量。


     2016来临的时候,我们桂馨二组在群里开例会,魏老师对我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想以后我会遇到更多的风雨,也许不如不如现在幸运,那么我要做的就是更加勇敢!更加懂的忍耐。老酒醇香,厚积而薄发,我相信2016会比2015更加精彩!

yuxiangru.png (, 下载次数:0)

(2016/8/7 7:48:38 上传)

yuxiangru.png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虞相如 最后编辑于 2016-08-07 07:48:38
TOP
34#

听章鼎儿老师《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感

听章鼎儿老师《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感


桂馨2组•虞相如


     2014年12月,第三届全国科学教育师范生技能展示大赛时,桂馨基金会邀请了章鼎儿老师来一师进行名师讲座,我有幸聆听这场叫《科学探究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讲座,2016年的暑假,当我再次观看这个讲座的视频时,比当初又多了一些新的感悟。
      再一次听这场讲座,感触大抵可以归纳为三点:要改革、要细致周全、要做一名勇敢的科学老师。
     现今,课程标准对科学课的描述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课程”,但由于科学课程的迅猛发展,这个“基础课程”即将成为“核心课程”。这一转变并非容易,为了顺利地进行这个转变,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我们新一代科学教师必须经历与完成的任务。
      传统的科学课,问题在哪里呢?传统的教学过程只能承担教学的一些科学知识与方法的目的任务,或注意科学习惯或态度的培养。但无法承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这一点是我们年轻科学教师应该注意的——只注重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自我探究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要进行改革,我们最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变革。
     面对改革,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这关乎孩子的科学素养的改革是必要的,我们不要怕改革,改革,改的是“认识的改革”——对学生的认识和对教学活动的认识。
     什么是正确的对学生的认识?章老师考虑:上这节课之前,学生的已有的认识是什么?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学习障碍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我们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去上课,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
      关于改革,我们不仅要进行教育理念上的改革,也要落到实处的改革,做的不好的地方就都要改,小到桌椅的摆放等,都是可以改革的。再比如发言,也是可以改革的。课堂教学上,教师提问学生发言回答,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方式。如章老师所说,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遵循举手发言的规定,有一些弊端。教师在应在课堂上“宣布”——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可以举手表示要求发言,但老师不一定点举手的同学回答,也可能请不举手的同学说。这样,避免了“混子”的产生,也能提高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度、课堂的参与度。
     我们都知道,“科学素养目标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达成的”。但科学课上,学生实验虽做,结论也得出,但仍然处于被动的位置,无法进入真正的‘“探究”课堂,这是精髓的“探究”的缺失——忽略甚至取消了研讨的过程。那么,怎样才算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标志呢?首先: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思维的参与课堂,计划、比较、选择、决策等。第二点:活动空间适度。第三点:交流研讨。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在课堂中容易忽视的,如果不对数据进行透彻的交流研讨,那我们之前的观察、实验、测量等等都不能为起到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啊!
      回想起自己在授课时关于数据分析,这一块儿是做的很不够的。没有经验的我,每当符合我想法的数据被学生一说出来,我就认为大家都懂了,认为自己的任务就达成了。可是这不算真正的研讨啊!我应该全面观察数据啊,而不能只认“标准数据”,对数据都要进行合理的解释,可以用学生达成的共识的表述作为小结。如果孩子们的表述和知识出现了问题,我们就更不要怕,应该抓准教学契机,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面对这场必须要进行的改革,对于我一个新手教师来说,要上好一堂科学课,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我只能要求自己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不要怕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细致、周全的上好每一堂科学课!

2016年8月7日 周日

TOP
35#

读《教师课堂管理艺术》有感

读《教师课堂管理艺术》有感


桂馨2组•虞相如


      这是暑期读书计划中,我计划要读的第一本书。因为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学生科学课上的活动空间与其他科目不同,要做好课堂上科学探究活动时的课堂管理,实在有难度。


     《教师课堂管理艺术》这本书属于当代教师教育智慧丛书中的其中一本,共九个章节。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四章的第四节——“探究学习不是没有约束”。
     一、探究学习与教学控制的几点认识
     科学课堂提倡探究教学、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较大的权利,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是探究学习?在我看来,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课堂,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探究学习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它更加自由和开放,但探究学习并不与接受学习对立。就教学控制与探究学习的关系来说,教学控制是有效教学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师实际调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必须的教学行动。
     探究学习非常需要教学控制。但是教学控制的目的并不是操纵和约束探究学习,将其变成一种封闭的活动而是对它进行调解与引导保证探究学习的正确方向。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探究场景里学生是否掉队或迷路,但不能因为害怕出现这种情况就让学生紧跟自己,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时即时离”和“若即若离”的关系。
     二、探究学习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控制
     1.我们究竟要对哪些方面进行控制?
     我们究竟要对哪些方面进行控制?学生的探意向、兴趣、探究能力?在这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此才能对探究学习的活动与形式进行安排。另外,探究情感(如:好奇感、苦乐感、使命感等)是探究学习的动力,对这些情感既要小心呵护,也要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措施使它们变得更加强烈和稳定,最终变成美好习惯于人格的一部分。

     2.谁在实施教学控制
    作为教师,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设计、探究活动的引导、结果的;评价等来进行教学控制,一方面为探究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引导探究活动走向深入,并达到预订的教学期望。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控制的不只有老师,还包括学生和教学系统,他们各自的教学控制方式和功能是不同的。
此外,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管。虚生妖有效的进行自我控制。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要有对自己、对团体负责的责任心、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应达到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情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面向他们提供探究学习的榜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教师的教学控制,必须考虑怎样促进学生自控能力的提高和怎样充分利用教学系统的控制功能的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控制起着核心的作用。

     三、如何有效进行教学控制
     教学中的规章制度尤为重要,除了契约控制,探究学习的情境非常重视通过情感互动来达到控制效果。教师应该真诚的向学生表露期许与信任,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期望与信任的表述,应该基于教师对学生的深深关爱之情,而且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表达。所以,当这种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建立起来之后,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也可以起到去激励人心的作用。
     作为学生自我控制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在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明确每位同学的分工,建立纪律员、实验组长等,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不仅如此,小组的情况要及时进行交流,教师对于做得好的小组或个人,要进行表扬和公示,提供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好正强化工作,同样,做得不好的个人或者小组,教师要采用一些方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如个人谈心、小组沟通等。
     但一切的教学管理技巧都只是为了服务课堂,服务师生关系,一切技巧都要以爱为前提,正如高尔基所说:“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收获良多,看来还是要多读书!

2016年8月5日

TOP
36#

我制作的小组学习简报,力求全面、细致,美观!

TOP
37#

读《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探索改革》的几点思考

读《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探索改革》的几点思考


桂馨2组 虞相如


      犹记得小学时,期盼着发新书,最想看到的是那16开大小的《自然》课本,以及那一袋袋《自然学具》,里面鼓鼓的,装满了新奇的“玩意儿”,这总让我兴奋。如今,成为了一名科学教师的我,回忆起儿时的事情,追根溯源,捧着这本《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与刘老师对话,与自然课、科学课对话,感触良多。
   一、我们要怎样认识我们的工作?
     曾经的自然课,研究的多是“教什么”、“怎么教”,现今的科学课,课标里是这样囊括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与现今的科学课相比,我们更多研究的是“为什么教”,这体现了一个大的转变,因为当初的教育并不适合未来发展的需求,科学素养对人的影响巨大,即使一般人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做科学老师的人,应该要明白科学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我们站在这个高度来对待我们的工作,来要求我们,就一定会产生不同。
实习期间,我看到许多小学的科学课基本上重视程度很差,有的老师进行“满堂灌”的教学,为什么对待同一个事物会有各种各样相距悬殊的不同态度呢?因为大家的认识不同啊!我想,只要有一致的认识,大家对它的态度也就会一致起来。
     我们的工作,是授人以渔+授人以鱼。正如叶圣陶老师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工作,不是单纯的“授人以渔”,因为没有哪一项技能是能单纯传授的,我们需要知识来作为学生掌握技能的“载体”,我们也应该让学生知道必要的基础知识。知识与技能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要改革,要把单纯的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学改到“知识能力”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多雕的道路上来。
   二、怎样认识学生的兴趣与课程?
      不论是曾今还是现在,自然课与科学课、科学活动都广受学生们的喜欢,作为科学老师,只要我们善于和发挥这个优势,就能把教学活动化为学生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也来进行研究,增长才干。
     “自然课的教学听该是浸润性的,开放性的,不是封闭性的。”同样的,我们对科学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认识。什么是封闭性?就是一堂课中教师告诉学生几点,学生能答出几点,就算完成任务。京剧里有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就是说,一块石头下去,激起千层浪花,我们在授课时,也要注意,在学生思维的海洋里投下石头,让思考的波纹一直扩展下去,甚至扩展到终生。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搞开放式,不搞封闭式,让孩子们在思想上留下涟漪。
我们要保护孩子们的兴趣,在细枝末节的教学生涯中。即使孩子的结论明明是错的或者是不完全的,也不要一下九指出来,而应该自己看看孩子们错在什么地方?针对错处在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再度进行思考。正如刘默耕以与学生探讨“什么是家禽”为例。学生回答:“住在家里的动物是家禽。”教师再问:“耗子住在家里也是家禽吗?”,这样就促使了学生的再度思考,去探索“家禽”的真正内涵,一直到搞清楚为止。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活动,应该要把培养兴趣爱好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来看待,就涉及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这本书共七辑,我现在只读了前两辑,剩下的第六辑和第七辑我非常想读,不仅要多读,还要结合自身的实践来看问题。
     “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这是刘默耕老师写在卷首的话,个中寓意,懂的人,自然会懂。

2016年8月

TOP
38#

读书笔记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虞相如 最后编辑于 2016-08-12 15:08:59
TOP
39#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虞相如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虞相如

                     “提出问题常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爱因斯坦如是说。之所以说提出问题问难难度大且非常重要,原因在于,提出新问题是指教师站在旧的角度,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去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教育实习,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队伍的新兵,做好提问的有效性是一大问题,通过自身教学经验,我发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提问题的氛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把科学问题融入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中,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或将故事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有效问题教学情境等,都有助于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答问题。

                    创设学生探究问题的氛围,亦可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教师可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当学生学习新知之前,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原有认知结构,故此,学生们常常按照已存在的认知结构路径同化对新知的理解,当原有认知不能解释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路里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集合自身经验,我观摩一位名师的小学科学课堂,将有效提问的氛围创设的十分灵活,准确。授课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师:“将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情况将会怎样?”

生:沉浮状况不一样。

生:大马铃薯的沉,小马铃薯的浮。

教师演示将两个马铃薯都放入清水中,它们都沉在水底;再把两个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它们都是浮的。

师:马铃薯的沉浮与它们本身的大小有关吗?

生:无关。

师:那么是什么液体导致马铃薯的沉浮状况不同呢?

                    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了矛盾的情境,把两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竟然会发生“沉”和“浮”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并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液体使马铃薯的沉浮发生了变化,问题直接,精炼,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和实验探究过程提供了了较好的学习氛围。

                   2.抓住时机,合理追问

                  小学科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及时,若问题提出之后学生无法及时反馈,该问题则是无效性问题。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将问题设计好,明确在什么时候提问也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提问的时机不恰当,该提问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抓住时间,合理提问。例如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及时追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而非以一个“错”字让学生无话可说,教师作为课堂得组织者,应当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有效提问纠正的方法达到纠错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执教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一课的部分案例。

师:水蒸气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气体。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冬天嘴里哈出来的白气和水壶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吗?

生:是!

师:我们平时看得见“白气”吗?

生:看得见。

师:水蒸气看得见,摸得着吗?

生:看不见摸不着。

师:那“白气”是不是水蒸气呢?

生:不是。

师:那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白气”到底是什么?

                     三年级的学生,对建立抽象概念“蒸发”、“水蒸气”较为困难,教师本节课主要的任务就是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在学生无法建立新知的时候及时引导、纠错。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情灵活运用提问方法,掌握时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效能。

                3.问题难度适宜,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育实习阶段我发现,上公开课时,许多教师害怕学生冷场,害怕时间拖延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于是在设计提问时,不考虑问题的难度是否适宜于大部分同学所接受,而是有意地把回答问题的权利交托给优等生,把他当做顺势往下滑的滑梯,急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中。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无法回答问题的同学,这样做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致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

   以上,请指正。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虞相如 最后编辑于 2016-08-12 14:37:54
TOP
40#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 《地震》教学设计


《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理解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掌握避震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不可避免。

2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通过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搜索有关地震的资料(成因、前兆);


毛巾(每两条,必须带


一次性木筷(每人一根,必须带);

较厚书本或积木(条件允许可以带)。

2.教师准备:

地震现场的视频资料、地震成因的视频资料;三张四开手绘的场景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探析前概念

设疑:谁知道2008512日是什么日子?你对这场地震了解多少?

总结:20085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们带着疑问观察视频。问题:地震时都有哪有现象发生?

交流:你观察到地震的哪些现象?关于地震,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新知

    1.确定研究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地震的成因、.根据地震现象,研究地震的成因、前兆、预测、避震知识等。

2.探究地震成因

(1)根据现象、作出假设

设疑: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谈一谈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

预测: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2)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设疑:我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预测:做实验、在网上查阅资料。

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视频:地震的成因)。

生交流如何模拟进行实验。再汇报。

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
实验要求: (课件展示)
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
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
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教师演示
(三)科学与生活

1.地震前兆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预测:

(1)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课件展示)

2)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

2.避震演习

教师展示三种场景图片(手绘)。请三位同学来举着图片代表三种场所。请五位同学进行避震演习。

学生就五位同学的表现进行交流与讨论应该如何进行科学避震。学生汇报。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

总结:

1)平时要设想好各种避震方式方法,准备好可能的救护药品及避震器物。

2)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场地。来不及逃出时,尽量躲在室内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及器物之下。

3)迅速切断电源和煤气管道。并远离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源。

4)避险时要远离高大建筑物,不要选择经过狭窄通道。

5)如果不幸被困在废墟中,不要哭喊,要保存体力等待搜救。


3.拓展知识

设疑:地震有什么好处吗?

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                                    (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

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

四、板书设计



地震

房屋倒塌                                  成因

泥石流                                    前兆

大地摇动                                  种类

......                                       ......

TOP
41#

《指南针》教学设计

《指南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

二、过程与方法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

【教学难点】

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指南针

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资料,不同样式的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思入情

同学们,屏幕上一艘船正在海上航行,海上的风景美的令人心旷神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暴风雨,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你可以想到什么办法来帮助老船长确定方向呢?(指南针)

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

1.你们见过指南针吗?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板书:指南针)

2. 关于指南针,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3. 老船长没见过指南针,谁能和他说说指南针的发明经过哪些阶段?

4. 学生阅读资料卡,简要概括指南针的历史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5.小结:指南针时候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也是四大古国之一,即使再古代,科学也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指南针改进的越来越轻便小巧。

(课件展示的是:①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②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③现代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知识。)

三、学习方法,实践增情

1.通过刚才的汇报,老船长对指南针有了较深的了解。可是他没有见过指南针,他仓库里有很多宝贝,你能告诉他指南针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吗?

2.学生通过图片观察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方向指示盘、外壳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 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汇报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

(2)磁极所指的方向和表盘的方向不对应,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讲解如何使用指南针。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

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四、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指南针的历史,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些什么?(希望学生能说出人类的伟大;应为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所感动;指南针给人类带来了方便、我也想做一个指南针等。)

2.播放微课视频: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指南针

读历史

看结构

学使用

TOP
42#

科学小制作实验记录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虞相如 最后编辑于 2016-08-12 16:21:13
TOP
43#

科学小制作:再生纸


没有在这里添加表格,就直接把文档里面的截图了,再生纸这个活动很好~~
TOP
44#

探索绿豆生长条件实验活动

探索绿豆生长条件实验活动


     一、实验背景

            我们大学生已有种植植物的经验,对植物的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探索的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研究,所以本小组就从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的条件开始探索。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二、设计意图
                  在科学计划中,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我们在自主选择,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这一认识,本次活动在设计时注重让参与者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绿豆种子发芽》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以种植绿豆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参与者亲身经历,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记录

记录一:



记录二:



记录三:




                    四、实验活动总结
             科学实践,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我们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老师引导,让我们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让我们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小组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小组每一位成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我们小组认真制订科学实验计划,精心搜集活动资料,认真进行实验。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五、实验反思
             成功之处:
           1、激发了我们自身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绿豆发芽实验的活动,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不足之处: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科学实践活动,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积极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虞相如 最后编辑于 2016-08-12 21:00:47
TOP
45#

听钱军红老师网络研研修心得

听钱军红老师网络研研修心得

——桂馨2组·虞相如

      钱军红老师曾在群里做过一次网络研修,再次听钱老师的研修视频,依然给我很多感触。钱老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次网络研修的主题是:“走向自主探究的科学课”。

      一、什么是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从字面上来解释:自发的、主动的进行探究。我不太认同这个字面上的解释,认为它不够完善,全面,况且这样的解释似乎忽略了教师在课堂地位的阐述,在我看来,自主探究是在有教师引导和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主动的思考、融入课堂,运用探究的方式更为主动的获取知识。

      钱老师所说的自主探究,其意义在于:自主探究,才能算是真正的获得知识,这样教,其实是为了不教。这正好反映了那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正如钱老师所说:

      自主的不是行为,更多的是思考;

      自主的不是程序,更多的是内容;

      孩子的自主探究,需要老师的支持、引领。

      二、如何设计实施自主探究的科学课?

                 1.探究活动做好、做透的保障——时间充足,整合环节,充分探究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时间,可以开展两个活动。我们要透彻、深入的让学生进科学探究活动,要以“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导向,以教科版六上第三单元《电和磁》、五下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为例,这两个课例都存在问题:活动太细、太碎!是在验证结论,而不是得出结论,学生并不是自己得出结论,而是提前被教师传授得出结论,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啊!我们难道不是一般在课的后半段才得出结论吗?课堂一开始就将结论告诉学生,样对学生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养成并没有好的影响啊!只是单纯的知道了科学知识,验证了结论。



               2.多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再设计具有相应挑战性的活动

     同样的《电和磁》,另一位老师的设计,更多的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巨大,当孩子们以后学到了“磁极”,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曾经发现过这个现象啊!所以我们不要怕课堂上发生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因为问题即一切源泉。

     《用水测量时间》,钱老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不禁想,我在上课之前,我是否想过:“学生学习这一课,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在这一课当中,钱老师就先让学生通过动手认识到“同量的水流速才相同”,再去活动,认识所以我们新教师上课,要多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再设计具有相应挑战性的活动。




               3.启发学生用联系的眼光来学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第一课主要是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如果在每个活动时间上不妥当,直接先观察我们身上周围的物品都由哪些材料组成,然后记录,然后再找书包里的物品由什么组成,我想这是非常枯燥和无味的,钱老师的整合方向是:用联系的眼光来学习。让学生观察比较集中材料的特点,并思考生活中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材料,是利用了它的哪种特点?这样启发学生去思考,即使学生下课了,离开了课堂,思想的火花还是不间断!

             4.材料有结构,保证实验有效性

     以上是学习的一点心得。

5.png (, 下载次数:0)

(2016/8/14 12:41:32 上传)

5.png

最后编辑湖南一师虞相如 最后编辑于 2016-08-14 12:41:3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