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脑科学与教育研究进展追踪 [复制链接]

1#

[推荐]脑科学与教育研究进展追踪



2011515日,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在当天举行的成立大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讲话指出:“5岁之前不要背诗,背了也记不住。” 形象地描绘了脑科学与教育学研究之间的紧密关系。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正在提示儿童与青少年学习中文、英文,数学和科学知识的脑机制,探明不同教学和学习方式对人脑结构与功能可塑性的重要作用,深入认识各种学习和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高学与教和效率、解决各种学习与认知障碍提供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建立在脑与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基于脑的学习和教学”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罗列专著:


 



1脑的学习与记忆


内容: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尔利亚市的一位中学教师,在接受始于脑的(brain-compatible)教学策略方案的培训后,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并且着手设计关于脑的研究和教学策略的课程,并面向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关于相关培训。


 


2《脑与学习》


3《不同的脑,不同的学习者——如何触及最难触及的核心》


4《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


5《脑的学习与记忆》


6《适于脑的教学》


7《适于脑的策略》


8《脑与学习》


9《探索青少年脑的奥秘——基于脑科学研究的青少年教育方法》


10《天才脑与学习》


11《有特殊需要的脑与学习》


12、《脑科学与教教育入门》


13、《不可不知的用脑教学法——运用脑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3 19:17:2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2013.5 《全面回忆》中的微芯片有望保存5-10年的记忆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南加州大学、维克森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分析海马体,这是大脑负责形成长期记忆(大约10年)的部分,他们认为能够计算出人类的记忆如何形成,从而植入芯片帮助局部大脑受损、中风和老年痴呆症患者恢复记忆。


 


研究人员现已对老鼠和猴子大脑进行了实验,证实大脑信息可通过硅芯片的电信号进行复制。预计未来两年内将植入志愿者大脑。


 


这种芯片能够大量的输入和输出记忆内容,从而研究取代海马体的功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3 17:55:11编辑过]

TOP
3#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和美国1.8万名6-18岁儿童的DNA样本和智商得分,并试图分离环境因素。


     目前认为儿童智力由FNBP1L基因、 SNP基因等多种基因影响,找到智力的影响因素非常重要,因为智商是科学家预测寿命、教育水平和成年后的收入的依据。

TOP
4#

大脑信息可通过硅芯片的电信号进行复制,这些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信息现在都成为现实了。科技在进步!厉害!
TOP
5#

有专门的书籍吗?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6#

以下是引用吴王不凡在2013-6-23 18:18:00的发言:
有专门的书籍吗?

一楼带书名号的都是书籍

TOP
7#


2013128,欧盟委员会宣布人脑工程入选欧盟“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


42美国政府公布一项可同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脑计划”


531欧洲“脑科学月”落下帷幕......



  


   参加欧洲“脑科学月”活动很多科学家预测脑科学将有助于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等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将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带来实质性突破实现人机交互让人类完全按自己的意识操作机器人,创造“阿凡达”的世界将有助于创新电影、电视和电子游戏新模式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从而引发娱乐界的革命……



 


正因为脑科学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欧盟和美国先后把脑科学列为国际竞争制高点予以重视。近年来欧盟加大了脑科学科研力度2007年至2012年的第七个欧盟科研框架计划中,在这一领域共投入19.2亿欧元设立1268个研发项目,参研人员达4312人。将于2014年实施的“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又将脑科学列为重中之重


 



“脑科学研究”会给科学教育带来什么呢?


 



期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3 19:41:13编辑过]

TOP
8#

脑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期待!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9#

谢谢徐老师的推荐,看到列出了相关书籍,有机会购买看看,谢谢!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0#

感谢徐老师的推荐!


收藏!

TOP
11#

     2013年9月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科学家近日研究了1000多个大脑后认为,无法证明人们在使用左右脑时有分工的证据。
 
  近日,犹他大学的科学家在分析1000多个大脑后揭穿了一个误传,他们没有找到人们在使用左右脑上有倾向性的证据,因为所有研究对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平等使用整个大脑。
 
  按传统印象,你会认为,逻辑性强、有条理和善于分析的人左脑占优势,而富创造力和艺术型的人右脑占优势。但这被证明是误解。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犹他大学负责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神经外科映射服务研究的杰夫·安德森博士说,有一种误解是,与分析能力相关的一切都限于一侧大脑,而与创造力相关的一切都限于另一侧。实际上,使人类能够既进行创造性又进行分析性思维的是所有脑区域之间的联系。
 
  安德森的研究小组研究了年龄在7至29岁之间的研究对象在休息时的大脑扫描结果。他们研究了7000个脑区域的活动和这些区域内部和之间的神经联系。他们发现,平均来说,大脑两侧的神经网络和连接基本是一样的。
 
  安德森博士还说,偏好使用某一大脑区域而非其他区域来完成某些功能的现象的确存在。科学家称之为偏侧优势。例如,对大多数惯用右手的人来说,言语出自左脑。但这并不意味着,伟大的作家或者演说家使用左脑比右脑多,或者一侧大脑的神经元更多。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研究生贾里德·尼尔森说:“我们完全没有看到某些人整个左脑网络联系更紧密或者整个右脑网络联系更紧密的模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3 12:42:04编辑过]

TOP
12#

2013年10月


 


    近期,中国教育研究专家、青年学者赵家明的团队就科学地用脑学习这一课题,在国内3000名大学生展开了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的受访者对科学用脑原理不清楚,39%的学生认为,用心与用脑的区别很小或者说不清。另外,45%的受访者称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2%的人不太注意用科学方法去思考。

  用脑学习的基本原理是,个人的意识对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反映,感应和转化。在调查当中,有63%的学生没填或不知道,有37%的学生填的是:用心,科学,结合具体情境,或认真的心态,或由心情而定,或随心而用;多用就会,记忆深刻,或形象化记忆,或形象类比,或联想记忆;与实际与生活联系,或重复式学习,或循序渐进,等等。赵家明说,这意味着诸多学生不知道科学用脑基本原理,同时许多学生没有全面而准确地认清用脑学习的实质。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自己觉得用心与用脑的区别大不大时,有61%的学生选择了“大”或“很大”,有23%的选择了“不大”或“很小”,有6%的选择了“没有”,有10%的选择了“说不清”。对于在学习或考试的过程中主要是在怎样利用自己的心时,有17%的学生选择了“变用”,有28%的选择了“大用”,有16%的选择了“小用”,有11%的选择了“不用”,有3%的选择了“负用”,有15%的选择了“说不清”。 赵家明说,调查结果说明,在用脑学习时,部分学生出现了“心无力”的现象,甚至还不大知道用心与用脑之间的区别。


  对于母语对自己的思想意识的负面(干扰)作用大不大时,有41%的学生选择了“大”或“很大”,有25%的选择了“不大”,有12%的选择了“很小”,有9%的选择了“没”,有13%的选择了“说不清”。 赵家明认为,一般而言,我们从小都是在母语的牵引下成长,如果对母语的作用没有形成良好的意识,母语就会影响到我们阅读学习甚至于记忆思维的功效。赵家明说:“我们要警惕母语的负面干扰效应”。


  调查还显示,对于在听讲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意识有没有对言语、词句与它们所标记的概念及其具体形象之间形成快速高效地相互转化的机制时,只有6%的学生选择了“给力”,有49%的选择了“有”,有32%的选择了“不大有”或“很少有”, 有7%的选择了“没有”,有6%的选择了“说不清”。对于所学习的知识,自己是否利用了活生生的形象整体去反映和把握时,有6%的学生选择了“给力”,有48%学生选择了“是”,有36%的选择了“不大是”或“很少是”,有7%的选择了“不是”,有3%的选择了“说不清”。 赵家明认为,这表明,一些学生不仅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用脑学习的运作机制,也不大注意去利用活生生的形象整体去反映和把握所学习的知识。


  另外,对于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有37%的学生选择了“有”,有31%的选择了“不大有”或“很少有”,有14%的选择了“没有”,有18%的选择了“说不清”。对于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自己是否注意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地思索时,有19%的学生选择了“注意”,有52%的选择了“不大注意”或“很少注意”,有16%的选择了“不注意”,有13%的选择了“浮云”。 赵家明认为,有些学生不仅还没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大注意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思索。钱学森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李瑞环说,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


  赵家明说,问卷调查目前仍在继续,调查问卷仍然只是国内所有学生中的“冰山一角”,再加上受到答卷者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不仅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还会与国内所有(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更大的偏差。


  在用脑学习上,如果选择那些“神童”的先进学习力作为“参考系”的话,与他们同龄学生的学习力就显得相对落后了一些。那么,为变革落后的学习力而去科学用脑学习,如何让自发用脑学习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进行转变呢?赵家明认为,有必要从那些“神童”的高效学习中去吸收借鉴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关键因素。他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用脑学习的根本原理和基本矛盾,警惕“母语”的负面干扰效应,建立健全用脑学习的运作机制,注意利用活生生的形象整体去反映和把握现实,力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自己所学习和运用的言语、词句与它们所标记的概念及其具体形象之间的关系,清楚自己的用脑与用心之间的关系,力争“大用”或“变用”自己的心能。


  国内学生用脑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科学用脑是第一学习力,也是您最本质的竞争力!为了了解国内学生用脑学习的状况,我们正在进行有关广大学生(您)是否科学用脑学习的问卷调查。当然,您只要经过认真思考后如实地回答了下面的每一个选择题(不定项)或填空题,马上就可以得出答案,看看自己有没有在科学地用脑学习。谢谢您的合作!


  1,您对自己的学习效率是否感到满意?(  )


  不满意;B,很少满意;C,不大满意;D,满意;E,非常满意。


  2,您觉得自己的记忆力给不给力呢?(  )


  A,不给力;B,很少给力;C,不大给力;D,给力;E非常给力。


  3,您认为自己的记忆类型主要属于哪一类?(  )


  A,语义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程序记忆;E,混合型记忆。


  4,您觉得自己的思维概况是怎样的?(  )


  A,具体而随机的;  B,抽象而随机的;


  C,具体而有序的;  D,抽象而有序的。


  5,在学习当中,您认为用脑与用心之间的区别大不大?(  )


  A,说不清;B,没有;C,很小;D,不大;E,大;F,很大。


  6,在学习或考试的过程中,您主要是在怎样利用自己的心能?(  )


  A,说不清;B,负用;C,不用;D,小用;E,大用;F,变用。


  7.在学习时,您觉得“母语”对自己思想意识的负面(干扰)作用大不大?(  )


  A,很大;B,大;C,不大; D,很小;E,没有;F,说不清。


  8, 你认为言语、词句与它们所标记的概念、及其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用脑学习的基本矛盾?(  )


  A,给力;B,是;C,不大是;D,很少是;E,不是;F,浮云。


  9,在听讲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您觉得自己的意识有没有对言语、词句与它们所标记的概念、及其具体形象之间形成快速高效地相互转化的机制?(  )


  A,给力;B,有;C,不大有;D,很少有;E,没有;F,说不清。


  10,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您是否利用了活生生的形象(思维)整体去反映和把握?(  )


  A,给力;B,是;C,不大是;D,很少是;E,不是;F,浮云。


  11,在学习的过程中,您认为自己有没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A,给力;B,有;C,不大有;D,很少有;E,没有;F,说不清。


  *12,有人说,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那么,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您是否也注意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思索?(  )


  A,非常注意;B,注意;C,不大注意;D,很少注意; E,不注意;F,浮云。


  *13,您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自己获取智慧的源泉吗?(  )


  A,给力;B,是;C,不大是;D,很少是;E,不是;F,浮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3 12:41:33编辑过]

TOP
13#

    通过研究记忆如何形成,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能够通过直接操控大脑创造出新的特定记忆。

  这项研究有可能让我们了解并解决人类的学习和记忆障碍问题。这项研究是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教授Norman M. Weinberger负责的,他和同事们已经证实,通过直接改变大脑皮层中的大脑细胞能够形成特定的记忆。研究人员称,这是首次证实记忆能够通过直接操控大脑皮质层来创造记忆。


  在研究当中,Weinberger和同事们对测试的啮齿动物播放了特定的音调,然后刺激它们大脑内的基底核深处,来释放一种参与形成记忆的乙酰胆碱(ACh)。这一过程增加了对特定音调做出反应的大脑细胞数量。第二天,科学家们为这些动物播放了许多声音,当它们辨别出特定音调的时候会出现呼吸急促。这就表明在试验中大脑的直接变化创造了特定的记忆内容。创造的记忆与包括长期记忆在内的自然记忆有着同样的特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3 12:44:22编辑过]

TOP
14#

      当Jonathan Miller及其同事让7名耐药的脑中植入电极的癫痫患者在虚拟现实中玩一种游戏的时候,研究人员并不只是在款待病人;他们正在尝试更多地了解情节记忆——或是一个人储存并检索与某特定的时间与地点绑定的记忆的能力。

  研究曾经显示,脑子的海马含有位置细胞——它们会在某生物体探索其环境时放电——以及一个被称作海马结构的构造,后者会将某些事件与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此之前,人们不清楚海马的空间(位置细胞)功能是否与其记忆(海马结构)功能合作来编码这样的情节记忆。Miller及其他的研究人员用他们的病人的电极——它们被植入以将癫痫发作减至最少——来监控周围脑组织中的个体神经元。


  他们发现,与游戏中某一物体位置有关的位置细胞确实会在病人只要在后来回忆该物体时再次放电。这些结果暗示位置细胞对某一地点的体现以及海马结构对事件的编码是情节记忆所需的。研究的参与者被要求探索一个虚拟的世界并将物品发送到不同的虚拟商店。在完成这一作业之后,这些病人被要求回忆某些物体,而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会记录那些在病人脑中放电的神经元。


  Miller及他的同事发现,当病人回忆游戏中的物体时,位置细胞会再次放电,其模式类似于那些当病人在游戏中体验该物体时的放电模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9 20:50:07编辑过]

TOP
15#

 


   许多人说,人的记忆力在三十多岁开始衰退,但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的脑筋大概都在二十二岁时处于顶峰,但推理能力、思考速度和在脑海中处理图像的能力却会在二十七岁开始走下坡。 


  这些结果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一项以二千名男性和女性为对象的七年跟进研究,报告由研究主管蒂莫西?索尔特豪斯撰写,将于四月号的《衰老神经生物学》杂志发表。研究对象介乎十八至六十岁,多数都身体健康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研究员为他们安排了十二项测试,包括视觉谜题、字词记忆、故事内容记忆,以及找出字母和符号的形状──类似的测试,经常用于诊断智力障碍和智力衰退症状,包括痴呆症。


   结果显示,其中九项测试的成绩都是在二十二岁时最佳,但在推理能力、思考速度和“空间可视化”的能力(即在脑海中处理平面和立体图像的能力)方面,那年龄已是“夕阳无限好”,在短短五年后(二十七岁),它们已经出现显著的倒退。


   研究显示,人的记忆力会到了三十七岁才开始转差。其它受测试的智能,则在四十二岁左右开始走下坡。词汇、常识等依靠知识累积的能力,更可在六十岁甚至之后仍不断增长。


   索尔特豪斯指出,这系列研究的结果显示,某些与年龄有关的认知衰退,在健康而教育程度高的人士二、三十多岁时已开始呈现,因此,人们可能在远远未到老年时已经有需要接受用于防治与衰老有关的智能衰退的治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9 20:56:05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