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这是在上海发布信息化蓝皮书会议上,我的简短分享。这也是主办方给我的命题作业。报告的题目围绕历年地平线报告的回顾与展望。
我不想让大家听过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些历年的技术预测,而是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触碰时代的变化,感知在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路上我们可以做什么,可以共同追求什么,又是什么,是我们共同的信念!
为了让更多人加入我们的思考,以下是我汇报现场的ppt和文字。——(转自杨晓哲教育技术微信公众账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1 12:53:00编辑过]
【PPT与文字解说】
在今天,预测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很难的事情。每年都预测更是不容易。
然而,如果我们把时间的尺度放得更远一些。其实,以年作为尺度进行预测将非常容易。
人类用了170万年才懂得了工具的设计,又用了150万年,才掌握了加温技术,而后,用了35万年懂得了设计旅程,再用了32万年设计了语言。整个历程以万年计算。在全人类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断加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1 12:57:25编辑过]
金亚军
基于手势的计算虽然对于改变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有重大的作品。但是该技术还很不稳定。地平线报告预测了三次,最终落空。
游戏化学习(特别是大型电子游戏学习),同样在地平线报告了进进出出。但是,特别是社会,教师,家长对电子游戏的理解还有很多偏差。整个游戏界也尚未出现太多真正能激发深入学习的游戏。然而,这场重大的迁徙依旧在进行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1 13:09:09编辑过]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技术看得过于复杂。就算吃饭一样,有实体的地球值得我们重视,多了一虚拟的地球也很平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1 13:09:49编辑过]
让一切自然发生,又坦然面对,慢慢地每一位教师将面向新的环境下进行设计,学生们也会觉得把技术用于自己的学习再平常不过了。只不过,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在摸索中完善。
最后,这是上海蓝皮书刚刚发布的六项预测。期待这本用通俗语言书写的蓝皮书能对每一个老师有所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1 13:10:51编辑过]
好了,其实预测不是告诉我们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是一个个群体认真审视自己所做的事情后,对未来的实践的规划路径,也是我们共同的信念和美好的期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1 13:11:26编辑过]
杨周辉
好东西,收藏
不知道是不是教了小学之后,就只有小学的智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