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杭州区056号没胡子的山羊作业专帖 [复制链接]

21#

自然和童年的回归与永驻

       ——邱易东《寄给小城》的一种解读

杭州市闻涛小学:钱军红

高大挺拔的银杏树下,老水井涌着汩汩的清泉,带着远山的清冽。清凉的早上,晨星依稀,井边已满是早起人们汲水的脚印,那晶莹的水透着星光,闪烁在一路。瓦屋后总有果树相伴,他们相伴得如此亲密,只要手一扬出阳台,一颗太阳般鲜红的柿子就凑到嘴边。放眼远处山林,秋风中满是带着芬芳的五彩斑斓,那饱满的果实储着村人的勤劳,储着太阳的光辉。通向山谷的小路,我曾经踏遍你的每一个角落,正是你把我带到那永远留给我快乐的山中。在那里,我伏在牛背上过星期天,在那里,我和我的伙伴释放着所有的欢快……

看着眼前这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一股自然、纯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正是儿童文学作家邱易东《寄给小城》带给人的感受。当然,诗中所描绘的绚丽世界远不止这些。这不过是诗人精心选取的几个意象。这些个看似普通、为人熟知的意象却分明让我们看到一幅幅动人的图画,更让我们由此走进了一个纯净、清新、自然、和谐……的美妙世界——我们苦苦搜寻关于这世界如何美妙的形容词和抽象的概念显然是徒劳无益的。诗呈现于我们的世界是那般具体形象,亲切可感,似乎触手可及,远非那些抽象语言带给人的生涩干枯所能比。然而,这可亲可近的美丽世界也绝非我们眼前呈现的这一个狭小的空间,单纯的画面,它确也是无尽的世界,无尽的斑斓。诗的魅力大概正在于此吧?!

诗人要将这美妙的一切寄给小城,何故呢?细细品味诗中画面,它所描绘的美丽世界该是属于宁静古朴的乡村,属于快乐无忧的童年。正如诗人的经历一般,我们周围的很多人甚至我们的国家都经历着(或已经经历过)由乡村走向城市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更是必然走着由童年到青壮年的路。观望着城市里的自来水,防盗门窗,拥挤的高楼街道,那个宁静幽雅的小村带给我们的更多的轻松、自在;体味着成人后为工作、生活而奔波劳碌,自觉不自觉地卷入种种纷扰,那个快乐天真的童年世界是那般永久地让人怀念、向往。于是,匆匆繁忙中灵魂每每稍作歇息之时,潜藏在原始记忆中的小村、童年便奔入梦来。有了这样的梦,有了这样的追寻,心灵才更添一份宁静、清新。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梦当然总想着要寄给你的小城,我的小城。不,更是寄往灵魂深处那追寻自由、永恒的自我。

寄托的岂仅是思乡、怀念?也许我们脱胎于自然却高举“人力”大旗辛勤不止,屡创辉煌之后,仍要向往、回归自然的清静?也许我们由童稚走向独立、成熟、复杂的中老年,到头来心灵终要寄望于回归童心的本真?这是“我”——一位来自山村的成年人的宿命抑或是人类必然的生命轨迹?

那不能寄走的老磨盘,不是因为沉重,不是因为它一无所用——即便在今天的乡村也是如此。作为历史的见证,它苍老而珍贵。作为历史的见证,它需要的不是我们对它的观赏和实用甚至怀念!我们须在此间搜寻、叩问:关于我们的昨天,关于我们明天的走向……

一切阅读都是误读,然而,诗有让我们欣赏、想象、寻思的魔力。且先沉浸在自己的误读中吧,你也一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