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沉和浮”,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沉和浮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浮的物体可以变沉,同样,一些会沉的物体也可以使其浮起来。课文中用许多的例子和实验证明了这个道理。但我觉得这些实验都是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或者是在控制了一定的变量以后,使其在理想的情况下让其成现。
我在教学时,对课本中的一些实验主要通过演示或者表演一下。重点要要学生用常见的泥巴做成一条船,使它能够在水中浮起来。
要实现这一目的,有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也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要求学生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我不计时间,也不讲解要点,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探究,去实现这一目的。
第一次,我从农田里挖来一些泥,分给各小组,学生全体动员,化了两节课还有多的时间,结果因为泥质中沙子太多,粘性不强,一下水就散了架;有些是做好的船前后配重换调,船头下沉,船尾翘起……,只有一个小组做处比较好,最后还能装载400多克的重量。第一次造船宣告了失败。
既然“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就不能就这样结束,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再给他们一个创造成功的机会。所以,我又第二次叫他们“做泥船”。
这次我又取来了粘性强好,不事业沙子的黄泥。其他就什么也不说,要他们在一节课内完成,并进行比赛,带着任务,学生的第二次造船又开始了……
(我把学生造船的过程拍成了一段DV,明天到学校后放在这里)
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我也不知道是否正确,请大家多多指教