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年4月4日,苏格兰数学家奈普尔(John·Napier,1550 – 1617)去世。奈普尔对数学计算深有研究,球面三角中的奈普尔比拟式、奈普尔圆部法则、奈普尔算筹等都非常出名。但是奈普尔最杰出的贡献是他于1614年发明的对数及对数表,这项成果对计算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853年4月4日,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出生于俄国拉脱维亚里加。奥斯特瓦尔德自幼就对化学有着特殊的兴趣与爱好。1878年他以的优秀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和同时代的阿列纽斯及范特霍夫是溶液“离子学说”的倡导者。他们认为各种酸的水溶液都含有氢离子,这是一切酸类的共同特征。在莱比锡大学任教期间,奥斯特瓦尔德在催化研究中取得卓越成就,完成了氨的氧化,氧化氮的分离等,为氨合成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由于他在化学平衡、反应速度各种原理研究及催化作用方面的杰出成就,荣获了1909年度的诺贝尔奖金化学奖。
1932年的今日美国化学家金首次分离出维生素C。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正常成人每天需要30毫克,而伤病员需要量更大。维生素C的发现对人类健康水平有深远影响。
1949年4月4日 ,数学家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他师从美国伯克利加洲大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于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1977年,丘成桐在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及斯坦福大学任教授,年仅28岁。丘成桐最主要的成就是在1976年证明了微分几何中的“卡拉比猜想”。丘成桐运用纯熟的先验估计等技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还解决了高维闵可夫斯基问题、塞梵利猜想、弗兰克尔猜想、斯密司猜想等世界级的数学难题。由于他丘成桐从极小曲面出发来研究微分流形的拓扑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于1982年荣获菲尔兹奖。
1950年的今天,美国人诺伊曼、查尼和挪威菲约托夫特用准地转正压模式,在电子计算机上首次成功地对北美地区500百帕高度的气压场,作了24小时的预报,从而开创数值天气预报的先河。
1959年4月4日,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和他的妻子在坦桑尼亚发掘出一块人类化石。这块估计有175万年历史的化石被定名为“东非人”。 (现在称为“南方古猿”)。利基认为,这表明人类起源的时间比过去认定得要早。
1983年4月4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4 8:07:4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