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绍兴区71号丝工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11#

巧用高锰酸钾演示水的对流

绍兴市北海小学 蒋利红

水的对流是一种相对比较抽象的现象,如果不借助于其他的物体,学生很难看到具体的实验现象,也就很难理解水这一种进行热传递的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尝试过使用木屑或者对流实验器来进行教学,但发现使用木屑等实验时间太长,而使用对流实验器虽然实验比较成功,但是因为这是一种非平常形式下的水的对流,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而且实验的准备工作和课后整理相当烦琐,在相邻两节课中间的十分钟,很难做完准备工作。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高锰酸钾来进行实验,发现只要为学生提供1~2颗高锰酸钾,就可以轻松地化抽象为形象,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准备好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等实验器材,倒一杯冷水,架在三脚架上。

2.在冷水中投入1~2颗高锰酸钾固体颗粒,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的位置,可以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划出一条紫线后就停留在杯子的底部,紫线也基本不动。观察半到一分钟左右,可以发现高锰酸钾的位置及形态基本没有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推断此时杯中的水基本不流动。

3.用酒精灯加热。大约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看到高锰酸钾紫线由底部升起,缓缓上升,到达水面后转向外侧,继而改为向下运动,一直到达烧杯底部。就这样周而复始,水受热之后的运动过程在高锰酸钾的帮助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实验时间很短。而且由于采用烧杯作为实验器材,烧杯的形状与其他如水壶、锅等有类似之处,因此学生在理解了烧杯里水的运动后,也就理解了生活中其他地方的水热起来的情形。

实验的注意点:

1.高锰酸钾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2.在实验中,如果放入的高锰酸钾颗粒超过一颗,或者在放入时导致出现很多条紫线时,要引导学生盯住最先升起的紫线,目光跟随一条紫线活动。

3.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在看到的现象中理解紫线运动与水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又能在抽象的现象中分析其因果关系,从而真正理解对流运动。

TOP
12#

做科学教育坚实的垫基石
                

        ——由《科学》课程标准看科学教师的定位
            

绍兴市北海小学   蒋利红
            

电灯、电话、电视机,上天、入地、潜深海,曾经,这些人类做了几千年的梦,又或许是梦都不敢梦的事,都早已成了现实,成了历史。而今,电脑、互联网,宇宙、机器人,又太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谈论中,而不再有如见怪物的一惊一咋。因为历史证明了:科学,能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改变人类的生活,科学,能给予我们最优质的生命享受。
            

于是,对于科学,我们敬而不畏、敬而不远,相反,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才呀呀学语的婴幼儿,都开始接触科学,我们的宗旨,要让科学深入人心,因为,这是一个科学铸就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由此,感觉到科学教师肩上沉沉的担子。该如何胜利完成这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要清楚自己身为科学教师的定位。
                

1、做学生学习科学最心甘情愿的服务者。
                

从《科学》课程标准中可以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即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从以上教学理念中可以看出,科学教师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量比以前的《自然》或《常识》课教师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科学教师工作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教好某一种版本的某一本教材,让学生单纯掌握书本上某部分的知识;工作的时间,也不再仅限于短短40分钟的课堂,而是穿越了时间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随地为他们学习科学提供帮助;工作的场合,也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这样,对于一个科学课教师来说,具有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改变以前高高在上的命令式教育教学方法,在各个方面做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尽心尽职的服务者。不仅在思想上要树立这一种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切切实实做好服务工作。
            

2、做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最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作为一个服务者,就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然后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与被服务者之间建立一种比较新型的关系,以利于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比如朋友型的关系,师生之间一下课就是朋友,任何话题都可以谈论;顾问型的关系,找一些学生成为自己的常务顾问,并鼓励每一位学生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颠倒师生型,你做老师,我做学生,各自体会一下对方所处的境地,从而可以更好地合作;假拟血缘型,你很像我的……等新型的关系,使学生面对老师不仅有话可讲,而且愿意讲心里话,这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出现问题能对症下药。使服务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浓、学习方法更为灵活,更加能够适合每个人的特点,以保证学生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也更能保证学习的成功。
            

3、做学生学习科学最默契的合作者。
                

在学生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合作的意向和能力,争取在与别人的合作学习中,学到比个人学习更多的知识,融洽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提倡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家庭与社会的合作等各种各样形式的合作。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广泛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又要不时表达自己在与人合作过程中的愉悦的心情,自己通过合作得到的更多的收获,以及自己对合作者的感激之情和自己乐于与人合作的态度。
            

二、要丰富自己身为科学教师的知识储备。
                

从《科学》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科学》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动植物知识、物理化学知识、生命科学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势必涉及到更多、更细小的问题,有时学生的问题又十分偏,这样必定造成教师在解答学生提问时出现一些比较窘迫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教材和教参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所需,有针对性的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样,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收益无穷的。

教师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呢?那就要开源不节流!
            

1、              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也即: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要力争成为学者型教师。
            

所谓学者型教师,是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研究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以及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流派。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适合于21世纪进行素质教育的学者型教师呢?
            

首先,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这是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动力。教师应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把自己置于终身学习的地位,否则,必将为社会发展和竞争所淘汰。
            

进行探研式学习。探研式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把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学习过程和研究同步并行,且相互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
            

获取教学专家技能。学者型教师要有教学专家的专业技能,可突破人类信息加工的一般限制,提高信息操作的自由度和运用度。  
            

学会创造性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教师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通过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创造性的审视和分析。
  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只注意专业学科教育的"高、精、尖",还应具有广博、精深、融会贯通的许多学科的知识,彻底摒弃"隔行如隔山"的落后陈腐观念,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这也是造就学者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2、教师要广泛利用身边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博览群书、请教周围有相关知识的专业或非专业人员、上网查阅资料等多方面的途径来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
            

3、所掌握的知识要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外与学生的探讨交流中都要注意运用,并及时了解世界科技界的新闻,吸收新的有用的信息。
            

三、要提高自己作为科学教师的各项能力。
                

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时代对科学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需要在教学语言、书写、仪表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调控的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心理洞察力及指导的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否则,科学课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反,有可能扭曲学生心目中科学的定义,使学生养成错误的科学思维习惯。所以,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了的要求,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要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各方面的能力。
            

四、要注重自己作为科学教师的每一个科学习惯。
                

主要包括教师的动手实验习惯、思维习惯、答题论证的语言习惯、环境保护的习惯等多种习惯。
            

学生的科学素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作为科学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在科学日益重要的今天,让我们严阵以待,尽力做好一切准备,在科学教育的战线上,为人类新的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