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课已经进行了两节课。出现的情况是:
1. 听课:学生更能接受听老师讲,而不愿意或不重视同学的发言。
2. 讨论:通过引导可以进行一点讨论,但讨论的深度很有限,主要表现在没有更多的生活体验,都以知道的结果为主。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学不想,也不敢或不愿意表达。
3. 活动:活动中,还缺少纪律,尤其遇到好玩的活动,就以有趣为主,忘记了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活动的效率比较低,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4. 作业:书写速度是一个问题,学生的记录时间需要的往往比预计的时间要多。部分同学不会进行记录,他们习惯于有固定的书写内容,让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写,就不知如何下笔。
5. 重结果。孩子们在思考或回答问题时,不愿意问为什么,更希望得到了一个准确的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人答案而不是其他的,学生几乎不关心。而一个问题,一旦知道了结果,就不愿意再多听了。
6. 整体教学状况:
感觉有点乱。一来这学期的课表排的就非常业余,确实有些乱,进度不一,年级乱串。学生排队到实验室的速度还不够快,有时会影响到正常教学时间。加之课堂上教学环节的托、赶,导致了教学内容无法正常完成,作业也没有时间做。后面交作业,还出现个别不交、忘交、未做完的现象。
调整:
注重常规:
前一个月,就以教学常规为主,包括排队、作业上交、活动的基本要求等等,为今后的学生做好铺垫。
精减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少一点,操作的难度降低一点,让学生易于完成,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活动要求指导要明确
学习活动的指导要清楚到位,需要老师讲的就老师讲,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控制时间,预有留余
时间不要扣的过紧,学生间的差异非常明确。要照顾那些慢一点的同学,不能让他们产生科学有点难以完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