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省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课堂教学讨论专贴:3吴建伟《杠杆的科... [复制链接]

1#

浙江省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课堂教学讨论专贴:3吴建伟《杠杆的科学》(一)

  个人简介:

吴建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任嘉兴市实验小学德育室副主任。曾获“区学科带头人”、“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嘉兴市“教改之星”、嘉兴市“教坛新秀”、“嘉兴市学科带头人”、20072011年度 《浙江小学科学网》优秀网络管理员、2011年度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网络协作组优秀管理员等荣誉称号。


从教15年来,执教过省、市、区级公开课、展示课近30次。撰写的论文获全国、省、市奖项与杂志发表40余篇,主持浙江省、嘉兴市级课题各1 项。前后3次参与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开发工作。曾辅导学生15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的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奖。至今,制作并参与管理的网站有《嘉兴科学课在线》、《浙江小学科学网》、《科学视野网》、《探索博客》等。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嘉兴市实验小学 吴建伟


一、教材和学生学习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六上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二课时,教材分为两部分:1、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出问题,利用生活经验,借助工具解决问题,从而引入对“杠杆”的探究。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建构“杠杆”的概念。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教材是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我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改变,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模拟撬棍撬大箱子”的活动,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相互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科学实证意识。


(二)学生学习背景分析


对于杠杆,其结构和原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五年级的学生平时生活中也经常能见到或曾用到过杠杆及运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对于杠杆他们存在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一小部分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甚至也知道像撬棍一样的机械就是杠杆,但大部分同学因为没有进行过深入探究,对于杠杆结构以及杠杆原理的认识还是很浅层次,很模糊的。


二、教学设想


作为“杠杆”专题的起始课,整堂课的教学围绕“撬棍”展开,体现“情境引入——探索原理——建构概念——拓展应用”的设计理念。整个教学设计包括四个板块:第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出“撬棍”问题;第二,以模拟撬棍撬大箱子的实验为载体探索杠杆的科学原理,重点是归纳出能用较小的力能将重物提升起来的杠杆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并建构概念第三、再体验用撬棍撬起大箱子的活动,巩固、丰富学生对杠杆的认识;第四,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为这一专题还有第二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为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对杠杆工作原理的探究上,所以对于杠杆尺和变形杠杆的探究放到下一课更为合适。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像撬棍那样有一根坚硬的杆,能围绕一支点旋转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是费力的。


杠杆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模拟实验, 能够观察装置的状态,并记录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学习使用图示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够通过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杠杆概念并理解杠杆省力、费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众多繁杂的数据,分析归纳整理,发现杠杆的2种不同原理。


五、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 一套模拟材料、记录表、直尺等。


2.教师准备:撬棍、重物、相关课件等 。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撬棍,引导学生在使用撬棍橇重物的过程中认识杠杆 。


1.给科学材料箱(重物)加防潮垫,先让学生抬,提供撬棍,两人合作完成任务。


2.呈现撬棍撬大箱子的示意图,认识杠杆所具有的三个点。


3.归纳:像撬棍一样的一根硬棒,能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通过用力点和阻力点起作用,这样的机械科学上有个名词,就是叫杠杆。(揭题)


 


(二)以模拟材料为载体初步体验杠杆的作用


1.给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出示模拟材料:铝棒、大螺栓(1个)、三角铁。


2.分组领取材料进行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大螺栓被我们撬起来了吗?你们是怎么撬的?撬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三)以模拟材料为载体收集数据探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同学们说支点离用力点远要省力,那到底有没有呢?我们科学课是讲究证据的,现在我们通过数据来证明刚才我们的说法。


    2.称一称大螺栓和垫圈的重量,并在黑板上标注2个重量。


3.课件出示挑战任务说明,(挑战任务一:用5个垫圈正好撬起一个大螺栓。挑战任务二:用3个垫圈正好撬起一个大螺栓。挑战任务三:用1个垫圈撬起一个大螺栓。)


3.引导学生测量距离并记录数据。


    4.出示有请提示(课件)



1)先完成的小组,请整理好器材,然后用材料到老师这里换取一张数据汇总单。


2)填好以后,请组长把表格交到老师这里,然后来换取一份新的任务书,根据任务书的内容我们来分组讨论。


 


5.分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6.汇报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7再次体验撬棍翘大箱子的活动。知道应该怎样翘可以更加省力吗?


8.演示用50个垫圈撬1个大螺栓,怎样的情况下就撬不起来呢?


9.尝试实验并归纳结论。


10.现在我没多的垫圈了,就想用50垫圈把这个大螺栓撬起来,你有办法吗?请学生上台操作。


(四)拓展型任务


出示2个大小不同的水桶和一根扁担,怎么挑担才能挑稳当?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0 22:05:5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

附教材:教科版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

这是海风哥哥的第几稿了,没人知道!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敬业,踏实向前的科学教师,相信今天海风哥哥肯定会有精彩的演绎!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

海风,之前准备的辛苦,现场很不错。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5#

1、海风的教具做的真不错呢。


2、用数据说话,很给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1 9:33:04编辑过]

TOP
6#

海风的教具稍作改进,建议可以申请专利了!
TOP
7#

    对大海风的课,早就很是期待。今天看到觉得很不错的!一、教师对于杠杆的理解,让学生通过一次、两次、再次的理解,是逐步的上升的。而且三个点的位置也使学生非常明确。最后知道杠杆中最重要的位置是支点。二、实际体验“撬棍”的作用,用自己寻找的这套材料非常好!很棒!这样就是一个人人体验的过程,在实验中学生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他们其实自己就能归纳出其中的关系。再上升到用力点离支点越远,离阻力点越近越省力。三、教师的多次提问“你们想研究什么”,也是这么做的,能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这个节课真的上的不错的。不过这课可以继续磨的,上出自己的意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目的。支持大海风!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2-5-11 9:22:00的发言:
海风的教具稍作改进,建议可以申请专利了!

感谢亚军兄弟提供的数字化撬棍!申请专利还要好好向你学习啦!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9#

恭喜兄弟,从大家的反馈来看上的很好。可惜错过了机会。
TOP
10#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1#

我也错过去现场了,希望能看到录像学习。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2#

0 会务组  嘉兴市实验小学 吴建伟 五年级《杠杆的科学》 
1111 QQ群  我发现很多浙江的科学老师都受到了喻头的影响,风格很大气。江苏紫色鸢尾 
1111 QQ群  能不能把杠杆的定义改一改,像这样的装置我们把它叫做杠杆。舟山-明日朽木 
1111 QQ群  现在主要是对杠杆的认识,明确它的几个重要的位置。杭州丫儿 
1111 QQ群  这个实验仪器很好。衢州-安然 
1111 QQ群  亲眼看到器材了,真得很棒。江苏紫色鸢尾 
1111 QQ群  还垫个东西,真是细心的男人,呵呵!他们是两人组的?杭州丫儿 
15068308008 嘉兴  要垫防护垫,需要把大箱子抬起来。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实在。 
1111 QQ群  来个特写就好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对这套材料是很感兴趣的。杭州丫儿 
1111 QQ群  强烈要求海风同志把教具购买的网址发到论坛上。好东西大家分享。衢州-影随心动 
13705739517 嘉兴  师问:看到到杠杆你还有那些问题想要研究的?学生交流太少了点 
13705793749 金华  为了不让科学材料箱压坏地板,为什么现在还不把保护垫垫进去呢? 
1111 QQ群  呵呵,这就是敬业的科学老师,自己想到,买到的吧。杭州丫儿  
1111 QQ群  书上直接用杠杆尺研究,海风用这套模拟材料,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江苏紫色鸢尾 
1111 QQ群  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回答,说出指点 在用力点上用力等 不错。湖州科学老师 
1111 QQ群  让学生自己说出 从感知——实验——证据——再证明 引导的不错。湖州科学老师 
1111 QQ群  所以他这里安排这个活动初次体验,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回顾,体验。杭州丫儿 
1111 QQ群  实际上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省力、费力。江苏紫色鸢尾 
1111 QQ群  恩,引导学生用数据说话,科学的研究方法。江苏紫色鸢尾 
1111 QQ群  学生能出来,就是老师的设计好,引导的好,螺栓可以掐在铁杆上不错。杭州丫儿 
13868165179 杭州  吴老师准备的材料结构性很强,它从传统的定性走向定量,使研究更趋向科学。而且,这样的设计恰恰给孩子们到初中学习铺垫了一个极佳的台阶。嘉实无弱将!杭州叶子 
1111 QQ群  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把螺栓翘起来 这个设计很好。衢州-安然 
13516830214 嘉兴  教师的指导很到位,很细心,问题一步步深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1111 QQ群  这批学生不错的,能思考、能安静。杭州丫儿 
1111 QQ群  指导的真的是很细,佩服。台州-盼盼小杨 
1111 QQ群  这种有梯度的设计,很符合章鼎儿老师的要求,按照学生的思维、他们的实际情况。杭州丫儿 
1111 QQ群  这堂课孩子们要面对较多的数据,给学生探究的余地会很大。湖州科学老师 
13705739517 嘉兴  操作实验老师每一步都框死,可能学生实验成功率会很高吧 
13705793749 金华  一个垫圈都不用也可以撬起来,大家想想。 
13858437111 绍兴  材料设计精当,比杠杆尺更易理解 
1111 QQ群  教师参与学生的实验,学习。舟山-明日朽木 
1111 QQ群  彻底颠覆了教材原有的思路,基本没有教材的痕迹了。舟山-明日朽木 
1111 QQ群  解决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值得学习。台州-盼盼小杨 
1111 QQ群  铝条上最好有个缺口 刚好可以卡住垫圈 这样的话不容易滑下来。衢州-安然 
13867213133 舟山  在现场课堂称一称重物和垫圈的重量,再算一算倍数,特有感觉 
1111 QQ群  相对于杠杆尺,这样有梯度性的探究是符合学生的认识的,赞一个。萧山海军 
13705739517 嘉兴  实验数据由学生录入而不是教师,我们的科学教学这一点上超越美国 
1111 QQ群  很多数据 又要测量 又要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学生思维猛烈撞击啊。湖州科学老师 
1111 QQ群  还有将近8分钟时间。进行实验汇报总结。展开。时间上把握的很准。台州-盼盼小杨 
1111 QQ群  海风在课堂上没有直接说杠杆这个概念。而是说撬棍。很好。台州-盼盼小杨 
13705739517 嘉兴  教师想叫谁交流就谁上台不太民主 
1111 QQ群  海风交流的这个学生没有理解省力和不省力的意思,最好在刚才学生演示时说明一下,一个手指啊,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出省力。舟山-明日朽木 
13626898235 金华  实验数据录入这个功能需要哪个软件支持?分享一下。 
1111 QQ群  为什么没有一个学生担心材料箱压坏地板? 
13685722188 宁波  吴老师的有结构的材料让人佩服又令人羡慕!建议以吴老师为首成立浙江小学科学材料研究中心,学习美国式配送,让我们的科学老师更幸福! 
2222 其他  海风统计数据所用软件为 office2007套装内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7 
13116744560 杭州  大气而不缺细腻,开放而不缺有序。成功来自海风扎实教学功底,精彩源于学生全面科学素养。萧山杜志刚 
13516780246 宁波  如果两大张表格列成一张会更便于发现吧。 
15257299273 嘉兴  非常精彩的一课。学习了。 
1111 QQ群  在海风的课堂中,据不完全统计,有20几次的“你有什么发现吗?”的提问,非常欣赏这样的开放性的提问。萧山海军 
1111 QQ群  我觉得要让学生一开始认识省力和不省力。舟山-明日朽木  
1111 QQ群  也许,平时学生这样的从数据中分析得出结论的训练少?尤其这种数据很多的?广东-zhaozi 
13705739517 嘉兴  只要问支点的位置与用力大小有啥关系就可以了吧不用绕来绕去 
1111 QQ群  我现在就发觉给五年级上课,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很差,有时候实验数据很明确但是学生就是不会分析。嘉兴蓝色地平线 
1111 QQ群  这个阶段的学生他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舟山葫芦 
13868165179 杭州  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多用于档案管理,想不到吴老师驾轻就熟,只是这样有深度的教学设计不应该囿于课堂40分钟的樊篱。中国教育的软肋。叶子 
1111 QQ群  训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他是个客观过程。舟山葫芦 
1111 QQ群  老师这个比学生那个好。学生做的时候有没有竖的棒子?舟山冬天的太阳 
1111 QQ群  这堂课的亮点很多:说说高科技亮点Access软件对大量数据的出来、学生进场翘箱子操作的时候进行“视频”转播 这是我们所不常用的。湖州科学老师  
1111 QQ群  数据很多的时候,再靠传统的展示方法就难以做到了,这利用软件是好办法,数据是由学生输入的还是由海风输?之前没看到。广东-zhaozi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3#

感谢大家的建议和点评!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4#

 

衢州-安然(289688187) 8:35:55


海风嘎搞笑的 哈哈 我一打开就是各种拍手


 杭州丫儿(864739393) 8:35:58


呵呵活跃气氛


 江苏紫色鸢尾(674036137) 8:36:02


哈哈


 湖州科学老师(598401321) 8:36:37


海风有大师的风范啊


 江苏紫色鸢尾(674036137) 8:36:58


我发现很多浙江的科学老师都收到了喻头的影响 风格很大气


 衢州-影随心动(20065850) 8:37:10


影子大师都要得意死了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8:42:10


学生基本不知道撬棍是怎么样的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8:43:26


能不能把杠杆的定义改一改,像这样的装置我们把它叫做杠杆


 杭州丫儿(864739393) 8:43:50


可以的,不过大海风这样也行的


杭州丫儿(864739393) 8:44:03


现在主要是对杠杆的认识 明确它的几个重要的位置


州-影随心动(20065850) 8:47:49


强烈要求海风同志把教具购买的网址发到论坛上。好东西大家分享。


 湖州夏日蒲公英(35985627) 8:47:57


据说建材场淘了一天呢 不是直接购买成品的


杭州丫儿(864739393) 8:48:10


呵呵,这就是敬业的科学老师自己想到,买到的吧


 衢州-安然(289688187) 8:48:34


科学老师不容易啊


 江苏紫色鸢尾(674036137) 8:49:13


书上直接用杠杆尺研究,海风用这套模拟材料,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湖州科学老师(598401321) 8:50:35


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回答,说出支点 在用力点上用力等 不错 


杭州丫儿(864739393) 8:51:15


所以他这里安排这个活动初次体验,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回顾,体验


 江苏紫色鸢尾(674036137) 8:51:21


实际上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省力、费力


江苏季荷(403928562) 8:51:51


内因作用更大


 江苏紫色鸢尾(674036137) 8:51:59


恩,引导学生用数据说话


 江苏紫色鸢尾(674036137) 8:52:04


科学的研究方法


杭州丫儿(864739393) 8:52:10


这样学生已经在说如何做这个实验验证了,很有思考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8:52:10


初步感受 数据收取证据 得出结论


 湖州科学老师(598401321) 8:52:22


让学生自己说出 从感知——实验——证据——再证明 引导的不错


衢州-安然(289688187) 8:54:42


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把螺栓翘起来 这个设计很好


台州-盼盼小杨(214733907) 8:55:17


学生可能有点拘谨了


杭州丫儿(864739393) 8:55:52


我觉得他们很认真,很有思考的精神


州丫儿(864739393) 8:58:56


这种有梯度的设计,很符合章鼎儿老师的要求,按照学生的思维、他们的实际情况


湖州科学老师(598401321) 8:59:16


这堂课孩子们要面对较多的数据,给学生探究的余地会很大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9:01:25


教师参与学生的实验,学习


 嘉兴蓝色地平线(945021885) 9:01:30


很真实的课堂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9:02:40


彻底颠覆了教材原有的思路,基本没有教材的痕迹了


衢州-安然(289688187) 9:03:22


铝条上最好有个缺口  刚好可以卡住垫圈 这样的话不容易滑下来


萧山海军(286193087) 9:04:45


相对于杠杆尺,这样有梯度性的探究是符合学生的认识的,赞一个


杭州丫儿(864739393) 9:05:27


就是垫圈挂不牢


 衢州-安然(289688187) 9:06:04


铝条上有个缺口就perfect了


 舟山葫芦(493752713) 9:06:04


上面弄些口子就完美了


湖州科学老师(598401321) 9:06:58


很多数据 又要测量 又要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学生思维猛烈撞击啊


杭州丫儿(864739393) 9:07:32


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的


江苏紫色鸢尾(674036137) 9:09:46


数据都汇总好了?


浙江爬爬虫(40104026) 9:11:06


数据用access 2007汇总统计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9:11:29


海风交流的这个学生没有理解省力和不省力的意思,最好在刚才学生演示时说明一下,一个手指啊,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出省力


台州-盼盼小杨(214733907) 9:13:35


汇总的速度也太快了


 舟山葫芦(493752713) 9:14:21


刚才虫子说了,用软件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9:15:32


要能比较熟练的使用,否则出问题了要乱的


广东-zhaozi(289042840) 9:18:58


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要强啊


 台州-盼盼小杨(214733907) 9:18:59


有点卡住了海风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9:19:19


教师有些抢学生的结论了


江苏季荷(403928562) 9:20:06


恩,一直在挖结论


山海军(286193087) 9:20:15


在海风的课堂中,据不完全统计,有20几次的“你有什么发现吗?”的提问,非常欣赏这样的开放性的提问。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9:20:47


我觉得要让学生一开始认识省力和不省力


 广东-zhaozi(289042840) 9:21:03


也许,平时学生这样的从数据中分析得出结论的训练少?尤其这种数据很多的?


嘉兴蓝色地平线(945021885) 9:21:33


我现在就发觉给五年级上课 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很差 


 台州-盼盼小杨(214733907) 9:21:56


这个要在4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


 嘉兴蓝色地平线(945021885) 9:22:08


有时候实验数据很明确但是学生就是不会分析 


 江苏季荷(403928562) 9:22:29


看来4年级要下功夫了


 舟山葫芦(493752713) 9:22:34


这个阶段的学生他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嘉兴蓝色地平线(945021885) 9:22:57


想给他们多的时间分析 可是学生花了十分钟还是没想明白 


 舟山-明日朽木(1010834914) 9:22:59


是的,这是个问题,说明学生认识程度不及我们想的,


舟山葫芦(493752713) 9:24:17


训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他是个客观过程


 舟山冬天的太阳(460588420) 9:24:26


老师这个比学生那个好。学生做的时候有没有竖的棒子?


 湖州科学老师(598401321) 9:25:07


这堂课的亮点很多:说说高科技亮点Access软件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学生进场翘箱子操作的时候进行“视频”转播 这是我们所不常用的


 广东-zhaozi(289042840) 9:25:22


数据很多的时候,再靠传统的展示方法就难以做到了


浙江*鱼(252703371) 9:30:23


现在的公开课上,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趋向于高科技,探究器材越来越趋向于先进性。看来教学装备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5#

陈老师真是一个有心人啊,看了大家的点评,让我这这一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谢谢各位!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6#

一边看你的课,一边思考,还一边发言,有时候会出现问题的,就是走神了,跟不上了,所以还在重新看你发的录像,补课,把没看的,没看懂的都补上。嘻嘻!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