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想在舟山 [复制链接]

1#

感想在舟山

 

      近日有幸参加了舟山的一次活动,活动中6位教师给我们带了三个观点报告、三节精彩的课,当然还有喻老师的精彩讲座,无论是观点报告、研讨课还是讲座,都很好的贯彻了长时探究这一主题,让我对长时探究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真的是饱餐了一大顿。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心中的感触却还依然在跌宕,不能平息。这次活动中3节精彩的课,带给了我学习的契机,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想法。


      第一节课是舟山定海区廷佐小学王燕萍带来的《用水测量时间》。王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原先3个活动体调整为2个活动,挤出了时间让学生有更长的时间进行探究。我对于本节课的想法在于实验的设计。王老师一开始让学生用200毫升的水,测试第一个10毫升所用的时间,再测试第二个10毫升所用的时间,让学生根据钱2个10毫升所用的时间,推测第一个10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和第二个10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那么能否把这2个活动整合成一个活动,首先让学生测试第一个1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再预测第二个1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并测试所用的时间,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推测第三个、第四个……10毫升水的时间,并测试。最后让学生把每个10毫升水所花的时间列出来,根据这组数据分析得出,随着水位的降低,水流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


还有我们以前都采用测试单位水量花费的时间来进行探究,事实上由于水在流动,学生很难精确的控制水量,那么能否采用测试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量来进行探究(例如在20秒内流出多少毫升的水量)。这样做避免了看不清水量带来的麻烦,同时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证明随着水位的降低,水流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第二节课是萧山区新塘小学赵海军带来的《我们来造环形山》,赵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对立双方的精彩辩论,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虽然这一节课最终没有结论,但是这样没有结论的课让学生经历了思维的深度探究,比得到结论更让学生有收获。在赵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一开始思考最多的是模拟实验操作。如何才能尽可能真实的模拟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我们科学教师采用了沙子、糊泥、面粉等来模拟月壤,再用鹅卵石、铁珠、弹力球等物体来模拟陨石撞击,为了让撞击更真实,我甚至提出了用塑料气压枪,射出BB弹来模拟,但是这些方法都无法真实的模拟陨石撞击,例如中央峰、陨石坑的宽而浅、陨石到哪里去了……这些现象都无法模拟出来。后来有了俞老师的点拨,我明白了在我们的课堂中是无法真实模拟陨石撞击的,模拟的程度是很浅的。


      既然这样,教材中模拟陨石撞击的实验,不一定要在课堂中展示出来,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只要学生能科学的解释、自圆其说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那么本课的课题是否还合适?我们来造环形山不是我们的目的,也不是这节课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本课课题能否更改为《月球的环形山》?


      第三节课是瓯海区仙岩霞霖小学倪章瑜老师带来的《米饭、淀粉和米饭的变化》,倪老师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当学生纠结于甜味的产生由于咀嚼时,倪老师并没有自己挑明什么原因,而是继续顺着学生的思路,来阐述这个甜的物质,(期间5个学生都说是由于咀嚼产生甜味的,并且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这种以生为本的理念很好的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在倪老师的这节课中,我感受对于小资料的出示时间,对课堂的影响很大。本课中倪老师在应用碘酒和淀粉的化学反应,来检测食物中的淀粉时,首先出示了4种食物,接着出示了各种食物的成分表,再接着做检测试验,为了证明少量淀粉也能产生化学变化,倪老师独具创新的把青菜叶脱色后,再进行实验,产生了蓝色的新物质。在已经知道了食物都含有淀粉后,再进行的验证实验,青菜叶没变色,学生已经能根据食物成分表(淀粉含量的多少)猜测出由于青菜叶淀粉含量少,因此没有发生颜色改变,后面的青菜脱色试验价值不大。但是如果把小资料放在后面出现呢?首先出示各种食物,让学生猜测它们是否含有淀粉,再用实验检验检验出胡萝卜、土豆和黄瓜含有淀粉。青菜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是否就不含有淀粉呢?教师在此时出示小资料青菜含有淀粉,学生还再有疑问的时候,出示青菜脱色试验来验证。


以上的这些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想法,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2-5-9 5:50:3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不是“俞”老师,是“喻”老师!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3#

很有自己的想法,发现我们小学科学人才济济啊!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

      既然这样,教材中模拟陨石撞击的实验,不一定要在课堂中展示出来,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只要学生能科学的解释、自圆其说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那么本课的课题是否还合适?我们来造环形山不是我们的目的,也不是这节课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本课课题能否更改为《月球的环形山》?


 


     对于这样类似的教学我也有一个疑问,如果只是让学生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了,那么其实我们的学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的。一节课下来 ,学生轰轰烈烈得发表自己的美丽观点,但是课后生成什么呢?如果按照您的思路会不会没有什么的。只是让学生满足表达的欲望而已。这也是我在上课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没有绝对的东西,那么我们在目前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在脑子里留下一些相对正确的知识点呢。


     

TOP
5#

   楼主对于三节课的感受,让人看了觉得很有想法,你概括的很好。第一节课你觉得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也可行,我觉得也蛮好的,可以去尝试一下,只是我们一般都习惯了按着顺的方法去做,如果逆向的去做,可能也会有不错的效果的。第二节课,我自己也上过,确实我们会把模拟实验去做起来,但是最终做出来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不像,而且学生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正如楼主所言,把这课的重点放在研讨上更能促动学生思考、也是一个好点子。第三节课,老师采用出示资料,给青菜脱色等方法,也是用心良苦!通过你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对比大海风给的资料,对比自己的感受,发现会思考、积极学习、及时记录的科学老师你就是一个哈!


     谢谢你的分享!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

三年级 语文 也提到了月球之谜。如果跨学科思考,会怎样呢?
一直努力中……
TOP
7#

很有自己的见解,学习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8#

以下是引用晴雨在2012-5-9 8:40:00的发言:

      既然这样,教材中模拟陨石撞击的实验,不一定要在课堂中展示出来,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只要学生能科学的解释、自圆其说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那么本课的课题是否还合适?我们来造环形山不是我们的目的,也不是这节课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本课课题能否更改为《月球的环形山》?


 


     对于这样类似的教学我也有一个疑问,如果只是让学生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了,那么其实我们的学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的。一节课下来 ,学生轰轰烈烈得发表自己的美丽观点,但是课后生成什么呢?如果按照您的思路会不会没有什么的。只是让学生满足表达的欲望而已。这也是我在上课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没有绝对的东西,那么我们在目前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在脑子里留下一些相对正确的知识点呢。


     


     


      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只要学生能科学的解释、自圆其说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我认为的是在利用现有证据的自圆其说,而不是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也不是让学生夸夸其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