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河庄小学 李婷婷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第2课,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对于教材我做了这样的处理:用同一种物质——白糖来进行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用碾碎白糖来代替沙和豆子的混合活动,考虑到碾碎白糖前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别的几乎没有变化,这样也可以避免沙和豆子混合后,沙和豆子本身的颜色、光泽等等方面产生的变化,跟后续学习的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产生混淆。而第二个活动仍旧用白糖,但是通过加热却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样通过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变化更容易让学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同时也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同一种物质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此外,鉴于在第一课已经对蜡烛的燃烧已单独有所观察,因此在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时,我去掉了对蜡烛变化的观察,使学生能专注地观察白糖,。
本课的科学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既然需要区别,那就应当让学生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去比较、去发现。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个整合,将两个探究活动都围绕着白糖进行,让学生在比较中去理解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区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器材准备:
教具:课件、烧杯、玻璃棒、纸杯、打火机
学具:白糖、铁勺、铝箔纸、蜡烛、记录单、火柴、一张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纸杯:这是什么?
生:纸杯。
2.师:现在我把这个杯子压一下
现在的纸杯和刚才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它发生了变化)
3.师:现在我把这个纸杯点燃。
提问:这次纸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次变化相同吗?有哪些不同呢?
师:既然两次变化不相同,那么这两次是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白糖的变化
1、师:出示一包白糖,问: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它发生变化?
生答:压碎、加入水中、滴入染色剂、用火烧……
2、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今天我们就用其中的两种方法来探究白糖的变化
活动1——碾碎白糖,观察白糖的变化
(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白糖
(2)用笔将白糖碾碎。
(3)观察变化,完成记录表一。
学生汇报,引出碾碎白糖,白糖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但白糖还是白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活动2——加热白糖,观察白糖的变化
(1)取糖——小半勺;
(2)点燃——火柴入盘;
(3)加热——用蜡烛外焰加热;眼睛不要靠太近;不要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4)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及时记录,完成记录表二。
(5)结束——勺子放于盘中,整理桌面;
(为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有更强的逻辑性,在记录单的设计时,我将加热后的白糖特点记录分为:状态、颜色、气味、其他四方面,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问:最后在勺子上留下的黑色物质是白糖吗?
生答:……
师:我们有没有办法验证它呢?
师提示:我们都知道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只要将黑色固体放到水里搅拌看能否溶解,就知道它是不是糖。(教师演示)
通过演示实验可知,汤勺上的黑色物质不是白糖,说明生成了——新物质!
3、资料阅读:白糖的碳化(简单了解加热后黑色物质形成的原因)
4、此时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与引课前的两个小实验相联系:压扁纸杯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而燃烧纸杯是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
5、利用概念来分析1:白糖碾碎2:白糖加热过程,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出有些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不仅会发生物理变化,同时还会发生化学变化。
三、实践与运用
我冲浪一:分析蜡烛的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
强调: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是典型的化学变化。
我冲浪二:分析沙子和豆混合,发生了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并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我冲浪三:例举:衣服晾干、玻璃打碎、金属生锈、食物霉变、河水流动和森林着火等6个简单的例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拓展:做个有心人观察生活中何种物质的变化,并能够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