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授课:方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起始课,从内容编排上本单元分为四大部分。第1课为第一部分,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第2课为第二部分,概略地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第3~7课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第8课是最后一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教学活动从学生交流知道典型地形特点的开始,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形,了解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还将通过观察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知道些什么,关注什么,困难在哪里,以便更好地进行下面的教学。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
二、设计思路:
1、地形,对于五年级学生是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设计本课时,我首先考虑是用讲授还是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呢?讲授直接但不利于学生概念建构,用探究,概念抽象,以我们学生的实际,很难开展探究。所以,我采取折中的方法,教师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发现地球各种地形的特点,甚至采取填空的方式,先扶后放,认识各种地形。
2、考虑到我们这里学生实际,出去看的并不多,所以我设计解决地形特点的隐藏的一条主线是:先从熟悉的山开始,庆元到也有山的绍兴和松阳,让学生比较都有山,却不一样,然后是少山的上海西藏,从中发现高原、平原的区别,我想,这应该也是地理专家再给这些地形分类时的标准。把有山和无山的先分一分,再找找其中的不同。
3、全课概念的建构也是螺旋上升的:利用谷歌地图初步建立地形认识——利用熟悉地形(外出旅游时观察到的,即作业本一的练习与反馈)建立典型地形概念——利用中国地形图熟悉看地图的方法——利用世界地图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知道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沙漠、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发现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五、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中国地形图、记录表一、二。
教师演示:课件(谷歌地图、世界地形图)。
六、教学流程:
设计流程 |
设计思路 |
课前布置:自己去过想去的一些地方的资料,并注明地点和地形特点。(20字左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点击庆元-实小。)引导认识“海拔高度”:这是哪?熟悉吗?那有谁知道我们镇小的海拔高度是多少?(365米)知道海拔高度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也是高度,不过不是高处地面的高度,指的是高处海平面的高度)
二、交流我们看到的地形及特点
2、认识熟悉的地形:庆元县,它的地形又是怎么样的,(板书:地形)把你的发现用几个关键词记录在记录表一上。(点击庆元地形)
3、认识其他典型地形:按顺序点击(绍兴旁、松阳县城、上海、西藏)学生浏览并记录关键词。
5、看了一遍,都记录了吗?下面小组之间交流,把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等下来听听你们小组的意见。
6、小组汇报,板书总结特点和地形名称。师:刚才去了哪些地方?(板书各地地名)先说说庆元的地形特点,海拔高度是多少?地形特点呢?其他小组有补充吗?我们把这一类地形称作“山地”。松阳呢?绍兴的特点?上海、西藏。
7、完成作业本25页第一题,并交流。
三、观察中国地形图。
8、布置观察要求:师:知道这几个地方,就能知道全中国的地形吗?老师这里有一张地图——中国地形图,知道怎么看地图吗?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下面每个小组长上来领一张地图,小组合作观察地图,并完成记录表二。
9、小组汇报:看了中国地图,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中国——西高东低。)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四、观察世界地形图:
10、现在一张地图,只有颜色,不凹凸,你能看出地形了吗?老师这里有一张世界地图,代表地球表面(板书地球),仔细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海洋多,陆地少)海洋的颜色一样吗?
五、延伸拓展:
12、关于地形,你还有疑问的地方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
从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利用谷歌地图,加深对各种地形的印象。播放的次序暗含地形的分类“有山、少山”“海拔高、海拔低”,有这样的标准,使学生更容易建构“地形”的概念。
人人动手记录,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思维、自己的观点后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体现合作,然后才能交流。
概念的建构也是螺旋上升的:利用谷歌地图初步建立地形认识——利用熟悉地形(外出旅游时观察到的,即作业本一的练习与反馈)建立典型地形概念——利用中国地形图熟悉看地图的方法——利用世界地图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