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市2012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课堂实录(部分) [复制链接]

1#

杭州市2012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课堂实录(部分)

 

热是怎样传递的


执教者:下城区 陈惠隆


整理者:城东小学  莫小丽


8:16


师:这个水杯没有刚才热,怎么回事?


生:时间长了,热气散发掉了。


师:可能去了哪里


生:手吸收掉了。


师:这个水杯热量跑出去的过程叫热传递。


师:那么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有一个钢条,感受一下


生:冰冰的。


师:如果把它放入热水中,会怎样?


生:会变热,因为热传递了。


师:如果我标上四个点,这四个点是同时热起来的吗?


生:渐渐传过来的。


生:还会传到手里。


师:在钢条放入水中后,你能描述下热传递的过程呢?你能否上来画一下。


生:画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再上来修改


师:那我们来感受一下。 你将怎么做呢


生:先把水倒进去,然后把钢条放进去。觉得慢慢有点余温了。


师:那我们能看到吗还是感受到的?


生:是感受到的


师:能否设计一个方案,让我们眼睛就能看到热传递现象。


生:拿一个温度计,看温度会不会升高。


师:能看到过程吗?


生:不能放入热水,温度计应该贴在棒子上


生:杯子上放一个罩子,看水蒸气。


生:把吸管放入杯子里,水珠会渐渐向上。


师:还有吗?


出示材料:简易温度计,火柴,酒精灯,凡士林,


生:可以在棒子上插上凡士林。


生:把凡士林放在酒精灯上,融化了就说明了热传递现象。


生:先图上凡士林,然后插火柴,火柴烧完,就说明了现象。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火柴涂满凡士林,在顶上加热,按融化方向。


师:重复生答案


生:凡士林涂在烧杯上,加热看融化方向。


生:把温度计涂上凡士林黏在小棒上,加热看现象。


师:这样好不好


生:如果温度计掉下来,会有水银。


师:那怎么办


生:用火柴。


师:那我准备了很多小温度计可以怎么用?


生:温度计放在水里,看红条在上升,就说明了问题。


师:我有很多小温度计。


生:那温度计外面的玻璃会融化,比较危险。


生:看不见热传递的方向。


师:陈老师准备的温度计有老师的打算,因为刚好可以插进小孔。


生:先从第一个孔慢慢加热,然后传到第四个孔。


8:33—


师:领材料,开始实验。


8:43


实验结束,学生上台汇报结果。


师:


生:加热前温度计一样,加热后,第一根爆掉了,第二根加到最热,第三第四温度计温度逐渐减少。接近热源的部位加热越快,离热源远的加热最慢


师: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都是直线传播的。


师:从加热点到另一端。


师:做火柴的有没有成功的。


生:我们组得出的结论是热传递的速度很慢,按1,2,3,4的方向传递的。


师:通过2个实验得出热传递都是由温度高到温度低,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师:当物体在受热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预测热传递的方向,会吗?


师:我有铁片,涂满蜡烛油,我在红点位置加热,热会延什么方向传递?拿出记录单,画一画。


8:48


生:生画图


8:49


师:我们看一下这些同学的,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应该是从里往外一圈一圈的。


师:那这张呢?


生:她是从周围一圈往里进去。


师:没有符合什么特点。


生:没有符合加热点最先升温的特点。


师: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一下,那要注意什么。


生:手不要烫到,借助铁架台。


师:预计会看到什么现象证明呢?


生:会一圈一圈的传播到圆盘的最下面。


师:重复生的回答


生:按顺序的。


师:重复生的回答。


8;53


生:做实验。


8;55


师:告诉我实验现象符合我的预测吗?


生:不符合。


师:这说明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热传递。今天学的都是直接接触的,它又有一种新名称,叫热传导。


师:下课!


8:58


分享 转发
TOP
2#

 

热是怎样传递的(29日上午第二节)


执教者:桐庐 龚建清


记录者:萧山区明德学校 冯思思


9:06


师:我们先做一个游戏。摸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冰的


师:说明什么?


生:温度低的


师:再感觉一下。


生:烫的


师:请看。温度怎么会高起来?


生:你把热水倒进去了。


师:重复学生的话。


师:热水把热传导烧杯上去。这种现象生活中多吗?


生:多。


师:现在有一根铜棒,如果一端加热,另一端?


生:也会变热。


师:为什么?


生:铜是导热的。


师:怎么样看到?老师准备了一些器材:牙签、凡士林(有粘性,碰到热会融化)你有办法吗?


生:凡士林涂到铜棒,加热看它是否融化。


师:按你的方法涂一下。再怎么办?拿着麻烦用什么?铁架台。固定一下。把其他都涂上去,加热。你估计会?


生:牙签都掉下来。


师:同时?


生:有顺序?


师:怎样的顺序?


生:从这里到这里。


师:你们想试一下吗?


生:想


师:有什么要注意的,看一下。酒精灯会用吗?好,开始实验


9:15开始实验


9:25实验结束,开始汇报


师:你能把它掉下来的顺序说说嘛?


生:这个1,这个2,这个3,这个4.


生:同上


生:1324.


师:大多数同学预测一样?有的不一样有原因吗?


生:凡士林有的涂得多有的少。


师:还有吗


生:有的牙签插得比较上面有的比较下面


师:你说


生:有的粗细不一样


师:还有?


生:有的太紧有的太松


师:刚才我观察一组。牙签有的斜有的直。


生:也有差别


师:如果都控制住,公平的话会怎么样?


生:一样的


师:说明什么


生:热是从左往右传递的。


师:也就是说热会从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如果从中间加热,两端放两根,会怎么样?


生:从中间向两边传热。


师:那么我换成另外材料。从中间加热或向两边加热会怎么样?


生:会向四周传热。


师:老师先在上面涂了一层蜡,一个是盘子,一个是铁片中间有小孔。请大家预测一下会怎么样?请看记录表二,如果从周围向中间传递用箭头表示,你试一下。预测好了吗?请注意还有一步,看好了,你懂了就开始。先观察一下那面涂了蜡。


9:34开始实验


9:39结束实验


师:请一组上来展示下。


生:在中间加热往四周散。在边上加热,往那边散。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热向其他地方传。


师:向其它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生:冷的


师:向这个方向呢?


生:冷


师:这里呢?


生:冷


师:这里呢?


生:冷


师:这里呢?


生:冷


师:也就是说,热会向冷的地方传递。今天我们学到的这种现象就叫热传递。不仅从一端到另一端,还从中心想四周。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象,这个现象能不能分析一下?有什么特点?


生:向四面八方传递


师:好的,如果是一根呢?


生:向冷的地方传递。


师:是的。从热的地方向冷的地方传递。


师:如果换成其他金属棒,也一样的。


生:一样的


师:今天我们学的一课叫:热是怎样传递的。但是换成其他金属棒传递的速度会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再研究,好吧。下课。


9:46

TOP
3#

 

热是怎样传递的


执教者:江干区  查良


记录者:萧山区城东小学  莫小丽


10:50


师:天气很冷,今天来到会场,也很冷。幸好我准备了一杯热水,你能用这杯热水让你热起来 吗?


生:喝下去。


师:热水喝进去为什么能热起来?


生:水是热的。


师:还有吗?


生:捂在手里


师:为什么会变热。


生:因为热能传到手里了


师:对吗,说明热是??


生:传播


师:还有呢


生:传递。


师:有什么方法知道热是能传递的呢?


师:好,拿出实验记录单,写上姓名,小组讨论下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同学们知道热是可以传递的。用文字或图表示。


10:52


生:开始讨论。


10:57


讨论结束,学生上台汇报


生:烧菜的时候火烧在锅上,锅热了,然后菜也熟了。杯子里的热水传到杯子,然后传到手上,手也热了。


师:还有 吗,你来。


生:一块冷的金属放在蜡烛边,是冷的,如果放在烧着的蜡烛边,它就热了。


师:还有吗?


生:我提意见,应该离蜡烛远一点。


师:还有吗,你来


生:热水袋里面充满热水后,热放上面,手也热起来了。


师:设计的好吗?鼓掌。还有吗?


生:利用在冬天时候太阳能热水器把水加热,水在传递到手上,手也热了。


师:你说


生:空调吹出热风,手感觉到热气。


师:都是我们热感觉到热在传递,想不想看到热在传递呢?


生:想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实验。


师:我在铜棒上用蜡烛油固定了小棒,能观察热在传递吗?


生:能


师:用什么观察到热在传递?


生:用蜡烛。它会融化


师:蜡烛油融化了,你会看到什么?


生:木棒会掉下来


生:铁棒会掉下来


师:铁棒只是固定,没有支撑。


生:这样小木棒会倒,因为蜡烛油不能黏住它了。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做一做。那么在哪里加热呢?请同学上来试一试。


生:上台演示。全班观察实验现象。


师:时间关系,大家猜待接下来会是怎么掉?


生:第3跟


师:刚才我在铜棒的右边加热,热是怎么传递的?


生:右边往左边传递。


师:接下来大家想往哪里加热。


生:中间。


生:上台实验,全班观察实验现象。


师:刚才在中间加热,热是怎么传递的?


生:画图演示向两边传递。


师:老师有金属片,那么热是往哪里传递的呢?


生:向四面八方传递


师:你是在哪里加热?


生:中间


师:那如果在旁边加热呢?


生:??


师:老师的这个金属片中间涂了一种东西,会变色。老师有几个要求,先确定一个加热点,然后预测是往哪里传递的。好了就开始实验。


11:13


生:开始实验。


11:19


实验结束,汇报发现


生:我们发现被火烤过后由粉色变成蓝色,而且是往四面八方传递的。


师:它是在哪里传递


生:中间


师:那热会往哪里传递呢?


师:四面八方,我用八个箭头。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们是在上面加热传递的,发现热是往下面传递的。


师:画出示意图(向下画箭头)


师:回顾2个实验,有没有发现热的传递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11:22


生:讨论


11:23讨论结束


师:说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直线传递的


师:会不会曲线传递


生:会


师:还有吗?


生:加热的地方温度最高。


师:加热的地方说明温度高,那么旁边呢?


生:旁边的话温度要低。


师:一起说,两端温度?


生:低。


师:那我们来总结 一下,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生:热是向任意方向传播,受热的地方温度高。


师:那么热传递是由温度怎样的地方到温度?


师:看来有规律,谁来说。


生: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师:如果有一个铜球加热的话,热又是怎么传递的?


生:从中心开始


生:往四面八方传递。


师:上下前后都会传递对吗?


生:对。


师:时间关系,大家课后在去研究热传递,下课。


11:28


TOP
4#

 

简单电路


执教者:  建德  罗小燕


记录者: 萧山区城东小学  莫小丽


13:05


师:今天老师带了了一些东西,认识他们吗?


生:电池,导线,灯泡。


师:你能用他们把灯泡点亮吗?


生:上台点亮。


师:你能说下电流在里面的路径吗?


生:从正极通过导线流过负极。


师:重复生答案,有不同意见吗?


生:电流从正极通过灯泡的灯丝再回到负极。


师:像这样的电路就组成了简单电路,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简单电路,可是我的手不用按住,因为我用了秘密武器,想不想玩一玩,它就在你们抽屉里,接亮就举手。


生:点亮小灯泡。


13:10


师:第7组最快点亮的,你们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师:你来介绍一下点亮路径。


生:这里的一条线接通正极,然后通过安装的电板,接通电路循环。????


师:那你说说电流是怎么流的吗?


生:电流从正极出来,传到灯泡的金属线,然后从灯泡再回到负极。


师:从灯泡出来要经过什么?


生:导线。


师:你有不同意见?


生:从正极流出,到灯泡,进入灯丝,再从灯泡流出回到负极。


师:你们都点亮了吗?给你们组半分钟。


生:亮了。


师:真棒,了不起。


生:这次使用 材料和以前不一样,我们来认识一下。同学们来指认一下。


生:这是导线,灯泡,这是电池盒。


师: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灯帽。


师:你来


生:这个应该是铜帽。


师:用来装电池的盒子就叫电池盒,但是安装灯泡的应该叫灯座。今天你认识他了吗


生:认识了


师:它可以固定灯泡。


师:你能够把它们画成电路图吗?


生:能


师:我们来认识几个简单符号。


师黑板画灯泡,导线,电池的简单符号。


师:你能用简单符号画电路图吗?


13:17


生:开始画电路图。


13:20


学生完成画图。上台汇报交流


生:这是我画的电池,这是灯泡,这是导线


师:介绍下电流路径


生:电流从正极到灯泡,在从灯丝通过导线回到负极。


师:还有谁愿意把你的图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介绍电流路径


师: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导线应该连在电池突出的地方。


师:恩,否则灯泡就不会亮,你觉得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但是这个没接到突出的铜帽啊?


师:大家观察一下,有没有接到。


13:24


生:开始观察


13:27


观察结束


师:支持不用连在一起的举手,说说理由。


生:没有举手


师:支持要连在一起的举手,说说理由。


生:导线从电路板到下面的小铁片,然后通过一个洞到正极。


师:你能上来说吗?


生:我认为这2跟导线,把电流


师:你说


生:那根导线没有连在正负极,它电池2边有铜片,通过流到导线。


师:这个简单图代表电源,你说需不需要留到电池正负极。


生:需要


师:这2张图支持那张


生:某某同学的


师:那这张图有没有优点?


生1:画的大


生2:线条直


师:画图要用尺子画,尽量把电路图画成长方形。


师:还有不一样,找得到吗?


生:灯泡一个封掉了,应该分开来


师:为什么要分开来


生:封开的话,那么电流就不进入灯泡了。灯就不亮了


师:这样是什么情况啊


生:短路。


师:这样不仅不会亮,还会有危险。


师:看来要画一幅图很简单,但是要画好,不容易,如果再给你一个机会,你能画的更好吗?


生:能


师:这次要加大难度,还要画出电流路径


13:35


生:开始画图


13:37


画图结束


师:如果我给你更多的小灯泡,灯座和电池,你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让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吗?


生:行


师:按顺序上来领材料


13:38


生:开始实验,先完成的拿着电路板上台展示,比比是否一样,一样的站在一起。


13:43


实验结束


师:大家看看台上的这些,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他们2个一样。


生:他的灯泡特别暗


师:什么原因


生:可能电池没电了。


生:表述灯泡暗的原因。


师:在我们电这个单元就会有一节课来讨论,同学们表现很好,下课!


13:47


 

TOP
5#

 

简单电路(29日下午第二节)


执教者:富阳 邵纯


记录者:明德学校 冯思思


14:00


师:大家看桌上材料。你最想干什么?


生:想做实验


生:把小灯泡点亮


师:快速地把小灯泡点亮。每个同学都试一次,最快的有奖励。


师:第三、四、一组前三名。我课前也点亮一个小电珠。我的为什么一直亮着。


生:我们的断开了


师:那怎么样才能一直亮着


生:不能断开。


生:一直连着才有电流。


师:老师的材料里面是不是一直连着。老师把里面的东西给大家看一下


师:这个你有吗?


生:有。


师:这个你有吗?


生:没有……


重复


师:这些你们没有的是什么?


生:这个是电池盒


师:对,可以用来装电池,有什么好处?


生:不用手去拿来


师:老师演示给大家看下怎么用


师:这个你有吗?这个叫小灯座。这个是接线柱、连接片。这些有什么好处?


生:也是不用手拿了


师:恩,说来说去,都是可以不用手拿了,也就是说这些可以解放我们双手,所以刚才老师的灯泡一直亮着。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任务:连接前再用刚才连接小灯泡的方法测试一下小灯泡是否正常。 还有,连接成功了,请把连接方法画在记录纸上。



14:09 开始实验


14:11实验结束



师:第二、六、四组是前三名。(表扬)好的全部完成。


师:展示第二小组电路图。是一样的举手。我们看一下不一样的,这样的可以么?


生:可以


师:这一种可以吗?这种会不会亮?


生:不会


师:这两种连接方法。右边这种大家都觉得会亮,左边的不一定,我们先看右边的为什么亮?


生:电流流通了,所以亮


师:现在也在亮,为什么?


生:电流一直在流动


师:为什么?


生:电池在流出来


师:电流从电池流出来持续供电,通过导线,流回电池,形成循环的叫电路。那这种为什么不亮?


生:不会循环


师:这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循环?


生:有


师:但是这种循环……?


生:没有流过小灯泡,短路了。


师:对。短路了,电流从电池出来通过导线从这里又直接回到负极了,没有经过小灯泡,小灯泡不会亮。


师:那么在画图的时候,我们电珠可以这样画,电池可以这样画,连接起来可以这样画。这就是电路。跟生活中的电路比较是有区别的,(出示图片)跟红绿灯的电路比较,那种简单?


生:这种简单


师:我们把这种电路叫简单电路。把刚才的电路图改成简单电路。


学生画图


师:老师又连了一个电路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两个灯亮了?


师:你觉得什么原因?


生:加了小灯泡,还加了导线


生:两个电池,四根导线


师:还有没有?


生:用了两个灯座


师:老师再给你多一些材料,你能做到吗?


生:能


师:我们进行一次比赛,前三名有重奖。说明:点亮两个小灯泡,画出电路图。可以先画图也可以先连电路。老师给大家两个电池,在电池盒中装一下,连导线的时候就连这端和这端就行了。



14:25开始实验


14:32实验结束



师:(把画好的电路图贴到黑板上。)两个灯都能亮的举手。看第三组的电路(投影连接实物),这样连的举手。好,123,看老师画的电路图。先画两个小灯泡,然后是电池,然后是连线,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个不听,奖励取消啊。


师:从电池出来,通过第一个小灯泡,流到另一个小灯泡里,然后流到电池里去了,是不是这样的?这样的举手,表扬1234.


师:看这个组的连接图。(并联)这个出来,流回去,亮不亮?这个出来,流回去,亮不亮?


生:亮。亮。


师:这个跟刚才那种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三根导线就点亮了,现在要四根


生:这个是每个都有一个电路,那个是连在一起的


师:我们看第一个,电出来后流过一个灯泡又流过一个灯泡才回到电池。这个呢?


生:电从正极流出流过一个灯泡流回负极。电从正极流出流过另一个灯泡流回负极。


师:(重复学生的话。)这两个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老师连一个你们看一下。老师的连法跟哪种是亲戚?为什么?


生:跟第二种。都是有两个电路。


生:我懂了。就是电从正极出发到一个小灯泡,可以到这边。


师:上来指指。


生:(手指电流路径)这样……


师:这两个灯泡是兄弟。先把一个走完了。


师:跟第一个是亲戚。都是从正极出来流过一个回到负极。把这个电路图画下来。请个同学上来画。


生:(上来画图)


师: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刚才老师给的材料是一样的,但是可以连出不一样的电路。我们在图上看看这个电路电流是怎么流的。电从正极流出流过一个灯泡流回负极。电从正极流出流过另一个灯泡流回负极。


师:如果老师给你更多材料你能不能连出更多的电路?


生:能


师:好,大家表现都不错,每个人都有奖励。


14:44

TOP
6#

邵老师动作好快 啊,辛苦了!莫老师、冯老师记录的很详实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9 21:22:52编辑过]

TOP
7#

嗨,没用上,觉得有点惋惜!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

做实录的老师都是高手啊!写字速度快、思路也得很清晰!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9#



闻涛小学  杨海庆  老师  执教  《热是怎样传递的》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0#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1#

谢谢做实录的莫小丽,冯思思,谢谢一品轩。
TOP
12#

 

五年级《热是怎样传递的》 执教者桐庐  龚建清老师


整理 我予我乐


课前谈话


师:刚才主持人介绍了老师,老师来自哪里?


——桐庐


我们学校是什么学校?


——胜蓝实验学校


胜蓝有什么含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相信同学们今天的表现会比老师更棒。


9:05上课


师:后面的同学请注意,我们先做个游戏,那个同学来尝试一下,


你上来,眼睛闭上,摸一下,有什么感觉?


——冰的


说明温度怎样?


——低的


我们看一下是什么?


——烧杯


现在其他同学眼睛睁开


老师演示倒开水,同学们观察


请同学拿起手,感觉一下


——烫的


烧杯还是那只烧杯,刚才温度低,现在怎么会高起来?


——是因为您把热水壶里的热水倒进去了


是因为我把热水壶里的热水倒进去了,还有补充吗?


刚才烧杯感觉到凉,热水是热的,我怎么会感觉到烧杯热了?


——热传到了烧杯上


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多不多?


——多的


教师板书,把热传到了冷的物体


现在老师这里有什么?


——铜棒


老师给铜棒的一端加热,你估计下……


——热的


为什么


——铁丝导热的


你有什么办法看见它怎么传的?


……


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研究热式怎样传递的?


这里有一些器材:铁丝、牙签、……


出示一种材料,这是什么?


……


PPT显示“凡士林”


这种材料有点特殊,能够黏住物体,但是他碰到热会融化,你有办法了吗?


——把凡士林突到铜棒上,


老师按照你的方法来涂一下,是不是这样涂进去?演示


我们拿在手里比较麻烦,我们拿铁架台固定下


把其他的都凃上去,在哪边加热,你估计会怎样?


——掉下来


会是怎样的顺序?


——从外面往里面掉。


大家想不想研究下


——想


看看有什么要注意的?


PPT展示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装置都装好后再加热,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3)不能用手直接触试验中或试验后的铜棒。



9:15开始实验


教师提醒,来领取记录单,材料,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教师巡视、指导。


9:25分实验结束


我看一下,哪些组好了?


请同学们看黑板,能把掉下来的顺序说一说吗?


板书,画图,注意老师是从这边加热的(从右往左)


4321


4321


4231


为什么不一样,有原因吗?


——有些地方凃的多,有些地方凃的少


——有的竹签插的比较上面,有的比较下面


——如果竹签太粗的话,也会有影响


你非常会观察,竹签的粗细不一样也能影响掉下来的顺序


——还有松紧不一样


刚才我在观察一组同学,有些直的,有些斜的,有影响吗?


如果我们把那么多的影响因素排除,得到的答案会更统一,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发现?


——是按一定的顺序


怎样的顺序


——如果我在左边点火,是从左向右的


就是从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


如果老师在中间加热,会怎样的顺序?


……


铜条会从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如果换成其他的材料,同学们想想回怎样?


出示金属圆片


如果老师请大家在中间加热或在一边加热,会怎样?


——会从中间向四周传递或向两边传递。


老师提供材料同学做一做,用夹子夹住,在哪边加热?


预测下,怎样表示,看一下记录表,用箭头表示,你试一下。


学生预测画图,


预测好了,请注意,看一下PPT,看好了,就开始9:35实验开始


实验提示: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就熄灭酒精灯。


(3)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试验中或试验后的金属片。


9:40实验结束


请几组同学展示记录结果,


这里是预测,我们猜到的是向四周散去,我们观察到的是中间向外面散去。


刚才我听到有个同学说是向波浪一样的,说的很好


传递的方向到底怎样呢?师板书箭头,提示,这里是热的,那么这里呢?


我这样呢,


——上面也是冷的,


这方向呢,


——也是冷的,


下面呢?


——冷的


也就是说,物体受热后,旁边如果是冷的话都会向这些地方传……


用什么好?


——传播,扩散?


传递


板书,热不仅可以从物体的一端向另一端,还可以从中间向两边,这种现象就是热的传递。


这个现象大家能不能分析下,热传递有什么热点?


热式向四面八方传递的


可以的,这一条有没有像四面八方传递(指着黑板上画的铜棒)


——是从热的地方传向冷的地方。


同学们这节课有没有收获啊


——有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我们研究的是铜棒如果换成其他金属棒,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现象?


——会的


热的传递速度会不会一样?


——会的,不会的


9:45我们以后再研究。

TOP
13#

 

《热是怎样传递的》执教者杨海庆  杭州市滨江区闻涛小学


整理者  我予我乐


课前谈话:


点燃蜡烛,斜过来,会怎样?


——蜡油会流出来


蜡烛家里也可以制作,烧杯蜡烛,你知道怎么做吗?


——把蜡油到近烧杯


这样可以了吗?


——还要放一根棉芯


对了,我们还能制作塑料杯蜡烛。



9:55上课


在我们桌上,杯子里有一根铜棒


大家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冰冰凉的感觉


假如我导入三分之一的热水,会怎样


——变热


接下来我给大家导入热水,我们试试看


有十个组,老师慢慢倒,清吧铜棒放进去,你们摸的时候可以摸铜棒的上端。


四个同学轮流摸


——没有变化


再摸一摸


跟最初你莫上去冰冰凉的感觉,导入热水后怎样了?


你们组有感觉了吗?


——这根铜棒进入热水后,虽然没有很热,现在稍微热一点了


——以前是冰冰凉的,现在有点热了


为什么铜棒的上端会热起来


——热从下面传到上面


——热水的热气传上了了


板书  热    传递


热水中的热,是怎样传到铜棒的上端,请你把你们的想法画在图纸上


小组交流一下,画一画。10:05


师提醒,用简单的文字,画好的小组上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好的小组转过来,我就知道你们好了。


先请你们组


——我认为热量先是传到铜棒的低端,再传到铜棒的上面(生展示记录纸)


图中箭头表示什么?用一个词


——传递


你们组的想法


——第一种和刚才的一样,还有一种,热气往上升也传到了铜棒的顶端


现在我们研究的问题集中一点,只研究热在铜棒里是怎样传的?板书,补充“怎样”


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看到这种现象?老师现在有铜棒,酒精灯,能不能借助另外的 材料,让我们看到,小组讨论下。生讨论。


想不到也不要紧


——把烧杯和铜棒加热,你会发现上面有点冒泡,热量都在底部


那我们能看到吗?


——不能


——在下面加热,热量冒上来,有小水珠,说明热量在传上来


能看到吗?还是看不到。


老师给大家介绍的蜡烛,如果把蜡烛涂在铜棒上,加热,会怎么?


——离火源越近的地方融化的越快,越远的地方越慢。


老师准备了涂满蜡油的铜棒,你打算从那边加热?


中间,两边都可以


我们用铁架台固定,不同的加热方法固定的地方不一样。


老师有几个要求,大家看一下,师读PPT


10:15开始试验


温馨提醒:


1、  先固定铜棒,再点燃酒精灯;


2、  用外焰加热,课调整高度


3、  加热后不哟啊碰铜棒或其他金属物,以免烫伤!


4、  试验结束,整理器材。


实验完成了还想继续往深处研究的同学可以拿实验记录单前来领取材料,做新的实验。



生实验,师巡视,提醒,好了以后马上换取新的材料。注意看里面的说明纸。


第二个实验请同学们严格按照老师的提示来操作。10:24的时候提醒。大部分小组开始第二个实验。


师不断的提醒学生,不要加热过头,实验结束后请及时熄灭酒精灯。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


10:35,提醒学生整理材料,只留下托盘,材料都放入托盘。


热式怎样传递的,给大家介绍下,第一小组


两个实验分开说,先是第一个,再说第二个


——火源在一端,蜡油向另一端开始融化,圆贴片的中间加热,白色的快快一圈一圈的向外面


本来是红色的


——对,后来是白色的向外面


大家对他的图有没有看法,生沉默,那我有看法


箭头画到这里结束了,可以吗?(生的记录图箭头没有画到圆的边缘)


——不可以,要画到最外面


这就说明实验要规范,记录也要规范。


铜棒有没有从中间加热的?


——热量在中间向两边传播,热量变成液体,掉下来


怎么掉下来,慢慢的从中间向两边掉下来


——第二个,圆片我们在一边加热,从一边向另外扩散


大家注意他的肩头,箭头是一个连一个,说明热是向外推出去的。有些小组只有一个箭头,


有些小组有意外,不要紧,


接下来,研讨几个问题(共4个)。PPT展示


为什么在铜棒的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


——因为是铜棒或铁棒,会想另一端


——因为金属灰导热


——热量向铜棒的孔里钻进去


为什么会向另外一端传递?有没有好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只有这根铜棒,他会有热量传递吗?可能是什么?


——火源把热传递到铜棒,从燃点这一端传到另一端


——如果一直在这一点加热,会燃烧,所以热要向其他地方传递


铜棒会燃烧吗?还是温度会升高。我们再来看其他的问题


为什么在铜棒的中间加热,热向两边传递?


为什么在圆铁片的中间加热,热向四周传递?


为什么在圆铁片的一端加热,热向外呈辐射状传递。


我们把这四个问题一起进行研讨,为什么?


——热是从热的一端传到冷的一端


师重复,并板书,我们把它叫做热传导,读一读。举例刚才的热传导。


在液体中会不会这样呢?回家思考。


TOP
14#

 

《热是怎样传递的》执教者江干区 查良




10:50上课


这几天,天气越来越冷,会场也很冷,空调也不开,幸好我偷偷准备了一杯热水,怎样用热水让我热起来?


——喝下去


为什么


——因为水是热的


还有方法吗?


——用手悟着


为什么


——热会传……到手上


——传播?


说明热是会传递的。板书。同学们有没有好的方法,让大家知道,


拿出我们的实验记录单,讨论下,有什么好方法,让同学们知道热是怎样传递的?可以用图和文字的方法记录。10:57汇报,同学展示一下


——可以是烧菜的时候,火在锅子上,锅子热了,传给菜,菜也热了


——我们小组讨论,一块冷的金属放在蜡烛周围,不会热,放在蜡烛上面会慢慢的热起来


——我提一点意见,铁放在蜡烛周围,要放的远一点


你的意思是放的近的话还是会传递到铁片上,还有吗


——热水袋充满热水,用手捂着,手会变热


他设计的好吗,鼓鼓掌


——我们组设计的是冬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太阳能让水热,再传到人身上


——冬天的的时候用空调吹,人会感觉到热


同学们设计的都很好,刚才设计的实验,都是人感觉到热在传递,但是没有看到,想不想看到,


——想


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实验,在金属棒上固定了蜡烛油,再固定了小木棒,你觉得可以看到热在传递吗?PPT展示实验图片。


——蜡烛会融化,小木棒会掉下来


——金属棒会掉下来


金属棒不是由小木棒支撑,金属棒会掉吗?


——不会


蜡烛会融化,小木棒会掉下来,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来做一做,老师也准备了这些材料,出示。喜欢先从哪一边进行加热?


在远离铁架台的一侧开始加热,请个同学帮忙(师演示),


11:06开始。酒精灯加热用外焰没有强调


你来点,我来扶着,这样能看到吗?调整


——哇,掉下来了,(第一根)


11:09第二根、……


同学们猜测下,接下来会是哪一根?


——最外面的


实验现场:第四根先掉,为什么?


——蜡油多


看来找到我的缺点了,下一次,老师要改正


请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热传递的路线


接下来,还想从哪边加热?


——中间


老师出示材料,演示11:11学生点燃酒精灯


猜测哪根先掉,生猜测,观察实验现象


热是怎样传递的,谁来用箭头在黑板上表示下(现象较明显)


生画


对不对,对


刚才我们做的是金属棒,那么金属片加热热会不会传递,又是怎样传递的?


——向四面八方传递


你是在哪里加热?


——中间


如果在边上呢?


——也是向四面八方,因为有热气


我设计了一个实验,现在金属片(OR纸片???)凃红色,加热后会变色。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PPT温馨提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加热点(用黑点表示),先预测然后进行实验


11:14分组实验。


11:20,,为了安全材料整理好


汇报


——我们发现被火烤过后变成蓝色,还是向四面八方


刚才他们这组是从哪边开始加热的


——中间


我把它画在黑板上,其他的组是不是一样


有没有不同的


——我们是在上面加热的,热慢慢往下面传递


我要表扬你们组,你们独一无二


师板书画图:向下,向左边,向右边。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铜棒、铁片,我们知道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怎样


思考热的传递有什么共同点呢?


——热都是直线传递的


会不会曲线传递,刚才观察圆片的时候,应该会,只不过我只能用直线表示


——点火的地方温度最高


是点火的 地方还是加热的地方


加热的地方


加热的地方温度最高,旁边的地方温度低,


热究竟是怎么传递的呢?


——热是向任一方向传播,受热的地方温度高,不受热的地方温度低。


也就是说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看来热传递有一定的规律,你来说一说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如果有一个铜球,热又是怎么传递的?


——往上传


如果中间特别热,会怎样?


——会向四面八方,


会向下、向右边、向左边


关于热你们还想不想再研究,课后我们继续研究。


 


                                                                                                          整理 我予我乐


TOP
15#

 

四年级  《简单电路》


执教者  建德 罗晓燕老师


课前:让孩子们熟悉话筒的使用 并引导学生上课时面对老师坐



13:05


听说同学们连接过电路,我这边有些东西(出示材料),你认识吗?


——电线、灯泡、电池


你能够用他们点亮小灯泡吗?


一生上台动手实验。说一说电流是怎么流的


——从电池的正极通过这里(指着导线)流向电池的负极


——电流从正极经过导线流过灯丝流过导线,最后流向电池的负极,


有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板书“简单电路”。


教师连接一个电路,小灯也亮了(没有用手帮忙),生惊讶,我用了一个秘密武器。


——磁铁?


这个秘密武器就在你们的抽屉里。


你会使用吗?


学生动手,点亮小灯泡。(有电池盒、灯座、固定电板)


我们看看这一组的成果。


——这里有一条线接通了电池的正极,一根线接通了灯泡的连接点,另一根导线连接了另一个连接点,有电板……(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明情况)


电流由电池的正极流出,传到灯泡,再流回电池的负极,还要经过什么?


——导线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电流从这里流出,经过这里,流回这里


你们听懂了吗?我没有听懂,这里那里是什么?


学生指认部件,认真的说。


这个是导线、这个是灯泡、这个是电池盒


还有补充吗?


——还有灯帽(指着灯座)


——应该是铜帽


安装灯泡的叫什么呢?学生沉默。不知道也没有关系


这个叫做灯座


你认识了吗,灯座可以固定灯泡。这样一个简单电路,你能够把他画成电路图吗?


我们在实验完后要及时的把结果记录下来,有时候抓住物体的特征,用简单符号来表示。教师在黑板展示,帖实物图(挂图),画相应的简图。你能不能用这些简单符号把你连接好的电路图画成简图。


13:17学生动手画在记录纸上。13:21汇报


说一说电流路径。


一生展示自己的电路图(正确),介绍,……从正极流到了灯泡里?你对他说的有意见吗


——他没有说经过灯泡


你觉得的导线重要吗?


重要,请你再说一说。


还有别的同学吗?


另一生上来展示(电路图中的导线没有连到正极负极,而是到了连接到了边缘)


生说路径


你对他的画或者他说的电流路径有意见吗?


——它的导线没有碰到突出的地方


——导线没有连接到负极


你同意吗?


——我刚才连接的电路图中没有关系的,只连接到电池盒


请同学们重新观察电路图,仔细研究一下。学生观察、讨论。


统计,支持不用连在一起的举手,支持要连在一起的举手。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我们看着图说


——两跟导线连到了铁片上,铁片连到了正极、负极上


你觉得是导线延长了


——没有直接连上,但是有导线


教师重复学生的说法


我们这个符号不仅仅是代表电池,而是代表了一个电源,你觉得要不要连到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需要,你支持哪一种画法。


——第一种


第二种有没有优点


——正极和负极话的很清楚


——画的很大、画的很直


我们一般用尺子、圆规还作画以后初中也是这样。(强调作画常规)


还有不一样,你们找到了吗?


这幅图把这两边都连起来了(生指着灯泡的连接点),这个封口没有封掉(一幅直接将连接点连接,没有经过小灯泡)


该封掉还是留开?


——要留开,因为这样的话电流没有经过灯丝,小灯泡就不会亮


同学们这是属于什么情况呢?


——短路


真聪明,这种情况很危险,有可能小灯泡会爆掉。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画的既美观又正确吗?画在边上或反面。13:35


学生画图,纠正错误。


同学们完成了第一个挑战,如果给你更多的小灯泡、灯座、更多的导线,你能不能点亮更多的灯泡?13:38


——能


就在原先的电路图上,点亮两个小灯泡。


生领材料,动手


一组生特别快,教师发记录纸,请及时记录下来。


点亮的小组展示电路,觉得一样的,站在一起。


13:43


不同的连接方法,你有什么要说的?生沉默,教师引导:你觉得他们哪些方法差不多的?


在8组里,有一个组,灯光比较暗,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电池没电了


——从正极到导线,再到这里,有循环的,……(生指着电路实物图说)


老师相信你懂的。


在我们电这个单元,就有一节课来探究不同的连接方法,我们以后继续学习。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的不错。



TOP
16#

 

《点亮小灯泡》执教者 富阳  邵纯老师


课前游戏



14:00


大家看看桌上有一组材料,你最想干什么?


——最想把小灯泡点亮


就知道你这样想,现在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试一次。最快的三个组,有小奖品啊。(黑板,小组积分制)生动手


老师课前也点亮了一个小电珠,为什么你的不亮了,我的还亮着


——不能让电和小灯泡断开


就是说一直要通电,


老师是怎么让小灯泡一直亮着的呢,想不想知道。


——想


老师给同学们看一下。


出示电池盒,你有么?


——没有


这个你有吗?(导线)


——有


我有两根


这个你有吗?(灯座)


——没有


这样装进去有什么好处?


——不用手拿了,


——不会让他滚动


怎么用,看一看老师,师动手演示,插在缝隙里。


出示灯座,你有吗,我们把他叫做灯座,PPT图示接线柱,灯泡卡口,连接片


有什么用?


——不用手拿了


对,可以解放我们的手


你能用这个连接电路吗?


PPT展示,实验要求:


1、链接前再用我们刚才直接连接小灯泡的方法测试下小灯泡是否能发光?


2、如果成功了,请每位同学吧连接方法画在活动记录单上。


最快的三个组有奖励


14:09生领取材料,连接电路。


14:14


展示学生的记录,学生在已有的实物图中画导线连接。


两种情况,左边这种有些人为能亮有些人为不可以(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在灯座的中间),右边这种都认为能亮,为什么认为能亮?


——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一圈一圈的,会亮的


——电流一直在流动


电从哪里来


电池是必不可少的。


像这种电池能够持续的给小灯泡电的,从正极……而且循环的,我们叫做电路。


师指着左边的记录图,这种会亮吗?


——电路没有循环


——只有一个连接点连


它有没有通,为什么小灯泡不会亮,


——短路了。


在科学课上,这个实物图我们可以画成简图,看老师画,等下你们也要画。师板书画电路图。并PPT展示红绿灯的电路图。我们把这个的电路称为简单电路,并板书“简单电路”


同学们也画一画


14:20  生画简图,师没有集体反馈


再看老师的电路,两个亮了,你觉得里面的奥秘是什么?


——加了一个灯泡


——加了一根导线,一节电池


……


如果给你多一点的材料,你能让他亮起来吗?


——能


这是我们这节课最重要的竞赛,前三名的有重奖哦。


学生很激动,师:别急


PPT展示:竞赛内容:


点亮两个小灯泡  画出电路图


说明:可以先连接电路后画图也可以先画电路图再连接电路。


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老师给同学们两节电池,你只要把突出来的这一端和平的这一端相连就可以。


14:25生领取材料,实验。


师巡视,拍照


14:29记录纸展示于黑板


两个灯泡都亮的举手,统计


展示一个小组电路连接,串联,和他们一样的举手,有4个组


老师把他们的图画出来(简图,没有用画图工具),看黑板,不看的奖品没有了


师在黑板画好电池,灯泡,最后引导,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流到电池的负极。


他们这个组是这样的,并联电路,师画简图(记号笔白纸上画,投影仪展示)


有什么不一样?


——有四根导线


——每个灯泡都有一个电路,我们两个连在一起的


连在一起的?


——他们是用点亮一个小灯泡的方法点亮了两个小灯泡。


我们一起来看,


——这个流过一个又流过一个才回到负极


——流过一个小灯泡,回到负极,另一个灯泡走相同的线路


也是从正极出发,流过小灯泡,回到负极,


这两个到底一不一样?


不一样?


想不想知道老师的连法,展示老师的连接方法,


跟他们这两种是不是亲戚?找找相同点


——找不到


——有四根


这个是远亲


——都是用了两个电池


——都是两个电路


上来指一下,电从正极出发,可以这样流过一个,回到负极,第二路也是这样,


到底和哪一个一样的?


——和在白纸上画的一样


你能画一画这个电路图吗?


14:40学生画在黑板上 (并联电路)。教师指明电流路径。


如果用更多的小灯泡,你能让她发光吗?

TOP
17#

 

六下   《我们身边的物质》


执教: 余杭区  肖建娣


整理者: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许黎明


T考眼力,想一想,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


S桌子、椅子


S电灯、黑板


T这些物体我们都能观察到它们实际存在,对吗?比如我们的教室,所以,我们今天称它们为物质。(板书:实际存在,物质)


T比如说,我们的桌子,它由木头、铁


T我们教室里的空气是物质吗?


S是的,实际存在


T但是看不到、摸不着。我们能有办法证明它的存在吗?


S气球


T我这里有一个塑料袋,把袋口打开再扎紧,现在我们看到了什么?


S塑料袋鼓起来了


T里面是什么


S空气


T所以虽然它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法间接观察到,所以它也是物质。(板书: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T你能说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质呢


S水


T所以这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T那这些物质是一成不变的吗?


S不会


T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S 比如说水,液态的,还会变成固态的冰,气态的水蒸气


T这些物质都是变化的,所以今天我们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质


  课件:图易拉罐被压扁了


T发生了什么变化


S形状变化了


S体积变化了


T体积变化了,那什么也变化了?数学上学到了一个什么?


S容积


T容积也变化了。那易拉罐还是易拉罐吗?


S是的


T再看一幅图,一杯水变成了冰,什么发生了变化?


S形态、体积变化了


T体积怎么变化了


S变大了


T除了形态,还有什么变化了


S温度也发生了变化,水是O度以上,冰是


T那这些变化,让水变了吗?


S没有,水还是水


T易拉罐压扁、水结冰,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相同之处吗?


小组讨论


S易拉罐还是易拉罐,水还是水


T就是说,它们的性质没有变,都还是原来的物质


S体积、容积都变了


课件出示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T生活中还有火柴,火柴会燃烧,铁钉会生锈。这两种物质的变化能在我们课堂上实现吗?


S火柴可以,铁钉的变化需要在空气中长时间氧化才能实现


T她说的对吗?火柴变化想做吗?


S想


提出实验要求,课件:


1.     点燃一个火柴,观察火柴燃烧过程中的变化。注意安全。


2.     比较生锈的铁钉和没有生锈的铁钉,观察铁钉生锈发生的变化。


3.


T会点火柴吗?


请一个学生示范。


看“物质变化记录单“,指导学生重点看燃烧的火柴发生了哪些变化。


物质变化记录单                     第(    )组















物质名称


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柴


燃烧的火柴



铁钉


生锈的铁钉



T组长整理好实验器材,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他们分享的时候,我们其他小组应该怎么做 ?


S点燃火柴后,原来红色的火柴头变成了黑色,而且原来捏不动,现在一捏就碎,闻上去还有股焦味


T哪些变化发生了


S颜色的变化,气味的变化,软硬程度也发生了变化


S火柴燃烧部分变得粗糙了


S燃烧后体积变小了


S一开始火柴头不是灰,比较坚硬,燃烧后,变成了灰


S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T看来,火柴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那么铁钉呢


S生锈的铁钉颜色会改变,原来是银色的,现在是棕色,原来是光滑的,现在是粗糙的,味道也不同,现在有很难闻的味道


S生锈的铁钉触摸后,有红色的东西掉下来


T这个红色的东西是什么


S是铁锈


T刚刚我们观察的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S颜色变了,气味也变了


S火柴烧好了还是火柴,铁钉生锈了还是铁钉


S火柴烧好后不是火柴,铁钉也不是原来的铁钉


T哦,你不同意他的观点。火柴没燃烧的部分还是火柴,烧过的部分变成炭了,还是原来的火柴吗?


S不是


T那铁钉呢


S铁钉上面那个红色的东西是铁锈,已经不是铁定了


T那它们有一部分都不是原来的物质,都产生了新的物质了


T我们身边的马路在变化吗?房子在变化吗?你能说出它变化的依据吗?


S房子被风化掉了


S房子被吹翻了


S一些小石子会被吹掉


S屋顶会长一些青苔


T这些都会让房子发生了变化,而起有些变化是很缓慢的


T那么现在有一张纸,和一个铁丝,你有办法让它们发生变化吗


S把铁丝折弯,折纸


T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S形状发生了变化


T和我们前面那个变化一样


S易拉罐被压扁


T还可以怎么做


S用剪刀把纸剪断


T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S形状发生了变化


T还可以怎么做


S把铁丝放在高温里,变成了铁水


T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原来是固态,现在是液态


S把纸燃烧,变成了炭


S把铁丝放在室外,让它生锈


T这样的变化很多。那现在我接一杯热水,这杯水会有什么变化呢


S温度会变化,水会慢慢变冷


S水会慢慢蒸发掉


S在天冷的地方,会产生雾气


T这杯水现在有什么变化


S在杯子的上部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水珠


T它从哪里来的


S热水蒸发成了水蒸气,在杯壁上温差大,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T那这白气是什么


S我觉得是水蒸气


T水蒸气看不见,那看得见是什么呢


T水蒸气跑到上面来,遇冷了,凝结成了小水珠,变成了看得见了。那这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S形态上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再由气态变成了液态


T老师还带来了蜡烛,你看看,蜡烛点燃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S形态发生了变化,固体变成了液体


S它还发出了光


T那发光是什么变化呢?它已经产生了什么?


S热量


T产生了热量,和刚才的熔化已经不一样了


T是的,蜡烛在燃烧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变化,形态的、颜色的,发光,还产生了炭,知道炭在哪里吗。老师用一个铁勺可以证明,看到了吗?(教师操作)


T今天我们看了很多了变化,我们知道了物质会发生变化(板书:物质会发生变化)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T它们有些会产生新的物质,有的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有些变化是因为人为因素,有些变化是因为自然因素,有些变化很快,有些变化很慢


(板书:产生新物质   没有新物质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T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板书:我们身边的物质)


课件:物质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下课

TOP
18#

 

《我们身边的物质》


执教者:临安  史幽鹤


整理者: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许黎明


T今天老师给大家上的是《我们身边的物质》


  课件出示课题


T大家抬头,看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质呢


S金属、木头、布


S人


S电脑


S投影仪、黑板、课桌、椅子、书本、还有我们的铅笔盒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板书到黑板上


T刚刚同学们说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用眼睛怎么样?


S看


T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  (板书:直接观察)


T除了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质?


S空气


S细菌


S二氧化碳


S灰尘


S微生物


T刚才你们说的那些,是物质吗?


S是


T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我们能间接观察到  (板书:间接观察)


T那它们是物质吗?


课件:物质    空气、电、声音、磁


S虽然看不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T空气看不到,但存在吗


S存在,不存在


T也就是不管能不能看到得到,只要它实际存在都是物质  (板书:实际存在)


T你能给物质下个定义吗          (板书:物质)


S世间的万物都是物质


S只要是实际存在的都是物质


S能看见或者摸到或者能间接感受到的都是物质


T也就是说能直接观察到或者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都是物质


课件出示物质概念


T也就是如同学所说,世界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T那世间万物都会发生变化吗?把你的答案就在脑子里。看史老师这里


  将一支粉笔折断


T发生变化了吗?


S数量发生变化了


S质量发生了变化


S表面积发生了变化


S体积发生了变化
S总周长发生了变化


T它发生变化了,但是我还能用它写字吗?


S可以


T 所以它还是粉笔。接下来看一段视频,你能听出来更好


 视频:水结冰的过程视频


T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S体积变化


S密度改变了


S液体变成了固体


T它变化了,水变成了冰,但是……,冰呢,还可能变成…(S水)


T它变来变去,还是水


课件  水结冰和粉笔折断的图片


  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S他们还是同一种物质


老师点燃一支火柴


T火柴怎么样?发生变化了吗


S但它的本质还是火柴


S不是,变灰了


S烧完后,还剩的那节是一段木头,没有火柴头,不是火柴了


S大部分变成了灰尘了,本质发生了改变,不是火柴了


T和刚才的火柴比起来,它还是火柴吗


S不是


T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了。再看


   师出示两个铁钉,一个生锈,一个未生锈


T发生了变化吗?发生了哪些变化


S还是铁,没变


T这两个钉子的区别在哪里


S颜色不同


S氧化过的铁钉生锈了


T铁钉大家都认为没有改变,那生锈过的铁钉是不是和原来的铁钉是同一种物质,需要我们课外去研究,因此,老师的课程也稍微改变一下。


   教师删去“铁钉生锈”环节的讨论与比较


课件  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左边:折断粉笔、水变成冰        右边:火柴燃烧


S样子发生了变化


S左边的可以继续使用,右边的


T能不能用我们讨论的话解答


S左边的物质本质上没有发生改变,右边的物质本质上发生改变了


课件   胜蓝  校园环境


T这些发生了改变了吗


S银杏树发生了变化。石头开始字迹很清楚,慢慢变得历史悠久了


S石头上的字油漆颜色没了


S石头风化了


T我还偷拍到一位美女,她有发生变化吗(课件,邵惠英老师照片)


S年纪发生了变化,体制上也发生了变化


S头发的颜色变化了


S眼镜的度数增加了


S相貌变了,和小时候不一样了


T所以,世间万物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很快,像粉笔咔嚓一声就折断了,有的变化很慢,比如我们的校园,有的变化是因为人为因素,有的是因为自然因素。


   课件: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S提出问题,原始人和现在的人是同一种物质吗?


T谁能解答


S都是猿类,没有改变


S改变了,人类在不断地进化


T老师建议大家去自然博物馆,看看人类是怎么变化的


T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让大家来看看物质是怎么变化的


  分组实验,火柴、纸、蜡烛


课件:让物质发生变化(实验)


1.     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和蜡烛发生变化


2.     把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3.     提示:实验中要合理分工,合理使用各种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填写记录单


       让物质发生变化记录表    第   小组






























































物质名称


使用的方法


发生了哪些变化


下面两项中选择一项打“”


变来变去它还是它


产生新物质


粉笔



形状





放热


状态




火柴


燃烧


发光发热




纸片














蜡烛














学生交流


S纸用了烧、烘烤、撕碎三种方法。烧发出了发光发热的变化,烘烤出现了烧焦的变化,撕碎形状发生变化。蜡烛用了点火、吹灭、折断三种方法。点火有了发光发热的变化,吹灭有了冒烟的变化,折断形状发生了变化。


T时间关系,只请这位同学介绍,但是很多现象,我们都忽略了。比如,烘烤,用同学用纸在上面晃了一下,发现纸变黑了,说明了什么?所以,我们需要多观察,善于观察,多思考。下课。

TOP
19#

 

《我们身边的物质》


执教:西湖区   尹伟


整理者:许黎明


  变魔术,三杯透明液体,分别是水、洗手液和水混合物、白醋


  学生做小助手,随意调换次序,老师都能准确说出三杯分别是什么


  老师拿出PH试纸,每杯分别测试,作出判断


T你们知道这里面的奥妙吗?学了今天这节课,会对你帮助很大。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学。板书:我们身边的物质


故事:智慧老人,三个儿子,每个儿子100元,用100元买东西,谁能把房子填满,谁能得到遗产,大儿子买了石头,二儿子买了稻草,三儿子怎么做的?


S买了一支蜡烛,用光填满整间房子


T三个儿子用的方法都一样,都是用了什么?


S儿子


T如果你是他第四个女儿或者儿子,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钱,充满整个房间?


S用空气


T你是他最聪明的女儿,你将得到一大笔遗产


T所以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物质,有的是看得见,有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投影出示四样物质:蜡烛、火柴、水、冰


T你有什么方法让它们发生变化?


S水可以变成冰


S水还可以变成水蒸气


   教师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图


T水的三种形态都可以变来变去,火柴能怎么变


S前面的红头削下来,可以做成火药


   老师点燃火柴


T火柴的这个变化和前面水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S水和水蒸气、冰的变化可以相互转化,火柴和火柴燃烧不能转化的


S火柴燃烧后变成了黑色的木炭


T水会变、火柴燃烧在变,空气会变吗


S会,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T那蜡烛你能让它有变化吗


S燃烧


S加热,变成蜡烛油


    老师提供材料(蜡烛、火柴、铁勺、白纸、小刀等),让孩子自己动手尝试用多种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填写实验记录表


    各组实验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S(第一组)














让蜡烛发生变化的方法


烧蜡烛


用火烤


用刻刀刻


观察到蜡烛发生的变化


蜡烛会随着火的燃烧,蜡烛会越来越短,越变越少


随着火的燃烧,变成蜡油


蜡烛会被切成一块块的


S用夹子夹蜡烛,变成了一块块的


S用记号笔在上面涂画,蜡烛表面颜色变了


S蜡烛会散发热量,发光发热


S用夹子夹起蜡烛,从底部烧蜡烛,蜡烛会变黑


T我们看这些变化,哪些变化类似于水的变化,哪些变化类似火柴燃烧的变化?


S蜡烛烧后变成蜡烛油,蜡烛油又会变成蜡烛,类似水变冰,冰变水


S蜡烛燃烧和火柴燃烧一样    (T哪些地方一样)


S燃烧会使它慢慢变少


S切成块和火柴燃烧一样的


S蜡烛燃烧和火柴燃烧一样,都有光和烟产生


教师板书:蜡烛块——油


          切成块


          火柴燃烧——烟光


          蜡烛燃烧


T为什么认为水的变化和蜡烛块变成油是一样的变化


S水变成冰,冰变成水,都是水在变来变去


T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        (板书:同一种物质)


S它们产生了烟、光,和蜡烛、火柴本身不一样


T也就是它们产生了不同的物质。(板书:不同一种物质)


T我们身边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你能举例吗?


S太阳光经过太阳能板变成电,电进入灯泡后又产生光。


   课件:湿衣服晾干


        生鸡肉煮熟


         米饭滴了碘酒变色了


          铁生锈了


T你觉得这些变化是哪种


S湿衣服晾干是第一种,生鸡肉煮熟、米饭变色、铁生锈了第二种

T这些变化在以后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下课
TOP
20#

 

《我们身边的物质》


执教:淳安  汪骋


整理:许黎明


T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看看它有什么材料组成,填写记录表


活动一:找找身边的物体,说说这个物体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物体的名称


是什么材料组成的








S铅笔,由木材和石墨组成;桌子,由木头和铁组成的


S中国结,线组成


S烧杯,玻璃组成


S灯泡,铜丝和玻璃组成


T钨丝组成


T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这些材料都具有一个特点,我们用手敲桌子,会感受到木头存在的,因此,这些木头都是实际存在的,(板书:实际存在),是我们直接观察到的(板书,观察的),这样的材料我们称之为物质(板书:物质)


T前面我们说各种物体是由材料构成的,现在,我们可以说各种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教师出示一个杯子,将水倒光


T里面有物质吗?


S有,残留的小水珠


教师换了一个干燥的杯子


T里面还有物质吗?


S里面还有灰尘


T我把它吹干净


S还有,里面有空气


T空气是物质吗


S是


T看不到啊


S虽然看不见,但存在我们的四周


T怎么证明它的存在


S物体飘动


S饮水机里水中的小气泡


教师用塑料袋装空气


T看到它的存在了吗


S看到了


T因此,有些物质虽然直接观察不到,但是实际存在,用其他办法证明它存在


课件:光、电、声音、火是物质吗


S声音不是物质,它看不见,只能听见


S听到就是观察的一种方式


S光是物质,是实际存在的,早上太阳光,我们才可以感受到是白天


S火是物质,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


T我们报告厅是由物质构成的吗


S是的


T向外看,我们的整个世界呢


S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板书:整个世界也是物质构成的)


T我能够让物质发生变化,你能吗?


  教师出示一张纸


       S用火烧,它变成了一团灰烬


       S用水浸,把它变柔软


       S用折或者撕的方法


       S用笔在上面涂画


   T老师准备了三种物质,橡皮泥、纸、蜡烛,想一想你多少种办法让物质发生变化,并仔细观察,把发生变化记录下来


                物质变化实验记录表






































物质名称


是物质发生变化所用的方法


发生了哪些变化


橡皮泥















蜡烛








学生活动


S橡皮泥用切、揉、烧的方法,切、揉变小了,烧变臭了。纸片,折、撕、切、浸的方法,折形状变了,撕、切都变小了,浸,变软了。蜡烛,烧、切、浸入水中,烧了后有蜡烛油产生,切了变小了,浸入水中,溶化了,这个是我们的猜想。


T蜡油是什么东西?


S蜡烛燃烧变成了蜡油,蜡油又会变成蜡烛


T说明蜡烛和蜡油是同一种物质对吗?(S 对),那臭味又是什么?


S臭味也是一种物质


T橡皮泥在切开之前和切开之后,有没有改变?


S没有改变


T只改变了什么


S形状和体积


T在你的记录表中,找一找,有没有像和橡皮泥一样,只是改变形状、大小、体积的变化。用1号标示出来。


(板书:改变形状、体积、大小)


学生标出,大家共同研究


T烧是不是


S不是,烧不仅改变了形状、大小,还变成了灰


T也就是说还和原来纸一样的吗


S不一样


T产生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T所以,物质的变化有两类,哪两类


S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一类是没有


T刚才我们让物质改变是我们人为造成的,有没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呢?


S有,岩石的风化作用


T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S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S物质的变化可能是人为造成的,也可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S物质的变化会改变物质的形状


T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课

TOP
21#

感谢我予我乐及其他老师的辛勤劳动!
杭州市闻涛小学——杨海庆
TOP
22#

看了各位整理的实录和照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3#

  丫儿提供的资料信息

11月29日上午姜向阳特级教师点评环节

上午,叶老师先提问三位选手,因为杨什么老师提前走了,所以只留下三个了,叶老师问:这节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材中的三个活动在安排上市怎样的关系?三位选手都讲到了层层递进的关系
yaer 2012/12/1 22:31:10
查良老师讲到了自己在安排上是由点到线、再到面,最后点到了一个体(铜球)的递进,给学生一种比较全面的思维上的感知
yaer 2012/12/1 22:33:47
陈惠隆主要讲自己是考虑到挖掘学生的前概念,把他们的前概念充分的暴露出来,用我们的实验来诠释、纠正前概念,使学生的体验更为真实,贴近学生的实际。
yaer 2012/12/1 22:35:09
那个桐庐的老师就讲到了教材中的三个活动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样的安排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给学生一种很直观的感受。
yaer 2012/12/1 22:44:57
姜特作为这个教材的编写者,他主要是给老师们解释了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他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其中他讲到了不仅是点到线再到面,在最后一个活动中,在圆铁片的中心加热,热是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但是如果在圆铁片的边缘加热,我们在画图中是由这个点向其他冷的方向传递,其实不仅是像学生画的那样,还要画出一圈一圈的传递方式,这是我们老师要求学生能做到的,能画出来的,还有这里只画了一半,那还有另一半呢?是传递到空气中去了,(指向能量守恒)----这话姜特没有讲出来,但是隐含了这个意思。
yaer 2012/12/1 22:49:25
所以那天我把姜特画的图拍了出来,就是想给老师们看看这是我们很容易疏忽的。其实上课时有学生就讲对的,但是被我们老师给否决了。姜特特别肯定了江干区的查良老师,认为他设计中给学生提到了铜球这个实物----是个体积的概念,这是让学生思考热如果在这样一个体积的物体中传递的话又是怎样的一种传递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入,其实也是由热的一端传向冷的一端,是向四面八方传递的。
TOP
24#

感觉杭州的老师非常敬业!无论是上课的教师,还是点评的专家!拍摄记录步步到位!有种错觉--现在各地的活动都是一个个小型的科学研讨会!是也不是?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25#

我转到资源中心了。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