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董兆英“四季的形成”评课专栏 [复制链接]

1#

北京董兆英“四季的形成”评课专栏

 

“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北京市宣武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董兆英

指导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孔祥旭  贾欣

北京小学  于宪生

设计思路

四季的形成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较难的内容,涉及知识较深,相关因素多,过程复杂,学生要在短短的40分钟里认识一种综合的自然现象,既要求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实现对不很熟悉的天文现象进行研究,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各种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本课遵循事物之间共变的关系,抓主要矛盾,以概念逐步完善、建立为原则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原始认识出发,排除其非科学的认识,突出形成四季现象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从人类认识四季的过程与经验出发,运用模拟空间的转换,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观察,形成探究活动,在模拟实验中初步建立对四季的认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印证自己的认识,最终建立四季形成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以四季是一年中发生的现象,使学生关注地球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

二、提出研究的问题,了解古代人们的用杆高影长研究四季的方法。

三、学生遵循古人研究的方法以及提供的环境条件设计模拟实验。

四、学生在设计的模拟环境中观察,初步得出地球公转过程中,因姿态倾斜而形成了阳光对其照射情况的不同。

五、学生就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得出阳光直射、斜射是造成温度不同的原因。

六、学生对四季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概括。

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北半球阳光照射的情况,推理南半球阳光照射的情况,并用事实证明所建立的概念符合客观事实。

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认识。(地球与太阳远近的深入认识,昼夜光照的长短不同也是温度差别的原因等。)

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向北倾斜,阳光对不同地域照射产生变化,产生气温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

二、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资料进行分析设计模拟实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活动并做出自己的分析,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

三、学生能在研究地球、宇宙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长时间的观测活动和各种研究资料的积累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感受入手,关注四季形成的问题

学生通过欣赏四季图片,交流在不同季节的感受,从而关注四季是怎么形成的问题。

二、由地球公转的特点入手,展开研究活动

1.模拟公转

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是怎样公转的?我们来模拟地球的公转。

请一个学生做模拟公转活动,其他学生共同观察并随时修正模拟公转中地球倾斜状况。

2.引出研究线索

谈话:地球公转一周,就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实际上,对于四季的研究,我们人类很早就开始了。我们来看看古人在长期研究中的一些发现。

三、延续古人的发现,提出研究方向

对古人“立杆测影”时发现的影长规律变化进行分析

1.讨论古人的做法

在不同的季节各选定一天,在同一时刻、同一地方立同一根标杆,观测它的影子长短变化。

2.分析其中的规律

学生依据资料,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分析,发现古人在长年的观测中,发现影长在夏季最短、冬季最长、春秋两季适中,每年都会这样有规律的变化。

可以根据影子的长短,知道气温的高低,从而判断出是什么季节?

四、设计实验,寻找与古人研究相符合的规律

1.设计实验

集体研讨中,明确活动方法:

太阳、地球和标杆利用模型表示。

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模拟公转过程。

确定四个观测点,供学生观察杆高影长。

利用观测记录单记录观测结果。

2.模拟观测

1)观测北半球影长变化

请每一位同学,走进地球公转的轨道,顺着公转的方向转一圈,每到一处观测点时,要做三件事情:

A.观察地球的姿态

B.观察影长的变化

C.判断地球运行到这个位置时,可能是什么季节?

2)汇报交流

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发现影子长短的周期性变化,与古人的观测相符合,并依据地球公转的方向指出地球在四个观测点上的季节。

五、深入分析影长变化与阳光照射的关系

提问:影长的变化还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换一种观察方式,站在地球公转轨道外面来看看还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通过从整体上观察地球公转过程中的姿态,希望学生提出: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是向北倾斜,保持不变的姿态,所以在夏季,立杆的地方正对着太阳,阳光能比较直的照射在这里,阳光接近于直射。在冬季,立杆的地方倾斜地对着太阳,是斜射。因为地球向北倾斜,春季和秋季阳光照射角度差不多。
            

六、利用隔板来分析太阳直射、斜射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提问:太阳的直射、斜射与气温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隔板再来观测光照在地球北半球的情况,对比夏季和冬季,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希望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在夏季,阳光直射,照射范围比较集中,气温高;冬季,阳光斜射,照射范围比较分散,气温低;春秋两季阳光照射范围适中,气温合适。

七、观察四季变化的过程

提问:四季只出现在这四个观测点上吗?

希望学生通过前面的研究提出影长逐渐变短的推测。

八、完善四季的认识----观测南半球的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变化

1.提出自己的思考

提问:我们一直在关注北半球,南半球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预测:——相反

2.模拟实验、进行观察

在南半球立杆测影,学生发现南半球四季的变化与北半球相反。

3.利用事实再次证明学生的发现

利用中国国家气象局网站上的天气预报,证实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

九、总结

回顾这节课的研究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上的四季形成的原因。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短信评课

执教教师:北京市宣武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董兆英

指导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孔祥旭  贾欣

北京小学  于宪生

学生模拟公转的时候,教师是否应说明地球公转同时也在自转?

为什么一定要模拟古人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天的课中是最好的吗?

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小班化教学是全体科学老师的愿望。

这节课的教具为突破教学难点起到辅助作用,增色不少。

为这样的情境模拟叫好,就是成本太高,能不能采用跟据现象来推测再验证巩固的方法吗?

教师应讲清楚南北半球,因为不同半球夏天是在不同位置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它的轨道是怎样的?每个季节地球和太阳距离一样吗?温度和直射与斜射的关系怎么说!

格子的大小只能说明样阳光直射和斜射,而不能说明温度的高低

借助优良的器具把教室演绎成探究场所,亟过具体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建立起科学的概念.不错

科学课的难难于课前的准备和上课不预期性

本节课学生自由走动了四次,都安排在恰当的时候,我想学生是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了。

建议教科所开发有便于教学的优秀的教具和学具。一线教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自制、准备。

最后及时梳理探究过程与步骤,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四季形成的概念。

听董老师的课,感觉在欣赏表演,时间也过得的特快,教具的形象,新颖,让我们山区的一线教师为之感动!

实验器材的准备是科学老师的一个艰巨工作,是备课工作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这个抽象的内容的话,老师的付出很值得!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这个抽象的内容的话,老师的付出很值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