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嘉兴市小学科学学科基地建设专题研讨活动暨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在崇德小学如期举行,嘉兴教育学院义务教育研究处处长、小学科学教研员张建芳,桐乡教育局教研科研室书记郑桂荣、小学科学教研员高炳林和全市两百多名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崇德小学浦妨美校长致欢迎词并对学校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郑桂荣书记从学科基地学校要发挥的三个中心(示范中心、辐射中心和资源中心)作用提出了对本次活动的希望。
展示活动上,崇德小学陈梅娟老师和周进瑜老师分别执教了《污水和污水处理》和《“锄园”生物大搜索》,两位老师都以学习载体的优化理论为指导,从优化学习内容载体与形式载体出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陈梅娟老师从该班学生熟悉的搞卫生场景入手,把和学生一起制成的一箱污水及学生自带的一瓶污水作为学习的内容载体,在引导学生了解污水产生的基础上,结合图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污水的危害,从而产生要进行污水处理的强烈欲望。陈老师还利用可移动的软磁黑板贴精心设计板书,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表达的载体,通过抽象思维显性化的措施帮助学生轻松建构了科学概念。
崇德小学的“锄园”是学生开展课外学习的乐园,园内的动植物以科学教材中已有的内容为基础,并优化、添加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动植物,生物种类多样,周进瑜老师的《锄园生物大搜索》一课把“锄园”设为教学场地,带领学生在蓝天下、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搜索生物、学习科学,通过调查与交流充分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下午,海盐县向阳小学计锡萍老师和崇德小学陈梅娟老师分别对学科基地的建设工作做了具体的介绍。计锡萍老师的《学科基地“乐究基地”》,主要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实践探究两方面介绍了基地建设的成果,使与会人员了解到该校在教师成长与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引领作用。陈梅娟老师的《小学科学“优载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主要从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调整重组教材、增加校本内容)、优化形式载体(凸显问题主线、优化实验材料、显性呈现思维)和优化调节载体(认知调节和情感调节)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介绍中充分展示了崇德小学作为桐乡市唯一一所科学学科基地学校在探索中做出的努力。
桐乡市小学科学教研员高炳林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指出“优载教学”的核心是优化思维的载体,分析了在这两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的学习载体:首先是内容载体的优化,如锄园内种养的动植物是经过优化选择的、课堂内用到的污水是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的。其次是形式载体的优化,如水箱的选择、优化的板书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了载体,同时也提出,对于认知调节和情感调节的载体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嘉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张建芳老师对两个学科基地学校的成果表示了肯定,提出了学科基地学校要成为学科教学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驱和教学管理典范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基地学校的责任和努力方向。(崇德小学范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