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拓展教育新时空
□嘉兴市实验小学 李张宇
嘉兴市实验小学自2001年实施小学科学课程以来,不断完善科学课程结构,丰富科学课程内容,深化科学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时代呼唤科学教育,创新教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嘉兴市实验小学1+1+X课程体系下科学课程的丰富与完善,将进一步拓展嘉实学子的科学教育新时空。
一、科学基础学科课程转型与深化
嘉兴市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将小学科学与STEM教育融合,使之成为学校科学课程的一种新形态。
课堂上,教师倡导将工程的思想与实践引入科学学习,开发了“自制弹力球”“小钢珠的轨道”“制作纸火箭”“设计3D眼镜”“超级肥皂泡”等多个STEAM课程学习项目,与三至六年级的科学教学有机融合。通过设计与发现型活动,引导儿童“做”中“学”,让儿童养成“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每个单元结束后,学校都会开展工程设计类项目的拓展学习。
二、科学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学校结合现代科技与生活生产实际,从满足孩子多元化学习需求、切实转变学教方式的角度,开发了多样化的拓展性科学课程。
1.低年级趣味科学课程注重学段衔接2010学年起,嘉实一年级新生的课程表中,增加了一门“趣味科学”课。这是学校自行开发的低年级校本科学课程,将与三至六年级国家科学课程作有效的衔接。“种蚕豆”“哗啦啦的水”“我的蔬菜朋友”“认识我自己”“花园里的小动物”等都成为了孩子喜欢的科学学习主题。
目前,学校低年级趣味科学课主要由低段数学教师执教,同时安排专职科学教师分配部分课时在低段班级执教。每学期开学初,邀请省市区教研员来学校组织参与式培训,每一个需要低年级小朋友探究的学习主题,执教老师首先培训到位。
教师精心设计了趣味科学记录本。孩子们凭借此记录本,课堂上边观察探究,边圈圈、画画、贴贴,既简便易操作,又成为了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2.科技社团走向课程化依托“嘉实少科院”,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社团也逐步走向了课程化。气象科普、模拟飞行、遥控航模、海模、爱迪生启智、科技小创客等科技社团课程等,由科学教师团队联同校内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协作开发,每门课程都设置了低、中、高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甚至跨校区选择不同的课程。丰富、扎实的学校科技社团课程,在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平台的同时,也为学校相继捧回了全国红领巾气象科普基地、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等殊荣。
3.节假日科学实践作业跨学科整合“你知道哪里可以探访到家乡的桥吗?国庆长假期间,可以在游览时研究一下当地有特色的桥梁,对你感兴趣的这座桥进行资料搜集,从基本概况、建造历史、对区域交通作用、结构与承重特点等角度进行概括,制作一张桥的名片。”
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类似这样科学探究气息十足的假期实践性作业也成为了学校拓展课程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6 5:54: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