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区里太行小学的开放活动,主要是学习他们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上的应用。 我感到无论现在推广那种教学模式,都要结合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关键是我们老师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让孩子们学好自主学习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让老师完成角色的转换,由主角变成导演。
听了两节科学课,感到太行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的井然有序,给每个组都起了名字,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孩子们的讨论也是很有成效。可以看出,老师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训练学生,教会了孩子们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课堂纪律非常好,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调动起来了。
我看到有一节课,孩子们汇报时,总是要说一堆一样的话:我代表什么什么组,希望你们支持我们组等等。这样的话重复了许多次,浪费了课堂时间。而且,一个孩子是无法代表整个组的观点的。
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了教师的监督真空。在一个六人一个小组当中,有部分学生依赖其他成员,不讨论,研究实验,成为一名旁观者。有的组长过于强势喜欢突出个人,引起其他孩子的不满,学习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老师也完全注意不到。在小组合作实验时,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实验也不成功。在大部分组都没有完成实验的情况下,老师汇报时还说;小组合作很成功。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不完美的,关键是我们要及时弥补,取长补短。
我感觉现在无论推广那种教学模式,都是“一窝蜂”或者“一刀切',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推给老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但同时它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培训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协调记录实践,减少同组成员之间的摩擦。老师的分组,学生的选择都是极有研究。需要给予老师们足够的学习实际的时间。逐步实施,稳扎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