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成如:《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讲座实录 [复制链接]

1#

王成如:《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讲座实录

时间:2013328

主讲:宁波大学 王成如


活动:2013年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络教研与课程发展高级研修


 


讲座提纲:


问题的由来:总理听评课…………反思


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问题


范式转型:转变思维方式…………思考


建构新范式:一种专业化的观察…………建构


 


听课评课是谁都可以做的事吗?


评:测量、测评、评价


课堂改革关键是教学变革,而教学变革的主阵地是课堂。


 


一、问题的由来


影响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是教师的自觉变革


二是外部的听评课制度、教师考核、教师培训等


重中之重的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国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二、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

三无现象:


无合作的任务


无证据的推论


无研究的实践


 


听评课的问题在哪里?


简单处理。


单一目标:只为了得到一个无法解释的分数


单方关注:只关注教师的行为分析


简单类推:据一节推门听到的课获精心打造的好课来进行类推


谁都可以评课!


任务取向。


只作为教师要承担的多种任务中的一项。


让教师重复着做,隐喻就是“多做就会”


不合而作与有合而作


一类人听课时为了评课,即“评课专业户”


一类人听课时为了模仿,即“模仿专业户”


一类人听课时为了听课,即“听课专业户”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三、范式转型:转变思维方式


1. 从简单到复杂


简单的思维(理论逻辑)。


“分解、化约”的思维;


“去现场或脉络”的类推


“无人”的漫谈


对“教学规律”的迷信。


复杂的思维(实践逻辑):


整体与部分共同决定系统,2不等于1+1;


此时此地就此刻与此人的对话;


自组织、个体性因素:课如人,人即课


教师是艺术:事后才知道


教学是决策:视情况而定


好课是什么?多样性的统一,统一在两个基本点上:标准与底线。



什么是好课?


课堂教学最不能犯的错误是什么?这就是这堂课的底线。



2.从对立走向理解


对立的思维


自我本位:假如我来上这几科,我会……


责任缺位:今天我没准备要讲话,一定要我讲,我只好讲几句……


角色凝固:听课人、评课人、上课人。


理解的思维


个体性:明晰有时,寻找特色,少点“补课”


同理心:谈到问题时,以“体谅优先”为原则


合作心:人心齐,泰山移;树立“共同体”观念;相信我只能看到我看到的。



3.从业余走向专业


业余思维


缺乏专门的知识基础,仅当一项工作。


无需专门的训练:误认为“多做就会”。


无需专门的人才:误认为“会上课或会研究就耕宇会听评课”。


专业的思维


听评课是一种评价、反思、对话、研究的行为。


需要专门的学习或培训


需要专业视角:关注学习


需要专业的话语:倡导基于证据的分析


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教师



四、建构新范式


哲学层面:


需要对听课在概念


社会学层面:


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这、学生构成一个专业共同体


技术或工具层面:


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或记录工具的开发、课堂观察程序及步骤、观察点的确定、课例制作



何为课堂观察专业合作体?


基于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关于合作知识的理解


合作体四元素:


有主体的意愿


课分解的任务


有共享的规则


有互惠的小鱼



何为课堂观察的技术活工具?


第一步:课堂观察框架:基于课堂教学的理解


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第二步:选择、确定观察点:


原则: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


途径:观察者、被观察者、合作体


课堂理解决定了课堂观察的专业化程度



例:哈弗的课堂观察总表


(1)准备:


教案是否合理有用?


课前例子是否准备充足?


课前是都思考过重点?


(2)开课


课程最初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何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今天话题的兴趣?


学生知道课程的进展吗?


……


(9)学生参与


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吗?


学生注意力集中吗?


学生之间互动进展良好吗?


(10)结束


有下课结束语吗?


按时下课了吗?


课下易于回答学生的问题吗?



分析思路之一:合作体规定,观察者任定


分析思路之二:按教学流程分析,重在教师


目标是什么?与改版学生的适切性如何?


例《浮力》一课的教案增加了


【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水对其中的物体有浮力


【评价设计】


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通过问题567和8检测目标2的达成


通过问题678检测目标3的达成)


分析思路之三:按教学流程分析,重在学生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第三步 开发观察工具


以课堂观察框架为基础,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分析观察点的要素


合作体研讨/进入课堂,试用修正


试用定型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点的确立与记录工具开发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久?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怎样?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怎样?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课堂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与观点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侯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效果怎样?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样?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与观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符合该班学生?


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是什么?是否有效?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视角与观点举例:


思考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国的错误?


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课堂语言(数量、时间、对象、猜测、插语)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师生行为(情景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指导、插语)、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有?


特质


    该课体现了教师的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课堂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举例:教师移动位置的记录表


画箭头表示教师行动路线


画空白圆圈表示一节课没发言的学生


画圆圈与箭头表示举手发言的学生


用小太阳表示回答五次以上的学生


 


举例:教师追问频次分析表


 


举例:教师在课堂上的目光观察表


 


举例:教师理答方式观察表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对话、机智


研究问题:理答方式的研究


 


第四步:课堂观察的程序


课前会议:


上课教师陈述


    本课的内容与主题是什么,在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


    本班学生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坐在哪里


    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


    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


    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观察者提问与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内容


 


课中观察


课前会议后,一定要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体现课堂观察具有任务导向或问题解决的性质。包括:


提前进入课堂


明确观察任务


选择观察位置


如实做好记录


避免影响教学


 


课后会议


上课教师陈述:


    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谈谈各种小狐妖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境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


     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角度报告并交流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该剧那建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28 14:54:25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五、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新的价值取向


本体价值:改变传统听评课


    是为了专业发展,具有发展性


是为了改进教学,面向未来具有建设性



联动价值:超越传统,展望未来


    课堂观察与集体备课、组际交流、理论学习、问题小组、同伴互导、师徒结对、教学展示、课例研究(或:课堂切片研究)、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术交流、专题论坛相结合,从而走向校本开发。



文化价值:构建教师专业的合作文化


我们的愿景: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必然是校本、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



从  愿为——可为——常为 …………走向………合作文化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

辛苦梅姐了!

TOP
7#

好资料!羡慕兄弟姐们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8#

快手二剪梅!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9#

没听到讲座,但是细细看了梅姐的笔录,还是学到了很多!值得学习!
TOP
10#

好资料

萧山区义蓬第一小学 杜志刚
TOP
11#

我手记录的速度还是梅姐的速度快,佩服呀!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12#

谢谢梅姐,又提供一次给我们学习的机会。
TOP
13#

梅姐真是训练有素啊!快的。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