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里玩气象
今年8月1日上午,我和参加“第32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的全体营员集体参观中国科技馆。早就听说中国科技馆在今年新增了一项“气象之旅”科普展区,一进大门,我就直冲三楼,一睹“气象之旅”的“风采”。
到了三楼,找到了“气象之旅”展区,首先进入我视线的是“中国科技馆气象观测站”的展板,(见图一)


那里有一块显示气象六要素即: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向、风速的展板,初看并不怎么显眼,多看一会,发现上面的数字会不断的变化。我这才知道那是一块实时显示气象要素的信息板。要显示气象要素,必须有气象自动仪器才行,那么它的仪器会安装在哪里呢?于是我便去寻找,结果很快就被我找到——就从这展板旁边的一扇玻璃门里望出去,外面有一个平台,这平台上就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气象观测场,中间是一根高高的风向杆,风向杆附近还有只雨量筒,四周各有一只百叶箱。这时我看到外面正在下雨,雨量还不小呢,地面都已经湿了,根据我的经验,那雨量应该有0.4毫米左右吧。我回过来再看看那块显示板,在雨量那一栏显示的还是“0mm”。我知道了,那显示板上的数据精确度到整数,因此这点雨量还没使它有所反映。
(建议把自动站的温度、气压、降水等数据精确到0.1位小数,这样使参观者能更有体验感)
观测站展板上还分别介绍了气象各要素的观测方法,这就不详细说了,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那些互动的项目吧。
在展板旁边,有一架大炮一样的东西引起我的好奇,这是做什么的呢?人工降雨吗?仔细一看,哦,明白了,那是个看云知降雨的互动游戏:只见屏幕上有各种各样的云不断地呈现出来,什么淡积云、高积云、雨层云……等等,参观者操纵那大炮,瞄准会降雨的云朵射击,击对了就有积分奖励,最后统计积分:30分以上可得金牌,20——28分为银牌,18分以下得铜牌。我看了好多大人和小朋友都大显身手,连连发射,但结果都只得了个铜牌。这也不能怪他们缺乏气象知识,有几个参与者都是气象专业的呢,他们的成绩也只是铜牌。究其原因,一是云朵显示得太快,二是互动的时间太短了,三是“大炮”的操作不够灵敏。
(见图二)


(建议,把游戏的数据重新调整一下,使参与者的成绩能再提高一些,这样兴趣会更浓。毕竟来这里参观的不可能练习太多的时间)
那边围着一大群的人,他们又是在看什么呢?(见图三)


哦,原来是在体验风力的大小:按动风力等级的按钮,那图板上就会显示出这个等级风力的场景;同时在那个出风口里就可以用手体验到该级风力的实时感觉。
同样的体验还有降水量的大小等。(见图四)


那防雷电在互动游戏展示区前也吸引了不少人乐此不彼。(见图五)


这游戏的方法是,地面上标示着雷电发生的不同场景:比如“汽车里”、“大树下”等,你只要用脚踩下这块图标,墙面的显示屏上就立即会显示出在这一场景时雷电对人们所带来的情景和危害等实时情景,介绍有图像和文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气象之旅”展区还有专门介绍四季的变化、雾霾的知识、中国气候的变化等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介绍,可惜没时间一一细看。
但你来到了这里,有一个地方你可不能错过,那就是天气预报的模拟场景。(见图六)


这是一块模拟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的实际场景,可以让你过一把气象节目主持人的瘾,了解一下电视上的气象节目是怎样做出来的,体验一下在那空白的背景下怎样点击到气象图中的位置……
走进中国科技馆,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科技万花筒,里面的情景真是“美不胜收”。光是小小的一个“气象之旅”的展区,就已经让我停留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连精彩的“24节气音影互动台”也没来得及欣赏呢。
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弥补这一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