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
执教时间: 2005年11月24日上午第三节课
执教地点:上虞市谢桥小学 三(1)班
执教者: 上虞市谢桥小学 倪华东
点评者: 上虞市城东小学 朱钻飚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认识液体体积单位“毫升”、“升”。
2、通过比较不同容器中的水,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的意识,乐于运用工具的情感。
教学重点:充分、完整地经历感知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准确使用量筒测量水量。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瓶子各三个,分别装不等量水若干;一次性杯子若干;
量筒若干;各种容器若干;测量记录纸若干。
[课堂实录]
一、
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与水有关的知识?
生回答略。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比较一下水的多少。板书课题。
二、活动展开
(一)猜一猜
师:现在同学们的桌上放着三个装有水的瓶子,上面分别标有号码,你看到了吗?老师请同学们来猜测一下,几号瓶中的水最多,为什么?板书:猜
生1:1号瓶最多,因为1号瓶的液面最高。
师在“猜”下方板书“1”。
生2:2号瓶最多,因为1号瓶上面小,而2号瓶上面和下面差不多大。
师在“1”下方板书“2”。
生3:3号瓶最多,因为3号瓶瓶子最大。
师在“2”下方板书“3”。
生4:我也认为是3号瓶最多,虽然他的液面最低,但是他比其他两个瓶子要大。
(二)做一做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可真有道理啊,可到底谁才是正确的呢?
学生高喊自己的答案。
师:口说无凭,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板书“做”)做实验的确是个好办法,可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你们有好办法吗?
师:(见有学生举手)昨天,倪老师在给三(2)班同学上课时,他们班想出了三种办法,你们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超过他们。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有困难的指导点拨一下。
汇报交流:
组1:把水到入一个瓶子里,比一比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对他们小组的办法有意见吗?
生:没有。
师:真没有?那好,老师现在把这三瓶水全倒进去了?师故作要将三瓶水全倒进一个瓶子的动作。
组1:不可以的,这样就不能比了,我是说把3号瓶的水倒出来,然后把2号瓶的水倒进去,比一下,谁的液面高,谁的水就多,最后用同样的办法来比1号瓶。
师:哦,我听明白了,还有吗?
组2:把三瓶水分别倒入三个杯子中,比一比。
生补充:三个一样的杯子。
师:为什么要一样的杯子?
生:杯子大小不一样,就不能比了。
组3:可以用秤称一称。
师:直接把这三瓶水放上去吗?
生:不是,直接放上去,三个瓶子的重量不一,称出来就不准了,应放到一样的瓶子里。
组4:直接用手掂掂就可以了。
师:是啊,我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呢!
(以上随学生回答分别板书:瓶、杯、称、掂)
师:那么在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生:用“掂”最快。
生:不好的,用掂有时候会掂不出来的,还是用杯子好。
师:的确在这几种方法中,用杯子是最方便、科学的,可是老师只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杯子,你能用一个杯子把水比出来吗?
生:啊?那怎么比?……哦,我有办法(小手马上举起来了)
生1:先把1号瓶倒入杯子中,作个记号,然后把水倒回1号瓶中,再用同样的办法量2号瓶和三号瓶,最后比一比,谁的水最多就明白了。
师:听明白了吗?那么在做这个实验时还需注意些什么呢?
生1:水不要倒出。
师:对,不管倒出来还是倒回去,都要小心,不能倒外面,还有吗?
生2:倒出来的时候要倒干净,不然会不准的。
生 3:要作好记号。
师:建议你在记号旁边标上瓶子的号码。现在请材料员领取杯子进行实验。
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师巡回指导。(有学生把水倒到了瓶子外面,对于这一点师可在实验开始前稍作如何倒水的指导)
汇报实验结果,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在“做”的下方):“2”>“1”>“3”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猜,得到了这些并不确定的答案(板书:不确定),而我们一做实验,一下子就得到了这个正确而且唯一的结论(板书:正确),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们要多做实验,做出来的东西是真的。
生:光猜测往往是不正确的,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
师:的确,我们要多动手做实验,只有经过实验得来的结果才是可信的。
(三)量一量
师: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2号瓶中的水最多,现在老师想知道它比1号瓶和3号瓶分别多了多少水呢?你们有办法吗?
生1:可以用比画法
师:你比画一下
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比画了多出的水量
师:我能明白你比画的意思,可是你回到家中,跟你父母这样比画,他们能明白吗?
生摇了摇头。
生2:可以用尺子量,看看多出了多少厘米。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像尺子那样带有刻度的,专门用来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出示“量筒”并板书“量筒”和“测量”)——量筒,请你叫它一声。
生齐读——量筒。
师:现在我们要来观察一下量筒,你觉得我们观察时需注意些什么?
生:要小心,不要打破,因为它是玻璃做的。
师:非常好,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请各组材料员带着杯子来换取一个量筒。
生领取量筒,观察汇报:
生1:上面有刻度,一小格一小格的。
生2:有字母
师:什么字母?
生:m和l(学生以读拼音字母的方式读了这两个字母)
师:这应该读作“M”“L”(以读英文字母的方式读),组合在一起读什么知道吗?
生:毫升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在数学课上学到过的。
师:真了不起,能把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科学课中来。那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毫升这个单位吗?
生1:我在我爸爸喝酒的瓶子上看到过。
生2:雪碧上有的。
生3:可乐上也有的。
师:同学们真是有心人哪,那你知道量筒上一小格表示多少毫升吗?
生:1毫升(想当然,没有思考)
师:(示意举手的同学把手放下)别忙着回答,好好看看,想想,说话要有根据,别瞎猜,不然你的回答极有可能是错误的。
生思考了一番又举手了。
生:是5毫升,因为100到150之间有10格,所以是5毫升。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如果只有5小格呢?
生:10毫升
师:1小格呢?
生:50毫升
师:咱们来试一试。
投影出示量筒读数图,指名读数,学生没有困难。
师:读数没有问题,那你会用量筒测量水吗?测量时,首先要把量筒平放在桌上,看的时候要看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保持一致,如果从上望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得出的数据往往是不正确的(师结合投影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那我们在使用量筒时还需注意写什么呢?
生1:轻拿轻放,不要打破。
生2:水不要倒到外面,倒的时候要倒干净。
师:好,现在请记录员领取记录单,开始测量。
生领取“测量记录单”,开始测量,师巡回指导,特别是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让先完成的同学将测量结果写到画有表格的小黑板上。
师:实验都做好了,结果也都出来了,现在2号瓶比1号瓶和3号瓶多多少水你
知道吗?
生:知道了。
师:看这表格上的数据,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各小组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我放的水可是一样多的。
生1:可能是倒的时候倒到外面去了。
生2:可能没有倒干净。
生3:可能是量筒不准的。
生4:可能是有些小组看错了。
师: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减少这些错误的发生呢?
生5:实验时小心点,别把水洒了。
生6:多看几次,让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也看一下
生7:可以用另外的量筒来量一量。
师:同学们的这些建议真是宝贵啊,相信下次再做这样的实验时,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我们采用工具进行测量后得到的结果比刚才通过做得到的结果来得更(清楚),这就是使用工具的好处,建议大家以后多采用工具进行研究,那样的结果会更准确。(板书:准确)
(四)估一估
师:(出示一瓶矿泉水,瓶子和桌上的2号瓶一样)这是一瓶没有喝过的矿泉水,刚才有同学说在一些饮料瓶上看到过毫升这个单位,现在请你估计一下,这瓶水大概有多少毫升?
生:200毫升。
师:大家同意吗?请你看看2号瓶。
生:不对、不对,桌上这瓶不到一半就有200毫升,这样满的一瓶怎么会只有200毫升呢?
生1:我觉得是450毫升。
生2:我认为是550毫升。
师:到底谁比较准确一点呢?我请同学来看看上面的商标。
生1:是596毫升。
师:看来是这位同学比较准确了,接下去让我们来估计一下姚家树同学带来的雪碧有多少吧,想清楚再猜哦。
有生用手在3号瓶上比画着,并数着180、360……
生1:1080毫升。
师:这么精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吗?
生1:因为1号瓶子里的水是180毫升,我用手量了一下,大概是6倍。
师:真是个聪明而细心的孩子,现在请你读读这瓶子上的数字吧。
生:一点二十五升
师:这不读一点二十五升,这读一点二五升。(板书:1.25L)那你们知道一点二五升相当于几毫升呢?不知道?别怕,让老师来告诉你们,一升等于一千毫升,一点二五升等于一千二百五十毫升(边说边板书:1L=1000ML 1.25L=1250ML),那一千升又等于多少呢?一千升为一吨(板书:1000L=1T(吨))。
师:这是一支藿香正气水,你觉得他的商标上的单位是什么?
生:是毫升。
师:多少毫升呢?
生1:15毫升。
生2:20毫升。
生3:10毫升。
师:完全正确,那这能用你桌上的量筒来测量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个量筒最少是50毫升。
师:那怎么办呢?
学生一脸茫然
师(出示小量筒):应该用这种小量筒,它可以把它测量出来。
三、拓展延伸
师:一滴水在我们的眼里微不足道,可假如按每秒一滴的速度滴上一年的话,差不多是36吨水,像这种雪碧瓶可装上28880瓶,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
生:节——约——用——水
师:那一滴水到底有多少毫升呢?你能用我们手上的这些工具测量出来吗?这个挑战任务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了。
下课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
猜 做 测量
1 ?
2 ? “2”>“1”>“3”
3 ?
不确定 正确 准确
表格设计:
测量记录表
序号 | 1号 | 2号 | 3号 | 2号比1号多 | 2号比3号多 |
水量(毫升) |
|
|
|
|
|
(小组用)
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表
序号 | 组号 | 1号 | 2号 | 3号 | 2号比1号多 | 2号比3号多 |
水量(毫升) | 一 | 180 | 200 | 150 | 20 | 50 |
二 | 180 | 200 | 150 | 20 | 50 |
三 | 185 | 205 | 155 | 20 | 50 |
四 | 170 | 200 | 145 | 30 | 55 |
五 | 180 | 195 | 150 | 15 | 45 |
六 | 180 | 200 | 145 | 20 | 55 |
七 | 180 | 200 | 150 | 20 | 50 |
八 | 175 | 200 | 140 | 25 | 60 |
(全班用)
[反思]
“动手—动脑”(hands-on and minds-on)是当前许多国家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教学思想。它是认知理论在科学教学中的体现。在科学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动手做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比较水的多少》是三上科学教材“水”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引领从定性观察向定量观察的发展的教学载体。我在这点上用三个环节来落实:一是杯子的定量上,统一到同样的杯子这个量上;二是用记号做好记录,一方面是为比较多少提供了证据,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简单的多少向着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的方向发展。三、这么一点点是多少呢?源于很多人的标准不统一就很难解释,于是统一标准出现量筒!
让学生手脑兼动发展,培养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愿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学生的科学素养会在一定程度得到长足的发展!
[点评]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堂课教师引领学生围绕“比较三杯水的多少”这一中心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一次较好的落实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独特理解出发给三杯水的多少提出了假想答案,依托生活经验积极构思和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并通过两次实验来验证结论正确与否,让学生经历了从假想到验证,从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描述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在活动中逐步领略科学的本质。假想理由的说明、比较方法的完善、选择和操作等活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严密性的培养和发展,量杯对水的测量再次验证了前个活动的结果,也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到科学的结论是能反复验证的!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领略中,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才会内化到思想里!
三、让科学探究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本节课中构思和完善比较水的方法,毫升、升的认识等活动都是依托生活经验展开的,同时通过节约用水的教育让学生进一步树立了社会责任感。“那一滴水到底有多少毫升呢?”一个问题把科学探究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应了“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科学”的科学课程理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20:49:0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